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庭教育事無巨細

曾國藩(1811—1872)是清末湘軍首領。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成功後,先後晉陞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詔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英武殿大學士」,升「光祿大夫」。他權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謚稱「曾文正公」, 被譽為清朝「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以後,改變了清政府的官員結構,即大量的漢族官員開始在清政府中央和地方執掌大權,改變了清政府前期重滿人、輕漢人的局面。

曾國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依靠自身努力,不斷進取,逐漸取得巨大的成功。他不僅學識淵博、見識闊宏、文武兼備;而且當時的朝庭信賴他,滿朝文武官員欽佩、尊敬他。後來,他影響了很多人,他們都把他作為楷模。現代史上的兩個偉人都非常佩服他。蔣介石不僅非常佩服他,還在戰亂中專門致令保護他的遺宅。青年時代的毛澤東也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曾國藩的一生,謙虛誠實教子有方,不僅個人取得偉大的成功,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一個傑出的人。他的兒子們應該算得上是「正牌高幹子弟」了,可他的兒子們沒有像很多官僚子弟一樣,成長為紈袴子弟,反而各自都事有所成。長子曾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以自學通英文,成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次子曾紀鴻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學亦取得相當成就。不僅兒子輩個個成才,孫輩還出了曾廣均這樣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寶蓀、曾約農這樣的教育家和學者。他的家庭教育思想,雖有忠於封建王朝,仇視太平軍的糟粕,但也很注重我國傳統道德的教育,有很多可取之處。他長年在外做官、行軍打仗,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以及大量的日記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曾文正公家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等,共10大類。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主要是教育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曾國藩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觀念。主要表現在如下這些方面。祖傳(其祖父曾玉屏總結)的「八字、三不信」治家理念。「八字」指的是:考:即誠懇地祭祀祖先。寶:即善待親族鄰里。早:即每天早起。掃:即打掃屋室、院落。書:即要多讀書,刻苦讀書做學問。蔬:即要自己種菜。魚:即養魚。豬:即養豬。「三不信」指的是「僧巫」、「地仙」、「醫藥」都不相信。(其中的不信醫藥應當視為糟粕)曾國藩自己也總結了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咸豐11年(1861年) 3月13日寫給紀澤、紀鴻的家書中指出:「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八本」指的是:「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致祥」指的是:「教致祥,勤致祥,絮致祥」。除此之外,還有這樣一些散見於書信日記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三樂」指的是: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八德」指的是:勤、儉、剛、明、忠、恕、謙、渾。「五箴」:立志、居敬、主靜、謹言、有恆。「修身十二款」: 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其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綜合起來,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核心有這樣一些。「修德」。從各個方面提倡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德又著得強調「勤、儉、謙」三個方面。咸豐6年(1856)9月29日夜給兒子寫信:「勤儉自恃,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他說:「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勤勞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莫作代代做官之想,須作代代做士民之想。門外掛匾不可寫『侯府』、『相府』字樣,天下多難,此等均未必可靠。」「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望夫人教訓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儉之意,則福澤悠久,余心大慰矣。」「治學」,教育子弟認真讀書做學問。讀書的目的在於,「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讀書、做學問必須要有刻苦的精神,「余在軍中不廢學問,讀書寫字未甚間斷,惜年老眼蒙,無甚長進。爾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讀書.做學問要講究方法:「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要做到「一」要定課程:每日課程、每月課程,意思是每天和每月都要有一定的目標、內容。「二」要手到口到,即「每日所看之書,皆過筆圈點;讀文以聲調為本, 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三要做到「三有」「三法」。「三有」即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三法」即是「約、專、耐」。「約」指的是書籍繁多,讀書要得其要領;「專」指的是學有所專,不能貪多不精;「耐」指的是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四要做到「看、溫、習、思」。