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呵護:腫瘤治療的首要環節
心理呵護:腫瘤治療的首要環節
在全國醫師繼續教育項目上的專題報告,石家莊,10月23日
一周前,本人主持的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在石家莊開了年會,舉辦了一期國家級醫師繼續教育項目,本人主講了兩場。對象是一般醫師,有些內容有一定意義,故掛在博客上,供討論!
尊敬的石家莊市衛生系統的各位領導,尊敬的董院長!大家上午好!我們這次一起來討論腫瘤患者的心理呵護問題。
這是一個必須引起重視但也有爭議的話題。
今天我先講兩個故事:一個就發生在你們石家莊。80年代心身醫學剛剛興起,當時你們石家莊有位姓郭的女士參加我們協會年會,在會議上講了一個故事:石家莊一家醫院(白求恩醫院)一次替市內中層幹部做常規體檢。一位姓張的處長做完體檢過兩天去到醫院。醫院的護士看到他,就說:「老張你來了,你的情況不好!檢查結果出來了,你的火箭電泳升高了,你生肝癌了?」那時候,俗稱的「火箭電泳」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甲胎蛋白」,是個反映肝癌的主要指標。這個人聽了這話後,當時腳就軟了,癱倒在地了,抬回家,第二天晚上就走(死)了!他顯然不是死於肝癌的!而是死於對癌症的高度恐懼!更可笑的是,當檢查報告寄到他家的時候,他的甲胎蛋白指標是正常的。另外一個姓張的幹部的甲胎蛋白指標才是升高的!
在我們同時召開的石家莊全國心身醫學年會上,我也做了一個報告,上面我講了一個最近剛剛發生的案例:某黨校的一個老師,今年年初體檢的時候,偶然發現患有胰腺癌肝轉移,所有醫生告訴他只有三到六個月的壽限了,他自己網上查的結果也差不多!得知這一消息後的幾天時間內,他體重直線下降,四五天跌了10斤肉。悲傷無奈之中,他在西單書店無意中看到我寫的:《癌症只是慢性病》,眼睛一亮,從頭翻到尾,發現我書里講到的幾個胰腺癌病人都恢復得還不錯!回家後,連夜他把書又看了第二遍,信心大增,情緒明顯好轉,幾天後再稱體重,恢復了八斤!他現在恢復得不錯,前幾天剛剛又來找過我複診!那短暫的幾天內體重像過山車一樣,是什麼因素促成的?當然,他那段時間沒有做任何治療,這個根本沒有辦法從生物學角度解釋。只能從心理學角度解釋!因此,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是:在中國腫瘤患者生存質量不好、生存時間很短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完全都是技術因素,有社會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中國人的腫瘤生存率比一些同等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差多了,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社會、文化加心理。所以,我們說「心理呵護」是腫瘤患者治療的首要環節。
在這裡,我還要做個鋪墊,在座的很多是臨床醫生,也很多是基層的醫師,以後我們會碰到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和慢性病患者,這是肯定的。因為腫瘤的發病率在中國估計在2030年以前才會達到峰頂,所以你們會經常遇到這種問題。而且,即使你不是搞醫的,你的身邊早晚也會有癌症患者。有個統計:預測城市裡人一輩子中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會生癌,農村稍低一些。
這裡我再講個故事:上海原南市區有位統戰幹部,是1998年4、5月份生的胰腺癌,她的妹妹是華師大的數學系教授,患腸癌,是我的老病人。姐姐生癌後立刻被送到了上海最權威的瑞金醫院開刀。打開一看,腫塊太大了8乘8.8公分,且周圍裹著了大血管,沒法拿掉了,就只能關腹。我剛才就強調了,她是名統戰幹部,一輩子搞統戰工作,統戰無小事(這是她親口告訴我的!),工作原因,導致她的性格非常認真、謹慎、追求完美。然後,妹妹術後第一時間就把她送到我這裡來看。當時,她體質非常虛弱,我在五樓辦公,她找我時沒法上樓,只能我下樓去給她看病。之後,我和家屬都告訴她,腫塊手術已經開掉了,是良性的,開得很好,以後只需要調整調整就可以了!到2000年的時候,她的確恢復得很好,已經能天天上街買菜和外出旅遊了。那一年(2001年)春節,她妹妹要去美國探親,就讓她的老公陪她一起去做定期檢查,她妹妹每次陪她去醫院時都會事先和所有科室醫師打好招呼:「我姐姐什麼都不知道,只要說好,沒有問題就是了」……但是她的老公很老實,還碰上個認真的年輕醫師,仔細地給她做了半天的B超,做完後說:「錢根娣祝賀你,你胰頭的腫塊小了,才兩點幾公分了」……她當時就傻了,怎麼,我還有腫塊?你們不是說已經開掉了嗎?當下就感到心窩處疼痛,回到家後就疼得不能吃東西了。老公馬上給妹妹打電話,妹妹趕緊從美國趕回來,開始勸她,把我也緊急找去了,我們把她每次檢查的正式資料如實告訴她,但她就是不信,認為自己腫塊沒開掉,自己肯定不行了……這種心理情況下,她三四個月後就走了!你說她是死於癌症嗎?她的腫塊已經控制住了,並且小了!所以,她是死於恐懼,死於心理上的危機。其實,我們每天接觸病人時,都會面臨這個問題。所以,更應該重視這個問題!而且,不僅僅是腫瘤,包括冠心病,包括腦血管意外的患者等,也多多少少會有這類現象。
