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新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創新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正是由於創新素質與個體的心理健康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係,因此,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創新教育的理念指導下,積極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其實質上是指個體各種心理機能的協調和完善,以及以最佳組合發揮作用;創造力或創新素質作為人類心理機能的最高表現,其發展水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概言之,心理健康是個體創造力、創新素質發展和發揮的基礎。小學生只有在其認識能力穩步發展、社會性發展正常、各種心理機能發展協調的前提下,才能發展創造力或培養創新素質。同時,創造力的發展也為小學生適應社會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使其能以更充分、更持久的熱情投入到創造活動中去,從而又進一步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正是這個原因,心理治療家們把創造力的培養看成一種心理療法。我們認為,為了促進小學生創造力、創新素質發展,維護和保持其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心理疾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為突破口。

(一)培養小學生探索新事物的興趣

興趣是人對某事物的特殊的認識傾向,它促使個體去積極地學習和探索新事物,並從中得到心理滿足,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身體和大腦協調活動,最後實現對環境的全面適應。對新事物不斷學習和探索是創造性人才的共同特徵,因此,興趣是小學生從事創造活動的心理動力之一。它有利於創造性人才智力的充分發揮,增強他們的創造性動機,提高其觀察事物的敏感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從而提高創造的效率。而且,學習和探索新事物的興趣能幫助小學生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創造性活動。培養小學生對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對小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促進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協調發展

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生活,就必須很好地培養自我意識,即通過自我認識、評價來分析自己的能力,通過情緒體驗和調適保持健康的情緒生活,通過自我監督和自我監控組織良好的行為方式。學會從自我評價和外界評價中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獲得自我認同感。自我控制方面,善於為既定的目標而克服困難,迫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善於抑制自己的衝動行為。其中,關鍵的是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顯然,一個有創造力的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系統應是協調而獨立的。家長和教師應當鼓勵小學生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系統,這對小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關係對創造力或創新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只有善於與人交往、人際適應良好的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所從事的工作,並在與人交往中吸收別人的長處,開闊眼界和增強心理上的安全感。對此,應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三方面入手。在認知方面,正確認識自己人際關係的狀況;在情感方面,建立對他人積極的情感反應和體驗;在行為方面,適應各種人際關係環境,與同伴和成人進行積極的溝通。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發揮群體智力效應的重要條件,而群體智力效應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群體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要發展小學生的創造力,就要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適應能力,幫助他們正確地了解自己,評價自己;了解他人,尊重他人。

(四)提高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創造性的活動是對習慣的一種挑戰,難免有人不理解,甚至受打擊。而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心理承受力較弱,這就要求他們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學會自己強化自己的創造性想法和活動,而不要因為他人的批評、嘲笑去壓抑自己的創造力。要學會主動適應社會和生活的各種變化、各種環境和各種條件,提高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其中對挫折的耐受能力是這種能力的重要表現。在幫助自己強化創造性的同時,還要學會分析他人的批評,從中發現合理的成分,加以吸收利用;同時認識到創造性工作一般不會一次成功,可能要經過多次的失敗,以提高對失敗的承受力,培養堅強的毅力,以促進創造力或創新素質的發展。

總之,在教育觀念上,要樹立起教育創新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這樣的理念,把兩者都擺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在對教師的培訓上,使他們意識到教育創新是一種理念,這種理念的有效實施有賴於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實踐。此外,對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如課程的設置、管理與評價中,也應適當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而更好地體現出教育創新的時代特色。一言以蔽之,教育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子系統。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有效地實施的基礎上,教育創新的目標才能全面穩妥地得以實現。

推薦閱讀:

怎麼消除抬頭紋?
如何讓臉和頭不那麼油?
健康生活小知識 清熱解毒---金銀花
做啞鈴側平舉的時候左手肘關節外側疼痛,有什麼其他代替動作可以更安全地訓練三角肌中束?
女性八個身體部分越醜陋越健康

TAG:心理健康 | 健康 | 教育 | 創新 | 心理 | 心理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