「治家」,教育子女要保持自己的家風,要管理好家庭。「今家中境地雖漸寬裕,且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僕婢僱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咸豐6年(1856)11月5日,他給兒子紀澤寫的信中說:「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後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與馬僕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於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僱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於做矣。……京師子弟子之壞,未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其戒之,至囑,至囑。」同治元年(1862)5月27日又給兒子紀鴻寫信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事無巨細躬親示範曾國藩在家庭教育上,特別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注重榜樣的作用,二是注重從小事做起。首先,他選擇歷史上的名人為榜樣。他曾寫了如下三十二個字,命兒子紀澤畫出此三十三人的像,為子孫楷模。文周孔孟: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軻。班馬左庄:班固、司馬遷、左丘明、莊周。葛陸范馬:諸葛亮、陸贄、范仲淹、司馬光。周程朱張:周敦頤、程顥和程頤、朱熹、張載韓柳歐曾: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李杜蘇黃: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許鄭杜馬:許慎、鄭玄、杜佑、馬端臨。顧秦姚王:顧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孫。日常生活中,他還親自為子女們做出榜樣。而且不管事情有多小,他都一絲不苟。對子女的教育,大至軍國大事、官場迎送、讀書治學,小至掃屋抹桌、收糞鋤草、養豬種菜,都納入了他的家庭教育項目。對於大事上對子女教育,是很多人都容易做到的。而有的人是「大事明白,小事糊塗」。曾國藩的成功之處正在於抓住大事的同時還抓住了小事。「家中養魚、養狗、種竹、種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則上接祖父以來相承之家風,二則望其外有一種生氣。登其庭有一種旺氣。」此等「小事」,列入家教,可見其細緻入微。他在大事小事上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他必須首先做到,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他深知「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非常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他要求孩子生活要儉樸,他自己首先就做到生活儉樸,兩袖清風。這種生活小事,他也沒有放過,凡是在吃飯時遇到飯里有穀粒,他從來不把穀粒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齒把穀粒剝開,把谷里的飯吃了,再把穀殼吐掉。孩子們覺得奇怪,這種做法,就連下人也不曾有過的呀!他就告訴孩子們「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並且要求紀澤、紀鴻也這樣做。他要求孩子們勤奮學習,自己首先就抓住一切可能的時間讀書學習。雖然他日理萬機,但是一有時間,他就讀書、學習,寫字、寫詩、寫日記、寫心得,或者給孩子們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還常常與他們交換學習、修身養性的心得體會。「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他既是父親又是朋友;既是經師又是人師。他贏得了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孩子們都非常欽佩、崇拜他,把他視為自己的人生偶象和座標。他教育孩子要艱苦樸素,他自己就首先做到生活儉樸。日常生活中,他要求飯菜不能過分豐盛、衣服不能過分華麗,門外不準掛「相府」、「侯府」的匾,出門要輕車簡從。曾國藩在京城時見到不少高於子弟奢侈腐化,揮霍無度,胸無點墨,且目中無人。於是,他教育孩子們要為人謙虛謹慎,禮賢下士。他自己也首先做到這一點。不管同僚中地位比他高還低的,甚至是一芥草民,他都以禮相待。因此,人們常說他是無人不敬,無人不拜。他還拿出毅力改正不良習慣,戒掉了多年來養成的抽煙的習慣,為子弟們作了好榜樣。「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自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家庭教育無小事,請家長們注意,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只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成就一個人和毀滅一個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千千萬萬個日子的結果,是你潛移默化的結果。當你業餘泡在電視機旁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懶惰;當你在下屬面前趾高氣揚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自負;當你和愛人吵得昏天黑地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自私;當你在乞討者面前漠然走過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冷酷;……你要記住,在孩子面前,再小的事也會對他造成影響,哪怕是隨地吐一口痰,或者扔一根小小的煙頭。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十六歲的親弟弟熱油潑姐姐導致毀容的事件?
怎樣從孩子身上看出一個家庭是否過得幸福 ?
301.看圖說話33~在家練舞
父親打算再婚,並且把所有財產給繼母,還是學生的我應該怎麼辦?
在微博上看到的,養父母想把養女送回去,養了14年了,你怎麼看?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