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中國歷代王朝概述之「元」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歷經1271年至1368年,前後共傳9帝。(在此以1271年忽必烈建國號元至1368年徐達攻破大都期間在位皇帝數為標準,此期間的謚皇帝不納入此列)

1260年4月,忽必烈在開平城宣布即大汗位。擁戴忽必烈最積極的宗王,是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孫子、在東道諸侯中居長的塔察兒。合辭推戴的諸王,還包括移相哥(合撒兒子)、忽剌忽兒(合赤溫孫)、合丹(窩闊檯子)、阿只吉(察合台曾孫)等,蒙哥子阿速台這時已北投阿里不哥,沒有與會。同年夏,阿里不哥匆匆在阿勒泰山中,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諸王宗戚,舉行大會,並在會上稱汗。出席大會的,有察合檯子哈剌旭烈的寡妻兀魯忽乃妃子、察合台孫阿魯忽、窩闊台孫覩爾赤(合丹子)、海都(合失子)、朮赤孫忽里迷失合剌察兒、蒙哥子阿速台玉龍答失、塔察兒子乃馬台等,這樣就出現了兩大汗相抗衡的局面,時西道諸王多支持阿里不哥,有影響的東道諸王則支持忽必烈。同年七月,忽必烈升燕京宣慰司為燕京行中書省,王文統趙璧並以中書省平章領行省事,它實際上承擔了當時朝廷臨時行政中樞的職能。不久,阿魯忽旭烈兀漸與阿里不哥生隙,忽必烈抓住時機,以明確承認二者既得利益(忽必烈宣布宣布塔吉克地面當歸旭烈兀鎮守、自阿勒泰山至阿姆河之地則由阿魯忽鎮守)為條件,爭取了他們對自己的支持。至此,突厥斯坦西部及河中地區、波斯和呼羅珊正式從大汗直接領有的國土中分立出來,成為中央汗廷的守藩之國。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兩路大舉南下,東路軍由旭烈兀子葯木忽兒、朮赤後王合剌察兒統率;西路軍由阿蘭答兒統領,直指六盤山,意在接應從四川前線退屯該地的蒙哥攻宋主力。忽必烈親自領軍迎擊東路軍,以移相哥納鄰合丹為其前部。移相哥軍擊潰葯木忽兒合剌察兒,阿里不哥退至吉里吉思。時屯兵觀望於六盤山的渾都海企圖聯絡阿里不哥遣往關中的劉太平、霍魯懷及川蜀軍中親阿里不哥的將領發難。宣撫京兆、四川使廉希憲當機立斷,捕殺劉太平、霍魯懷。當阿蘭答兒提兵與北歸途中的渾都海會師之後,這支軍隊重又折返東向,並派人約結隴蜀諸將。兩軍兵鋒初接,朝廷方面失利,河右大震。這時,忽必烈增派的諸王合丹(窩闊檯子)、哈必赤(合撒兒子)等率師與汪惟良等合兵大敗之,阿蘭答兒渾都海被擒殺。1261年秋,元氣稍復的阿里不哥再次舉兵東來。他事先遣使向移相哥偽稱率眾來歸,使移相哥疏於防備,因而突襲成功,移相哥大軍潰散,和林城失守。十月,忽必烈率諸路漢軍與蒙古諸王所部北征。兩軍鏖戰至夜不分勝負,雙方引軍後退,相峙於大磧南緣。1262年初,李璮(當時漢地實力最強大的世侯,其父以來統治山東東部達三十餘年)密令納為質子的李彥簡竊歸,隨即殲漣、海三城蒙古戍兵稱反,獻城於宋,出兵陷益都,忽必烈命諸王合必赤總督諸軍討李璮。不久,從山東、河南、河北諸路調集的漢軍,畢會濟南地區,旋即又詔命漢地世侯史天澤專征,節度諸將。時宋將夏貴應李璮之請,由蒙宋邊境向北推進,但是宋軍隨即遭到蒙漢軍合力堵擊,被迫節節南退。七月,濟南城人心渙散,李璮自知大勢已去,遂手刃愛妾,入大明湖投水因水淺不死,被攻入城內的大軍擒獲,旋即被史天澤等擅殺于軍前。同年,據守和林的阿里不哥移兵西討截留其所征貨物的阿魯忽,並於當年冬擊敗阿魯忽,駐營於阿力麻里。由於李璮之亂牽涉到忽必烈倚信的王文統,致使忽必烈對漢人產生很大的猜忌與防範,王文統被殺後,忽必烈轉而重用出身回回的察必皇后宮帳侍巨阿合馬,把他高升為中書平章政事,此後阿合馬逐步因理財得寵而得以控制朝政,阿合馬在理財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始終與他和貪橫不法的罪惡相併行。由於日益受到忽必烈的疏遠,一部分漢人儒臣轉而依靠從小受儒學熏染的皇太子真金(在皇位繼承問題上與那木罕發生矛盾)。1263年五月,忽必烈立樞密院,以皇子真金兼判樞密事,統一調度侍衛親軍和各地的蒙古、漢軍萬戶,由此確立了千戶、萬戶——統軍司或元帥府——樞密院的指揮系統,把軍權集中控制在中央政府的手中。1264年春,阿力麻里大飢,軍心渙散,阿里不哥被迫向忽必烈投降,長達五年的汗位糾紛由此結束。同年,忽必烈改燕京為中都,設翰林院。汗位危機平息以後,忽必烈意圖收回對阿勒台以西的控制權。1266年六月,忽必烈任命皇子那木罕為北平王,至漠北鎮守,增強對阿里不哥系諸王的監視彈壓,同時也為從蒙古高原出兵西北邊地作好軍事準備。在這個時期,忽必烈一再詔命海都馳驛入覲,海都對忽必烈的朝覲之命充滿疑慮,因此託辭不至。忽必烈與海都在互相猜忌之中日趨敵對。1270年春,察合台兀魯思八剌從河中西攻呼羅珊,伊利汗阿八哈設計大敗八剌軍,八剌敗退河中,不久死去。察合台孫聶古伯(撒里班之子)被海都立為察合台兀魯思的新汗,察合台兀魯思遂淪為海都的附庸,此後海都對元朝的態度逐漸強硬起來。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採納劉秉忠王鶚等儒臣的建議,根據《易經》「乾元」的意思,正式建國號為大元,並頒布建國號詔。1273年,忽必烈改中都為大都,並定都於大都。同年,聶古伯死,不花帖木兒繼位為察合台汗,不久又死,八剌之子都哇立(此兩汗均由海都援立)。1275年七月,忽必烈詔安童以行中書省、樞密院事,增援阿力麻里,助那木罕鎮邊。1276年,那木罕所部脫帖木兒(拖雷孫)反叛,繼又誘引昔里吉(蒙哥子)、葯木忽兒(阿里不哥子)等實行兵變,叛王們推昔里吉為大汗,械繫那木罕(1280年,朮赤後王忙哥帖木兒病死。次年,脫脫蒙哥繼位為金帳汗,將被拘質的那木罕遣回)、闊闊出(忽必烈庶子)和安童,分別把他們送到朮赤後王忙哥帖木兒海都處,並欲與二王結盟以抗元朝。昔里吉於當年冬興師東逾阿勒台山,回到拖雷系諸王份地所在的嶺北地區,途中他們又與另一支叛王撒里蠻(玉龍答失子)的部眾相合併。1277年春,叛軍從他們的吉利吉思、謙州大本營南進,結集在和林北面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七月,伯顏奉詔統領嶺北諸軍平叛。元軍在土拉河、鄂爾渾河連勝叛軍,昔里吉等敗退吉利吉思。1278年,元軍在唐麓嶺以南巡弋,逐漸形成對吉利吉思的軍事包圍。1279-1280年間,雙方不斷交戰。後來叛王之間發生了內訌,昔里吉撒里蠻互相攻殺。1282年,叛王們先後赴闕謝罪,長達七年的昔里吉之亂遂告結束。1282年三月,乘忽必烈動身赴上都度暑之機,益都義士王著高和尚等人,與元廷內一批高級官僚互為呼應,以真金之名,率人進入大都,擊殺奉命留守大都的阿合馬王著旋即被處死,不久和禮霍孫出任右丞相(其執政後不到兩年國家收入便發生了很大問題,後然忽必烈罷和禮霍孫等人,以安童為相,用桑哥推薦的漢人盧世榮主持財政。盧世榮理財僅數月,因受到言臣參劾,並在追查中又進一步暴露擅升六部品秩、擅調兵馬等問題後,很快被忽必烈罷職,旋即被誅殺)。1283年,海都八把率眾三萬攻斡端,劉恩眾寡不敵,破圍退師。1285年,都哇不思麻領兵十二萬,擊敗諸王阿只吉,進圍畏兀兒亦都護駐地哈剌火州。圍城之戰持續六個月,城中糧盡,火赤哈兒亦都護獻女求和。元廷遂派伯顏西巡,取代阿只吉,負責別失八里軍事。同年底,太子真金憂懼而死(御史台有人上書主張忽必烈年老,因將皇位讓與太子,忽必烈聞後大怒一場)。1286年,海都以偏師襲阿勒台山地區,自率主力由阿力麻里東進,在馬納思河(今瑪納斯河)擊潰元軍,掩殺至哈密力之地,畏兀兒亦都護火赤哈兒這時屯駐於哈密力,戰死。此後亦都護移治甘肅永昌,海都不久退回。1287年閏二月,忽必烈為挽救財政的惡化復置尚書省,以藏人桑哥為平章政事,主持財政,並將六部及天下行省從中書省劃歸尚書省統轄(桑哥上任數年後理財成效顯著)。四月,東北的乃顏聯合哈撒兒後王勢都兒、合赤溫系諸王哈丹禿魯干等,舉兵叛亂。五月,忽必烈親自率師北征乃顏。六月,元軍由玉昔帖木兒率領與乃顏決戰,乃顏軍敗出逃,被元軍追獲於失列河流域,忽必烈下令將其處死。乃顏敗死後,哈丹禿魯干和其他東道叛王仍不斷起兵作亂,並兩次進入高麗騷擾,元朝用兵多年才徹底平息乃顏余部的叛亂。1288年,海都等再次進犯元朝,兵鋒直逼嶺北。1289年,元朝嶺北駐軍在皇孫甘麻剌統率下,與海都都哇會戰於杭海山,元軍戰敗東撤,海都軍追擊,和林宣慰使、同知、副使等皆叛應,海都遂占和林。七月,忽必烈以七十四歲高齡親征,從海都手中奪回和林,命伯顏鎮守。1291年,忽必烈不得已誅殺了桑哥以慰撫天下(時桑哥貪污有巨額財富,為眾人所不容),其被殺後元廷廢尚書省,政歸中書。1293年,世祖命真金幼子鐵穆耳撫軍漠北,行前以皇太子舊印授之,使其位居於數年前即已出鎮嶺北的兄長甘麻剌之上。忽必烈病危之前意識到身後帝位繼承問題上的層層陰霾,遂於1293年十二月,驛召待命大同的伯顏回朝。1294年正月,伯顏抵達大都後與中書平章政事不忽木始終不離元世祖左右。十天後元世祖忽必烈病死,二人遂以顧命大巨的身份控制朝廷,由伯顏「總百官以定國論」;由不忽木主持治喪事宜。此後兩個多月,伯顏穩執朝政,待鐵穆耳南返。四月初,鐵穆耳和隨同出征的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兒趕回漠南,玉昔帖木兒立即成為臨時執政集團最核心的成員之一。右丞相完澤不得預議機密,只好結托真金妃打聽消息,真金妃召伯顏、不忽木和玉昔帖木兒探問,受到玉昔帖木兒的一頓搶白。那時與鐵穆耳競爭帝位的最強有力的對手是他的胞兄、出鎮嶺北的晉王甘麻剌。玉昔帖木兒先發制人,在宗親合議前私下逼迫甘麻剌擁立鐵穆耳即位。後來經真金妃提議,命兄弟兩人當眾比賽誦讀祖宗寶訓,優勝者為大汗,甘麻剌因口吃,競賽失敗。至此,親王間猶有違言者,「伯顏握劍立殿陛,陳祖宗寶訓,宣揚顧命,述所以立成宗之意,辭色俱厲。諸王股慄,趨殿下拜。」

