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圖文]打油詩的歷史

隨著8月11日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64歲的四川詩人周嘯天及其獲獎「打油詩」《將進茶》一時間引來一片眾說紛紜。有不少網友質疑「魯獎」的公信力,稱「方方啊方方,擋住了柳忠秧,沒擋住周嘯天!」甚至有人翻出周嘯天的舊作,如寫鄧稼先的「炎黃子孫奔八億,不蒸饅頭爭口氣。羅布泊中放炮仗,要陪美蘇玩博戲。」寫翁帆楊振寧訂婚的「二八翁娘八二翁,憐才重色此心同。女蘿久有纏綿意,枯木始無浸潤功。白首如新秋露冷,青山依舊夕陽紅。觀詞恨不嫁坡髯,萬古靈犀往往通。」更有人戲言:像「世事總無常,吾人須識趣。空持煩與惱,不如吃茶去……」這樣淺薄無味的「打油詩」都能得獎,難道「魯獎」新增加了一個「打油獎」?!那麼,何謂打油詩?打油詩究竟始於何時?

唐代是否真有「張打油」其人?

打油詩,在《辭海》上的解釋是「詩體的一種。據宋錢易《南部新書》載:有胡飣餃、張打油二人皆能為詩。張打油(唐代人)《雪詩》云: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見明楊慎《升庵外集》)此類詩句所用都是俚語,通俗易懂,且多詼諧,有時暗含飢嘲,後人稱這類詩歌為『打油詩』。」

從打油詩的這段定義不難看出,《辭海》是以北宋初年錢易編撰的《南部新書》為依據的,《南部新書》是一部筆記小說,內容駁雜,絕大部分來源於唐代的小說、正史或雜史、雜傳等。書中提及的胡飣餃、張打油二人,相傳是中唐時期的一對詩友,有一年冬天,二人在望江亭里飲酒,忽見外面大雪紛飛,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張打油遂觸景生情,即興創作了那首「詠雪詩」。

張打油吟完最後一句「白狗身上腫」,胡飣餃已樂得前仰後合,他贊道:「張兄的詠雪詩獨樹一幟,也可看作是一則猜『雪』的詩謎。弟不揣冒昧,也作一首,請指教。」詩曰:

漫天墜,

撲地飛,

白占許多好田地,

凍殺黎民都是你,

什麼祥瑞不祥瑞!

張打油一聽也連連叫好:「胡兄的詠雪詩謎作得也不賴呀!我再吟一首,請兄試猜。」說著又吟誦起來:

此花自古無人栽,

一夜北風遍地開;

近看無枝又無葉,

不知何處長出來?

兩位詩友興緻越來越高,胡飣餃以詩猜詩,隨即也跟著吟道:

天地玉世界,

滿天散飛花。

遠岸飄柳絮,

前村壓梅花。

青竹凝玉樹,

萬枝變瓊枒。

窗含遠山白,

落鬢添華髮。

張打油和胡飣餃望著漫天飛雪,你來我往、一唱一和,雖為「詠雪詩」,但字裡行間不見一個「雪」字,卻都句句扣「雪」,被後人視為「雪詩」經典。

眾所周知,唐代是中國詩歌最為繁榮的鼎盛時期,湧現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一大批傑出詩人。較之當時的名家名篇名句,張打油和胡飣餃這種用語直白俚俗,不拘平仄的通俗詩自然屬於「非主流」,但由於其起源於民間,詞句簡潔文風質樸,諷喻調侃趣味橫生,此後瓜瓞綿綿,不斷發展,表現出活躍的生命力,並索性借張打油之名將這類詩冠以「打油詩」的稱謂。

秦漢時期已有「打油詩」?

然而,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錢易的《南部新書》畢竟是一部筆記小說,唐代並無胡飣餃和張打油其人,在盛唐幾乎全民皆能吟詩的時代,「張打油」或許只是民間無數「草根詩人」的代表而已。為什麼取名「張打油」? 打油二字,亦可謂之「一打」 「二油」:因為「油」作為表象,手法上強調突出的是油腔滑調、俚俗通俗、詼諧幽默的特色;「打」則是根本,是內涵,插科打諢的要義恰恰是譏諷揶揄、針砭時弊、鞭撻昏庸。而張姓的由來或許是緣於張乃大姓之一,姓張名打油更說明其代表著民間詩人。

可是,如果以俚語俗話入詩為特點,不講平仄對仗,描寫形象生動,讀起來朗朗上口,更像是順口溜的詩被稱為打油詩,那麼,將其起始年代說成唐代未免過於絕對。因為從中國的詩歌史來看,秦漢時期已不乏這類特色鮮明的詩。比如,秦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就留下過一首名曰《詠石塔》的打油詩:

遠看石塔黑乎乎,

上面細來下面粗;

