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中國最美的鄉村
徜徉在中國最美的鄉村
隨心所欲
身從婺源歸來,心似乎仍還存留在美麗的鄉村,思念凝固在了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村落農舍,心緒徜徉在這群山環抱空濛瀲灧的山野田園。幾天的行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走馬觀花看了幾座婺源最為美麗的村落,最為典型的山莊,深切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俊秀舒麗的自然生態風光,真無愧中國最美鄉村的稱譽。婺源之美,美在那裡?美就美在了她優良的生態,美在了豐饒的物產,更美在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和睦相處,美在了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的完美結合。走進了婺源,也就走進了藍天、青山、碧水,走進了小橋、流水、人家,走近了粉嘟嘟的馬頭牆,走近了黑黢黢的片瓦當,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融入了相映成趣的美麗故鄉。
地處婺源最北端的偏僻山村——理坑,是我們此次婺源行的第一站。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千里之行抵達婺源,恰好是星期六,婺源腹地各處景點遊人都如潮湧,惟有這理坑遊人似乎少些。汽車一路溯溪而上,行進在粉牆黛瓦的村舍間,行進在金燦燦的油菜花叢,遠山空濛,近山蔥蘢,一路如同畫中穿行,可以說理坑的美景一半在村裡,一半就在路上。汽車駛過沱川進入一個山口,穿過一大片油菜花田就來到了群山環抱的停車場。一下車,稀稀瀝瀝的小雨也跟著下了起來,冒雨沿溪流而上,遠遠地望見一座精緻的村落展現在眼前,錦嶺秀峰相環抱,翠竹粉牆相映襯,古道湍水相做伴。蒙蒙的細雨使山村更顯清秀俊麗,一眼望穿的小橋、流水、人家使人們知道了理坑的精巧別緻,「仕宦之家」、「深山進士村」婺源「書鄉」徽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人們記住了理坑的「理學淵源」。步入村內,走在窄窄的古巷道,不經意間就能撞上幾所上百年的官宦大宅;漫步蜿蜒的石板路,隨時隨地都能領略得到這裡所蘊含的濃郁徽文化的內涵。藏之深山的古村落自有著自己的獨特韻味,尤其是清晨古老的山村更具有著叫人心怡、使人神馳的迷人魅力,一幅絕佳、絕美的山鄉晨曦畫卷就在眼前徐徐展開:沉靜的理坑上上下下是那樣的安詳,輕輕流淌的溪水也顯得那樣地舒緩,村莊四周的山林在蒸騰著雲霧,淡淡的薄霧隨著微風飄蕩,輕輕靜靜地瀰漫而來,村落沉浸在了霧靄與炊煙的繚繞之中。水濕的粉牆,水洗的黛瓦,碧翠的山野,飄渺的薄霧,裊裊的炊煙,使古老的村落更顯清麗古樸之色。
告別了理坑,再沿山溪下行,太陽出來了,山野一掃昨日的陰霾,青山、碧水彷彿一下子亮堂了起來,路面似乎也一下子開闊了許多;不知源頭的溪水,一灣繞過一灣漫漫的流動,潔白的鴨群在水中游弋覓食,岸邊枝葉繁茂的大樟樹倒影水中;天空山林不知名的鳥兒啾啾脆鳴;幾幢老屋前,滄桑古橋邊,溪流埠頭上幾個村姑浣娘紅紅綠綠漿洗著用具和衣裳;路邊一大片油菜花地包圍著一小塊水田,水田裡一位江西老表趕著水牛在耙地,鞭揚起處,牛走四方,好一幅實景的山鄉農耕水墨圖。停車,蜂湧而下,一陣狂拍。
