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當中國老了
從研究的角度,繼上一篇《銀髮產業,朝陽選擇——養老產業研究框架》之後,我們發布「養老產業深度研究四部曲」 來深化對該產業的認識。整個系列將分為四個部分:1)人口結構2)中外比較3)市場規模和消費能力4)投資策略。從人口結構的角度看中國1當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超乎世界的想像 1.1 全世界人口都在「變老」
世界人口長期保持增長。全球人口目前約為72億。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的測算,至2050年,世界人口將會增加至大約92億;到了2100年,將會增加到250億。
年齡結構上,世界人口呈現老齡化態勢。世界人口的年齡結構在相當漫長的歲月里保持相對穩定,並始終以年輕人居多,直至20 世紀初,15 歲以下的兒童仍佔全球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總人口中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則維持在3% 左右。這種狀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預期壽命的提高及一些國家人口控制政策的實施而發生轉變,目前已經進入急劇變化的階段。據聯合國的預測,從2015 年到2050 年,全球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將由9.01 億激增為20.92 億,史無前例地超過兒童(0-14 歲)人數,從佔全球總人口的12.3%增加到21.5%.根據穆迪的報告,到2020年,13個國家將成為「超高齡」國,即20%以上的人口超過65歲。而到2030年,「超高齡」國家數量將升至34個,其中只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是「現役」的「超高齡」國家。
1.2 中國老年人口在增速和數量上均為全球第一
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已經屬於人口增速最慢的國家之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66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90萬人,增長5.83%。平均每年增加739萬人,年平均增長率僅為0.58%。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人口形勢的變化和人口政策調整》研究報告認為,中國已進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階段,人口的紅利期已經結束。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直接推算,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18,考慮到出生漏報,當前的綜合出生率或在1.5以下。如今中國人口的增速已非常緩慢,如果低生育水平持續下至2027年,中國人口將轉為負增長。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已超2億人,為全球之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直至2014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68億人。2014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2.37‰和7.1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1‰。從年齡構成來看,根據民政局發布的《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16-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16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7.0%,60周歲及以上人口2.12億人,佔總人口的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8億人,佔總人口的10.1%。而其中這2.12億的老齡人口也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老年人口突破2億的國家。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最新預測,到2050年時,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將達36.5%,高於美國等大部分發達國家。
老齡化不僅是數量概念,更多的是結構比例的問題。從1949年後進行的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從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開始,我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就持續升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6.96%,按照國際標準,這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1]。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60 歲及以上人口約為17765萬人,佔總人口的13.26% ;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約為11883 萬人,佔8.87%。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中國已全面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將面臨經濟和政策層面的嚴峻挑戰。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人口司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5)》指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在未來40 年將進一步加速推進,並最終保持在高位穩態水平。受長期低生育率、不斷增長的人口預期壽命以及人口年齡動態累積效應的影響,從2015年到2050年,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將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迅速擴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續提高以及老齡化速度遠高於其他國家等顯著特徵。2015年中國60歲以上和80歲年以上的人口數量分別為2.12億和2339萬人。如果採用中位生育率進行預測,2050 年這兩項指標的人口規模將分別達到4.92億和1.2億人,這分別相當於2015 年數量的2.32倍和5.13倍。
2 中國老年人口的結構性差異較大 2.1高齡人口中,多達半數以上為部分失能/失能老人根據我國失能老年人口的年齡性別狀況,主要有兩方面特徵。1)老年人口中,生活失能狀況主要集中在高齡人群中。72-86歲年齡段失能人口佔全部失能老年人口的57.44%。2)從性別分布上看,女性老人失能比例較高。在全部失能老年人口中,女性佔比高達58.36%,男性佔比約為41.64%。重度失能老人的比例或逐年升高。北京大學在2002年和2011年分別做過兩次老年健康數據調研,結果顯示,穿衣、吃飯、活動等日常普通活動在老齡老年人中的無法自行完成的比例在9年間有所升高,而洗澡、如廁等生活護理無法自理的比例整體略有改善。
