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讀古代文學】沈時蓉:《詞話叢編》中有關杜甫資料輯證
唐圭璋所編《詞話叢編》(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版)一書,鉤沉簡金,廣羅群籍,搜輯宋至近代諸家詞話八十五種,為詞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據《詞話叢編索引》,全書有二十餘處涉及到杜甫(已知見的《索引》遺漏處亦有二十餘處,見文末附錄)。材料雖不多,但對我們了解杜詩在詞的發展過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頗有積極意義。故特將其輯出,並分類加以考證,以見歷代詞學理論家們對杜詩獨具隻眼的評價,以及對詩聖的一片景仰之情。
一、詞學理論家對杜詩整體風格的評價
宋吳曾《能改齋詞話》卷一「樂府塵土黃詞」條
殿中侍御史劉公次庄中叟,元祐中罷官,寄居臨江軍之新淦,嘗往來袁州。時有一倡,為郡官所據,太守怒之,逐出境外。中叟感其事而作樂府《塵土黃》,並《譯》、《箋》凡三章。其《序》曰:「崔徽、霍玉、愛愛等事,昔日歌之,非特為二三子而作也。然遣語敘情,雖為詩曲,而參比樂府,則失古遠矣。故自唐以來,杜甫則壯麗結約,如龍驤虎伏,容止有威。李白則飄揚振激,如浮雲轉石,勢不可遏。李賀則摘裂險絕,務為難及,曾無一點塵嬰之。張籍則平易優遊,足有雅思,而氣骨差弱。世異才殊,體隨之變,亦其勢也。余比感宜春事,作《塵土黃》一首,雖不足方駕漢魏,而討本探源,或庶幾焉。既又為之《譯》,為之《箋》,其義類雖同,至於淺深遠近,要自以意考之耳。(其《詞》、《譯》、《箋》凡三章略。見《詞話叢編》137頁)
按:劉次庄,字中叟,長沙人。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進士,累官至殿中侍御史。元祐中謫居新淦(今江西清江縣),築室東山寺前,俯瞰清流,自謂有濠梁間趣,因號戲魚翁。其臨摹古帖,最得其真,著有《法帖釋文》。博洽淹貫,詞翰絕倫,惜文集今不存,《宋詩紀事》卷二六收其詩三首。此《序》文評「杜甫則壯麗結約,如龍驤虎伏,容止有威」,是對杜詩整體風格恰當形象、簡約中肯的評價。
清田同之《西圃詞說》「王士禎論詞」條
漁洋王司寇云:「自七調五十五曲之外,如王之渙《涼州》,白居易《柳枝》,王維《渭城》,流傳尤盛。此外雖以李白、杜甫、李紳、張籍之流,因事創調,篇什繁多,要其音節皆不可歌。詩之為功既窮,而聲音之秘,勢不能無所寄,於是溫、韋生而《花間》作,李、晏出而《草堂》興,此詩之餘,而樂府之變也。語其正,則南唐二主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極盛,高、史其嗣響也。語其變,則眉山導其源,至稼軒、放翁而盡變,陳、劉其餘波也。有詩人之詞,唐、蜀、五代諸人是也。文人之詞,晏、歐、秦、李諸君子是也。有詞人之詞,柳永、周美成、康與之之屬是也。有英雄之詞,蘇、陸、辛、劉是也。至是聲音之道,乃臻極致,而詞之為功,雖百變而不窮。《花間》、《草堂》尚已。《花庵》博而雜。《尊前》約以疏。《詞統》一編,稍撮諸家之勝。然詳於隆萬,略於啟禎,故又有《倚聲》續《花間》、《草堂》之後。(見《詞話叢編1451頁)
按:此條論詞的源流派別,言簡意賅,見《帶經堂集》卷四十一、《漁洋文》卷三《倚聲集序》。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一亦引此段文字,見《詞話叢編》4545頁。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李白有樂府詩一百二十二首,杜甫二十四首,張籍五十三首,無李紳之作。杜甫的二十四首樂府詩中,《兵車行》、《哀王孫》、《哀江頭》、《悲青坂》、《悲陳陶》、《大麥行》、《麗人行》等當屬「因事創調」之作。故王士禎此雲李杜諸人「因事創調,篇什繁多,要其音節皆不可歌」,確矣。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李杜不同」條