講到這,我們可以確定一些新觀點:
第一、心理因素是誘發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這要明確。
我們今天確定的影響癌症發病的因素中,第一位的是遺傳因素,其實,籠統地說:遺傳起到的作用大概只佔到大概5%到8%。
第二、大的影響因素是生活方式,其中飲食佔到35%左右。
第三、慢性炎症也是腫瘤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環境污染。
此外,很重要一方面還有個性和心理。研究表明:癌症發病過程中,它佔到15%到20%。
還有就是亂用藥物,對此,我們就不多說了。
所以,心理因素是誘發癌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家知道,很多個性和癌症有關,像胰腺癌、胃癌往往都有明顯的個性特徵。可見個性是個重要因素。還有情緒也是重要因素。早在古羅馬時期,凱撒大帝與安東尼的御醫蓋倫就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憂鬱能使婦女更易生乳腺癌」!中國南宋的名醫朱丹溪也說過:「不得於姑嫂,不得於公婆」,乳內生一核,十年後爛了,乃為奶岩(「岩」古代就是癌),也就是我們說的乳腺癌。所以,心理因素可以誘發癌症,是癌症發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認識!
第二,心理因素在觸發癌的「急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這裡,我先跟大家交流一個癌症的新觀點:我們以前總認為癌症的發展就像坐火車,從一點出現,不停地走,走到終點就是癌症。今天的觀點認為:細胞的癌變是走走停停的,甚至於還會往回走的,所以,癌症有自我控制和自愈傾向。我講個簡單的研究結果:丹麥研究人員用很細的基因探針,做了個實驗,發現20歲左右的女孩子乳腺很光潔;30歲左右有細胞20~30%蛻變(癌變);到40歲,這一比例超過百分之四、五十;五十歲至六十歲之間達到最高;然後逐步下降。當然,其中有部分人發展成癌症了。也有部分人沒有了。所以說癌細胞的發展是走走停停的!可能會驟停在某個階段;可能會自愈,甚至變成正常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過分疲勞或者某個重大刺激,巨大的精神壓力等就促使它加速進程,等於是癌症發展的促進因子。
國內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做了一個多省市的食道癌大樣本調查,得出一個結論:食道癌病人在發病前的半年到兩年之間,百分之六十的被調查者有過重大的精神打擊。因此,一是心理因素是癌症誘發因素之一;第二是加速因素之一。
第三,它決定著患者能不能渡過急性心理危機期。
就我看來一般的普通癌症,非進展期的、惡性程度不高的,診斷出來後半年以內走掉的患者,重要的原因是他沒有渡過心理危機期,他一大半的原因是死於心理問題,而不是癌症本身,明天我還會重點講這個問題的。
第四、癌症治療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患者的精神狀態。
中醫有句很經典的話,很有意思——就是「運葯者,神氣也!」葯的療效怎麼樣,不僅僅取決於葯的質量,還取決於你的精神狀態?你對藥物的接受程度。我記得我們心身醫學界有個經典的研究,拿糖尿病人做研究,同一批病人,分為A、B兩個組:醫師也分成兩組,前半組醫護人員態度非常凶蠻,後半組態度卻非常好。然後,前25天A組接受的是態度非常凶蠻那組醫師治療的;後25天,同樣的病人,兩組醫護人員調換過來。前後比對,發現使用相同批號的胰島素(理論上說,同一批號的藥物,療效一致),但藥物的效果卻前後差異明顯,最大的可以相差八倍!也就是說明藥物起效與否,還和個性心理狀態很有關係。臨床非常典型的就是對化療、包括中醫藥的效果,和病人對醫生的接受程度有關係,這是非常典型的。所以說心理狀態還決定了治療的成敗與否。
同樣的方法,為什麼有些人效果很好!有些人效果不好?其中,既有個體差異,可以是軀體的,也有精神差異。
心理因素決定著治療的成敗,也決定著能不能長期康復。