1294年四月十六日,元成宗鐵穆耳正式登基。繼察必之後被立為忽必烈皇后的南必皇后(忽必烈生前常干預朝政)也參加了當時的上都選汗大會,由於實力懸殊而隱忍未發。朝會結束後甘麻剌返回漠北晉邸。成宗即位後起用的軍國重臣,差不多全是忽必烈朝後期政府的原班人員。五月,成宗決定罷征安南,將年前被忽必烈拘留的安南國陪臣陶子奇釋放回國,遣使持詔撫慰。將安南行省平章劉國傑改授為湖廣行樞密院副使。在成宗從世祖手裡接過來的中書省班底里,首相完澤「小心慎密」,得過且過,其他成員則大都是精通回回法的理財家。六月初,御史台上言:「名分之重,無逾宰相,惟事業顯著者可以當之,不可輕授。」1298年,緬國撣族勢力日益強盛,在土官阿散哥也兄弟等人率領下攻入緬都蒲甘,於次年殺緬王及世子宗室等百餘人。1300年,元廷以阿散哥也擅自廢立元朝冊立的國王為名,命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薛超兀兒、左丞忙兀都魯迷失等率軍一萬二千,取道永昌騰衝,於十月間入緬作戰,宗王闊闊受命隨行監軍。十二月,元軍圍阿散哥也所守之木連城。元軍圍攻木連城達兩個月。1231年二月,就在木連城薪食俱盡即將被元軍攻下之際,從攻的雲南行省參知政事高阿康(雲南土官)、宣撫使察罕不花、萬戶章吉察兒等收受阿散哥也重金賄賂,以「天熱瘴發」為理由,擅自引兵撤圍班師。同年秋,阿散哥也兄弟赴闕請罪,元成宗殺高阿康、察罕不花,但還是承認了撣族頭領推翻蒲甘緬族王朝、統治緬國的事實。1231年二月,成宗以劉深合剌帶並中書右丞行雲南省事,率湖廣、江西、河南、陝西、江浙五行省軍二萬人趨赴雲南,與在雲南、四川徵調的軍隊會合,出征八百媳婦。這次軍事行動在朝中引起很大的爭執,但成宗一意孤行,堅持原議,結果為向劉深供給饋餉,引起荊湖全省騷動。劉深軍被阻絕於深山霧谷之中,突圍後被迫中途折回。十一月,成宗在朝臣堅請下誅劉深,改用劉國傑平定西南各族(直到1133年春夏之際,蛇節被俘殺,宋隆濟也在不久後被殺,西南地區才漸次安定)。1298年年冬,寧遠王闊闊出疏於戒備,遭都哇偷襲兵敗,成宗婿闊里吉斯馬仆被俘處死。1299年,成宗令皇侄海山出總北邊。1231年秋,元軍與海都、都哇會戰於金山附近的鐵堅古山。元軍先敗海都,都哇後至,兩軍再戰,雙方互有勝負,均受重創。海都、都哇在會戰中負傷,前者不久即死去(鐵堅古山之戰)。1303年,都哇扶立察八兒為窩闊台兀魯思汗,接著,都哇以元廷支持為後盾,向察八兒要求歸還海都從察合台汗國奪去的草地,並脅迫他與元廷約和。1304年秋,伊利汗完者都在木乾草原會見欽察汗脫脫的使臣,元與西北諸兀魯思之間的約和至此完成。1302年正月,江南僧石祖造告漕運兩萬戶朱清張瑄不法十事,成宗命御史台詰問,獄成。朱清在被押解至京後懼受辱自殺,張瑄被處死。1303年正月,朱、張家屬被遣發京師,在審理兩家家屬的過程中,中書省宰執受朱、張賄賂之事案發。成宗一怒之下,同一天罷免中書平章伯顏(賽典赤)、梁德珪段貞阿里渾撒里、右丞八都馬辛,左丞月古不花,參政迷而火者張斯立八人(「朝廷更政」),首相完澤也遭到受賄的指控,但成宗對他釋而不問。閏五月,首相完澤死。此次主持「更政」的首相是曾以中書左丞相職位輔助過宗澤的哈剌哈孫。元成宗有數子,唯德壽太子為卜魯罕皇后所出。1305年六月,成宗在病中冊立德壽為皇太子。半年後,德壽先於成宗死去,1307年正月,成宗去世。由於元成宗生前未再立皇太子,激發起汗位覬覦者之間的激烈角逐。成宗皇后卜魯罕自大德後期干政多年,與中書省、樞密院里的許多回回大臣關係非比一般,元成宗死後,卜魯罕欲倚重成宗堂弟、安西王阿難答阿難答手中的兵權操縱朝議,臨朝稱制;而阿難答本人因手握重兵,欲以世祖嫡孫的身份爭奪皇位,雙方為了共同對付出鎮漠北的海山和他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而結為聯盟,被當時的漢人儒巨稱為「回邪譸張,勢挾中闈」。成宗死後,右丞相哈剌哈孫立即秘密地遣人通知在漠北的海山和在懷州的答己及愛育黎拔力八達,並悉收京城百司符印,封府庫,稱病卧闕下,文書皆不署以防止卜魯罕干政,哈剌哈孫的行動取得了掌御印的典瑞院太監董士恭的全力支持。1307年率軍自金山前線東返的海山抵達和林,召集嶺北諸王勛戚大會,誅殺與阿難答通謀的合赤溫後王也只里,與會宗親大臣合辭勸進,海山這時獲悉答己與愛育黎拔力八達已於二月下旬先至大都,決計在和林窺視動向,他依仗手中握有重兵,因此對於帝位,志在必得。愛育黎拔力八達到達大都後立即派李孟裝扮成醫生,入皇宮探視稱病堅卧的哈剌哈孫,取得秘密聯繫。卜魯罕這時已定於三月初三御殿聽政,並謀以偽賀愛育黎拔力八達生日拘禁答己母子。直到這時愛育黎拔力八達仍意存觀望,幻想等海山帶兵到京後再行舉事。李孟等人反覆以臨機不斷將遺禍天下勸諫,愛育黎拔力八達才決意行動,在阿難答發難前一天振袖而起,從大都郊外寓所秘密馳入禁中。哈剌哈孫詐稱海山遣使至京,約阿難答卜魯罕阿忽台等入朝議事,遂將他們全部拘捕。愛育黎拔力八達以實力最弱的一方而得以「廓清宮闕」。原來以清君側的名義「入造內庭」的愛育黎拔力八達清除卜魯罕集團之後,禁不住對近在手邊的皇位產生垂涎之心,諸王闊闊出牙忽都以及李孟等人也都進言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頗不安份於枯坐內宮的答己太后,深知愛育黎拔力八達「天性孝友」,比海山更易於受她控制,所以也傾向於讓前者踐帝位,遂遣近臣往海山處試探其反應。海山在和林一心等待漠南派人迎他就位,想不到等來這樣的結果,立即命馳抵不久的脫脫疾還京師,表示自己已決意繼承帝位,接著海山本人親率大軍,分三道南下。面臨海山強大的軍事威懾,答己母子及大都諸臣被迫改變原來的想法,向武宗明確表示宗王大臣推戴之意。

