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與朝鮮的歷史關係
滿洲發源於黑龍江流域,與朝鮮半島僅一條鴨綠江之隔,比日本近得多。朝鮮歷史上有過「南倭北虜」之患。所謂「南倭」,指的是日本,所謂「北虜」,指的就是當時的女真部落以及後來的大清王朝。
公元十世紀,高麗王朝建立。女真人雖數次入侵朝鮮半島,但尚未對高麗政權構成致命威脅。其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的高麗較為強盛,不僅打退過遼國鐵騎,還與北宋王朝建立了軍事同盟。但遼國日漸衰敗,終於滅亡,女真人則日趨強盛,直至建立了金國、滅亡了北宋。這一時期的高麗卻也走向了衰落,最終不得不臣服於金國,奉金國為宗主國。
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打敗女真人,元帝國取代金國而成為高麗的新宗主國。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爆發,迫於元帝國的宗主國地位,高麗不得不出兵協助元帝國剿亂,因而同紅巾軍結下仇恨。
公元1361年底,紅巾軍4萬官兵渡過鴨綠江,打進高麗境內,一路攻城略地,最後直搗西京(今朝鮮平壤)。公元1362年正月,高麗自衛還擊,引兵攻打紅巾軍,奪回了西京。高麗大將李成桂在這場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為其日後一步一步奪取高麗君位、改高麗為朝鮮創造了有利條件。
元帝國滅亡後,明王朝建立,大明帝國隨即成為高麗的新宗主國。公元1392年,經李成桂上書、明政府批准,高麗正式改稱朝鮮。
而金滅亡後,女真人重新回到黑龍江流域、遼東半島一帶,卻在那裡繼續威脅朝鮮北部邊境的安全。
元滅亡後,蒙古人同樣回到了蒙古草原,同樣在那裡威脅明王朝北部邊境的安全。這樣一來,明帝國雖然是朝鮮的宗主國,卻不得不在軍事上與朝鮮進行平等結盟,以期在保衛北方國土方面相互照應。
在明帝國的支持下,朝鮮軍隊將當年趁亂侵入朝鮮境內、至朝鮮建立時依然殘留在朝鮮半島的女真人全部驅逐出境,將其趕至鴨綠江對岸。自此,女真部落再度向朝鮮表示臣服。
公元十五世紀後半葉,明王朝和朝鮮李氏王朝都出現了政權內部的朋黨爭鬥,兩國的經濟、軍事都呈現出一定程度的衰敗。明朝宦官王振挾持明英宗發動了遠征蒙古瓦剌部落的戰爭,結果非但未能征服瓦剌部落,反而導致瓦剌軍隊揮師南下,直逼北京城。
朝鮮此時因王位之爭而發生內亂,女真人利用這一時機又一次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到了朝鮮第十代國王燕山君時期,朝鮮國內政局更加動蕩,加上倭寇自朝鮮半島南端大肆侵入,以致更加無力抵抗女真人的進軍,使朝鮮北方大片國土淪為女真人的「殖民地」。
公元1506年,朝鮮大將軍朴元宗發動政變 ,廢除了燕山君,擁立中宗為朝鮮第十一代國王,同時調集大軍北伐女真,最終大獲全勝。女真人又一次臣服朝鮮,並主動歸其所侵佔的朝鮮國土。
朝鮮到了明宗時期,朝政落入文定王后的手中。這位王后雖然垂簾聽政、獨攬大權,卻又信奉佛教,懶于軍政,因而使女真人又有了進軍之機。到了十六世紀末,即朝鮮第十四代國王宣祖主政初期,朝鮮北方大片國土又落入女真人之手。
宣祖派出李舜臣、元均等朝鮮名將率兵征討,征討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要根治北疆女真邊患,幾乎已無可能。
文定王后的獨裁統治結束後,朝鮮政權基本落入了以儒生和士大夫為主要成員的士林派手中。
公元1575年,士林派又分裂為以金孝元為首的東人黨和以沈義謙為首的西人黨,朝鮮從此開始了兩百年的朋黨政治。
而恰恰在時,女真首領努爾哈赤開始了吞併女真部落、再造大金帝國的征戰。公元1592年,因統一日本而聲名大振的日本首相豐臣秀吉試圖進一步擴張領土,以將日本締造成一個雄居亞洲的、世界級的大帝國,於是親自率兵20萬征伐朝鮮,很快將朝鮮的半壁江山置於日軍鐵蹄之下。明帝國以朝鮮的宗主國的身份出動大軍入朝作戰,通過「抗日援朝」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朝鮮。
戰後的朝鮮百廢待興,一切都要重建,一時無暇顧及鴨綠江對岸的女真部落,努爾哈赤便利用這一時機統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後金帝國。
後金建立後,努爾哈赤一改以往對朝鮮的敵視態度,向朝鮮發出國書,表示要與朝鮮永結盟好,朝鮮第十五代國王光海君也表示願意與後金修好。明王朝擔心朝金兩國聯合向自己發難,於是經常尋找借口進攻後金,同時以宗主國的身份強迫朝鮮出兵協助。光海君虛與委蛇,象徵性地出了幾次兵,暗中卻與努爾哈赤串通密謀,直至公然違抗明朝皇帝的詔令,拒不出兵。
明王朝便暗中策動西人黨發動政變,推翻光海君。西人黨本就是光海君的政敵,如願以償地推翻光海君之後,擁立仁祖為朝鮮新國王。仁祖上台後,一改光海君聯金抗明之策,轉而聽從明朝詔令,積極開展針對後金的備戰,致使後金與朝鮮再度交惡。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公元1627年,皇太極派其堂兄阿敏率領大軍進入朝鮮,佔領朝鮮北部地區(朝鮮史稱「丁卯胡亂」)。
朝鮮被迫表示臣服後金,並宣布脫離明朝,仁祖甚至與皇太極締結了「兄弟之盟」。
但皇太極很快發現,朝鮮並沒有真正臣服於後金,而是在明朝的暗中支持下繼續備戰。
公元1636年,已將後金國號改為大清的皇太極御駕親征,率大軍再度討伐朝鮮(朝鮮史稱「丙子胡亂」)。由於明朝沒有及時調派援軍,清軍摧枯拉朽一般擊敗了朝鮮軍隊,朝鮮國王仁祖被迫於南漢山城(今韓國首爾以南)向皇太極正式投降。從這一天起,朝鮮才算是真正擺脫了明王朝的牽制,變成了清王朝的屬國。
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
此後朝鮮對清王朝更加親近,朝鮮同大清的關係漸漸升格為朝鮮同中國的關係。清王朝統一中國後,對朝鮮基本上採取懷柔政策,甚至邀請朝軍隊與清軍結成聯軍共同抗俄。
鴉片戰爭爆發後,大清國與朝鮮國幾乎同時淪為西方列強宰割、瓜分的對象。
公元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領導的農民起義,清王朝以宗主國身份入朝平亂,日本趁機以保護其使館和僑民為借口出兵朝鮮,繼而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因戰爭以清王朝的失敗告終,朝鮮最終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此後,中朝(包括今天的韓國)兩國人民並肩作戰,共御外侮,寫下了許多慷慨悲壯的歷史篇章。
參考文獻:
1《朝鮮王朝實錄》
2《中朝邊境歷史沿革》,合肥教研網。
3《中朝關係史論文集》,世界知識出版社, 1988.10
作者張望朝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推薦閱讀:
※外刊掃描|諸神的黃昏:朝鮮戰爭前後的美韓關係
※成功關係學6
※風水和擇吉(日)之間的關係
※求關於人際關係
※中醫論過敏性鼻炎與脾胃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