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洋垃圾服裝市場調查

武漢洋垃圾服裝市場調查http://www.sina.com.cn2009年06月30日15:54中國質量萬里行雜誌

洋垃圾服裝搭建「衚衕市場」,帶來安全隱患。來源:《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6月8日,本刊接到湖北省武漢市范先生投訴,稱武漢市有多處出售洋垃圾服裝,給人們的生活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近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趕赴武漢,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文/攝影 本刊記者 宿希強

  「怕個鬼呀,又不是販毒!」

  在范先生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道。這裡是一條不太寬、略有些彎曲的巷子,在巷子中間,兩男兩女正在遮陽傘下悠閑地打著麻將。稍遠處,一位老太太蹣跚著從巷子的另一端慢慢踱來。一切看上去都十分平靜。

  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巷子靠近中間的位置——武昌區「比家好」敬老院內,一排排各式衣服赫然懸掛其中。記者走進院內,隨意挑了一家門頭走了進去。

  剛一進門,一股說不出來的怪怪的、有些刺鼻的味道就迎面襲來,令人很不舒服。原本斜倚在凳子上、無精打采、膚色黑黑的女老闆見來了客人,連忙熱情地起身招呼。

  「買上衣還是褲子?」

  「先看看。」

  「隨便看,慢慢挑好了。」

  這家店面的服裝挺全,男女外套、皮衣都有,還有領帶和皮鞋。應季的男式T恤和女裙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記者注意到,這些服裝的商標大都是韓文、日文和英文,還有一些像是人為把商標撕掉了。另外,這些衣服都是單件出現,款式和規格相同的一件也沒有。

  「怎麼賣呀?」記者指著一件樣式較為新潮的印有韓文字母的T恤問。

  「6元,很便宜的。」

  「這都是舊衣服吧,能穿嗎?」

  女老闆的眼光變得像看外星人一樣,似乎在責怪記者明知故問:「當然是舊衣服,新衣服哪有這麼便宜!回家再洗一下就可以穿了嘛。」

  或許是因為記者的外地口音,她突然注意到記者肩上背的皮包,警惕地問:「你這包挺貴的吧?看上去蠻沉的。」

  「百十元錢吧,」記者岔開話題,「我把這些男式T恤全買了,要多少錢?」

  「這一竿子你全要了?」女老闆略一思索,伸出3個手指比划了一下。然後開始數T恤的件數,一共65件。

  「65件300元錢,優惠得也太少了吧?」

  女老闆搖搖頭,歪著嘴角樂了:「你呀,我的意思是3元一件,不是一竿子300元!」

  記者表示聽說賣垃圾服裝挺賺錢,這次主要是來摸一下市場行情,準備帶點貨回去。這才開始和女老闆真正攀談起來。女老闆姓江,本地人,已經在這賣垃圾服裝幾年了,「掙點小錢,糊口」,「金融危機影響有錢人,哪能影響我這行呢?」

  記者和老闆談話期間,有一個女孩進來看衣服,剛進門就被嗆得大聲咳嗽,連續打了幾個噴嚏,好像是對店裡的特殊氣味過敏。結果什麼衣服也沒買就匆匆出去了。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這些垃圾服裝都是女老闆去南方沿海地區看貨、訂貨,然後託運過來的,但南方沿海具體什麼地方她卻不肯說。當記者表示擔心託運中途會不會有相關部門查驗時,女老闆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怕個鬼呀,又不是販毒!沒有人管的,都懶得理你。」

  「工商管理部門來店裡查怎麼辦?」

  「我在這裡開店也有幾個年頭了,不也什麼事沒有嗎?誰有那個閑心管你,放心吧。」女老闆不停地給記者打氣。

  她還善意地提醒記者:「你一開始不要進太多貨,可以先進點『成品』回去賣賣試試。」她說的成品指的是,經過洗滌、熨燙之後,掛在店裡出售的衣服。而就在她店面的裡間,堆滿了大包大包託運回來還沒有「加工」的衣服。記者略略翻看了一下,這些所謂的洋品牌服裝,大都臟不拉嘰,有些甚至還有血漬,觸目驚心。

  「你剛入行還是帶成品回去穩妥些,等打開市場了再考慮自己加工吧。」女老闆勸說記者。

  「那你都是怎麼加工啊?用洗衣機洗嗎?」

  「全是手洗。洗乾淨之後熨燙平整就可以了。」

  「消毒嗎?」

  女老闆猶豫了一下說:「客人不放心,拿回去自己再消毒好了,反正沒有拿回去直接穿的。」

  拿到聯繫電話後,記者準備離開,恰巧這時女老闆成交了一筆生意。一位4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給「侄女」買了一條裙子,兩件小上衣,3件共20元,中間基本上沒討價還價。

