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三匝:他又丑又無能,孫中山居然稱她「女中堯舜」!
摘要:民國成立後,革命領袖黃興說過,辛亥革命不過三個月就實現了共和,全賴隆裕太后以國家為前提,不以皇位為私產,促使全國早日統一。孫中山也說,隆裕太后堪稱「女中堯舜」,他保證民國一定會嚴格履行承諾給皇室的優待條件。
(正文)公元1912年2月12日,剛剛6歲的宣統皇帝溥儀下詔遜位。《清帝遜位詔書》以及另外兩道配套詔書連夜頒布,一舉打破中國南北雙方分裂敵對的政治僵局,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民國從這一天開始了。憲法學家普遍認為,滿清皇帝同意遜位使辛亥革命成了歷史上流血最少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簡直可以與英國當年的光榮革命媲美。
最終下定決心讓皇帝遜位的是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她是宣統皇帝名義上的母親。這個女人雖然當了大半輩子皇后和幾年太后,但她的一生真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他從來沒有贏得丈夫的愛情,滿清江山也在她手裡給弄丟了。她只活了46歲,可謂短命。然而,正是因為她促成了皇帝遜位,使她贏得了中外輿論的高度讚譽。
如果說,清朝就像一家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大公司的話,隆裕太后則順利完成了讓這家千瘡百孔的公司破產的使命。在破產清算的過程中,她盡量為公司大股東爭取了實際利益。隆裕太后是一個弱勢的統治者,因為弱勢,她選擇了順勢而為,而不是負隅頑抗,非要鬧得全國血流成河不可。她的一生都是悲劇,但這場悲劇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尾。
隆裕太后的一生,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她是一個受氣包皇后;也是一個有決斷力的太后。
受氣包公元1868年正月初十,小名喜子的葉赫那拉·靜芬出生在北京,她父親桂祥是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的弟弟。在眾多姐妹中,她是從小就被慈禧太后選中的一個孩子。據說,慈禧太后很早就給弟弟留話說:「喜子不要嫁給別人。」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慈禧太后選中只有四歲的光緒繼位。光緒的父親是同治皇帝的叔父,母親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妹妹。也就是說,光緒是慈禧太后的侄子,靜芬姑娘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慈禧是個權力欲極強的女人,她想,既然光緒不是我兒子,我怎麼能保證他聽我的話呢?最好的辦法是把我侄女嫁給他當皇后,這樣兩親並一親,豈不絕妙?
光緒不敢違背慈禧的意願,1889年,19歲的光緒皇帝與21歲的姑表姐葉赫那拉·靜芬結了婚,靜芬從此就成了隆裕皇后。
光緒並不喜歡隆裕皇后,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這樁婚姻是慈禧強加給他的,他反感慈禧對他的控制,自然就遷怒於慈禧給他選定的皇后,他甚至認為皇后就是太后派到他身邊的眼線;二是因為隆裕皇后長得實在寒磣,男人都好個面子,更何況是春秋鼎盛的皇帝了。
隆裕皇后長得寒磣到什麼程度呢?她長了一張馬臉,因為出水痘時沒有調理好,臉上有不少斑斑點點。她膚色灰黃,一口蛀牙。她瘦骨嶙峋,甚至稍微還有點駝背。如今網上都可以搜到她的照片,雖然當下中國流行錐子臉,但即便按今天的標準來看隆裕皇后的長相,也確實是與美貌絕緣,而光緒皇帝長相屬於男神級別,也難怪他看不上她了。
當年與隆裕皇后一起嫁給光緒皇帝的,還有一對親姐妹,其中16歲的瑾嬪後來晉陞為瑾妃,14歲的珍嬪後來晉陞為珍妃。這兩姑娘面貌姣好,活潑可愛,與隆裕完全是兩個極端,光緒厭惡隆裕,就更喜歡這兩個嬪妃,尤其喜歡珍妃。珍妃恃寵而驕,居然與太監勾結,賣官鬻爵,慈禧正愁沒機會為自己的侄女報仇呢,這下可好,珍妃自己跳出來,讓慈禧抓住了把柄。慈禧大怒,以違背本朝家法為理由,命人拔掉了珍妃的衣服,由她親自來抄起板子打珍妃屁股,直打得珍妃血肉模糊、屁股開花。慈禧還把珍妃貶成了貴人。此後,慈禧太后還專門在珍貴人住處懸掛禁牌,上面寫道:以后妃嬪如不遵家法,在皇帝前干預國政,顛倒是非,皇后應該嚴加訪查,據實陳奏,從重懲辦,決不寬貸。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及皇后、皇妃逃往西安,臨行前又把不肯配合的珍妃沉入井中。遊人如今去故宮,很容易看見珍妃井。
光緒皇帝表面上對慈禧太后的這種處置方式沒有表示任何異議,但內心的憤恨可想而知。慈禧本想幫皇后鞏固地位,結果卻適得其反。光緒原來還和皇后一起去給慈禧請安,每次請安都戰戰兢兢,後來就不帶皇后去了,皇后單獨去見太后的次數也不多,就是見了,也很少說話。皇上從來沒臨幸過皇后,皇后成天一副悲悲戚戚的樣子。太后、皇上接見外國使節夫人時,皇后總是在場,但她坐的位置與太后、皇上有一點距離。有時候她從外面走進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後面一個不顯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她就會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她臉上常常帶著和藹安詳的表情,總是怕打擾別人,也從不插手任何事情。
說實話,光緒皇帝心裡苦,其實隆裕皇后心裡何嘗不苦啊。