1307年五月,海山會答己、愛育黎拔力八達於上都,在忽里台大會上就任新汗,是為元武宗。六月,立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武宗入繼大位以後,朝廷中樞用人,差不多都在西北從征的蒙古、色目將領中挑選。崇儒右文的哈剌哈孫最初仍留任中書右丞相,但兩個月以後就被改調為新成立的和林行省左丞相。武宗施政,在政治上強調對貴族官僚「溥從寬大」,其在位時賞賜無度以至財賦不支,後來用濫封爵位的辦法作為補償。世祖時非嫡系子孫不封一字王,至武宗時晉封一字王多達十五六人,除魏王阿木哥和寧王闊闊出是世祖直系後人外,其他十數人如越王禿剌、豳王出伯、定王葯木忽兒、壽王乃蠻台等全是疏族,甚至駙馬也封了一字王。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負責大臣的員額,這時候也比前朝大增,還有更多的「遙授」職銜。1309年八月,元武宗以中書右丞相乞台普濟兼任尚書右丞相,不久又擢升脫虎脫出任此職,與三寶奴樂實等人一起主持財政改革。1310年正月,元廷決定行用銅錢,發行「至大通寶」,其一文准至大銀鈔一厘,並以歷代銅錢與至大錢相參行用。

1310三年,武宗身體不適,委託三寶奴召集親信議更改儲副事宜,三寶奴以叔侄相授難以憑信為理由,主張重立海山長子為儲君,這時早已受答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母子拉攏的康里脫脫竭力反對違背前約,遂罷議。