或問杜陵何以不學騷。余曰:此不可一概論也。大約自風騷以迄太白,皆一線相承。其間惟彭澤一源,超然物外。正如巢、許、夷、齊,有不可以常理論。至杜陵,負其倚天拔地之才,更欲駕風騷而上之,則有所不能。僅於風騷中求門戶,又若有所不甘。故別建旗鼓,以求勝於古人。詩至杜陵而聖,亦詩至杜陵而變。顧其力量充滿,意境沉鬱。嗣後為詩者,舉不能出其範圍,而古調不復彈矣。故余謂自風騷以迄太白,詩之正也,詩之古也。杜陵而後,詩之變也。自有杜陵,後之學詩者,更不能求風騷之所在,而亦不得不以杜陵為止境。韓、蘇且列門牆,何論餘子。昔人謂杜陵為詩中之秦始皇(言其變古也),亦是快論。(見《詞話叢編》3940頁)
按:此條論杜詩對傳統詩歌風格的繼承與發展,茲再引前人對此問題的論述數條以證之。王安石云:「太白歌詩,豪宕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至於子美,則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杜詩鏡銓》附錄三)胡應麟云:「大概杜有三難:極盛難繼,首創難工,遘衰難挽。子建以至太白,詩家能事都盡,杜後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體,前人未備,伐山道源,為百世師,二也;開元既往,大曆繼興,砥柱其間,唐以復振,三也。」(《詩藪·內編》卷五)潘德輿云:「予考陸象山曰:『詩學原於賡歌,委於《風》、《雅》。《風》、《雅》之變,壅而溢者也,《騷》又其流也。《子虛》、《長楊》作,而《騷》幾亡。黃初而降,日以漸矣。唯彭澤一源,與眾殊趨,而玩嗜者少。隋、唐之間,否亦極矣;杜陵之出,愛君悼時,追躡《風》、《雅》,才力宏厚偉然,足鎮浮靡,詩為之中興。』此數行文字,能貫三四千年詩教源流,又洞悉少陵深處,語意筆力,皆臻絕頂,乃可謂遒勁簡括耳。以作杜公傳贊,庶幾不愧。」(《養一齋李杜詩話》卷二)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世人論李杜多不知本原」條
世人論詩,多以太白之縱橫超逸為變。而以杜陵之整齊嚴肅為正。此第論形骸,不知本原也。太白一生大本領,全在《古風》五十五首。今讀其詩,何等樸拙,何等忠厚。至如《蜀道難》、《行路難》、《天姥吟》、《鳴皋行》等篇,粗而不精,枝而不理,絕非太白高作。若杜陵忠愛之忱,千古共見。而發為歌吟,則無一篇不與古人為敵。其陰狠在骨,更不可以常理論。故余嘗謂太白詩,謹守古人繩墨,亦步亦趨,不敢相背。至杜陵乃真與古人為敵,而變化不可測矣。固由讀破萬卷,研琢功深。亦實為古今邁等絕倫之才,斷不能率循規矩,受古人羈縛也。但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見《詞話叢編》3941頁)
按:此條論李杜詩風之本源,前人亦有論述。胡應麟云:「樂府則太白擅奇古今,少陵嗣跡《風》、《雅》。《蜀道難》、《遠別離》等篇,出鬼入神,惝恍莫測。」(《詩藪·內編》卷二)潘德輿云:「朱子曰:『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蓋聖於詩者。』按古今論太白詩者眾矣,以朱子此論為極則,他人形容讚美累千百言,皆非太白真相知者,以本不知詩教源流。故子美為詩聖,而太白則謂之詩仙,萬口熟誦,牢不可破。」(《養一齋李杜詩話》卷一)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升庵論李杜優劣」條
今之尊李抑杜者,每以李之劣處,為李之優。而以杜之優處,為杜之劣。不獨非杜之知己,並非李之知己矣。楊升庵其甚焉者也。(見《詞話叢編》3941頁)
