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書院之嵩陽書院:理學發源 人文薈萃
嵩陽書院大門
高山仰止牌坊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市北約二公里處,東面有逍遙谷的溪水緩緩南下,西有嵩岳寺的溪水汩汩而來,兩道清澈的溪水在書院前匯合一處,名曰「雙溪河」。 嵩陽書院背依中嶽嵩山主峰峻極峰,東傍唐宋年間嵩山道教中心逍遙谷,西臨象鼻山,景色清幽,環境宜人。自宋代以來一直是傳授理學、教書育人的場所,是理學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其座落於嵩山之陽,故名「嵩陽書院」。據南宋學者王應麟著的《玉海》記載:河南睢州(商丘)的睢陽書院與登封的嵩陽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宋代四大書院。
杏壇
藏書樓嵩陽書院千餘年來名揚天下的主要原因有:①嵩陽書院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又是洛派理學傳播和發展中心,歷代有很多知名學者到此講學和學習,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顯著的地位。②嵩陽書院的漢封將軍柏和大唐碑,號稱「稀世珍寶」,吸引了眾多的遊人,成為嵩山豐富歷史文化積澱的象徵。③嵩陽書院佔據中嶽嵩山的腹地,四周群山環拱,溪水長流,景色宜人。1982年12月,當代詩人聞山來此遊覽後,曾作《嵩陽書院》七言詩一首:嵩陽書院名天下,司馬范程亦大家。周柏唐碑稀世寶,頹垣依舊有光華。
將軍柏
碑亭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由北魏高僧大德、曾在法王寺講經說法的著名僧人生禪師創建。北魏司空裴衍隱居嵩山,繼生禪師之後主持建造嵩陽寺,曾為寺主,僧徒多至數百人。後因魏武帝滅佛走向衰落,一撅不振。隋煬帝大業八年(公元612年),嵩山著名女道士潘師正自言300歲,為隋煬帝楊廣煉金丹,祝其長生不老,楊廣遂將嵩陽寺改為嵩陽觀,作為煉丹的場所,並逐步發展為道教傳教場所。唐朝高宗李治同皇后武則天曾兩次訪尋著名道士潘師正,均以此為行宮,稱為「奉天宮」。著名道士孫太沖曾居於此地,並歷時三年,不辭勞苦,奉命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九轉仙丹,煉出仙丹一顆,獻於玄宗,使其龍體安康,深受敬重,道徒雲集,曾旺盛一時。因後續香火不濟,道教在此難逃厄運,到唐朝未期,嵩陽觀逐漸敗落。五代 時期,連年戰亂,社會動蕩,官學遭到嚴重破壞,許多滿腹經論、精通儒學的學者為不使孔孟之道失傳,把辦教育、授孔道視為己任,逐漸有許多名人在嵩陽觀聚眾授課,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世宗柴榮將嵩陽觀改稱太乙書院。這期間的著名學子有:後來執掌朝綱的丞相呂蒙正和巴陵郡守藤子京等人。北宋儒教理學的奠基者程顥、程頤在此聚徒講學時期,嵩陽書院盛極一時,徒眾絡繹不絕,美名遠揚四海。二程以「興起斯文為己任」,卻「壓科舉之習,慨然有求道之志」,「於書無所不讀」,「出入於老釋幾十年,返求諸六經」。他們誨人不倦,弟子有「如坐春風」之喻,他們「立身卓爾青松操,挺志堅然白壁姿」,相繼在此講學三十餘年,過著淡泊生活,到了宋仁宗趙禎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五月十五日,得皇上恩賜額更名為「嵩陽書院」。時值宋朝中期王安石變法成功,觸動了當朝權貴的利益,紛紛離朝隱居,因嵩陽書院近臨汴京,故大部分文人學士雲集於此,著書立說,傳徒授藝,自此,嵩陽書院在傳授理學方面做為育人場所名揚一時,范仲淹、司馬光、楊時、朱熹等均曾在此執教,而司馬光的偉大巨著《資治通鑒》的第9卷至21卷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大唐碑書院建築歷代均有重修,幾經變遷,雖然近年來進行了翻新修復,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建築風格。在明清時期,嵩陽書院學風很盛,明朝登封籍著名進士焦子春(少卿),崔應科(部政),劉景耀(督堂)、常克念(推官)等都是在此就學後考中的。在康熙辛卯年,全省在開封選拔舉人,錄取名額每縣不足一人,而嵩陽書院就考中五人。景日昣在此就學,考中進士後,接連九任御史,蜚聲朝野。嵩陽書院也隨之被稱為中州教育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嵩陽書院現存面積萬餘平方米,南北長128米,東西寬78米。是一處集講學藏書、科舉和祭祀為一體 的綜合性教育場所。中軸線建築依次為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藏書樓共五進建築。兩側東西廊房為文物陳列室,保存有象牙化石、漢三闕和著名碑文拓片等珍貴文物,東廊房前有收集而來記述書院歷史的石碑共70餘通,有唐代《經幢》、宋代黃庭堅《憶故鄉詩書碑》、《真武君經碑》、清乾隆《御書詩碑》及馮玉祥、康有為等名家詩書珍品。
推薦閱讀:
※今天,民族博物館迎來了這位曠世英雄
※渠傳福:趙卿墓發掘軼事
※人文 ▏近代中外神經外科發展概要
※有些人以為,人必須吃一些無益的苦,虛度一些年華; 王小波,這種想法不僅有害,而且有病。
※多少親兄弟,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
TAG: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