1311年正月,元武宗死,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罷尚書省,至大「惟新」政治全面推行不到一年半便遭到廢止。仁宗被冊立為皇太子以後,新入東宮的侍巨大多數是漢人,當時已以文名為天下知的姚燧也以七十歲高齡起為太子賓客。在這種崇文右儒的風氣激蕩下,仁宗的漢文化素養應明顯地高於在他之前的元代諸帝。主持朝政伊始,仁宗即將武宗的施政方針完全否定,武宗死後兩天,他就下令罷尚書省,又過了四天,以「變亂舊章,流毒百姓」的罪名,誅脫虎脫三寶奴樂實等尚書省主要官員五人,尚書省的理財措施大多被漢儒看作是「回回法」。四月,下詔廢至大銀鈔和至大銅錢,恢復中統鈔的發行和使用,至此,武宗以「惟新」為核心的全部措置被掃蕩乾淨。1313年,鑒於武宗以鎮北親王的軍權奪取帝位,仁宗遂命駙馬丑漢出總北軍,加封為安遠王。1313年初,答己太后起用的中書右丞相鐵木迭兒「以病去職」。十二月,以歸葬父母規避鐵木迭兒的李孟還朝,仁宗立即以中書平章政事之職復授之。事隔不到半年,鐵木迭兒復為首相,李孟即行退出。1314年末,李孟雖仍拜為中書平章,但似乎只是為了以中書執政地位主持策試進士的科舉考試,自此以衰病不任事。仁宗出於無奈,又起用御史中丞蕭拜住為中書右丞,尋昇平章政事,期以牽制鐵木迭兒。元仁宗一心想違背其與元武宗訂立的「叔侄相繼」之約而欲傳位與子,遂於1315年十一月,封武宗長子為周王;1316年三月,又置周王常侍府,命周王往雲南就藩。和世琜行至陝西,利用關中駐軍發動兵變,分軍攻潼關、河中府,不久因內部不和而退兵,和世琜狼狽西奔到金山投靠察合台後王。同年年底,仁宗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並於次年閏正月詔告天下。1317年六月,內外監察御史四十餘人,以御史中丞楊朵兒只為首參劾中書省右丞相鐵木迭兒受上都民張弼賄賂六萬貫,強使上都留守賀勝釋其毆人至死罪行、占奪晉王田產、受伊利汗合兒班答使人鈔十四萬貫等事。仁宗聞奏震怒,鐵木迭兒懼,走匿太后近侍家中,有司無法捕拿,仁宗為此不樂者數日,此案最後以鐵木迭兒罷相了結。仁宗晚年倦於政事,關心碩德八剌的順利繼統甚乎其他一切。1320年正月,仁宗死,年三十六歲。仁宗一死,答己太后便以太皇太后之尊制出中宮,把被罷了相的鐵木迭兒重新調入中書省,出任右丞相。鐵木迭兒復相後睚眥必報,對從前彈劾過他的人肆行威福,予以打擊。二月,鐵木迭兒奪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所受秦國公印,命四川拘捕行省平章趙世延到京,並以違太后旨之罪殺前御史中丞楊朵兒只、中書省平章蕭拜住。與此同時,與答己集團關係密切的黑驢木八刺趙世榮等人則相繼從外省調入中書任職。這樣,仁宗時期曾與答己和鐵木迭兒相對抗的漢法派中堅分子,在元英宗即位前就遭到了答己的清洗,英宗越發不滿太皇太后的作為。

1320年三月,元英宗碩德八剌即帝位於大都。此後,在有關朝廷中樞機構的人事安排問題上,帝、後雙方長期爭持不下。1322八月,鐵木迭兒病死。九月,答己太皇太后病死。英宗感受到的政治壓力頓時減輕,他推進新政的決心也大為加強。十月,英宗擢升木華黎後人拜住為中書右丞相,虛左丞相之位而不拜,以示對拜住信任之專。1323年五月,又以鐵失獨署御史大夫事。這時兩人還已分別兼領左、右欽察衛和宗仁衛事,以及左、右阿速衛和中翊衛事。英宗新政的主要措施之一即是大量起用漢族官僚和士人,張珪、王結、王約、吳險等人都被召超擢。1323年六月,由於拜住等人將鐵木迭兒的「過惡」反覆陳奏,英宗對這個死去已近一年的權臣的憎惡,竟急劇加深而不能自抑。他的怒火開始發泄到被視為鐵木迭兒「奸黨」的那些朝臣,包括先已宣布赦免不究的鐵失身上。此時恰逢英宗在上都夜寐不寧。八月,英宗在從上都南還途中駐蹕南坡,鐵失以所領阿速衛兵為外應,先殺拜住,又入行幄刺殺英宗(南坡之變)。不久,諸王按梯不花、前太師月赤察兒(曾佐甘麻剌鎮邊)之子淇陽王也先帖木兒奉皇帝璽綬至漠北。

1323年九月,也孫鐵木兒在其餘爭立的兄弟也沒有的情形下,於克魯倫河畔即大汗位,是為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對南坡之變的直接參与者,採取了相當策略的作法。與即位詔一同公布的大赦宣布,十惡中除殺祖父母、父母,妻妾殺夫不赦外,其餘如謀反、大逆、奴婢殺主等罪概赦不問。被赦的罪行中包括儒家最為不容的謀反、大逆,和最為蒙古人所見惡的奴婢殺主,泰定帝的詔赦別出心裁,顯然意在寬慰鐵失等人。十月,元泰定帝在行帳誅也先鐵木兒、鐵失弟鎖南、英宗宿衛士禿滿等,以原左丞相、晉邸舊臣旭邁傑為右丞相,並遣他先行南下主持政務。這時候,鐵失還在大都以執國命的重臣自居,旭邁傑等到達大都後,按泰定帝旨意誅殺鐵失赤斤鐵木兒等人,並戮其子孫,籍其家產。十一月,泰定帝由北邊抵達大都。在即位之初,也孫鐵木兒即召還宗王圖帖睦爾阿木哥分別從海南和大同回京師;同時,他又將自己的外侄女八不沙送往西北作和世琜之妃。在財政方面,泰定帝用回回人理財。1324年三月,泰定帝在冊封皇后八不罕氏同時,立年幼的長子阿剌吉八為皇太子。1328年,泰定帝以染疾罷獵,不久即赴上都度夏。這時,留守大都的燕鐵木兒不僅直接掌握著左衛親軍以及由其同族統率的欽察衛侍衛親軍,而且身居「總環衛事」的要職,有權調度拱衛京畿的其他宿衛部隊。七月,泰定帝死於上都。半個月後,阿剌吉八以儲君名義,與皇太后聯名降旨諭安百姓。八月初,燕鐵木兒搶先在大都發動政變,調宿衛軍嚴守皇宮和京畿諸要害。兩都之間爭奪帝位的鬥爭很快演變為遍及北部中國的內戰。八月末,燕鐵木兒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遣使迎立的武宗次子懷王圖帖睦爾入大都。