按:楊慎評李杜詩云:「余謂太白詩,仙翁劍客之語,少陵詩,雅士騷人之詞;比之文,太白則《史記》,少陵則《漢書》也。」見《升庵詩話》卷十一。對此前人亦多有微詞。潘德輿云:「楊升庵云:『太白為古今詩聖語。』……而他日又謂:『太白詩,仙翁劍客語。』何其仙聖之雜揉也?此義不明,看太白詩焉能入解,故皮襲美謂其詩:『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非世間人語。』極力推尊,皆成幻妄。」(《養一齋李杜詩話》卷一)王仲鏞先生亦辨之云:「李、杜二家,世皆宗仰,然自明代以前,論者雖多,專攻甚少。升庵於李白之故里家世,遊歷出處,多所考論。對於二公之襟懷抱負,詩學淵源,以至短長得失,皆綜覈文史,斷以己意,每發前人之所未發。又與張含合選二家詩,李詩百餘首,才取全集八分之一;杜詩約二百首,取七分之一。可謂至嚴至精。批點不作空論,絕去明人以八股衡文之頭巾氣習,往往一語破的。通觀所論,升庵之於李杜,總體而言,殆無軒輊;一詩一體,則敢議其優劣。人或謂其『揚李抑杜』,未必然也。」(《升庵詩話箋證·前言》)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杜陵變古後不能復古」條
詩有變古者,必有復古者(如陳伯玉掃陳、隋之習是也)。然自杜陵變古後,而後世更不能復古(自風騷至太白同出一源。杜陵而後,無敢越此老範圍者,皆與古人為敵國矣)。何其霸也。不知古者,必不能變古,此陳、隋之詩所以不競也。杜陵與古為化者也。惟其與古為化,故一變而莫可復興。(見《詞話叢編3941頁)
又:卷八「為詞宜直溯風雅」條
杜陵變古之法,不變古之理,故自杜陵變古後,而學詩者不得不從杜陵;縱有復古者,亦不過古調獨彈,無與為應也。陳、朱變古之理,而並未能盡變古之法,故雖敢於變古,不能必人之中心悅而誠服其詞,且不能禁人之復古。有志為詞者,宜直溯《風》、《騷》,出入唐宋,乃可救陳、朱之失、勿為陳、朱輩所囿也。(見《詞話叢編》3965頁)
按:此兩條論後世學詩皆以杜為宗,莫能復古,蓋因其已盡取古人之精華,與古為化。胡應麟云:「杜公諸作,真所謂正中有變,大而能化者。今其體調之正,規模之大,人所共知。唯變化二端,勘核未徹,故自宋以來,學杜者什九失之。不知變主格,化主境,格易見,境難窺。變則標奇越險,不主故常;化則神幼天隨,從心所欲。」(《詩藪·內編》卷五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杜詩變古」條
杜陵之詩,洗脫漢魏六朝面目殆盡,亦非敢於變《風》、《騷》也。特才力愈工,風雅愈遠。不變而變,乃真變矣。(見《詞話叢編》3942頁)
按:此條論杜詩既繼承傳統,又有所變化的獨特風格,再引前人論述以證之。元稹云:「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庚之流離,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胡應麟云:「杜詩正而能變,變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調,不失本調而兼得眾調,故絕不可及。」(《詩藪·內編》卷四)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碧山語無泛設」條
詩外有詩,方是好詩。詞外有詞,方是好詞。古人意有所寓,發之於詩詞,非徒吟賞風月以自蔽惑人。少陵詩云:「甫也南北人,早為詩酒污。」具此胸次,所以卓絕千古。求之於詞,旨有所歸、語無泛設者,吾唯服膺碧山。(見《詞話叢編》3967頁)
按:此引杜詩出自《謁文公上方》,詩云:「甫也南北人,蕪蔓少耘鋤。久遭詩酒污,何詩忝簪裾。」(見《全唐詩》卷二二○)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詩詞皆有境」條
詩有詩境,詞有詞境,詩詞一理也。然有詩人所辟之境,詞人尚未見者,則以時代先後遠近不同之故。一則如淵明之詩,淡而彌永,朴而愈厚,極疏極冷,極平極正之中,自有一片熱腸,纏綿往複。此陶公所以獨有千古,無能為繼也。求之於詞,未見有造此境者。一則如杜陵之詩,包括萬有,空諸倚傍,縱橫博大,千變萬化之中,卻極沉鬱頓挫,忠厚和平。此子美所以橫絕古今,無與為敵也。求之於詞,亦未見有造此境者。若子建之詩,飛卿詞固已譏之。太白之詩,東坡詞可以敵之。子昂高古,摩詰名貴,則子野、碧山,正不多讓。退之生鑿,柳州幽峭,則稼軒、玉田,時或過之。至謂白石似淵明,大晟似子美,則吾尚不謂然。然則詞中未造之境,以待後賢者尚多也。(皆境之高者,若香山之老嫗可解,盧仝、長吉之牛鬼蛇神,賈島之寒瘦,山谷之傑驁,雖各有一境,不學無害也。)有志倚聲者,可不勉諸!(見《詞話叢編》3977頁)
