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問真答:為什麼有東南西瓜卻沒有北瓜|大象公會

應首先指出的是,「北瓜」這個詞是存在的,它在古籍中頻繁出現,至今在某些地方可能也仍在使用。

那北瓜究竟指什麼呢?俞為潔先生在 1993 年通過查閱方誌,對歷史上「北瓜」一名的使用基本加以澄清。這個詞既可能指西葫蘆的一個觀賞性品種 Cucurbita pepo L. var. kintoga Makino,他稱為「真正的北瓜」,方誌里又稱為朱瓜、硃瓜或金瓜,主要在廣東、浙江等地用於賞玩,不能食用。也可能是南瓜、冬瓜、打瓜的別名或西瓜的一個品種。總之,用法非常混亂。

左邊紅色的就是觀賞南瓜(Cucurbita pepo L. var. kintoga Makino),也稱桃南瓜、紅南瓜、看瓜、香爐瓜、鼎足瓜……南瓜是匏果,果實由膨大的花托和子房共同形成,被稱做「鼎足」的部分其實是子房比較突出,沒有被花托完全包裹

2014 年,李昕升、王思明在俞為潔的基礎上再次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北瓜」一詞的用法並不是毫無規律,它指代的意思有一定的地域分布特點。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北方,「北瓜」雖出現得紛繁複雜,但多為南瓜的別稱;江南、東南沿海地區則基本杜絕了這個問題,他們分得清「北瓜」和南瓜,多用「北瓜」指代南瓜屬的觀賞性品種或筍瓜。至於打瓜之類意思記載很少,甚至模糊不明,可以忽略不計。

摸清這個規律後,他們便不難對「為什麼有東南西瓜卻沒有北瓜」這個問題做出合理解釋了。

中國只有兩種瓜類是真正以方向命名的——西瓜和南瓜,它們被這樣命名的理由都是緣於它們傳來的方位。西瓜是從西域傳入的,傳到內地大概是在五代時期,普及時間長達千年,因而別稱不多。南瓜則是西方殖民者從美洲帶到中國來的,在明朝先傳到東南沿海,然後再慢慢向內地傳播。

冬瓜是本土作物,它的最早記載見於 3 世紀魏人張揖的《廣雅》:「冬瓜經霜後,皮上白如粉塗;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可見名字本與方向無關。但有了西瓜、南瓜後,人們難免將它訛為同音的「東瓜」,這樣便有了三個方向命名的瓜類。

「東」瓜

接下來的發展,與向真問真答提出這個問題的讀者抱有的心理相似,過去的人同樣會犯想要集齊四個方向的強迫症,會疑惑為什麼沒有「北瓜」。然而,以中國北邊的氣候條件,無法向南傳入什麼瓜類作物;也沒有一種已經被大眾熟知的瓜與「北瓜」音近。好在古人生活在地域間溝通不便,信息交流受限的時代,他們可以把一些不太認識、不知來歷的陌生瓜稱作「北瓜」來達成成就。

這項任務基本被交由南瓜屬作物完成,該屬瓜類被人類馴化了五種,其中引入中國的主要是南瓜、筍瓜和西葫蘆。它們都有很多品種,品種間外觀差別很大,很容易被不具備植物分類專業知識的普通人視為多種不同瓜類。

圖中的所有的瓜均為南瓜屬

因此,在南瓜屬作物傳入較早,品種較齊全的江南、東南沿海地區,「北瓜」被用來指代與南瓜差異較大的南瓜屬作物,尤其是不光外觀有差別,還不能用來吃的觀賞性品種。這些「真正的北瓜」恐怕並非同一品種,也未必非是西葫蘆,觀賞性的甚至長相獨特的南瓜品種都可能囊括其中。而在距南瓜屬作物傳入地較遠,大多數人壓根鬧不清楚這些瓜類是如何傳來的北方,就會把南瓜本身也稱為「北瓜」了。

由於「北瓜」是南瓜傳入而產生的現象,這個詞出現的很晚,據李、王二人查閱,它最早出現在嘉靖 43 年(1564年)《臨山衛志》。而且它始終只是地域現象,在乾隆年間河北的《寶坻縣誌》就有感慨:「瓜之屬以四方分目之為東為西為南惟無北。」信息通達還會逐漸消滅這種地域現象,讓它的出現頻率越來越小,所以到了現代,真問真答會不止一次地收到讀者提問:「為什麼有東瓜、南瓜、西瓜,卻沒有北瓜?」


推薦閱讀:

唐朝真的「對外開放」嗎?|大象公會
【大象視界】吃喝玩樂的「古事」——點亮生活的每個細節
法句經故事233.四個不孝子 被捕的大象思念親族
沉默之柔,硬於一切 (評論: 房間里的大象)
狗狗戲耍大象被甩下水,事後遊客對它們投出羨慕目光

TAG:西瓜 | 大象 | 沒有 | 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