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全靠養 葯膳來幫忙

  慢性胃炎起病緩慢,早期的癥狀不明顯,故往往被忽視,但發作起來確是疼痛難忍,建議花點心思,做幾款葯膳輔助治療。

  在中醫學裡,慢性胃炎屬於「胃脘痛」的範疇,也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病因複雜,常因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而犯病。慢性胃炎起病緩慢,早期的癥狀不明顯,故往往被忽視。中醫按其病因將慢性胃炎分為肝胃氣滯、胃熱陰虛、脾胃虛寒三種類型進行辨證施治,而葯膳可以輔助治療。

  肝胃氣滯型

  表現為胃脘脹痛,而且脘痛連脅,噯氣頻繁,矢氣較舒,或有噁心嘔吐反酸,舌苔白,脈沉弦。葯膳應以疏肝和中、調和胃氣為主。

  陳皮肉絲

  原料 胡蘿蔔200克,瘦豬肉100克,陳皮10克,植物油、鹽、黃酒、蔥適量。

  製法 將胡蘿蔔切絲,豬肉切絲後加鹽、黃酒拌勻,陳皮浸泡至軟後切絲。先炒胡蘿蔔至八成熟後出鍋,再用油炒肉絲、陳皮絲3分鐘,加入胡蘿蔔絲,少許鹽、黃酒,添水少許燜燒七八分鐘,撒入蔥末即成。

  特點 胡蘿蔔性味甘、平,有健脾化滯寬胸的功用,素有「小人蔘」之稱,且富含胡蘿蔔素。陳皮辛溫,有理氣調中作用。瘦豬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胃經,可滋陰、潤燥、益氣。三者配伍,達到利胸膈、養脾胃、舒肝調氣目的。淺表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者可食用。

  胃熱陰虛型

  表現為胃中有燒灼感,胃痛無規律,夜間空腹時甚,口乾而苦,乏力食少,苔黃,脈細數。葯膳以養陰清胃疏肝泄熱為主。

  石玉粳米粥

  原料 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棗5枚,粳米60克。

  製法 先將石斛、玉竹略洗凈煎湯後去渣取汁待用。將粳米淘凈,加入大棗及葯汁、水用文火煮至黏稠爛熟。吃棗喝粥,每天1次,連食5至7天。

  特點 石斛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為養胃陰、生津液、滋腎陰、除虛熱之品。玉竹性味甘、平、柔潤,能生津養胃、滋陰潤肺。大棗為脾之果,可健脾益氣。以上三味與甘平養胃的粳米相配合,熬成粥,經常食用可以養胃陰、清胃熱。本品適用於萎縮性胃炎。

  脾胃虛寒型

  表現為胃脘部隱痛,喜暖喜按,得溫痛減,口不渴,喜熱飲,飯後飽脹,乏力,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葯膳應以健脾益氣、溫中和胃為宜。

  砂仁肚條

  原料 砂仁末10克,豬肚1000克,胡椒粉3克,花椒5克,生薑15克,蔥白15克,植物油、料酒、鹽、濕澱粉適量。

  製法 砂仁烘乾研細末,豬肚沸水焯透撈出去內膜。將鍋中注入清湯,放入豬肚,再下姜、蔥、花椒煮熟,撈出豬肚待冷後切條。將鐵鍋中放入植物油,待熱後下入肚條煸炒,邊炒邊加入砂仁末、胡椒粉、料酒、鹽及少許原湯汁,翻炒後再用原湯汁加濕澱粉勾芡即成。

  特點 本菜肴中豬肚甘溫,入脾胃經,為補脾胃之品。砂仁辛溫,可溫中化濕,行氣和胃,花椒、胡椒、生薑、蔥白均為辛溫之品,可溫中散寒。以上各食物相輔相成,溫養脾胃,驅散胃寒,扶助脾陽而達健胃之目的,適用於淺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應注意節制飲食,多清淡,少肥甘。不可偏食,每日三餐均應定時定量。食物宜軟、溫、緩,烹調宜用蒸、汆、煮、熬、燴,堅硬粗糙的食物要少吃。若能加以重視,堅持食療,大部分淺表性胃炎可以好轉或治癒,而萎縮性胃炎也可以保持長時間的穩定或好轉。

推薦閱讀:

老人秋季食欲不振 8妙招巧幫忙
二哥要出國旅遊,讓三哥幫忙看家,臨走前特別交代……
幫忙看下這個珊瑚化石價值多少
傳遞愛意多種接吻口型巧幫忙

TAG:幫忙 | 胃炎 | 葯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