1328年九月,圖帖睦爾在大都即帝位。差不多在圖帖睦兒抵京同時,上都方面兵分四路,實施對大都的軍事行動,梁王王禪、諸王失剌、諸王也速帖木兒分別領軍直逼居庸關、古北口和遼東遷民鎮;湘寧王八剌失里等則繞道山西,再向東回攻紫荊口,遼王脫脫、左丞相倒剌沙等人仍留守上都。燕鐵木兒除了分出一部分兵力把守長城各關以外,他把最能作戰的主力集中在自己的直接指揮之下,採用迅速轉移奔襲的方式,往返轉戰於最需要增援的那些戰略要地。至十月,上都方面出攻大都的四路軍隊全部被燕鐵木兒瓦解。隨著上都方面的軍事行動漸次受挫,駐牧遼東的東道諸王中一部分起先居於觀望立場的人,逐漸倒向大都方面。屯防遼東的東路蒙古軍元帥府元帥不花帖木兒是燕鐵木兒的叔父,他在策反東道諸王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齊王月魯帖木兒(合撒兒後王)、不花帖木兒聚集的若干左手諸王及其將領,進圍上都。這時候上都兵力差不多已完全消耗在分道南攻的戰事中,遼王脫脫等勉強整軍出城應戰兵敗,脫脫被斬殺於陣前,梁王王禪脫遁。倒剌沙被迫奉皇帝寶璽出降(不久即被誅殺),阿剌吉八失蹤。1228年十一月,迎接和世琜到京即位的首批使臣離開大都。僅僅十幾天以後,圖帖睦爾又下令為自己的元妃卜答失里造皇后玉冊、玉寶。1329年正月末,和世琜在事先沒有告知圖帖睦爾的情況下,僅僅經過扈行的察合台宗王以及在場的其他漠北諸王、大臣合議,就在和林之北即皇帝位。四月,攜帶玉璽北迎和世琜的燕鐵木兒入覲和世琜。這個左右大都局勢的蓋世功臣欲當面試探一下新君對他的態度。結果和世琜雖仍命燕鐵木兒為中書右丞相、開府儀同三司,但卻削去了他手中的大部分兵權,沒有將圖帖睦爾原授的知樞密院事一職重新委任給他。很明顯,如果和世琜臨朝,燕鐵木兒很難會有君恩獨厚的寵遇,隨明宗入京的新貴必定要來分享由他出生入死才爭得的勝利成果,甚至逐漸將他排擠到權力集團中的次要地位,這是他不能接受的。五月下旬,圖帖睦爾自大都北行、親迎和世琜。八月,和世琜抵達旺忽察都,次日,圖帖睦爾與和世琜相逢,數日後,和世琜被鐵燕木兒害死(旺忽察都事變),隨即鐵燕木兒簇擁圖帖睦爾疾驅還上都。文宗再即位之後,雲南諸王禿堅等於1330年正月公開舉兵反派。戰火瀰漫整個滇東北,元廷先後調四川、江浙、河南、江西、陝西、朵甘思、朵思麻等處軍隊,歷時年余才平息。1330年四月,文宗殺和世琜妻八不沙,將妥懽帖睦爾流放到高麗,使其居海島之中,不與人接。十二月,立阿剌忒剌答剌為皇太子。1331年,文宗遷妥懽帖睦爾於靜江。文宗在位時為曲意交好燕鐵木兒,竟聽憑他取泰定帝妃為夫人,前後尚宗室女四十人,甚至將自己的兒子寄養於燕鐵木兒家,又以燕鐵木兒子為己子。

1332年八月,元文宗死於上都。遺命立明宗子為帝,燕鐵木兒請改立文宗子燕帖古思,文宗後卜答失里不從,堅持傳位於明宗之子。時妥懂帖睦爾遠居靜江(桂林),燕鐵木兒遂請立懿璘質班。十月,元寧宗懿璘質班即位於大都。元寧宗在位僅四十三日即病死,時年七歲。卜答失里派遣中書右丞闊里吉思前往靜江迎接寧宗之兄妥懽貼睦爾。燕鐵木兒疑心妥懽貼睦爾知當年自己參與謀害明宗之事,深恐一旦他繼位,會於己不利,遂故意拖延,不使妥懽貼睦爾即位,不久,燕鐵木兒因荒淫過度而死,文宗後卜答失里才與大臣們商定立妥懽貼睦爾,並仿照「武宗、文宗故事」,協定妥懽帖睦爾死後,傳位給元文宗子燕帖古思