按:此條比較唐詩、宋詞的著名作家的不同風格,對杜詩評價極高,認為杜詩「橫絕古今,無與為敵」,不僅成為「詩聖」,詞作家中亦無一人能達到如此境界。茲再引數家評語,以見各家說法雖有異,對詩聖的景仰之情卻相同。《四庫全書·樂章集提要》引張端義《貴耳集》云:「項平齋言: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杜詩、柳詞,皆無表德,只是實說云云。」宋翔鳳《詞選目錄序》云:「詞家之有石帚(姜夔),猶詩家之有杜少陵,繼往開來,文中關鍵。」張祥齡《詞論》云:「周清真(邦彥),詩家之李東川(頎)也;姜堯章(夔),杜少陵(甫)也;吳夢窗(文英),李玉溪(商隱)也;張玉田(炎),白香山(居易)也。」鄧廷禎《雙硯齋詞話》云:「詞家之有白石(姜夔),猶書家之有逸少(王羲之),詩家之有浣花(杜甫)」。劉熙載《藝概·詞曲概》云:「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云:「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非先生(周邦彥)不可。
二、宋詞化用杜詩意境、詞語舉例
明楊慎《詞品》卷一「詞名多取詩句」條
詞名多取詩句,如《蝶戀花》則取梁元帝「翻階蛺蝶戀花情」。《滿庭芳》則取吳融「滿庭芳草易黃昏」。《點絳唇》則取江淹「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鷓鴣天》則取鄭嵎「春遊雞鹿寒,家在鷓鴣天」。《惜余春》則取太白賦語。《浣溪沙》則取少陵詩意。《青玉案》則取《四愁詩》語。《菩薩蠻》,西域婦髻也。《蘇幕遮》,西域婦帽也。《尉遲杯》,尉遲敬德飲酒必用大杯,故以名曲。蘭陵王每入陣必先,故歌其勇。《生查子》,查,古槎字,張騫乘槎事也。《西江月》,衛萬詩「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之句也。「瀟湘逢故人」,柳渾詩句也。《粉蝶兒》,毛澤民詞「粉蝶兒共花同活」句也。余可類推,不能悉載。(見《詞話叢編》428頁)
按:清沈雄《古今詞話·詞品》上卷亦引此條,文字略有出入,比原文多出「《踏莎行》,取韓翃『踏莎行草過春溪』。《多麗》,張均妓名,善瑟琶者也。《念奴嬌》,玄宗宮人念奴也」數語。見《詞話叢編》827頁。蓋今本《詞品》或有佚文。《浣溪沙》,唐教坊曲名。
任半塘《唐聲詩》下編有《浣溪沙》條,云:「唐教坊舞曲,玄宗開、天間人作。敦煌曲作『渙沙溪』。可能原是『浣紗溪』之意。」「《教坊記》載曲名,至遲盛唐時已有曲,唯不知歌辭是七言抑雜言耳。」「《浣溪沙》三字費解,《教坊記》以與《浪淘沙》、《撒金沙》二名相次,示末字應作『沙』。唯以唐代所有名物論,調名似應作『紗』。本調唐名所以曰『浣溪沙』者,疑憑樂工手記之訛。」今檢杜詩,並無「浣溪沙」字樣,僅《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之三(見《全唐詩》卷二二八)有「竹寒沙碧浣花溪」句,但「浣花溪」為成都地名,與西施浣紗溪無關。唐人詠西施紗事者甚多,如宋之問有《浣紗篇贈陸上人》;王維有「浣紗明月下」(《白石灘》)、「時時出浣紗」(《雜詩》)、「貧賤江頭自浣紗」(《洛陽女兒行》)等句;李白有「別有浣紗吳女郎」(《和盧侍御通塘曲》)、「浣紗弄碧水」(《西施》)、「何處浣紗人」(《姑熟十詠》)、「浣紗古石今猶在」(《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等句。
清沈雄《古今詞話·詞品》上卷「疏名」條
