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格寧思:中國:四條道路!

中國:四條道路!

——中國新政治經濟學暨《中國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

馬格寧思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四日

  

  (一)

  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一直在探索選擇走什麼樣的道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啟,中國依然在求索選擇走什麼道路。至今,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解決,更沒有從理論上將其確定下來。以至於陷入了一種似是而非的、自以為是的、無理論支撐的、無理論依據的道路上,致使中國前進與發展的方向與道路,或是向左或是向右,或是搖擺不定。

  那麼,在中國前進與發展的方向與道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什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什麼?中國有自己的中國經濟學嗎?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後是否存在「中國模式」?上述這些問題,是否有理論支撐和理論依據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據中國新政治經濟學暨《中國經濟學原理》構成的理論體系,即「社會制度構成要素理論」、「市場經濟四個不等於理論」、「中國模式數學模型公式(世界四大社會經濟模式劃分理論」、「國家壟斷中樞理論」和「經濟雙引擎理論」等,完整的、準確的、系統的回答了上述問題。

  (二)

  中國新政治經濟學定義:以中國改革開放前與後六十多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為基礎的;以【「四項基本原則」+市場經濟】的「摸著石頭過河」為脈絡主線的;以原創的「社會制度構成要素理論」和「市場經濟四個不等於理論」為立論依據的;以「蘇聯政治經濟學」與「歐美西方經濟學」為基礎理論的;以「蘇聯模式」和「美國模式」為社會經濟模式來源的;通過「中國模式數學模型公式」 (世界四大社會經濟模式劃分理論)的邏輯推導運算而產生的,即由此生成且統一規範了四大模式:蘇聯模式、美國模式、中國模式、X國模式的;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的中國經濟學理論。

  中國模式數學模型公式(世界四大社會經濟模式劃分理論)邏輯推導運算如下:

  1、解一:「蘇聯模式」與「美國模式」運算演繹出「中國模式」

  蘇聯模式=蘇聯(社會性質+生產方式)

  =蘇聯【(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產品生產、計劃經濟)】

  美國模式=美國(社會性質+生產方式)

  =美國【(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商品生產、市場經濟)】

  中國模式=蘇聯模式+美國模式

  =(蘇聯模式-其生產方式)+(美國模式-其社會性質)

  =(蘇聯模式社會性質)+(美國模式生產方式)

  =(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商品生產、市場經濟)

  = (社會主義社會性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解二:「蘇聯模式」與「美國模式」運算演繹出「X國模式」

  蘇聯模式=蘇聯(社會性質+生產方式)

  =蘇聯【(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產品生產、計劃經濟)】

  美國模式=美國(社會性質+生產方式)

  =美國【(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商品生產、市場經濟)】X國模式 =美國模式+蘇聯模式

  =(美國模式-其生產方式)+(蘇聯模式-其社會性質)

  =(美國模式社會性質)+(蘇聯模式生產方式)

  =(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產品/商品生產、計劃經濟)

  = (資本主義社會性質)+(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資本主義計劃經濟

  (三)

  由此,便生成且統一規範了世界四大社會經濟模式:蘇聯模式、美國模式、中國模式、X國模式。即中國的四條道路:

  1、「蘇聯模式」。由「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產品生產、計劃經濟」五個要素構成的;其中,「社會性質」要素(一級要素),由「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三個「二級要素」組成,由此決定的其社會性質是「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要素(一級要素),由「產品生產、計劃經濟」二個「二級要素」組成,由此決定社會的「生產方式」是計劃經濟的。即「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2、「美國模式」。由「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商品生產、市場經濟」五個要素構成的;其中,「社會性質」要素(一級要素),由「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三個「二級要素」組成,由此決定的其社會性質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要素(一級要素),由「商品生產、市場經濟」二個「二級要素」組成,由此決定社會的「生產方式」是市場經濟的。即「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3、「中國模式」。由「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商品生產、市場經濟」五個要素構成的;其中,「社會性質」要素(一級要素),由「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三個「二級要素」組成,由此決定的其社會性質是「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要素(一級要素),由「商品生產、市場經濟」二個「二級要素」組成,由此決定社會的「生產方式」是市場經濟的。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4、「X國模式」。由「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產品/商品生產、計劃經濟」五個要素構成的;其中,「社會性質」要素(一級要素),由「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三個「二級要素」組成,由此決定的其社會性質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要素(一級要素),由「產品/商品生產、計劃經濟」二個「二級要素」組成,由此決定社會的「生產方式」是計劃經濟的。即「資本主義計劃經濟」。