從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高齡老人數量從2010年至2050年持續增長。由於高齡高齡老人群體中失能率在50%以上,我國失能老人規模或從現階段的625萬人上升到2050年的1875萬人,35年里增幅高達200%。
2.2城鎮老年人口規模將逐年擴大,而農村地區的老齡化程度和失能率均較高城鎮化勢不可擋,城鎮老人佔比將由如今的44%升至三十年後的71%。據了解,近年我國老年人口慢性病平均患病率為74.80%,以此推算,目前有1.4億的老人患有至少一種慢性病,這個數字再過八年將擴大到3億。
「就醫半徑」是老年人選擇居所的重要考量之一,多數城鎮老人始終選擇住在市區. 而由於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本世紀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程度和速度將始終高於城鎮。我們認為,我國養老經濟處於「小,而散」的格局,各地養老服務業/製造業公司,尤其是養老機構,仍以地方性小微企業為主。隨著市場蛋糕變大,後期養老機構有望做到品牌化、連鎖化,以一、二線城市為主,做全國性的布局。我國養老產業在城鄉之間差距顯著,但與大多數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的城鎮老齡化程度高於農村不同,我國老齡化發展城鄉倒置(農村老齡化程度更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相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已經達到15.4%,比全國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 2.14%,(對比10年前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城市老齡化水平為 6.30%,農村卻為7.35%)即農村人口老齡化水平遠高於城鎮。農村地區的失能比例高於城鎮地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整體上城市老年人口中生活失能的比例為2.45%,而農村老年人口失能比例則高達3.32%。
即將消失的人口紅利對於中國經濟意味著什麼「人口紅利」可簡單理解為人口年齡結構「中間大,兩頭小」的階段,大量勞動人口促進經濟蓬勃發展。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在《1998 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中首次使用了「demographic bonus」一詞(同義為demographic dividend,中文譯為人口紅利或人口機會窗口),用來描述一些發展中地區在未來20 年將出現一個勞動年齡人口相對於老人和少兒增長突出的階段,大量勞動青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那麼這些國家將收穫「人口紅利」的成果。宏觀經濟學研究顯示,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機遇,一方面是人口增長率的下降促進更多的投資用於工廠、設備和住房;另一方面是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會增加,技術進步和外國投資會強化這種人口轉變的積極後果。另外,如果一個社會的處於成年時期的人群相對較大,處於少年和老年時期的人群相對較小,社會承擔的撫養負擔比較小,資本積累和經濟發展可以更快。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消失是不爭的事實。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 年中國的0 ~ 14 歲人口佔總人口數量已經下降到16.6%,比2000 年人口普查數據下降6.29個百分點;60 歲及以上人口佔比13.26%,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與2000年相比,2010年中國20歲至29歲年輕勞動力的規模已縮減近15%。
自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2001年後,我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增長周期。國民經濟總體呈現較快、價格回穩結構優化生改善發展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636138.7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7%。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分別同比增長 8.3%、8.5% 、8.5%、7.6%。從邊際上來看,老齡人口的增多將拉動針對老齡人群的服務需求,比如對醫療衛生、休閑保健、託管托養、家政服務、文化娛樂、信息諮詢等。當前,從國內市場來看,養老產業尚處於「沉睡」階段,消費需求有待開發。1政策不斷出台,引導「銀髮產業」加大供給 1.1國家層面政策不斷出台,支撐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國家層面政策不斷出台,支撐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2006年2月9日,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2011年9月17日,國務院出台《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3年9月6日,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主要目標包括:(1)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養老服務覆蓋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標準的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90%以上的鄉鎮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全國社會養老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張。(2)產業規模顯著擴大。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產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務、老年體育健身、老年文化娛樂、老年金融服務、老年旅遊等為主的養老服務業全面發展,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顯著提升,全國機構養老、居家社區生活照料和護理等服務提供100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湧現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大批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養老服務產業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1.2 近兩年來,各職能部委+地方政府密集發文,助力「銀髮產業」政策落地2014年以來,民政部、財政部、發改委、商務部、國土部、住建部、保監會、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已連續發布數十項支持性政策,積極推動「銀髮產業」大政策落地,內容涉及社會資本進入、養老保險、養老服務以及養老設施用地等。同時,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實施細則,2015年1月25日,浙江省十二屆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的《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意味著備受關注的社會養老產業發展制度性突破有望率先在浙江省突圍。