都穆曰:《滿庭芳》,取柳柳州「滿庭芳草積」。《玉樓春》,取白香山「玉樓宴罷醉余春」。《霜葉飛》,取杜子美「清霜洞庭葉,故欲別時飛」。《宴清都》,取沈隱侯「朝上閶闔宮,夜宴清都闕」。又云:《風流子》,出劉良文選注,言其風美之聲,流於天下,子者,男子通稱。《荔枝香》,出《唐書》,貴妃生日,命小部奏新曲未有名,適進荔枝,故以名曲。《解語花》,出《天寶遺事》,亦明皇稱貴妃語。《解連環》,出《莊子》,連環可解。《華胥引》,出《列子》,夢遊華胥之國。《塞垣春》,出《後漢·鮮卑傳》。《玉燭新》,出《爾雅》。此載《南濠詩話》者。(見《詞話叢編》827頁)
按:此引明都穆《南濠詩話》論詞調名多取古詩中語,見《南濠詩話》第六條。引杜詩「清霜洞庭葉,故欲別時飛」,見杜甫《送盧十四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全唐詩》卷二三三)。「欲」字,各本皆作「就」,無作「欲」者。
明楊慎《詞品》卷一「關山一點」條
杜詩「關山同一點」,「點」字絕妙。東坡亦極愛之,作《洞仙歌》云:「一點明月窺人。」用其語也。《赤壁賦》云:「山高月小。」用其意也。今書坊本改「點」作「照」,語意索然。且「關山同一照」,小兒亦能之,何必杜公也。 幸《草堂詩餘》可證。 (見《詞話叢編》441頁
按:此引杜詩「關山同一點」,出自《玩月呈漢中王》(見《全唐詩》卷二二七)。今傳杜詩諸本均作「關山同一照」。九家注引趙次公曰:「『照』字,舊本一作『點』,非也。『照』字乃出《月賦》『千里共明月』之意。」又: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卷一引杜甫《月詩》作「點」。《草堂詩餘》(洪武本)前集卷下蘇軾《洞仙歌》句下注云:「杜《月詩》:關山同一點。」仇注引《禮記·孔子閑居》「日月無私照」和崔日用詩「萬里照關山」,以為「此同『照』所本」,評楊慎「此說涉於新巧」。此條又見於《升庵詩話》卷九。王仲鏞先生《升庵詩話箋證》云:「杜甫《玩月呈漢中王》詩『關山同一點』字,胡應麟《詩藪》及《少室山房筆叢》皆辯其非。且謂東坡《洞仙歌》乃『點』字句絕。吳天景旭《歷代詩話》(卷三十七)云:『點字較勝,工詩者自知。』引《嘯余譜》坡詞當為『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九字連讀。又引田子藝云:『岑嘉州「嚴灘一點舟中月」;又《赤驃馬歌》「草頭一點疾如飛」;又「西看一點是關樓」;朱灣《白鳥翔翠微詩》「凈中雲一點」;張安國詞「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夫月、雲、風也、馬也、樓也、皆謂之一點,甚奇』。然作『關山同一照』,則有『隔千里兮共明月』之意,且下句為『烏鵲自多驚』,關山同照,烏鵲自驚,抒羈旅之感也,作『照』似勝。」
明楊慎《詞品》卷二「檐花」條
杜詩「燈前細雨檐花落」,注謂「檐下之花」,恐非。蓋謂檐前雨映燈花如花爾。後人不知,或改作「檐前細雨燈花落」,則直致無味矣。宋人小詞多用「檐花」字,周美成云:「浮萍破處,檐花檐影顛倒。」又云:「檐花紅雨照方塘。」多,不悉記。(見《詞話叢編》458頁)
按:此引杜詩「燈前細雨檐花落」,出自《醉時歌》(見《全唐詩》卷二一六)。郭知達九家註:「燈,一作檐;檐,一作燈。」又引趙次公云:「劉邈《雜詩》曰:『檐花初照月,洞戶未垂帷。』又沈如筠《雜詩怨》:『檐花生蒙冥,孤帳日愁寂。』李暇《擬古歌》云:『檐花照月鶯對棲,空留可憐暗中啼。』丘遲《徐侍中為人贈婦詩》云:『俱看依井蝶,共取落檐花。』檐花,似乎檐邊之花也。學者不知所出,或以檐雨之細如花,或遂以檐花為檐雨之名,故特詳之。」楊慎此駁趙次公注,釋「檐花」詞義為「檐前雨映燈花如花」,實與前人詩意不合。「檐花」一詞,始見丘遲《答徐侍中為人贈婦詩》「俱看依井蝶,共取落檐花」(見《玉台新詠》卷五),據上句「依井蝶」,「落檐花」自當解為「檐下之花」。再參以「初照月」、「照月」等前人詩句,可知「檐花」不必為雨景。李白《贈秋浦》云:「檐花落酒中。」既能「落酒中」,則「檐花」更非雨中燈花之影。落者,懸也,釋「檐花」為垂於檐下之蔓生植物,當更恰當。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 宋詞
