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有個趁火打劫的「朋友」:沙俄帝國利用鴉片戰爭鯨吞清朝
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趁熱鬧趕到天津,通知清政府說:「如果把滿洲沿海割讓給俄國,我們就可以阻止英法聯軍進攻滿洲腹地。」普提雅廷在照會中特別表明心跡說:「俄國軍隊進駐沿海,並不是欺凌中國,而完全是為了中國的利益。」
清政府代表桂良表示不敢接受這種幫助,普提雅廷就咆哮說:「俄國一心一意為中國好,如果你們不識抬舉,不給我們面子,你們的事我們就再也不管了。」
5月20日,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並佔領天津。
清政府恐怕俄國參加英法聯軍,經過討價還價的談判,終於簽訂《中俄天津條約》。而勞師動眾的英法兩國,比俄國人整整晚了半個月才得到條約的中方簽字。
很巧,《中俄天津條約》的簽字距《中俄璦琿條約》也剛好是半個月。
《天津條約》使俄國人得到了重勘邊界的許可。桂良還自作聰明地「僅僅在口頭上」答應了俄方關於割讓烏蘇里江以東領土的要求,他以為等英法聯軍撤走後,他還有賴帳的機會。
得寸進尺的俄國人當然不會理會桂良的花招。
1859年6月初,沙皇俄國新派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到了北京。他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把《璦琿條約》中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據為己有。清政府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
1860年4月,伊格那提耶夫聽說英法聯軍將再度北上進攻北京,便急忙從北京跑到上海。他向英法侵略者提供了關於白河沿岸軍事防務情況的資料以及俄國人私自繪製的北京詳圖。
俄國人為虎作倀,成了英法侵略者的同夥和參謀。
1860年7月,伊格那提耶夫同英法聯軍乘軍艦到達大沽口,並向英法聯軍建議:「先據北塘,再破大沽」。天津陷落後,清廷派欽差大臣與英法專使談判媾和。俄公使認為如談判迅速達成協議將對俄國不利,所以他極力破壞談判,慫恿英使提出清政府不能答應的「要清帝隆重接見」的要求。
談判破裂後,他又煽動英法聯軍「趕快進入通州」,從而使僧格林沁沒時間在這個城市設防。當英法聯軍進入北京時,伊格那提耶夫又向聯軍提供了「城防薄弱之處」的情報。
俄國人的「鼎力相助」使英法聯軍一路勢如破竹。
10月,英法聯軍進入北京。
伊格那提耶夫向失魂落魄的親王「鬼子六」奕沂說,他有辦法使英法聯軍撤退,但中國必須把烏蘇里江以東領土正式割讓給俄國,作為酬謝。奕沂婉言謝絕了,割地畢竟事關重大。
其實,英法聯軍的目的並非要佔領中國的首都。既然陰差陽錯打進來了,他們一缺冬天裝備,二怕清政府瓦解會妨礙他們的商人做生意,所以就一心一意希望早日簽訂和約,早日撤退。
清政府的官員對這些一無所知,每日憂心忡忡,唯恐英法長期佔領。在簽約之後,英法聯軍要依限撤退,偏偏因內部一點小事,耽擱了幾天。奕沂頓時慌了手腳,認定是俄國人在背後搗鬼,急忙稟奏皇上說:「恐怕俄夷的事一天不解決,英夷法夷的兵就一天不撤。」皇帝當場也嚇懵了,於是,就暈暈乎乎地批准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
這一條約的要點是:
一、清政府承認《璦琿條約》的內容,並把《璦琿條約》所規定的烏蘇里江以東由中俄「共管」的中國領土,割歸沙俄。
沙俄不僅鯨吞了烏蘇里江以東直達海岸一帶的中國領土,而且把它的魔掌進一步向南伸延,把吉林整個濱海地區全部吞併了。
二、中俄兩國在西部交界地區以山脈河流自然形勢和中國哨兵站為界。
就這樣,沙俄不僅以欺詐手段再次強佔了中國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為進一步割佔中國西北的領土製造了借口。俄國這頭北極熊胃口之大當屬舉世無雙。
《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不僅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而且使沙俄獲得了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一系列侵略特權。俄國在中國的重要城市設立領事館,俄國商人可以免稅在中國內地行銷商品,從而擴大了對中國內地的侵略。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的交戰國是英法,而俄國是作為中國的「朋友」和戰爭「調停人」出現的。但是,正是通過這位「朋友」的「調停」,中國付出了比原本要慘重得多的代價。
強盜們感謝俄國人的「調停」,愚昧的遭劫者也口口聲聲地表示銘記俄國人的「恩德」。趁火打劫者居然成了天下頭號大善人!滿清統治者的昏聵和愚蠢已到什麼程度,不言自明。
這似乎是一場噩夢,讓人懷疑它的真實:
中國既沒有被俄國打敗,俄國也沒有費一槍一彈,只憑恐嚇和騙術,就硬生生地奪取了100餘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比日本幾乎要大3倍。「這不像是真實的國際交涉,倒更像是一篇童話故事。」難怪後世的中國人會這麼說。
對沙俄侵吞中國領土的行徑,馬克思、恩格斯都在報刊發表文章加以無情地揭露和嚴厲地譴責。馬克思指出:「由於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幫助俄國獲得了韃靼海峽和貝加爾湖之間最富庶的地域。俄國過去是極想把這個地域弄到手的,從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諾維奇到尼克拉,一直企圖佔有這塊地域。」恩格斯也說道:「俄國不僅趁英法聯軍攻打中國之機從中國奪得面積等於法德兩國的領土和長度等於多條河的河流,同時還狡猾地出來充當衰弱的中國的『公正』保護者。」
無恥的俄羅斯強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敗給英法等國,於是力圖補救,因此他選定了那個沒有人與他爭奪勝利的地方,即外交方面。在英國和法國進行代價甚大的對華戰爭的時候,俄國保持中立;等到戰爭快完時,他才出來干預。結果,竟使英國和法國的對華作戰,成了只為俄國獲益的徒勞。
當英國人在廣州與中國下級官吏紛爭不絕,並在英國討論兩廣總督的行動是否遵照皇帝旨意時,俄國人已經奪取了中國東北部的大片領土,並在那裡鞏固了自己的地位。這片土地使俄國由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進到溫帶,同時打開了通往黑龍江口的航道。
一位學者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俄國人作了這樣一幅漫畫:
「他無疑也是一個賊。他站在樹底下,手裡拿著筐子,等著接他的在樹上的夥伴所搖撼下來的果子。當樹上的人和果園主人發生糾紛時,他便裝成一個局外人出來調停。調停的結果是——他把整整一筐果實都提走了。」
推薦閱讀:
※慈禧太后的(每)一頓飯要吃 100 道菜嗎?
※大清朝——皇家陵寢入葬人員
※歷代皇帝大多都短命, 到了清末甚至絕後, 後人一語道破了真相
※努爾哈赤晚年宮廷驚天醜聞 皇太極為直接受益人
※清朝四大重臣,書法都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