  中年婦女出門後,記者隨即跟了上去。「你知道你買的是洋垃圾服裝嗎?」

  「知道。」她狐疑地看著記者。

  「這種服裝可能有病菌、傳染病之類的,很危險啊,你不擔心么?」

  「有錢誰買這個!我回去會處理的……」

  「我們這兒的貨都是從碣石進的」

  像這樣的洋垃圾服裝集散地,武漢市不止一家。記者隨後又赴江漢區清芬路華德里、漢池裡、積慶里進行了調查。這些地方十分隱蔽,緊挨著的大街是繁華而又有些油膩的「五金一條街」,要拐進弄堂裡面才能發現洋垃圾服裝的蹤跡。

  記者在迷宮一樣的弄堂來來回回走了幾趟,感覺空氣中都瀰漫著渾濁的、有些發霉的氣味。這裡幾乎每一個店面都在經營洋垃圾服裝,並且,這些服裝就堂而皇之地擺在大街上。在弄堂每個拐角處的店面,都有人坐在店門口,看上去無所事事的樣子。後來記者才明白,這是在「把風」。

  事實上,這裡可稱得上是洋垃圾服裝的「大雜燴」。男裝、女裝、童裝、鞋帽、箱包、皮帶、領帶一應俱全,甚至還有胸罩。價格也從5元、10元、12元、15元、20元不等,價格的高低主要看質量、款式、新舊、顏色等;皮鞋通常貴一些,大致在50~200元之間,全是國外名牌。而各個店主營的項目也不一樣,有的主營男裝,有的主營女裝,還有的主營童裝。當然,也不乏混合銷售的,但總體感覺分工還是比較細。

  在弄堂里的一個黃金位置上,是一家水洗店,專門負責洗滌未經分揀的垃圾服裝,完成「初加工」。門前的晾衣架上,曬著一溜五花八門的衣服,有些還不住地滴水,看起來生意還不錯。

  記者以也想在這裡開店經營的名義與幾位店主攀談,沒想到他們均持「歡迎」態度。一位女店主向記者介紹說,在這裡開店是不需要營業執照的,當然更不需要繳稅,就是一個租房的費用。當記者問如果執法部門來查怎麼辦時,她暗示「給了好處的」,一般不會來查,即便來查,及時把捲簾門拉下來也就萬事大吉了。

  一位男店主幹脆直接領記者「上道」,「我們的貨基本都是從碣石進的」。據他介紹,進貨通常是到深圳,然後轉道廣東陸豐市碣石鎮,那裡有「能人」把大量垃圾衣服從海上偷運過來,大部分是韓國貨和日本貨,也有的是從中國台灣地區走私過來的,「多得很」,看好貨之後現金交易,然後託運回來。慢慢熟悉了,人脈建起來了,可以和當地村裡的一些檔口建立長期供貨關係,就免得老出去跑了。

  「我手頭資金不是很多——」記者話說了一半就被他打斷了,「很便宜的,一般一元錢一斤,一個包裹一般200斤,不需要多少投資的。另外,進貨時,這裡這麼多店鋪可以聯合起來,只要進一個貨櫃的衣服,聯繫好交貨的時間地點,就可以到海上直接提貨,如果運氣好順路,我們可以從最近的水路提貨,省一大筆路費。」

  當記者問他現在每月能賺多少錢時,他惋惜地直嘆氣:「入行太晚了,10年前開始乾的第一批人早就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們現在絕大多數都轉行了,像我們現在只能打游擊,一年能掙七八萬就燒高香了。」

  「你店裡這麼多服裝,能賣出去嗎?沒見幾個人買啊。」記者懷疑地問。

  「零售賺不了幾個錢的,主要靠批發,有些轉到北方的小城市去了,有關係、有錢的從這裡批貨回去,再加工一下就當作外貿服裝掛在專賣店裡出售了,也有些人運回去以擠壓庫存的名義廉價處理掉了,還有些頭腦活絡的年輕人直接從這裡取了衣服去網上開店賣……」

  洋垃圾服裝危害多多

  令人擔心的是,「洋垃圾」服裝大都是走私入境,逃過了檢驗檢疫部門的疫病檢查,因而極可能攜帶病毒、疫情。

  據了解,洋垃圾服裝多是從國外醫院、垃圾場收集的廢舊衣物,這些舊衣物攜帶有大量病菌,可以傳播肺結核、霍亂等多種疾病,而一般的清洗、熨燙並不能消滅其攜帶的病菌,因此存在極大的健康隱患。一些抵抗力相對較弱的人,如老人、小孩和病人穿上這樣的服裝就更加危險。在中國,舊服裝屬嚴禁入境之列。

