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有陰曹地府之前,死去的靈魂都飛去哪?

佛教傳入之後,十八泥犁纖地獄(梵語naraka)與中國本土宗教信仰結合,逐漸產生了十殿閻羅王和十八層地獄的陰間觀念。何等為十八呢?就是光就居、居虛略、桑居都、樓、房卒、草烏卑次、都盧難旦、不盧半呼、烏竟都、泥盧都、烏略、烏滿、烏藉、烏呼、須健居、末都干直呼、區通途、陳莫。人們相信,如果生前造業,死後就會下地獄。

這是至唐朝時才逐漸興起的信仰。那麼唐朝之前,死去的靈魂會飛去哪裡呢?黃泉、幽都和泰山。

《春秋左氏傳·隱公元年》記載,鄭莊公對武姜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黃泉最初只是指地底的泉水。《孟子·滕文公下》:「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說明靈魂居於黃泉的思想,在春秋時就已形成。《荀子·勸學》:「夫蚓無爪牙之利,筋脈之強,上食晞土,下飲黃泉者,用心一也。」許是開闢墓穴時常常挖到地下水,所以認為比墓穴更深的地方是一片汪洋,也就是「黃泉」。

而「幽都」最早見於《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招魂》作者還虛構了土伯:「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參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歸來歸來,恐自遺災些。」在王逸的注中,土伯面貌如虎,長有三隻眼睛,身體壯碩如牛,頭上長著尖銳的角,隆背血手,飛快地追逐著人。但土伯並非執掌地獄的統治者,最多相當於地獄三頭犬刻耳柏洛斯,因為它是「執衛門戶」的。

1979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棺畫,棺的一側繪有十個手持戈戟、頭上有角的神獸。據馮炳正先生分析,此神獸就是土伯。這說明了在當時楚人的思想中,作為地下兇惡之神的土伯,可以為死人供侍衛之職。

在先秦群雄時代結束,大一統時代拉開序幕之後,佔據統治地位的「地獄」觀念,就是泰山治鬼了。杜斗城在《敦煌本佛說十王經校錄研究》里這樣說道:「華夏民族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認為人死亡之後,其魂歸泰山。泰山,也作大山、太山、岱嶽等,古代稱之為昆崙山,從遠古傳說到有文字記載以來,太山一直被給予特殊的地位和披著神秘的色彩。它既是眾仙所居之所——天堂,也是幽冥之國——『地獄』。」

泰山治鬼之說,最早見於《後漢書·烏桓傳》,言烏桓「死者神靈歸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死歸岱山也」。注引《博物志》:「泰山天帝孫也,主招人魂。東方萬物始,故知生命。」

而這大概不是泰山治鬼觀念的起點,在此之前,《漢書》中還提到了「蒿里」,顏師古注曰:「蒿里,死人之里」。這究竟是哪裡,在《武帝紀》中有所解釋,《武帝紀》云:「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於明堂。乙酉柏梁台災,十二月禪高里。」關於高里,伏嚴注:「山名,在泰山下。」顏師古注:「此高字自作高下之高,而死人之里謂之蒿里,或呼為下里者也。字則為蓬蒿之蒿,或者,既見泰山神靈之府,高里山又在其傍,即誤以高里為蒿里,混同一事。」

根據伏嚴和顏師古的注,蒿里原來是高里,即泰山邊的一座山,後來訛傳為蒿里。而結合《遁甲開山圖》所云:「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泰山主死」,和東漢墓中鎮墓券上「生人屬西長安,死屬太山」的說法,泰山與地府的聯繫一目了然。那麼西漢時泰山掌管鬼魂的觀念就已經廣為人知了。

漢武帝先後八次封禪泰山,或許就跟這一點有所關聯。東漢時的《風俗通》就記載了一個與此有關的傳說:「俗說岱宗上有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武帝探策得十八,因讀日八十,其後果得耆長。」說漢武帝的長壽是因為他將泰山玉策上的自己的壽數「十八」讀作八十,因而延長了壽命。