彩虹橋是清華鎮的標誌,也是婺源古橋中最典型的代表性建築。這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風雨廊橋。橋身通長一百四十米,石砌的船形橋墩,木製的橋樑亭榭,走上橋來,憑欄欣賞著兩岸風光,遠處青山如黛,古道蜿蜒,菜花金黃;近處水車吱吱,舂米聲聲,石碣矗矗。走下廊橋,不走回頭路,進入到號稱有五里長的清華古鎮唐宋老街,街巷全部是青石板鋪就,兩邊的房屋多為清代木板建築,在這條古街上的清華電影院牆上還清晰殘留有四十年前文革時期的遺痕。走在這條石板路上還真有些時光倒流的感覺。
婺源遊覽景點十分分散,精華主要集中在北線和東線,購買了遊覽通票,一百六十元十個景點,北線的大鄣山卧龍谷,靈岩洞,思溪、延村,彩虹橋;東線的李坑,汪口,江灣,上下曉起,江嶺,慶源。婺源遊覽,有人總結出這樣一句話:「看水走北不走南」,「看山走東不走西」。北線以水見長,東線以山為秀,兩線結合相得益彰。
水是大鄣山跳躍的精靈,卧龍大峽谷中眾多的深潭彩池、流泉飛瀑,就是這精靈所變幻成的各種各樣形態,他們是大鄣山中最瑰麗的自然景觀。細觀卧龍谷的水,可謂動靜結合。動者,卧龍潭、八十二沖、七疊泉、白龍瀑;靜者,天然浴池、靜心池,龍鳳雙池。一動一靜,奔瀉的泉水充滿著活力和激情,靜溢的潭池保持著柔潤和舒緩。水的靈動,石的變幻,橋的通達,樹的多樣,把大鄣山最美好的形態,最美麗的景緻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靈岩洞是由水溶蝕而成的一大溶洞群,據說有三十二處溶洞之多,因時間關係,我們僅遊了最靠近大門的涵虛洞,這是一座有著上下七層的大溶洞,景觀層層遞進,愈下愈空愈險愈多愈奇,最底層與可行船的地下長河相通。溶洞每層都有一個景觀名字,都有一座或幾座鎮層之寶的鐘乳石:有送子觀音,有花海牡丹,有金山銀山,還有定海神針。天地造化,鬼斧神工。在第七層的「江峽夜航」處坐上遊船,一公里多長的洞穴河道,不時能撞見飛翔的蝙蝠,遊船緩緩行駛,走出水中溶洞已是黃昏時分了。
思溪、延村是兩個自然村連票的景點,兩村僅距一華里,是江南最典型的儒商古村落,素有「儒商第一村」的之稱。延村以金姓為主,思溪以俞姓為多。延村街巷布局以火字為型,村內完整地保留有五十餘棟大宅,村人如遇雨雪天氣,由村頭走到村尾,可穿堂入室而衣裳不濕,足見「群屋一體」的規模。思溪是一個環境極其優美古村落,她背枕青山,面臨清溪,與自然景觀融為了一體,達到了徽式建築群落與天地自然環境巧妙結合的審美意境。由通濟廊橋步入村內,這裡保留有更多的商宅大屋,獨茂的儒風隨處可見,走進村落,就象走進一個古老而輝煌的夢境。古老的村落又是現代影視趨之若騖的地方。走出村莊,輕輕走上距離通濟廊橋不遠的從字木橋,又是一處絕佳的觀景攬勝之地:井邑田野極具小橋流水的情趣和妙境,呈現的是韻味無窮的田園山水畫。
婺源旅行多見以「坑」命名的村莊,「坑」在古徽州語中既是「溪水」、「河流」之意。在古老的徽州地界幾乎每座村莊都是依山而建,榜水而居,每個村莊都是建立在碧波蕩漾、縱橫多姿的的溪流、河水邊之上的,而且在每個村莊的庄頭也都有一個村水口,這也是婺源村莊的又一個特點。
