量子已經進入世界新時代,你還在傳統的牛頓時代嗎?

牛頓理論認為,宇宙是由原子構成,原子和原子間,就像一顆顆撞球一樣,彼此獨立,即使碰撞在一起也會立即彈開,所以不會造成特殊的變化,世界將日復一日地穩定運作。

而且世間一切物質都是真實而規律地存在,空間是絕對的,時間是絕對的,我們只能被動的見證世間萬物的規律運行,對世界力量毫無掌控。

量子理論則不然,它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一個糾纏的宇宙,所有事物都微妙地相互聯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物之間的關聯總是同步發展的,缺乏一個明顯的信號,而事物運行的模式則展現出一定的內在順序。

我們生活在一個「參與性」的宇宙之中,作為有意識的觀察者參與了對現實的創造,我們不僅對自身的行為、更是對世界本身都負有責任。

牛頓思維即傳統思維,它的產生可溯源於16世紀,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替代了盛行一時的「地心說」,他的觀點被開普勒、伽利略以及17世紀的牛頓等人加以發展和完善。牛頓在《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中,以數學公式為依據,解開了古老的天體運動之謎,形成了全新的「世界體系」,數學化、量化了自然規律,形成了一種統治西方思想的哲學世界觀,我們可以稱之為牛頓世界觀。

這種世界觀的哲學認為整個世界是勻速、線性地運動著的,所有組成世界的各個部分都是相互分立的,並且是機械式的聯繫著的,它們的運動不存在任何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世界是測得準的」。

這就是牛頓思維,它的思想核心是客觀、精確、機械的數學模式,在笛卡爾那裡甚至把全部自然知識等同於數學知識。

20世紀至今,90%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都是在量子科學領域做出了出色的貢獻,而量子技術在健康領域的應用對世界的影響將更為突出,量子醫學將掀起第三醫學的高潮!

這種倚仗客觀的、數學的方式去了解自然現象的方法,在許多科學領域中得到採用,並且在19世紀麥克斯韋的研究理論中達到了巔峰。

那時的科學家認為所有的物理學現象都可以通過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波理論加以描述;他們甚至覺得絕大多數自然界的極本規律都已經被發現,並且幾乎所有的自然現象都遵循這些規律。

量子思維則來源於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和量子物理學。上個世紀初期,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根據微觀粒子的特徵,提出了著名的「測不準原理」,即微觀粒子的「成對物理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例如,「位置」與「動量」、「方位角」與「動量矩」,二者之中,一個越確定,則另一個越不確定——即不可能有一種方法,同時把兩者都測定。

包括海森堡在內的20世紀20年代的諸多科學家們,象丹麥的玻爾,德國的海森伯,英國的狄拉克,奧地利的薛定鍔,法國的德布羅意等一批科學巨匠,通過對「波粒二象性」,「測不準原理」、「幾率波」,「電子自旋」、「非局部作用」,以及關於「能量場」、「全息場」等方面的研究,創建了與牛頓經典物理學相對立的量子物理學,打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唯我獨尊的地位,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運動的本質與規律。

由於量子物理學所涵蓋的研究對象和內容,遠遠超出了物理學這門學科的範圍,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帶有世界觀性質的更普遍的理論和思維方式

量子思維的特點

認為世界在基本結構上是相互聯結的,應該從整體著眼看待世界,整體產生並決定了部分,同時部分也包含了整體的信息。

認為世界是「複數」的,存在多樣性、多種選擇性,在我們決定之前,選擇是無限的和變化的,直到我們最終選擇了,其他所有的可能性才崩塌。同時,這個選擇為我們下一次選擇又提供了無窮多的選項。

認為微觀世界的發展存在跳躍性、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

認為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像「蝴蝶效應」所顯示的那樣,是異常複雜的。

認為事物發展的前景是不可精確預測的。

認為微觀物理現象不可能在未被干擾的情況下被測量和觀察到,在弄清楚任何物理過程的活動中,人作為參與者總是處於決定性的地位。

測不準原理說,一個微觀粒子,位置測量越準確動量測量就越不準確,反之亦然。也就是說,在實際測量中,如果用光子去探測粒子,由於光子本身的動量,勢必會在「位置粗略」和「受到干擾」中選擇一個,也就是當你觀察到事物的時候,你已經在不可避免的改變著你的觀察對象了。因為測量手段必定會影響它的運動。

