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人聽聞的中國版QE|沈建光|存量債務|政府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沈建光
在年初對地方政府債務嚴格甄別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此次將存量債務中屬於政府直接債務的部分,從短期、高息中解脫出來,變成長期、低成本的政府直接債務,有利於讓債務的期限結構、成本與地方政府項目更加匹配合理。
聳人聽聞的中國版QE
一則中國政府實施10萬億存量債務置換,即將出台中國版QE的消息擾動資本市場。在筆者看來,此則消息難以自圓其說,也有聳人聽聞的意味。
實際上,但凡對中國財稅改革整體框架與步驟有所了解的投資者,就不難發現,早在去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文件,即43號文中,決策層便已對如何處理存量債務有過明確部署,即地方政府可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必要時甚至可以處置政府資產以償還債務。此次財政部周末確認已下發1萬億人民幣(6.2623, 0.0003, 0.00%)額度供地方政府用債券置換存量高成本債務,並非緊急決定,也非全新內容,只是落實早前處理存量債務的要求之舉。
進一步,談及中國版QE,由央行[微博]直接購買地方政府債務的傳言在筆者看來,則更加不切實際。其實,與西方國家退出QE明顯不同,如美國財政問題一直是兩黨的兵家必爭之地,歐元區內部並非財政同盟多年來深陷債務危機困擾,日本深陷債務過高困擾。這些國家的財政債務都在GDP的100%左右或更高。相比之下,中國國債佔GDP只有20%,加上地方債也不超過60%,中國財政空間仍然很大。
中國明顯的問題在於結構性矛盾。比如,不難發現以下奇怪現象,即當前中央財政國債存量較低,截至2014年餘額僅為9.6萬億,佔GDP比重僅為15%,且同期的國債收益率僅有3.5%左右。可以說,國債存量少、利率低。而與此相對,早前地方政府發行的城投債收益率則高達5%-6.5%,通過影子銀行融資成本則達到10%甚至更高。同樣是承擔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成本卻大相徑庭,恰恰反映了我們制度性的扭曲,關後門開前門是積極應對的改革舉措。
筆者曾提出過建議,中國財政空間充足,未來考慮通過發行特別國債以取代地方平台發債也是可行方式之一。
從這個角度而言,沒有緊急危機出現,且財政空間較大,由央行出手QE的判斷卻為不實之詞。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央行出手可以在外匯占款放緩的同時,實現基礎貨幣直接投放。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想法更是對中央銀行缺乏了解的表現,其實保持央行獨立性全球幾乎所有央行的共識,且中國的中央銀行法也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微博]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退一步而言,若要實現投放基礎貨幣的目的,降准也明顯更加符合情理。
※如何鑒別是否有不法分子借政府公開招標項目騙錢?(貴州生態移民工程)
※有沒有一瞬間讓你對「當醫生」這前途感到失望,甚至讓你想放棄?
※政府,黨委,人大,政協四者是怎麼一個關係?
※關鍵是讓政府回歸本位
※在中國可以信任政府和制度捐獻器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