  洋垃圾服裝的消費主體是生活在城市中的農民工和貧困市民,在城市電子、日用品垃圾向農村轉移的過程中,也有一部分擴散至農村。

  北京服裝學院輕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指出,洋垃圾服裝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經出現了,大都是不法分子走私的未經消毒處理的垃圾服裝,這些服裝都是消費過的含有人體各種代謝物的服裝,本身就可能攜帶多種病菌,在運輸途中又會或多或少染上其他病菌,走私到國內無疑給人們的健康生活帶來了很大危害。譬如大腸桿菌,其在代謝物、糞便、嘔吐物中普遍存在。服裝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在適宜的條件下,一些微生物可以把它作為碳源來維持生長,最後就可能導致病毒的傳播。

  事實上,對於販賣、銷售洋垃圾服裝者來說,既害人又害己。知情者透露,「可以肯定地說,確實有經營者或消費者因洋垃圾服裝被傳染了嚴重的皮膚病,但消費者為了保面子,只好自認倒霉,經營者更是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

  此前外媒報道,「人口龐大的中國儼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消化市場,國外一直有一些專門向中國出口垃圾的公司,他們是有組織的。英國官員說,那些向中國出口垃圾的公司可以兩頭拿錢。英國地方政府要向這些垃圾處理公司支付每噸35英鎊的費用,而垃圾公司根本不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就裝進集裝箱,省下了大筆的處理垃圾費用。此外,他們還能從中國進口商那裡獲得另一比可觀的出口收入」。

  「太糟糕了,這對國人的心理和自尊也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儘管看不見、摸不著」,王建明認為,洋垃圾服裝的這種危害還沒有引起人們廣泛的、足夠的重視,「實際上它侵蝕的是整個社會的道德基石、文明基石」。

  「國外避之不及、花錢也要處理掉的洋垃圾服裝,我們卻再花錢買回來,再販賣給自己人穿,實在是太可笑、太可恨了!」舉報者范先生說。

  另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無論是黃鶴樓道還是清芬路,對於販賣洋垃圾服裝的業戶來說,火災也是潛在的一個威脅,特別是藏匿在社區的那些不法商販。大堆大堆的垃圾服裝擠在狹小的空間里,很多人就在不遠處用煤氣罐做飯,而且都沒有任何的滅火設備。一旦出現險情,後果不堪設想。

  為何打而不死?

  武漢洋垃圾服裝從在地攤上出售,到開「專賣店」,再到「網上開店」,手法不斷翻新,一方面是為了逃避執法人員的打擊,另一方面也釋放出這樣的一個信號:洋垃圾服裝正死灰復燃,且有蔓延之勢。

  利益驅動當然是洋垃圾服裝販賣者前仆後繼的最主要原因。

  事實上,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合武漢市工商、公安部門,曾多次圍剿洋垃圾服裝,但就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不知何時又冒出一茬。

  律師陳茂平稱,對於販賣垃圾衣服產業鏈上的各從業者來說,違法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口處置,損害了中國國家的環境主權,對公眾的健康有可能造成重大損害。故此,其行為已違反了中國簽署的《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規定,也直接違反了《刑法》第339條規定,構成「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嫌疑。

  中國《刑法》第339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傷害人體健康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法規雖嚴,洋垃圾服裝何以打而不死?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洋垃圾服裝從業者大都是租房經營,而出租房屋者多數也知道租房者在販賣垃圾衣服,但為了房租,他們寧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業內人士指出,明知道經營者沒有合法手續、違法經營,還租房給他們,無疑是一種縱容犯罪的行為。如租房者所從事的非法行為,對消費者造成了重大損失或傷害,更或危害了整個社會的安全,盲目出租房屋者也得承擔相應責任。

  而一些消費者也同樣對洋垃圾服裝採取漠視的態度。或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聞不問;或者抱有僥倖心理,認為買幾件穿穿沒什麼大問題。

  武漢市「12315」的一位工作人員,呼籲消費者不要因為貪圖便宜去購買洋垃圾服裝。她認為,洋垃圾服裝沒有了市場,自然也就沒有了生命力。消費者如果誤買了洋垃圾服裝,或者一旦發現洋垃圾服裝的影子,就要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要形成人人喊打的態勢,讓洋垃圾服裝無處藏身。

  北京市消協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堵住洋垃圾服裝的源頭。這就需要打私辦、海關、環保局、工商部門等通力合作,聯手打擊。

  6月19日,記者分別向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工商所、江漢區統一工商所舉報了洋垃圾服裝販賣的情況。兩工商所的工作人員均表示會很快派人前去調查。就採訪中華德里一洋垃圾服裝販賣者自稱的「給了好處」,記者向統一工商所求證,一位孫姓工作人員答覆說:「肯定是不可能的事。」

推薦閱讀:

韓國服裝批發拿貨,韓國東大門服裝市場考察
全球大碼服裝市場分析
★★★★國內各省主要服裝市場→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詳細看點

TAG:市場 | 武漢 | 垃圾 | 調查 | 服裝市場 | 市場調查 | 服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