1333年六月,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即位於上都,時年十三歲。燕帖木兒死後,當年翊戴明宗、文宗奪位的伯顏起而代之,拜中書右丞相,進封秦王,在與燕鐵木子、左丞相唐其勢爭奪權勢中取勝,此後伯顏專權自恣、虐害天下。伯顏時推行了一系列「變亂祖宗成憲」的政策,主要有第一,排斥漢人、南人(1335年宣布廢除科舉,以防止漢人、南人通過科舉入仕;在中書省內,漢人、南人遭到前所未有的排斥,許有壬為了爭論廢科舉事,被罷參知政事);第二,對蒙古統治集團內部的異己者實行排斥、打擊:伯顏幼時曾為剡王徹徹禿家奴,徹徹禿立有軍功地位顯赫,伯顏遂誣奏剡王謀為不軌,妥歡貼睦爾不準殺剡王,伯顏強行傳旨行刑殺剡王徹徹禿。世祖忽必烈第九子脫歡之孫宣讓王帖木兒不花和威順王寬徹普化也被伯顏矯旨貶斥;第三,濫發紙幣,大肆斂財。由於伯顏倒行逆施,使整個社會動蕩不安,湖廣、四川、江西、江浙等行省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起義連綿不斷。1337年正月,廣州增城縣民朱光卿發動起義,石崑山鍾大明率眾響應,稱「大金國」,改元「赤符」,朱光卿雖被鎮壓,但其餘部一直活動了三年之久。與此同時,河南汝寧信陽州爆發棒胡起義,棒胡以燒香惑眾(白蓮教),妄造妖言作亂,直到1338年四月棒胡等被俘殺,起義才失敗。1338年六月,福建漳州路南勝縣李志甫領導畲民起義;江西袁州爆發彭瑩玉及其徒周子旺起義,周子旺稱周王,旋被鎮壓。1339年十一月,河南省台掾史范孟等假傳聖旨、殺行省平章月魯帖木兒等人、自稱河南都元帥。隨著年齡的增長,元順帝深感社會危機的嚴重,力圖推行新政,實現中興,遂漸生剷除權臣伯顏之心。1340年二月,伯顏的侄兒脫脫在妥歡貼睦爾支持下發動政變,伯顏被貶至南恩州陽春縣,病死於龍興路驛舍。伯顏被逐後,妥歡貼睦爾命脫脫之父馬札兒台為太師、中書右丞相,脫脫為知樞密院事,也先帖木兒為御史大夫,馬札兒台熱衷於經商斂財,半年後下台。1340年十一月,脫脫出任中書右丞相,立即大刀闊斧地廢除伯顏「舊政」,推行一系列新政,史稱「更化」。主要措施有第一,恢復科舉取士制。第二,遴選儒臣歐陽玄、李好文、黃溍、許有壬四人進講宣文閣。第三,調整蒙古統治集團的內部關係:正式為剡王徹徹禿昭雪;召還宣讓王貼木兒不花、威順王寬徹普化,使返回所屬領地;功臣博爾術四世孫阿魯圖正廣平王之位。第四,減輕對人民的控制與剝削。脫脫的「更化」政策,使朝政為之一新。1344年五月,脫脫辭相,由博爾術四世孫阿魯圖出任右丞相。1347年正月,由別兒怯不花任右丞相,十二月,朵兒只任右丞相。這段時間內,妥歡貼睦爾起用的三相能力較差,威望遠不如脫脫,故新政大多由妥歡貼睦爾親自過問。1349年閏七月,脫脫復相。脫脫復相的近9年時間內,其中前四年由脫脫主持更化政策,主要是廢除伯顏舊政,調整與漢族地主階級的關係,鞏固蒙古統治集團內部的團結(基本達到);後五年主要由妥歡貼睦爾親政,新政的內容主要是完善法制、加強廉政、選拔人才(基本沒有達到)。「至正新政」沒有解決社會危機,妥歡貼睦爾不得不於1349年閏九月召回脫脫,命他復為中書右丞相,脫脫重新執政後,面臨著一大堆極其棘手的問題。黃河決溢後,元廷在治河問題上一直猶疑不決,因而延誤了五六年之久,時饑民相食,反抗不止。脫脫復相後,採納了都漕運使賈魯的治河主張,決心治理黃河。1351年四月,妥歡貼睦爾正式批准治河,下詔命賈魯為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發汴梁、大名十三路民15萬人,廬州等地戍軍十八翼2萬人供役。五月,韓山童、劉福通等準備發動起義,事泄,韓山童(北方白蓮教主)被捕遇害。劉福通杜遵道等起兵克穎州,號紅巾軍(起義軍頭裹紅巾作標誌,稱紅巾軍;起義軍多為白蓮教徒,燒香拜佛,故又稱香軍)。紅巾軍佔領潁州後,妥歡貼睦爾立即遣樞密院同知赫廝禿赤率六千名阿速軍及各路漢軍鎮壓,這二位元將均為酒色之徒,雙方對陣後,赫廝見紅巾勢大,迅速逃跑。六月,劉福通軍攻克朱皋、羅山、真陽、確山等地。方國珍攻浙江沿海州郡,俘江浙左丞孛羅帖木兒,迫使為之要求加官招撫。八月,李二(芝麻李)、彭大(老彭)、趙均用等據徐州起義,從者十餘萬人,號紅巾軍。彭瑩玉(南方白蓮教主)、鄒普勝徐壽輝等在蘄、黃間起義,號紅巾軍。九月,元廷派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丞相脫脫之弟)以知樞密院事與衛王寬徹哥率諸衛兵十餘萬前往河南鎮壓中原地區的紅巾軍。劉福通軍續克汝寧府、息州、光州等地,眾至10萬。十月,徐壽輝在蘄水稱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以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大將軍。十一月,黃河河工全部結束,賈魯的治河方針取得成功,但以治河為導火線爆發的農民起義此時正風起雲湧。十二月,布王三張椿等攻佔鄧州、南陽,稱「北鎖紅軍」。1352年正月,孟海馬等攻佔襄陽,稱「南鎖紅軍」。從1352年正月開始,天完軍隊分兵四齣攻元:丁普郎徐明達攻克漢陽、興國,鄒普勝克武昌、龍興,曾法興克安陸、沔陽、中興,歐普祥克吉安,陶九克瑞州,陳普文克吉安,周伯顏入江西、湖南、廣西,王善攻福建。彭瑩玉這時也與天完軍會合,與項普略東去九江,入安徽,過昱嶺關,破杭州,旋因元軍反撲,棄城轉戰於徽州等地,最後退至瑞州。二月,定遠富豪郭子興與農民出身的孫崖等起兵攻佔濠州,郭子興稱元帥,號紅巾。閏三月,貧苦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為親兵。1352年春,江淮起義軍在趙普勝(雙刀趙)、李普勝(李扒頭)領導下渡江南下,佔領銅陵、池州,進圍安慶,再下湖口、彭澤,勢如破竹,號稱百萬水師。五月,負責圍剿南鎖紅軍和北鎖紅軍的四川行省參知政事答失八都魯陷襄陽,布王三被俘殺,北鎖紅軍被鎮壓。八月,脫脫親率大軍出征徐州芝麻李(李二),九月,破城,元軍進行大屠殺,芝麻李被俘殺,趙均用、彭大、彭早住等率餘眾奔濠州郭子興(1353年五月,彭早住稱魯淮王,趙均用稱永義王,勢力在郭子興之上)。1353年正月,泰州白駒場鹽販張士誠與其弟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李伯升等人,殺多次侮辱過張士誠的弓兵丘義及諸富戶,募集鹽丁起兵,四月,攻破泰州,擁眾萬餘,五月,克興化、高郵。1353年十一月,元江西行省右丞火你赤破瑞州,彭瑩玉遭殺害。十二月,江浙行省平章卜顏帖木兒、南台御史中丞蠻子海牙、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哈臨禿、左丞禿失里、西寧王牙罕沙等聯合進攻天完政權都城蘄水,城破,天完政權四百多名官員被屠殺,徐壽輝等遁入黃梅山和沔陽湖中。1354年正月,答失八都魯陷峽州,南鎖紅軍被鎮壓。同月,張士誠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元天佑。九月,妥歡貼睦爾命脫脫出師高郵。脫脫率領各路軍隊,號稱百萬,於十一月抵達高郵,張士誠大敗,退入城中不出,高郵被圍,城中不支日議投降事,但又恐罪不能赦而不敢投降。十二月,妥歡貼睦爾突然下詔削去脫脫兵權(哈麻引進西蕃僧伽磷真教妥歡貼睦爾運氣術,所教者名「演揲兒」,漢語「大喜樂」,是一種宗教舞蹈,又是一種氣功。集賢大學士哈麻妹婿禿魯帖木兒利用這種運氣,誘導妥歡貼睦爾進行淫樂。脫脫對此深惡痛絕而欲除掉哈麻,哈麻獲悉後,百般挑撥皇后、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與脫脫兄弟的關係。脫脫出征高郵後,妥歡貼睦爾任命哈麻為中書平章政事,哈麻派人誣奏脫脫和也先帖木兒罪行,以至妥歡貼睦爾下詔削脫脫兵權,家產籍沒),頓時引起一場混亂,百萬元軍不戰自潰。高郵戰役是元末農民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從此元廷再也沒有力量糾集如此眾多的兵力來鎮壓起義軍,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裝來維護其搖搖欲墜的統治。脫脫死後,哈麻拜中書左丞相,其弟雪雪為御史大夫,國家事盡歸其兄弟二人。哈麻謀立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事泄遭貶,途中被杖死。妥歡貼睦爾起用搠思監主政,搠思監賄賂公行,貪聲著聞,政治更加黑暗。而妥歡貼睦爾禿魯帖木兒等人行大喜樂,演天魔舞,對政事益加厭惡。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與其母奇皇后一直謀求內禪,使宦官朴不花喻左丞相太平,太平不允,被皇太子和搠思監逼令自殺。搠思監朴不花互相勾結,內外百官多趨附二人,朝內大臣恨之入骨紛紛上疏彈劾。御史大夫老的沙是妥歡貼睦爾的母舅,意圖利用群臣彈劾朴不花來達到排擠政敵的目的,引起皇太子和奇皇后的不滿,便唆使妥歡貼睦爾將他封為雍王,逐回高麗。老的沙行至大同,跑到孛羅帖木兒軍中躲避,於是一場以孛羅帖木兒擴廓帖木兒為主角的新內訌即將爆發。自老的沙留在孛羅帖木兒軍中後,軍閥之間的交戰與宮廷內部的矛盾開始結合起來。右丞相搠思監、宦官朴不花皇太子結成一夥,以擴廓帖木兒為外援,強令孛羅帖木兒交出老的沙,孛羅帖木兒不從。1364年三月,搠思監朴不花遂誣稱孛羅帖木兒與老的沙圖謀不軌,由妥歡貼睦爾下詔,削孛羅帖木兒官職,令其解兵權歸四川,孛羅帖木兒知道此詔非皇帝本意,遂拒不奉詔。朝廷下令命擴廓帖木兒出兵討伐孛羅帖木兒。這時,宗王不顏帖木兒等出面上書替孛羅帖木兒辯解,且很快出兵與孛羅帖木兒會師,妥歡貼睦爾怕局面不可收拾,遂降旨遷搠思監於嶺北、朴不花於甘肅,以快眾憤。然而,詔書雖下,而搠思監、朴不花仍留居京城。這樣,孛羅帖木兒進兵京師就找到了借口。四月,孛羅帖木兒禿堅帖木兒率軍進攻京師。禿堅兵入居庸關,敗京師軍,至清河,皇太子逃奔興、松,京師空虛。妥歡貼睦爾命人去禿堅軍營勸解,禿堅聲稱必得搠思堅、朴不花,妥歡貼睦爾被迫交出二人,孛羅帖木兒皆殺之。禿堅帖木兒浩浩蕩蕩率軍入京師,妥歡貼睦爾以孛羅帖木兒為太保、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樞密院事,守御大同;禿堅帖木兒為中書平章政事,退出京師。五月,皇太子回宮後,忿怒不已,命擴廓帖木兒調動軍隊,分道進攻孛羅。擴廓帖木兒命白鎖住守京師,命貊高竹貞為中道、關保為西道,合擊孛羅於大同,擴廓親駐太原,調督諸軍。七月,孛羅禿堅帖木兒老的沙等以「清君側」名義再次進攻京師,皇太子逃到太原。孛羅等入京師,妥歡貼睦爾命孛羅為太保、中書右丞相,節制天下兵馬;老的沙為平章政事;禿堅帖木兒為御史大夫。孛羅主政後,殺禿魯帖木兒等人,罷三宮不急造作,沙汰宦官。1365年三月,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在擴廓帖木兒軍中下令,調遣嶺北、甘肅、遼陽、陝西各地軍隊,共討孛羅帖木兒。孛羅帖木兒調兵抵禦,敗績,於是鬱鬱不樂,終日與老的沙飲宴,荒淫無度,酗酒殺人,喜怒無常。七月,受妥歡貼睦爾密令的威順王寬徹普化子和尚雇殺手於當月末刺殺孛羅帖木兒老的沙攜孛羅家眷逃遁至禿堅軍中,與禿堅共奔趙王王傅府,鼓動趙王起兵,趙王縛老的沙、禿堅二人送至朝廷。孛羅帖木兒黨至此被徹底清除。此後,擴廓帖木兒自恃兵強日益跋扈,殺皇帝派來調解的詔使天下奴,其部將貂高關保十分不滿。1367年,貂高關保宣布脫離擴廓,兩人又羅列擴廓罪狀上奏朝廷,並發兵攻擴廓。十月,擴廓被免職,以河南王食邑汝州。擴廓遣兵攻佔太原,盡殺朝廷所置官。妥歡貼睦爾下令削奪爵邑,令諸軍共誅之,擴廓退守平陽,雙方相持良久。這時明兵已到達河南,李思齊張思道率兵西歸,而貊高關保進攻平陽甚急,擴廓夜襲其兵營,俘貊、關二將。妥歡貼睦爾見擴廓勢大,立即下詔復擴廓原職。自此時離元朝滅亡的時間已近在咫尺。