而泰山上出現專管靈魂的神,要晚一些,約在東漢。始見於東漢年間的讖緯書,如《孝經援神契》、《龍魚河圖》等。根據漢代重修《龍魚河圖》記,泰山府君姓圓名常龍。「服青袍,戴蒼碧冠,佩通陽印,統領百神,乘馭青龍,主治死生及人世貴賤,為冥府眾鬼之主帥,形象威猛,權勢顯赫。」《孝經援神契》又載:「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召人魂魄。東方萬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長短。」

《神仙傳》、《真靈位業圖》、《神異經》、《雲笈七籤》等書也有涉及。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列舉了泰山神位及其職司:「泰山君秦,字景倩,為四鎮,領鬼兵萬人,有長史、司馬,復有小鎮數百,各領鬼兵數千萬。」這其中,最早出現也最廣為接受的泰山「死神」,是「泰山府君」。

太山府君最早見於曹丕《列異傳》的「胡母班為太山府君下書」故事:

胡母班,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側,忽於樹間逢一絳衣騶,呼云:「太山府君召。」遂隨行數十步,騶請班暫暝。少傾,便見宮室,威儀甚嚴。(太山府君)語班曰:「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班問:「女郎何在?」曰:「女為河伯婦。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

胡母班照做後,回太山府君處稟報消息,如廁際,見「其父著械徒作,此輩數百人。」班父告訴他:「吾死不幸,見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處。知汝今為明府所識,可為吾陳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胡母班去求府君,府君曰:「生死異路,不可相近,身無所惜。」連番苦求,府君才勉強答應了免除其父的死役。

胡母班是東漢末年人,出生於泰山地方,事迹見於《三國志·魏志》。故事中太(泰)山府君的冥府主神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人死之後靈魂為泰山所錄,而且帶著刑具苦作,但只要太山府君願意,這些亡魂可以做土地神「社公」,掌管一方土地。

這不是靈魂在「泰山治鬼」體系中的最好出路。《三國志》中《列異傳》卷一四又有記載:「蔣濟子,死為地下之泰山伍伯,極憔悴困辱,以其狀夢告其母,謂泰山太廟之西,有謳士孫阿,將被召為泰山令,祈向彼懇轉位於處。濟妻以語蔣濟,濟遂具語孫阿,懇轉位佳處。後孫阿死,濟子復入夢,告以阿己如濟請轉於佳位,月余後,轉為太山錄事。」

這條記載說明,泰山府君也有手下——泰山錄事、泰山伍伯和泰山令,也是從死魂靈中選拔的。而民間傳說中的泰山府君,似乎也是可以輪換的。如《酉陽雜俎》載張堅當上新任天翁,原來的劉天翁就降為泰山太守。《報應記》謂府君姓劉,前府君以前遭遇貶黜。《夷堅志》中則出現過許多位泰山府君,都是由正直之人死後充任,與閻羅王的傳說相當類似。

而為什麼是泰山治鬼呢?泰山一座名山,有何特異呢?

關於泰山主生亦主死傳說的解釋,學界普遍認為,泰山治鬼說的闡發與主生一樣,同源於陰陽交代、萬物之始的觀念,和封禪祭典密切相關。自戰國以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峻極於天」,向來被古人視為與天相通的登仙之途。

清俞樾曾就此作出解析:按《史記·封禪書》,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其義即緣封禪而起。王者於此報天,故有天主祠;王者於此報地,故有地主祠。死者魂歸泰山,即歸於地主耳。按照這種解釋,歷來皇帝拜祭泰山,使得泰山成為天地之祠,死者魂魄要歸於地府,必須要通過泰山這個「入口」,泰山成為收納死者魂魄的卡口。

原來,泰山治鬼說不過是皇帝天人合一的副產品罷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哲學、神學、科學分別是怎樣看待「靈魂」的?
拷問靈魂
不高樓大廈,人類的工程師面對是嬌嫩的心靈。人類靈魂工程師手中的工具不是圓規、尺子,不是圖紙、電腦,教師的主要工作手段是語言和知識。教師必須錘鍊自己的語言技巧,提高語言的感召力、說服力、衝擊力、鼓動力。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靈魂擱淺

TAG: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