  綜上所述,從理論上而言,在當今世界上,已經存在的、曾經存在的、即將存在的、尚未存在的有四種社會經濟模式,其中「中國模式」屬於是即將確定存在的模式。對於「X國模式」而言,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行過,它似乎好似元素周期表的發明一樣,當該表被發明確立時,有不少元素還沒有被發現,但是通過科學的計算,在元素周期表中,已經為那些尚未發現的元素預留好位置了,最終的實踐證明,那些預留好的位置,後來都有一個元素對號入座。

  基於此分析,「X國模式」即「資本主義計劃經濟」會不會在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即美國出現呢?即美國的「NPCIMS」:「American Nationwide Plan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即「美國的全國計劃性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為此,從實踐與理論上來說,中國面前有著四條道路:

  第一條道路:「美國模式」即「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第二條道路:「蘇聯模式」即「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第三條道路:「中國模式」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四條道路:「X國模式」即「資本主義計劃經濟」。

  (四)

  總結:對於第一條道路「美國模式」,以及第二條道路「蘇聯模式」,中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都經歷過了。至於第四條道路「X國模式」是理論模式,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在任何國家出現過,但是就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似的,並不意味著今後就不實現(如、美國的「NPCIMS」)。當今之中國,在排除了第一、第二、第四條道路之後,中國選擇了第三條道路「中國模式」,它詮釋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理論支撐和理論依據。形成了中國自己的經濟學理論,稱之為「中國新政治經濟學」,成為了繼「蘇聯政治經濟學」與「歐美西方經濟學」之後,中國人自己創立的中國經濟學。然而,人類社會總是在不斷的向前發展的。面對未來,無論是「美國模式」、「中國模式」,還是「X國模式」,最終都將殊途同歸的再次共同走向「蘇聯模式」。「NPCIMS」:Nationwide Plan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即全國計劃性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註:馬格寧思猜想】,以及「互聯網+ NPCIMS」,即「中國生產方式」,或將成為實現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技術條件和物質前提。「中國模式」將成為最終實現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過渡形式,這個時期有多長還有待於時間與實踐的檢驗。

  參考文獻:

  1、《中國新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學原理"是中國新政治經濟學的奠基之作》 馬格寧思 2016-03-10

  2、《論「社會制度構成要素理論」》馬格寧思 2012-04-17

  3、《市場經濟四個不等於理論》 馬格寧思 2013-08-13

  4、《馬格寧思猜想:NPCIMS》 馬格寧思2013-03-22

  5、《馬格寧思預言:美國的「NPCIMS」》 馬格寧思2013-03-25

  6、《中國經濟學原理Economics Principles China》馬格寧思2015-10-14

  7、《中國經濟雙引擎驅動理論》馬格寧思2015-12-02

  8、《中國經濟下行危機的根源與恐懼是陷入了西方經濟學理論誤區的泥潭》馬格寧思2015-11-27

  9、《中國經濟學原理》對「國家壟斷」的詮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樞是調控國家壟斷比例比重馬格寧思2015-10-18

  10、《中國經濟學原理爭取的絕非是學術與話語權》馬格寧思2015-10-13

  11、《中國經濟學去分割佔領被西方經濟學統治的大學》——給清華大學「錢穎一們」西方經濟學教授留1/3的課堂足矣馬格寧思2015-10-08

  12、《馬格寧思定理:中國生產方式》 馬格年思 2014-04-25

  13、賀馬格寧思《中國經濟學原理》國內外首次發表歐文聖傅2015-09-30

  14、《馬格寧思文集》(第五卷) 馬格寧思著2015-03-23

  15、《馬格寧思文集》(第四卷)馬格寧思著2014-04-02

  16、《馬格寧思文集》(第三卷)馬格寧思著2013-07-15

  17、《馬格寧思文集》(第二卷)馬格寧思著2013-01-14

  18、《馬格寧思文集》(第一卷)馬格寧思著2012-02-06

  

  

推薦閱讀:

堅定道路自信
阿根廷首都世界上最寬的街道
水仙精靈——奧黛麗·赫本的演藝道路之巔峰時代(上)
辯證思維下的「中國道路」解讀
為什麼公路急轉彎處不修成向內的斜坡,以抵消部分離心力?

TAG:中國 | 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