國家管理體制和研究機構方面,養老方向的核心部門包括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和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等。其中,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主要負責擬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準;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是國務院主管全國老齡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成立於1999年10月;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由境內從事老齡產業的企業和專家學者自願組成。2對進一步緩解老齡壓力的一點思考 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調整政策,應對人口結構給經濟增長帶來的挑戰。(1)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加入WTO 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受投資和出口拉動。背後,人口紅利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支撐。然而,由於持續的低生育率和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使得年輕型的人口結構快速向老年型人口結構轉變,新的勞動年齡人口已經越來越難以彌補老年人口退出勞動力市場所形成的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和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預測,中國未來生產性的工作年齡人口比重將持續減少,而消費性的非工作年齡人口比重會不斷增加。(2)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妥善應對人口負債。通過中外比較不難發現,多數發達國家是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下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先富後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國則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未富先老的情況下進入老齡社會。根據人口學家的研究,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是發達國家的2 倍,老齡化程度從10% 到20%,中國將只用20年,而美國是57 年,德國是61 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在人均GDP 只有4000 美元時進入老齡化社會,而發達國家在1.5萬美元左右。人口老齡化還將對現收現付制基本養老保險帶來直接的打擊,因為它直接導致老人贍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加重,從而加大基本養老保險的籌資壓力。從中國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的比率來看:1980 年為13:1,1990 年為10:1,2010 年為5:1,預計2020 年為3:1,2025 年為2.5:1。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中國是從1991 年才開始實行養老金制度的,在1991 年之前工作的都沒有繳納養老金,要由後來的繳納者去彌補,所以從一開始就存在巨大的缺口,再加上養老金投資收益率低於CPI,所以窟窿有越補越大之嫌疑。因此,對於中國的養老保險基金必須一邊彌補,一邊建立起有效的應對機制,比如提高投資收益率,通過減稅來增加養老金的比例等,才可能建立起一個可持續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體系。(3)大力發展社區養老,適應中國老年人的需求。養老形式主要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社會養老三種。社區養老,就是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讓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我們認為,大力發展社區養老,可以發揮充分家庭養老功能,滿足老年人晚年社交等方面的需要。後期來看,政府公共政策或引導更多的社會養老企業進入城鄉社區。
(4)老有所為:考慮延遲退休或試行彈性退休制,適當延長人口紅利期。中國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勞動力供給不足,在產業結構尚未完成轉型升級之前矛盾尤為突出。老年人口蘊含著巨大的、不斷擴充的、可供開發的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而我國現階段的退休制度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資源的充分發揮和利用,並人為地加重了社會負擔。隨著物質條件和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退休老人大部分身體還很好,尤其是隨著現代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腦力勞動、服務性行業的比重大大提高,工作不再需要耗費許多體力,老年人利用經驗和知識積累就能勝任。另外,推遲退休也能滿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社會需求。
許多國家用推遲退休年齡的辦法取代增加生育率,從而延長了人口紅利期。當前, 歐洲等許多國家已經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5-70歲。美國將領取全額養老金的退休年齡從65 歲提高到67 歲。韓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2013 年由60 歲調整為61 歲,2033 年將提高至65 歲。加拿大將領取養老金年齡從65 歲提高到67 歲。德國甚至取消退休年齡限制。基於我國國情,我們認為除了考慮延遲退休以外,彈性退休制或給予中國老人更長的適應時間和自願選擇的權利,成為更利於接受的一個選擇。