1.章楶《水龍吟》 點畫青林,全無才思。「楊花榆莢無才思」,昌黎句。時見蜂兒,仰粘輕粉。「仰蜂粘墜絮」,少陵句。(見《詞話叢編》1553頁)
按:章楶《水龍吟·柳花》見《詞綜》卷七。此引杜詩「仰蜂粘墜絮」,出自《獨酌》(見《全唐詩》卷二二六)。「墜絮」,今傳杜詩諸本多作「落絮」。郭知達九家注本作「落蕊」,引趙次公云:「蜂粘花蕊是也。一作『絮』,非。」
2.周邦彥《滿庭芳》 通首疏快,實開南宋諸公之先聲。「人靜烏鳶樂」,杜句也。黃蘆苦竹, 出香山《琵琶行》。 (見《詞話叢編》1554頁)
按: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見《詞綜》卷九。此條云:「『人靜烏鳶樂』,杜句也。」今檢杜甫詩集,實無此句。此為何人詩句待查。
3.辛棄疾《浪淘沙》 老僧夜半誤鳴鐘三句。與老杜「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同意。(見《詞話叢編》1556頁)
按:辛棄疾《浪淘沙·山寺夜坐》見《詞綜》卷十三。末尾三句為「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此引杜句出自《游龍門奉先寺》(見《全唐詩》卷二一六)。
4.高觀國《少年游》 翻憶翠羅裙。「蔓草見羅裙」,杜句也。(見《詞話叢編》1560頁)
按:高觀國《少年游·草》見《詞綜》卷十七。此引杜句「蔓草見羅裙」,出自《琴台》(見《全唐詩》卷二二六)。
5.史達祖《齊天樂》 細雨重移。「細雨更移橙」,杜句也。想橘友荒涼,木奴嗟怨。陪襯,木奴,柑也。草泥來趁蟹螯健。又襯。並刀寒映素手,簌簌吳鹽輕點。並刀、吳鹽,俱有美成詞語。待惜取團圓,莫教分散。暗用合歡柑事,蓋二物實一種也。人手溫存,帕羅香自滿。東坡詩註:賜近臣黃柑,以黃羅帕包之。又秋風早入潘郎鬢二句。用《秋興賦序》意。便羞插宮花二句。用東坡詩意。舊吟凄斷茂陵女。用《白頭吟》事。人間公道唯此。用唐人詩。涅了重緇。用陸展染白髮事。搔來更短。「白頭搔更短」,亦唐句。郎潛幾縷。「白髮郎潛舊使君」,東坡句。郎潛二字,出張衡《思玄賦》。縱有黟黟。黟音伊,黑也。《秋聲賦》:「黟然黑者為星星。」又後段,即東坡「擁髻無言怨未歸」之意。(見《詞話叢編》1560頁)
按:史達祖《齊天樂.賦橙》見《詞綜》卷十七。
此引杜句「細雨更移橙」,出自《遣意二首》之一(見《全唐詩》卷二二六》。引杜句「白頭搔更短」,出自《春望》(見《全唐詩》卷二二四)。
6、陳允平《綺羅香》 以此接武梅溪,亦如驂之有勒。 溯歸燕尚棲殘柳。溯,迎也。共裁春夜韭。杜詩:「夜雨翦春韭。」(見《詞話叢編》1563頁)
按:陳允平《綺羅香.秋雨》見《詞綜》卷二十。
此引杜詩「夜雨翦春韭」,出自《贈衛八處士》(見《全唐詩》卷二一六)。
7、周密《惜余春慢》魚牽翠帶,燕掠紅衣 雨窗萬荷喧睡。 杜陵詩::水荇牽風翠帶長。」趙嘏詩:「紅衣落盡渚蓮愁。」(見《詞話叢編》1564頁)
按:周密《惜余春慢.避暑和韻》見《詞綜》卷二十。「雨窗」, 李慶甲據《?洲漁笛譜》卷二校作「雨急」。此引杜詩「水荇牽風翠帶長」,出自《曲江對雨》(見《全唐詩》卷二二五)。
8.王沂孫《三姝媚》 紅櫻懸翠葆三句。正寫起。萬顆燕支。以下三層,俱是借用法。正夜色瑛盤二句。用魏明帝事。薦筍同時三句。用唐人櫻筍會事。貯滿筠籠二句。用少陵詩意。謾想青衣初見二句。用小說范陽盧子事。(見詞話叢編》1565頁)
按:王沂孫《三姝媚·櫻桃》見《詞綜》卷二十一。下片「貯滿筠籠,偏暗觸天涯懷抱」二句,用杜甫《野人送朱櫻》(見《全唐詩》卷二二六)詩意。詩云:「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抒寫櫻桃而引發的身世飄零之感。杜甫又有「天涯涕淚一身遙」(《野望》)、「天涯故人少」(《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天涯正寂寥」(《收京三首》之二)等句,皆其所本。