高郵戰役後的次年1355年二月,劉福通迎韓山童子韓林兒在亳州正式建立宋政權,改元龍鳳,立韓林兒為帝,號「小明王」,以杜遵道盛文郁為丞相,羅文素劉福通為平章,劉福通弟劉六為知樞密院事。不久,因杜遵道專權,被劉福通殺死,劉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宋政權建立後,元廷命答失八都魯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代替太不花為中原地區元軍總指揮。答失八都魯率軍進駐許州長葛,為劉福通軍所敗,士卒奔潰。九月,答失八都魯至中牟,收集潰散士卒,劉福通突然劫營,大獲輜重,並俘其子孛羅貼木兒,但紅巾軍又遭元將劉哈剌不花襲擊,孛羅帖木兒又被救回。劉福通命其將趙明達取嵩、汝、洛陽,北渡孟津至懷慶路,河之北大為震動。元廷不得不自豫南調察罕帖木兒來應戰,趙明達戰敗。十二月,答失八都魯進攻太康,進圍亳州,劉福通使小明王避兵於安豐,自領兵與答失八都魯戰於太康、亳州,擊退元軍,亳州得安。1356年九月,劉福通分兵出擊,發動了著名的三路北伐,意欲一舉包圍大都,推翻元朝(西路軍由李武崔德率領;東路軍毛貴率領;中路軍由關鐸(關先生)、潘誠(破頭潘)等率領)。三路北伐分散了元廷對付各路紅巾軍的兵力,為劉福通親率的中央紅巾軍極大的解除了元軍的壓力。1357年八月,劉福通攻大名、衛輝等路,很快佔領豫北、冀南廣大地區,屢敗元將答失八都魯,元廷對答失八都魯十分不滿,紅巾軍偽造與答失八都魯通和書,答失八都魯得知,憂憤而死,子孛羅帖木兒繼之。1358年五月,劉福通克汴梁(開封),並定為國都。由於三路北伐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使宋政權很快從鼎盛開始逆轉。1358年七月,察罕帖木兒移軍洛陽,孛羅帖木兒進攻曹州。十一月,曹州失陷。1359年初,孛羅帖木兒北上代州、豐州、雲內,駐軍大同,切斷中路軍與汴梁的聯繫。1360年五月,察罕帖木兒移軍虎牢,分兵包圍汴梁。八月,汴梁失陷,劉福通韓林兒衝出重圍,逃奔安豐。1363年二月,張士誠遣將呂珍攻安豐,小明王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不顧張士誠、陳友諒東西夾擊的危險,親率大軍北上,救出小明王、劉福通,安置於滁州。至此,宋政權已名存實亡。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稱吳王前夕,其將廖永安迎小明王、劉福通至應天,途經瓜步,將他們溺死。

高郵戰役後,南方紅巾軍利用這一機會,重振旗鼓。1355年正月,倪文俊克沔陽,在漢川雞鳴儀大敗元軍,威順王寬徹普化之子報恩奴接待奴佛家奴戰死。不久,倪文俊又連克襄陽、中興、武昌、漢陽,俘威順王子歹帖木兒及王妃等。元廷命答失八都魯等守蘄黃,命太不花為湖廣行省左丞相,總兵湖南,全力剿捕紅巾軍。1356年正月,天完建都漢陽,徐壽輝仍以鄒普勝為太師,命倪文俊(掌握實權)為丞相,改元太平。天完軍東入浙江,西取襄陽,南克湖南常德、澧、辰、衡、岳諸州。趙普勝率巢湖水師克樅陽、池州、青陽等地,並兩度圍攻安慶。1357年九月,倪文俊企圖謀殺徐壽輝篡奪帝位,失敗後自漢陽奔黃州,被其部將陳友諒所殺,倪文俊的部隊遂全歸陳友諒所有(實際上也就奪得了天完政權的軍權)。1358年正月,陳友諒趙普勝等聯軍攻破安慶,殺元淮南行省左丞余闕等。此後,連克諸多城池,使天完政權成為南方各支起義軍中拓地最廣、實力最強的武裝力量。但陳友諒與倪文俊一樣,篡權野心強烈,為此,他於1359年九月,殺害了唯一可與之匹敵的趙普勝。1359年底,陳友諒又逼迫徐壽輝徙都江州,乘機伏殺徐壽輝部屬,自稱漢王,改元天定。1360年五月,陳友諒挾徐壽輝攻佔太平。閏五月,殺徐壽輝於採石,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漢,年號大義,仍以鄒普勝為太師,以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兼知樞密院事。陳友諒篡位後,趙普勝、徐壽輝舊部紛紛離去,而陳友諒則把矛頭指嚮應天的朱元璋,企圖聯合已經降元的平江張士誠對朱元璋東西夾擊,張士誠未敢出兵。陳友諒遂於稱帝後不久沿江而下直奔應天,結果在龍灣中計大敗,逃回江州。朱元璋乘勝連克太平、安慶等地,趙普勝舊部張志雄,徐壽輝舊部、駐守袁州多年的歐普祥,浮梁守將於光等投奔朱元璋。1361年,陳友諒多次反撲失敗,朱元璋佔領江州,陳友諒逃奔武昌。至1362年時,陳友諒已眾叛親離,1363年,陳友諒不顧一切發動了鄱陽湖大戰,終於自取滅亡。陳友諒殺害徐壽輝篡奪政權後,天完徐壽輝舊將明玉珍宣布與陳友諒「不與相通」,在四川形成割據。