養老模式從單一走向多元化1銀髮產業的出現源於人口年齡結構和消費升級 「養老產業」不等於「養老事業」。我們在本篇報告中主要分析「養老產業「,而有一個需要區分的概念叫「養老事業」,是指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服務這一部分,由政府主辦的、以老年人為對象的公共服務事業,並以法律形式保證其平和正性為老年人提供非營利性事業。尤其在西歐福利國家中,「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是兩個界限分明的概念:1)前者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服務的範疇,後者是民間營性服務產業範疇;2)前者體現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政府責任,是普遍性的福利理念,後者是為滿足老年人生活多樣化、更高層次生活需求的市場模式的產業概念。 「養老產業」本沒有,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養老產業」的概念起源於西歐發達福利國家,是以高齡者為對象,滿足層次生活、文化需求為目標,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相關民間營利事業動總稱。我們認為,養老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僅經歷逾十年的探索,仍處於市場的起步發展階段,發展潛力巨大。根據老年人群的需求,可將養老產業分成三個維度的產業:本位產業、相關產業、衍生產業。本位產業包括:養老設施和機構、老年房地產、老年護理服務業、老年服飾、老年食品、老年醫療等;相關產業包括:養老設施和機構供應鏈上的專業傢具、專業設施、專業易耗品等;老年護理服務業供應鏈上的護理人員的培訓、勞務派遣、老年護理專業用品、治療和康復器械等;還包括來自於老年人深層次需求的娛樂、學習、旅遊、醫療保健、營養保健、心理諮詢等;衍生產業包括:老年儲蓄投資理財產品、老年地產的倒按揭等金融產品,壽險產品的證券化產權產品、長期護理保險產品、老年融資等資本市場。
「銀髮成業發展仍處於初期。我們認為,受家庭養老及勤儉節約等傳統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影響,老年人口的社會養老意識以及消費觀念也沒有完全市場化,也就意味著銀髮產業是一個長周期、跨越代際和不斷演進中的發展時間窗口。從農村和城鎮的不同視角來看,農村收入水平低、養老保障、醫療險等資源匱乏、市場觀念相對貧乏,限制了農村老齡市場的發展潛力;農村老齡市場的難以開拓也嚴重製約整體發展空間。但即使在城市,養老保障水平也僅限於基本層次,難以滿足年人口各方面的需要,老年人的潛在需求難以實現。 恆安照護集團董事長鬍世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大陸人口老齡化狀態與20年前的台灣十分類似,但是大陸人口老齡化發展更加快速,養老產業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國內的養老地產是一個『模糊而想當然的市場』,面臨營銷、盈利以及長期持續發展的困擾。「養老產業是一個進入就不能退出的行業。」「養老不是賣房產,而是賣服務,而中國大陸目前養老產業鏈尚不完善,相關行業如護工等人才急缺,恆安進入大陸正在做一些前期的事情,比如培養人才以使台灣經驗本地化,以及挑選合適的項目『種子』作為試點。」我們認為,中國未來老齡人口出現的三個趨勢將對銀髮產業產生重要影響:1) 健康老人數量越來多。目前中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為74歲和77歲,從國際比較來看大約有13%的進一步提升空間。隨著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參加社會活動、休閑活動和健康運動的老人越來越多。2) 有錢有閑的老年人增加。改革開放後加入工作的一代中國老人已經步入老年,他們充分享受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財富,較以往老年人條件更好。但同時出於對養老和醫療等方面的擔憂,其消費能力並沒有得到效開發,健全的、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樣是中國面臨的刺激老年商品市場的難題。3) 老年人之間的交流增加。新一代的中國老人更具活力、思想更加開放、熱衷社會 活動,參加趣味活動、體育運動等社區活動的機會增加。特別是隨著老年人消費觀念的變化,追求生活質量和品味,更懂得有效利用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對電信設備,網路等新生事物充滿興趣,教育程度較高,追求老年第二春。另外,新一代老年人群在退休之前都對老年生活有充分的物質和心理準備,因此,面向中老年的網路會員服務、家電一元化管理服務、網路住宅、上網服務,面向中老年的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網路大學,老年人體育、便利店等都或稱為未來老年市場的發展方向。 「民營+外資+保險機構」已經開始布局養老產業。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當前我國的養老服務機構主要分為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外資養老服務機構、保險機構的養老住宅項目。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包括親和源股份、愛馨養老集團、匯晨養老機構管理等機構。外資養老服務機構包括凱健華展老年護理(美國)、慈愛嘉養老服務(美國)、星堡老年服務(中美合資)等機構。另一類是保險機構的養老住宅項目,即將壽險資金投資於養老產業,既可以為壽險資金開闢新的投資渠道,也可以解決養老產業的長期規劃難以實現的問題,解決社區養老中的資金不足的問題,這一類養老住宅項目包括合眾人壽的「合眾健康谷」社區、新華人壽的「新華家園」養老社區等。
2全國養老機構考察匯總 1.從項目針對的不同群體進行劃分,分為高端、中高端和中低端客戶三類。高端項目:如北京樂成恭和苑、泰康之家燕園等,其特點就是收費標準高,軟體硬體配套都顯的十分的「高大上」,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入住率低,體現老人群體對價格的敏感度偏高。
中高端項目:如上海親和源,其特點是收費標準偏高,但有老人可以信任的品牌的保證,側重老人居住的舒適性、老人精神層面的看護,缺點是需要長期運營搭建自己的品牌。
中低端項目:如北京寸草春暉及匯晨老年公寓,最大特點是門檻低,基本在運營一年之後就可住滿,體現了中國養老市場的極大量的需求。缺點硬體配套落後不齊全,需要做好軟體方面的建設。
2.從不同盈利模式方面來看,分為」月費「,」會員卡+月費」,「保險+月費「,」產權+物業費「四種模式。」月費「: 比較普遍也是最容易讓老人接受的收費方式,如上海星堡、北京樂成恭和苑、北京愛壹家等」會員卡+月費」:老人的接受度不高,需要品牌的保證,如上海親和源,經過6年的運營在市場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另一類如北京椿萱茂採取此種模式,運營狀況慘淡。「保險+月費「:多數大型的保險公司都在採用此種模式以吸引客戶購買人壽保險,拿泰康人壽為例,項目遍布北上廣,入住前提需購買200萬額度的保險,入住之後每月交月費。已經有6000-7000左右的客戶購買了該保險。」產權+物業費「:其實就是傳統的住宅銷售,但是增添了針對老年客群的服務內容和養老配套,以此來推動銷量。較為典型的就是萬科隨園嘉樹和綠城烏鎮雅園。
推薦閱讀:
※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修改人類胚胎DNA
※中國成語大辭典(V0.5版)O----T
※(4)[轉載]中國西周世系
※最科學的曆法——中國農曆
※中國武當道教協會 --> 道家養生心得---[五、道家養生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