三、杜詩與其他詩詞遣詞造句用法相同舉例
宋張侃《拙軒詞話》 「三息詩用於詩詞」條
又,古樂府有《三息詩》,杜工部用於詩,辛待制用於詞,各臻其妙。待制名棄疾。(見《詞話叢編》191頁)
按:《三息詩》待查。
明 楊慎《詞品》卷一 「屯雲」條
中山王《文木賦》:「奔雷屯雲,薄霧濃
。」皆形容木之文理也。杜詩「屯雲對古城」,實用其字。李易安《九日詞》「薄霧濃
愁永晝」,今俗本改「
」作「雲」。(見《詞話叢編》439頁)
按:「中山王」謂漢景帝第九子劉勝,其《文木賦》見《西京雜記》卷下。所引杜詩「屯雲對古城」,出自《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見《全唐詩》卷二二四)。
明楊慎《詞品》卷一 「泥人嬌」條
俗謂柔言索物曰「泥」,乃計切,諺所謂軟纏也。杜子美詩:「忽忽窮愁泥殺人。」元微之《憶內》詩:「顧我無衣搜畫匣(當作「盡篋」),泥他沽酒拔金釵。」杜牧之《登九華樓》詩:「為郡異鄉徒泥酒。」皇甫《非煙傳》詩曰:「郎心應似琴心怨,脈脈春情更泥誰。」楊乘詩:「晝泥琴聲夜泥書。」元鄧文原《贈妓》詩:「銀燈影里泥人嬌。」柳耆卿辭:「泥歡邀寵最難禁。」字又作「
」,《花間集》顧敻詞:「黃鶯嬌轉
芳妍。」又「記得
人微斂黛」。字又作「妮」。王通叟詞:「十三妮子綠窗中。」今山東人目婢曰「小妮子」,其語亦古矣。(見詞話叢編》442頁)
按:此引杜詩「忽忽窮愁泥殺人」,出自《冬至》(見《全唐詩》卷二三一)。清馮金伯《詞苑萃編》卷二一《辯證》「詩詞用泥字」條引錄此文,(見《詞話叢編》2208頁)。
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 「杜詩具詞之神理」條
詩之不得不為詞也,非獨寒夜怨之類,以句之長短擬也。老杜《風雨見舟前落花》一首,詞之神理備具,蓋氣運所至,杜老亦忍俊不禁耳。觀其標題曰「新句」,曰「戲」,為其不敢偭背大雅如是。古人真自喜。(見《詞話叢編》619頁)
按: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云:「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出疏籬。景遭碧水潛勾引,風妒紅花卻倒吹。吹花困癲傍舟楫,水光風力俱相怯。赤憎輕薄遮入懷,珍重分明不來接。濕久飛遲半日高,索沙惹草細於毛。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勞。」(見《全唐詩》卷二二三)
清馮金伯《詞苑萃編》卷二十三《余編》「詠愁詩詞」條
詩人有以山水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云:「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春愁一倍多。」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後主云:「問君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賀方回云:「試問閑愁知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深長。《古今詞話》(見《詞話叢編》2239頁)
按:此引杜甫「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出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見《全唐詩》卷二一六)。今傳杜詩各本皆作「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又:此條末註明引自《古今詞話》。今檢《詞話叢編》,收入名《古今詞話》者有二:一為宋楊湜撰、趙萬里輯一卷本,一為清沈雄撰八卷本。另據趙萬里《古今詞話記》云:《歷代詩餘詞話》引《古今詞話》,多涉宋南渡後及元明人事,蓋別一書,與楊湜無涉。」