推而廣之,就是一個人所皆知的事實,一切測量都不可能避免誤差。更進一步,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精確地認知事物——不僅是對事,對人亦是如此:歷史是無法被完全認知的,人心是叵測的。這其實已經告訴我們,奇蹟是不可預知的東西里最高級的形式了。

然而,擺在我們面前的是:這個世界和它的歷史,到底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如果可知,為什麼我們永遠只能逼近真實,卻無法達到真實?如果說事物是無限發展的,所以認識也永遠無法達到認知一切;但即便真實是孤立靜止地等著人去測量,人又能準確地量度它嗎?

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來看這個問題:在工業文明時代,人類要征服和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自然界,特別是宏觀的物質對象。在這個時期,人類運用勞動對象(土地、植物、礦產、鋼鐵、機器等)自身的規律來開發和改造大自然,取得了足以自豪的成就。

相對來說,經典物理學和牛頓哲學比較適應這個時期的實踐。在工業化文明的過程中,每一個人不知不覺受到牛頓物理思維的影響,在這種「牛頓思維方式」中,人們確信事物發展是一個不斷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發展前景是可以預測的,給定一個初始條件,就可以依據某種規律,計算出一個物體在任何一個時刻的狀態,乃至世界某一刻的狀態。

信息文明時代是一個後工業文明時代,我們面臨的更多的是人、人的思維,其客觀化表現形式更多的是「信息」或「知識」。這完全不同於工業文明時期的對象,看不見、摸不著,物質性極弱,它的最大特徵是波動、跳躍、速度變化快、不可預測。

在物理學的研究中,對於宏觀物質很強的低速運動體系用牛頓物理學,而對於微觀的、物質性很弱的、具有波動性和快速變化特徵的體系時,就要用量子物理學。延伸到社會生活領域,就要用量子思維方式看待和解決問題。

在量子思維方式看來:以人為主體的信息社會中,帶有波動性和跳躍性的事物是不連續的、非漸進的;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是異常複雜的;事物發展的前景是不可精確預測的,也就是說是測不準的。

在21世紀信息文明時代,人類思維方式要發生一次根本的變化,要從牛頓思維方式轉為量子思維方式,才能從根本上適應新時代。

在傳統的經典物理體系下,人主要是被動的,有著根本上的宿命性,只能聽命於、適應於自然界的規律;不能超越自然已經存在的規律去想事情。在信息化時代,按照測不準原理,你的測量、你的操作、你的生命活動本身,就在改變著結果。人在起主導作用,起決定作用。

所以,在一個物質性極弱的時代,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會有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從被動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不可能測准未來,只能消極地、被動地等待機會;但是,如果我們是從主動的角度考慮問題,用量子思維方式去思考,我們就可以事先做好一切準備,主動地尋找各種機會去實踐,因為機會總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

當然,我們畢竟生活在工業文明與信息文明並存的世界裡,這裡有縱橫交錯、極其複雜的情況發生。運用何種思維方式,要看對象和問題的性質。

波爾在用他的「互補」理論解釋波粒二象性悖論的時候這樣說過:粒子圖景和波動圖景是同一實在的兩個互補的描述,每一個都只是部分正確,也只能應用於受限的範圍。這對我們有重要的啟發。

也許,這個世界應該建立一個能夠囊括宏觀、微觀對象運動規律的「廣義量子論」吧。

然而,這似乎不可能,因為從根本上說,世界是測不準的,不可能用一個理論 「確切地描述」出來。可是話又說回來,「世界測不準」也是「一個理論」,這理論「準確地」說出了這個世界是「測不準」的這個「真理」。

推薦閱讀:

中國的「德治」傳統
西方傳統婚禮上牧師的證言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民間祭灶傳統及爐灶的風水禁忌
論孔子交往行為美學的獨特性及其歷史傳統和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鳥獸蟲魚

TAG:世界 | 傳統 | 量子 | 時代 | 入世 | 牛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