東線看山,是由小橋流水人家的「李坑」開始的。這是個旅遊開發較早的山村,除了地理環境上還保留有一些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外,其他的一切都在改變。虯枝伸展的古樟樹,翹角飛檐的古民居;古街老巷的石板橋,清流小河的溪頭埠;文運昌盛的文昌閣,事非公議的申明亭;半邊紫薇的狀元府,擒賊擒王的魚塘屋;。遊人如織的石板路,店鋪林立的古街巷。走出李坑,直奔江灣,號稱偉人故里的江灣,其實是一個最不值得遊覽的地方,說是景點,道不如說是一極其普通(在婺源來說)新舊徽式民居攙雜的大村莊,新近翻蓋的大祠堂——蕭江宗祠,新近堆砌的大牌坊——江灣牌坊,新近修造的古街巷。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一所普通農舍里的農家生活用品、生產用具展覽,使我們能略微窺見到一點古老徽州居民的生活習性。
「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的讚譽對於曉起這個古老的村莊並不過分,尤其是當你走遍這裡的山山水水後,你一定會覺得這樣的讚譽還很不夠,似乎還應有更多的話語在心頭。「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這首詩就是對曉起這個古老村莊絕妙景緻的真實描繪。古樸典雅的明清建築,青石鋪就的街巷驛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境,天人合一的良好生態。曉起村分上曉起和下曉起。兩村相距一兩公里,下曉起,緊鄰公路,商業氣氛較為濃厚,漫步下曉起村後的後龍山,這裡有看不完的古老大樹——古樟園。上曉起,遠離公路,遠離商鋪,自有自己的純樸,清晨沿阡陌古道,走向上曉起村水口,更有著拍不完的美麗景色:美崙美奐的水口曉和亭,前有粉牆黛瓦的民居,旁有流水淙淙的小河,河上架著顫巍巍的小橋,河邊矗著立挺挺的古樟,溪埠上村婦的捶衣聲,溪岸邊水車的吱吱響,打破著小村的神秘和寧靜,使這方鍾靈毓秀土地充滿著令人心宜的詩情畫意。
婺源東北部的大山深處有一個驢友倍為推崇的美麗山村——慶源。在充分領略了天上人間江嶺秀美的梯田風光後,一路深入大山,兩山狹持,空濛蒙的遠山,起伏疊嶂逶迤蜿蜒;郁蔥蔥的近山,星星點點跳躍紅艷。汽車顛簸著盤走大山,駛上巍巍的山巔,就來到了慶源,由村北山頭而下,遠遠地眺望到美麗的村莊,環繞村莊的田野撒滿了油菜花的金黃,青石板鋪就的山道委蛇隱沒花叢,淙淙的溪流蜿蜒進入村內。自上而下美麗的山村盡入眼底。走進村水口「別有天」古亭,亭內現仍留有古人絕句「空山隱卧好煙霞,水不通舟陸不車,一任中原戎馬亂,桃源深處是吾家」。慶源古來就有著「小桃源」之稱,是古代中原先民為逃避戰火而幾經選擇的避亂勝地。步入村莊,桃花李花竟相盛開,溪流始終穿村而行,人隨溪轉,古老的銀杏樹在溪水邊兀然屹立,樹下溪埠三三兩兩浣洗衣物的村姑,岸邊隔不遠就有一座過街的廊棚,棚內的美人靠閑坐著曬太陽的村民。村內小橋眾多,幾座纏繞綠色植物的斑駁古橋,與一溪春水的相襯下,愈發顯得古韻森森,蒼朴幽遠。村莊的盡頭溪流之上是一座較為獨特兩層高底的廊橋棚屋,古樸的棚屋四門進出,牆窗砌成日月之形,其造型極為少見,只是廊橋現已破敗不堪,改為了堆放柴草的柴房。走出村莊,青石板路依然向前延伸,碧綠的水草在清澈的溪流里搖曳,這裡菜花肆意,山花爛漫,沒有嘈雜的遊人,儘是溪水與鳥兒的吟唱,一派魂牽夢繞的天籟之聲。偶爾有農夫荷鋤牽牛歸來,更顯出無限的田園風光。
膚淺印象,稚嫩感受,粗陋筆墨,敬請方家斧正。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於家中
推薦閱讀:
※美麗沒有終點,往更好的唯美人生前進(唯美的句子)
※浙美的家底有多殷實 錢江晚報
※莊嚴精美的文殊聖像 見者得福
※精美的清代壽山石雕品 2
※四幀精美的法王如意寶上師瑜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