高郵之戰使張士誠轉危為安。脫脫在前線罷兵權後,元軍大亂,張士誠乘機出擊,擴大地盤,並且拒絕元廷的多次招安。1355年底,淮東大飢,張士誠遣其弟張士德佔領通州,渡江克常熟。1356年二月,攻佔平江路(蘇州),士誠改平江路為隆平府,將政權機構從高郵遷於此,又分兵連克無錫、常州、松江、湖州、杭州,佔有富庶的長江三角洲。這時淮西朱元璋已攻佔集慶(南京),勢力向東擴展,朱、張雙方在鎮江形成對峙。1357年,朱元璋軍連克長興、常州、泰興、江陰、常熟等地,張士德在常熟被朱元璋軍擒獲。張士誠戰場上屢戰屢敗。割據台、溫、慶元地區的方國珍奉元朝之命進攻張士誠。在內外交困、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張士誠接受元朝招安,妥歡貼睦爾降旨授士誠為太尉。張士誠降元後,繼續與朱元璋爭奪地盤。而在蘇北、魯南、皖北一帶,張士誠利用宋政權衰敗之機,把勢力一直擴張到濟寧、濠州一線。1363年二月,張士誠呂珍進攻宋政權最後據點安豐,朱元璋出兵救出小明王、劉福通。九月,元廷遣戶部侍郎博羅帖木兒、監丞賽因不花到平江催海運糧,士誠不允,雙方關係斷絕,江浙行省的元朝官員也被士誠排擠。

1363年,朱元璋開始了其統一戰爭。1363年四月,屢敗於朱元璋的陳友諒選擇了朱元璋率軍北上救援小明王尚未回師之機出兵,號稱60萬,陳友諒軍首攻洪都(南昌),大艦無法靠近城牆,只得登岸圍城。洪都守將、朱元璋侄朱文正率軍死守85天,為朱元璋準備水軍迎戰陳友諒於鄱陽湖贏得了時間。七月,朱元璋親率二十萬大軍來援,陳友諒退至鄱陽湖。七月,雙方激戰於鄱陽湖,開始朱元璋軍無法靠近巨艦,朱元璋也險遭不測。後來他採用火攻,利用風勢發火槍,焚毀陳友諒戰艦20餘艘。朱元璋組織敢死勇士,駕駛滿載火藥等易燃物的小舟,沖向敵陣,乘風縱火,焚其艦船數百。陳友諒弟陳友仁陳友貴及平章陳普略等許多重要將領被焚死,陳友諒將士被焚溺致死者達6萬人,朱元璋軍溺死者七千餘人。經兩天激戰,陳友諒不得不退入草鞋山。八月,陳友諒在向湖口突圍時中箭死。張定邊等乘夜用小舟載其屍及子陳理逃回武昌,陳理繼位。1364年二月,朱元璋率水陸大軍征武昌,陳理降,大漢割據政權滅亡。1366年五月,朱元璋發布著名的《平周檄》,這篇檄文完全站在地主階級立場上污衊紅巾軍,又羅列張士誠八大罪狀。八月,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率師二十萬攻張士誠。至十一月,朱元璋軍已佔領湖州、杭州、紹興、嘉興等地,形成對平江的包圍。張士誠的重要將領呂珍李伯升張天琪潘元明等紛紛投降朱元璋。1367年六月,張士信在閭門督戰時挾妓尋歡,被炮火擊中身亡。九月,平江城破,周仁潘元紹(張士誠婿)等降,張士誠率軍巷戰,最後俘送應天,自縊死,張士誠割據政權被消滅。1367年九月,朱元璋將朱亮祖湯和廖永忠進擊方國珍。朱元璋軍連克台、溫、餘姚、上虞、慶元,方國珍逃入海中。十一月,方國珍被迫投降。1368年正月,朱元璋軍進圍延平,陳友定自殺未遂,俘送應天處死。此後朱元璋南征北伐同時進行,至1368六月,南方之地除四川明升、雲南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全為朱元璋所據。1367十月,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中書平章政事常遇春為副將軍,率二十五萬大軍由淮入河,北取中原。十月二十四日,徐達率軍抵淮安,遣人往沂州招諭王宣王信父子,王宣父子投降。未幾,王宣父子復叛,王宣被徐達鎮壓,王信逃遁。徐達率軍先後克複營州、滕州、益都、東平、兗州、濟南、濟寧、密州、登州、萊州、東昌等地。由鄧愈率領的偏師也由襄陽北略南陽,進展順利。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定國號為明,建元洪武。二月,徐達等率師進入河南,進攻汴梁。明軍抵達陳橋時,左君弼率先投降,李克彝奔河南,明軍佔領汴梁。同時,由馮宗異率領的偏師攻克陝州,扼潼關,以防李思齊軍。七月,山東諸將自益都、徐州、濟寧會師東昌,前鋒分兵渡河。閏七月,徐達等自汴梁發兵,自中灤渡河,進取彰德、磁州、邯鄲。十一日,徐達會諸將於臨清,十四日,常遇春克德州。閏七月十九日,妥歡貼睦爾復擴廓帖木兒官職,命其勤王禦敵。擴廓故意自平陽繞道大同,儘管元都危在旦夕,他依然觀望不進。閏七月二十日,明軍下長蘆,趨清州。二十三日,徐達兵抵直沽,水陸兩路向大都進發。二十七日,妥歡貼睦爾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命慶童為中書左丞相,同守京城。二十八日夜,妥歡貼睦爾率三宮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等北奔上都,左丞相失列門等扈從。八月,徐達等率軍攻破大都,擒殺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童等,元亡。妥歡貼睦爾於八月十五日至上都。當時擴廓帖木兒擁數十萬軍屯駐山西,李思齊張思道等盤踞陝西,遼陽有兵十萬,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守雲南。明廷視擴廓帖木兒為頭號勁敵,故克大都後不久,明軍即兵分兩路進攻山西,迫使擴廓撤至甘肅、寧夏。1369四月,元軍見明軍主力西攻陝西,遣將分道攻北平,被常遇春擊敗。六月,妥歡貼睦爾逃奔應昌。常遇春克上都,徐達在陝西也勢如破竹,李思齊投降。至1670年四月,擴廓帖木兒由寧夏北奔和林,殘元勢力基本上退至漠北。四月,妥歡貼睦爾因患痢疾,病死於應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為其父謚號惠宗(朱元璋加其號順帝)。五月,明將李文忠襲應昌,愛猷識理達臘退居和林,改年號宣光。和林的殘元政權史稱「北元」。

推薦閱讀:

李自成與洪秀全為什麼沒能成功建立一個王朝
封建王朝中央官制「三省六部」都有什麼職能?
黑暗混亂的西晉王朝
大明王朝風雲人物
《大周王朝》之四十:合縱連橫

TAG:中國 | 轉載 | 王朝 |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