我們有太多的腫瘤患者康復幾年後的一次打擊,就複發了。我有位住在四川北路的淋巴瘤患者,女性,90年代中期的患者,本來康復得很好,已經不需要吃藥了。幾年前的一天,哭哭泣泣地來找我,兒子出車禍死掉了!我想糟了,過兩月果然複發了,再也不調整過來了。
所以,心理因素可以決定能否長期康復。這方面有充分的研究成果,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心理、情緒問題結果是出在病人身上。但主導權、主動權卻很大程度在醫生(包括重要的家屬身上)。應該說:腫瘤的治療康復過程中,家屬的地位也很重要。
怎麼呵護法?我剛剛說了,對於腫瘤患者的心理調整,首先要全過程。這個全過程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第一,要改變認知。因為錯誤認識才會帶來恐懼,所以,首先要從改變認識著手。
這裡,我講個背景性因素。腫瘤是最近幾十年才變成大病,而且,人們到現在為止,對它認識仍顯不足,因此而高度恐懼,因恐懼而慌不擇路,拚命過度地使用一些征伐性的手段,肉體痛苦的同時,還要承受巨大精神的壓力。這時,就需要從改變認識出發。強調「癌症只是慢性病」!這是全新的、受到廣泛重視的正確觀點。而且,要強調在很多情況下,癌症患者要悠著點,理性一點更好……
第二、呵護要滲透到各個環節。腫瘤的心理呵護是不光腫瘤科醫生能解決的。除了醫院,社會也要重視,不要過度渲染對癌症的恐慌。當然,社會我們是影響不了的,但是醫院裡的醫護人員對待腫瘤患者的態度應該要注意。
關於癌症患者的知情權問題,我們國內有過討論。有一句話,我特彆強調:「生命權大於知情權」!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多數患者是既想知道(真實病情),又怕知道!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適當的告知。
我提出了三個「適當」:在適當的時候,一般三個月以後;以適當的方式,很理性的人可以明白地說,多說一點!不理性的人,婉轉地說,少告訴一點!這就是:以適當的方式,告訴他適當的部分。
比如,我們進一步提出一個告知理論:要「延緩」,讓病人晚一點知道這個負面信息,更好!因為剛剛開始時他也在疑惑。這個時期病人的心理最脆弱,他會有一個心理危機期,這個期間病人在心理/身體上都遭受著巨大的折磨!當然,這個延緩我們有時間限定:一般以三四個月為佳,除了老年人。對於老年人,一般不告知最好,因為老年人的生存目標就是讓他活得更好一點、更長一點。此外,告知方式也要掌握好,一個要有個延緩期,二是適當稀釋,三是要給他以支持。
腫瘤的心理治療需要整合各種技巧。這裡,光光強調心理治療不夠,身體治療必須配合上去。老祖宗說過一句話:「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變,開之以其所苦」……(《靈樞》),可見,心理治療和身體治療是必須配合的。
心理治療中,我們強調以不經意的方法告訴他病情最好!以很巧妙的,不像是以教育的方法告知為佳。
我們臨床中有個圓桌診療的方法,以這種方式告訴他最好!因為每個人都有心理防禦機制,當心理防禦機制啟動時,他會對你所說的話進行篩選、打「免疫針」,就是聽不進去,聽了不接受!通常,我們圓桌診療的過程中,比如一位新病人是肝癌,我在對其他肝癌老病人診斷治療時,就會借題發揮,一併傳遞給他正面的信息,這是不經意的透露。如果日常生活中透露,千萬不要有安排好的痕迹,不要像心理教育那樣。
同時,要注重診療的氛圍和情景。最近有一個研究,英國一家醫院的病區,一面的病房靠馬路,車水馬龍,很喧鬧;一面的病房靠醫院內部花園,很寧靜,結果有專家細心研究發現,同樣一個科室、同樣一批醫生,靠花園的病人康復就是比靠馬路的好,可能差別就是因為馬路的喧鬧、花園的寧靜!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氛圍對腫瘤病人的康復很重要。
絕大多數腫瘤患者怕到醫院,特別怕到腫瘤醫院。醫院變成很恐懼的對象,為什麼?我們沒有注重人的另外一方面的需求,情感的、精神的,我太多病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檢查了,頭兩天就睡不著覺了」,最怕的就是醫生說「你不行了」!所以,要注重氛圍,注重情境,這個情境包括病房及花園設施,包括掛張圖,都能有所改善!這些事情不在於難做,在於我們意識到沒有,有沒有意識營造這個氛圍。
在我們診所里沒有白衣服,像我門診穿著淡淡的綠衣服;護理人員穿的是淡紫紅色的衣服,也不是大紅色,因為腫瘤病人怕白色、怕大紅色,這也是個小的環節。
我們一般同腫瘤病人對話時不說「癌」字,說「腫瘤」,或者說「你這個病」,因為每個人都會觸景生情,像這些都是細節問題。我們不是一直在說「細節決定成敗」嗎!真的,細節很重要!