順大勢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第二代醇親王載灃三歲的兒子溥儀繼位,這就是宣統皇帝。一代女強人慈禧隨後也去世了,隆裕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新任皇太后是一位溫和的、文靜的、謙遜的人,甚至有點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嬸母,也是她的姑姑——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她想要的僅僅是平安而已。
按說,她的好日子應該來了,但偏偏清朝的末路也來了,事實上她不得不成為末代王朝的掘墓人。她想要平安,但平安對她簡直就是奢望。
辛亥革命爆發一個月後,袁世凱依據大清王朝頒布實施的《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在北京就任君主立憲的內閣總理大臣。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此前的監國和攝政王職位,以醇親王名義退歸藩邸。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因此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責任人。第二天,隆裕太后與袁世凱在養心殿內有過長達一個小時的對談。隆裕太后表示,她自己什麼都不懂,以後大小國事全靠袁世凱了。她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由袁世凱委託唐紹儀為議和代表,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後來,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在袁世凱等內閣大臣的強烈要求下,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共商國是。隆裕太后最後對袁世凱等人表態說:「慶親王等人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給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說到這裡,她放聲大哭,袁世凱等王公大臣也陪同大哭。哭過之後,隆裕太后表示說:「我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遜位的基本國策,至此已經初步確定。後來就是與革命黨談遜位優待條件了。應該說,由袁世凱主持與南方革命黨的談判為皇室爭取了很優厚的待遇,隆裕太后對此也很滿意。
遜位詔書頒布10天後,上海《申報》報道說,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由袁世凱在養心殿內呈遞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沒有讀完便淚如雨下,隨手交給世續、徐世昌蓋玉璽。此時反對共和的恭親王溥偉自請召見,隆裕太后說,就是你們這些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現在還想阻撓共和,你們想把我們母子置於何地!此時任何貴族均不準進內,於是按計劃蓋好了玉璽。隆裕太后大哭不止,太后懷中的宣統皇帝也哭了,袁世凱和大臣們也都哭了。《倫敦泰晤士報》對清帝退位的評論是:「清朝統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歷史上很少見到如此驚人的革命,或許可以說,從來沒有過一次規模相等的、在各個階段中流血這樣少的革命……我們衷心希望,這會給中國帶來一個它所期望的進步的穩定的政府。」
民國成立後,革命領袖黃興說過,辛亥革命不過三個月就實現了共和,全賴隆裕太后以國家為前提,不以皇位為私產,促使全國早日統一。孫中山也說,隆裕太后堪稱「女中堯舜」,他保證民國一定會嚴格履行承諾給皇室的優待條件。但在民國成立第二年,隆裕太后就病逝了,享年46歲。袁世凱當天在總統府召開特別會議,認為隆裕太后「揖讓美德造成共和,其遺德實不可湮沒」,決定以「外國君主最優禮」安排葬禮,並且要求國史館將隆裕太后的事迹寫入史書,予以表揚。此後的《政府公報》也高度肯定了隆裕太后為造成共和而做出的巨大貢獻。這份公報甚至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機關要為隆裕太后的去世下半旗27天,現任官員及軍官均需戴黑紗孝布27天。政府還命令當時的總理趙秉鈞率全體國務員「定期入宮致祭」。步軍統領衙門則派值班官員輪流守靈,政府儀仗隊和軍樂隊聽從調遣。
由於宣統皇帝身邊的親近大臣藉機哭窮,中央政府在承擔100多萬大洋喪葬費之外,還按照《清室優待條例》的規定,一次性補發了1912年度積欠的400萬元清室優待費。袁世凱還以個人名義奉送溥儀3萬元。值得深思的是,與官方的高調祭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滿族內部皇親國戚的麻木不仁。天津《大公報》就揭露了接到喪報卻不肯參與治喪活動的皇親國戚,說這些皇親國戚依然輕裘肥馬,徜徉於租界之中,而元老舊臣則奔走於偉人之後。為此,宣統皇帝非常憤怒,不得不發出嚴懲不奔喪的皇親國戚的通告。通告稱,要革除那些親貴王公的爵位和賞賜,而且要將他們的財產充為皇室經費,以資懲罰。3月18、19日,太和殿前廣場的國民哀悼會如期舉行,太和殿內正面是一座三門素彩靈龕,頂端正中上方懸掛著的就是題有「女中堯舜」的白色匾額。供桌前立著一面大鏡框,裡面擺放著黃紙謄錄的《清帝退位詔書》,以表彰隆裕太后一生中的最大功德。
對比如今那些二代,我們不能不說,隆裕太后比他們強得實在太多了。任何組織最終都有消亡的那一天,試問那些夢想萬事基業的二代們,真到了殘照如血時刻,你們是否能像隆裕太后一樣贏得大家的普遍理解和尊敬呢?
推薦閱讀:
※民國三大陵,孫中山,袁世凱,最後一個是個空墓?
※「我們分手吧!因為你是中山人!」一對小情侶的聊天記錄曝光......
※孫中山家裡都有什麼人
※【3.12,孫中山先生逝世93周年】光復華夏,肇造共和,天下為公,千秋萬世——歷代各界評價(節選)
※偉人孫中山故里風水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