可知名《古今詞話》者實有三書,名同實異。而收入《詞話叢編》的兩種《古今詞話》及清王奕清等撰《歷代詞話》中所引《古今詞話》諸條,皆無此條。宋胡仔《苕溪漁隱詞話》卷二有「《古今詞話》不足信」條,云:「《古今詞話》,以古人好詞,世所共知者,易甲為乙,稱其所作,仍隨其詞牽合為說,殊無根蒂,皆不足信也。如秦少游《千秋歲》『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末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者,山谷嘗嘆其句意之善,欲和之,而以『海』字難押。陳無己言,此詞用李後主『問君那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以江為海耳。洪覺范嘗和此詞,題《崔徽真子》,『多少事,都隨恨遠連雲海』。晁無咎亦和此詞,《吊少游》云:『重感慨,驚濤自卷珠沉海。』觀諸公所云,則此詞少游作明甚,乃以為任世德所作。又《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者,《浣溪沙》『腳上鞋兒四寸羅』者,二詞皆見《淮南集》,乃以《八六子》為賀方回作,以《浣溪沙》為涪翁作。晁無咎《鹽角兒》『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者,為晁次膺作,汪彥章《點絳唇》『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者,為蘇叔黨作,皆非也。」胡仔所責《古今詞話》,指楊湜所撰之書。其中引李煜、秦觀的詞句,與此條所引相同。故末尾所注「《古今詞話》」者,蓋謂楊湜而非沈雄之《古今詞話》。
清張德瀛《詞征》卷三「補綴用字之法」條
1.斗與陡同,猝然也,一曰意健語也。杜少陵詩「鬥上捩孤影」。舒信道《蝶戀花》詞「斗覺年華換」。(見《詞話叢編》4129頁)
按:此引杜詩「鬥上捩孤影」,出自《義鶻》(見《全唐詩》卷二一七)
2.判同拼。方言,楚人揮棄物謂之「拼」。杜少陵詩「縱飲久判人共棄」。晏叔原詞「已拼長在別離中」(見《詞話叢編》4130頁)
按:此引杜詩「縱飲久判人共棄」,出自《曲江對酒》(見《全唐詩》卷二二五)。
3.浪與漫同。劉子儀詩「簾聲燭影浪多疑」。又虛枉之辭也。杜子美詩「浪作禽填海」。(見《詞話叢編》4132頁)
按:此引杜詩「浪作禽填海」,出自《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見《全唐詩》卷二二五)。
4.不成,杜子美詩「不成誅執法」。榮樵仲詞「不成天也不容我,去樂清閑」。張蛻岩詞「不成便沒相逢日」。(見《詞話叢編》4132頁)
按:此引杜詩「不成誅執法」,出自《傷春五首》之三(見《全唐詩》卷二二八)。
附:《詞話叢編索引》「杜甫」條冊次/頁碼
1/137 1/191 1/442 1/619
1/827② 2/1451 2/1553 2/1554
2/1560② 2/1563 2/1564 3/2208
3/2239 4/3940 4/3941③ 4/3942
5/4129 5/4130 5/4132 5/4545
補:《詞話叢編索引》「杜甫」條冊次/頁碼
1/428 1/436 1/439 1/441
1/452 1/458 1/479 1/832
1/843 1/861 2/1556 2/1563
2/1565 2/1886 3/2170 3/2174
4/3808 4/3813 4/3814 4/3965
4/3967 4/3977 5/4132②
推薦閱讀:
※必讀:9月10日重磅消息解讀!
※麥門冬湯——經方解讀(七十三)
※五方面解讀八字伏吟
※解讀2012:瑪雅為何預言明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3
※【中東】沙特國王任命其子為新王儲,解讀沙特王位繼承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