必要時,也要適當藉助藥物。這個藥物是指心理治療藥物。
有時,病人有點情緒波動,特別是在初診階段,剛剛獲知病情的病人,情緒肯定會有巨大波動。這時,如果控制不好,情緒對治療肯定是負面影響,甚至導致巨大失敗!我們臨床通常先中醫藥上去,如果有抑鬱傾向,中醫藥效果不好,我往往會建議先用些抗抑鬱西藥,因為,西藥抗抑鬱葯見效比較快,但用過一段時間之後,要把它抽掉。有些癌症患者很恐懼,徹夜不眠。不用勸他,勸也沒用,也可以用些藥物。用之前要明確告訴他,精神狀況不好對治療的影響。這個藥物能對你的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只能用兩三個月,兩三個月後心理危機期已經過了,完全可以抽掉。那麼,他們大多數都能夠坦然接受!
此外,還要加強社會支持。病人常對我說,「我在你那裡時感到很心安,但一回家,尤其晚上關了燈,就特別恐懼」……這是事實。但醫生不可能24小時看護。這就需要加強社會支持。這個社會支持有許多方式方法,一個是通過家屬。第二,還有可以通過網路。第三,我們圓桌診療常常給患者們牽線搭橋,讓他們自動組成「搭子」,已經康復了的腫瘤患者常不能正常參加社會工作,空餘時間比較多,剛剛接受治療的患者又常特恐懼,所以他們會自動經常聯繫。
我們有個比較棘手的卵巢癌患者,當時情況不太好,康復後她寫了《讓生命之花綻放》一書稿,掛在網上,就我把這篇內容轉載到了我的博客上,讓更多的人共享。他子女與我說:「何教授,您轉載了這本書稿後,很多病人聯繫到我的母親,她也很開心」。所以,要幫他們牽線搭橋,這樣,心理呵護靠的就是社會的力量!
我們還很重視組建癌症患者的「非正規」康復組織。我們創辦了「民生健康家園」,在自願的前提下,把他們組織起來,可以到處旅遊去,我們有個門診部,原來有三個男的,一個女的,像「四人幫」一樣,天天在一起玩,這三個男的都是肺癌患者,一個女的卵巢癌患者。他們的條件都比較好,康復六、七年了,經常一起到處去旅遊。然後,現在像滾雪球一樣,新的病人不斷加入,變成了二十多個人,進了這個團隊里的,都死不了!為什麼?因為有了大家的支持,互相勸慰、幫忙,大家正面的相互鼓勵,因此,各個都能活得很好。
我們看到許多人,住醫院時,一個病房四個人,相互結識了,如果兩個走了,還有兩個的話,也活不長了。為什麼?看到病友走了,他當然嚇壞了,聽到的都是負面的!所以,我們要創造氛圍。這就是個社會支持系統。
這些東西,今後的醫院因為競爭,我相信肯定會先後創辦的。特別腫瘤醫院。這些方面的工作,當然超出我們原來理解的醫生職責範圍,但是非常重要。我們要知道,很多藥物不是裝在瓶子里的,很多藥物不是吃進去的,很多藥物非物質形態的,是精神的、情感的,甚至只是一句話。
今天我先拋磚引玉,明天我會繼續講腫瘤患者的急慢性危機心理干預,謝謝各位。
推薦閱讀:
※「同妻」成「男同」擋箭牌 遭受生理和心理折磨
※你是消極對抗的受害者么?丨心理雜貨鋪
※經常看知乎會使人更加成熟嗎?
※不喜歡馬男波傑克的人來說說原因?
※女生被人叫「姑娘」是什麼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