有朝一日翻過來,

下面細來上面粗。

這首「詠石塔」不可謂不直白,白得近乎白描一般;不可謂不通俗,俗得就像說生活中的大白話,但觀全詩,卻內涵犀利,含沙射影,那種慷慨悲壯之情和扭轉乾坤之志尤其令人感慨和震撼。

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辭賦家東方朔,也曾留下過膾炙人口的「打油詩」。據傳,漢武帝時每年都要給大臣們分肉,一年夏天,又值分肉,可分肉官遲遲不來。東方朔便自己割下一塊肉,揚長而去。漢武帝得知此事後責備他「魯蒙」。東方朔急忙請罪:

東方東方,你太魯莽,

肉還沒分,怎能領賞?

拔劍割肉,舉止豪爽,

割肉不多,還算謙讓。

拿給殿軍,情義難忘,

皇上寬大,謝過皇上。

東方朔隨口而吟的「打油詩」,看似自省自責,實乃開脫解嘲,但因其嘲諷滑稽,妙趣橫生,漢武帝聽罷立即轉怒為喜,不僅免了東方朔的罪責,還又賞賜了他一些肉。

歷史上有幾位「張打油」?

現在史學界比較傾向的觀點是,「張打油」是中唐時期的民間詩人,除了宋代錢易所撰寫的《南部新書》可以為證外,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也記載有張打油和打油詩的故事。可是,從不少史書上記載的張打油及其打油詩的逸聞軼事來看,所謂「張打油」又並非同一個人。比如,如今很多文章中都提及的一段流傳很廣的「張打油」創出打油詩牌子的軼事,據考多源於明代才子李開先所著《一笑散》。在《一笑散》中,錄有「打油詩」名字的由來,張打油的軼事也被描繪得活靈活現:冬日大雪天,汴之行省掾一參知政事去祭奠宗祠,忽然看到有人在牆上題了首詩,黑乎乎一大片,詩是這樣的:

六齣飄飄降九霄,

街前街後盡瓊瑤。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掃帚的使掃帚,

使鍬的使鍬!

參政一見大怒:「『何人大膽,敢污吾壁?』 左右以張打油對。簇擁至前,答以:『某雖不才,素頗知詩,豈至如此亂道?如不信,試別命一題如何?』」

當時南陽被圍,請禁兵出救,張打油以其為題,吟道:

天兵百萬下南陽。

參政曰:「有氣概!壁上定非汝作。」急令成下三句。張打油接著云:

也無援救也無糧。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爺的哭爺,

哭娘的哭娘。

張打油「依然前作腔范。參政大笑而舍之。以是遠邇聞名,詩詞但涉俗鄙者,謂之『張打油語』。」

《中原音韻》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部曲韻著作,為元代周德清所作。如果從這段逸聞推斷,張打油的生活年代應為元代,如果再從張打油乃「汴之行省掾一參知政事」屬下的一名小「辦事員」推斷,這位「張打油」應為元代河南開封人氏。

皇帝也寫「打油詩」?

由於打油詩簡單明了,大多為即興之作,用不著講究平平仄仄,也沒必要挖空心思遣詞造句,因此上至皇帝下到黎民,都喜歡用打油詩來直抒胸臆。民間流傳的清代大學士紀曉嵐寫「祝壽」打油詩的段子,尤其令人捧腹。

一次,有位官員請紀曉嵐為母親寫詩祝壽,紀曉嵐提筆即寫:太老夫人不是人。這位官員禁不住面色鐵青,氣從心來。紀曉嵐不慌不忙續寫道:九天仙女下凡塵。官員遂轉怒為喜,連嘆精妙。誰知紀曉嵐又大筆一揮:養兒偏慣去為賊。此官又氣又惱,當即昏厥在地。家人一陣手忙腳亂趕緊將他弄醒,紀曉嵐才又不緊不慢地提起筆來,寫就最後一句:偷來蟠桃敬母親!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是個老粗,但在他登基稱帝時居然詩興大發,吟誦了一首名曰《金雞報曉》的打油詩:

雞叫一聲撅一撅,

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來,

掃退殘星與曉月。

這首詩聽上去雖有點另類、可笑,但卻反映出新皇帝對新一天的期盼和欣喜之情,其豪邁與大氣磅礴令在場大臣們無不驚嘆叫絕。

據傳,清代乾隆皇帝也留下過一首別具一格的打油詩。乾隆年間,一位翰林上書時,將「翁仲」誤作「仲翁」。乾隆皇帝於是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

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許為林翰,

罰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皇帝以「毒」攻「毒」,將「功夫」、「翰林」、「通判」寫作「夫功」、「林翰」、「判通」, 一連串的反語充滿了冷嘲熱諷、奚落戲弄,辛辣機智,那位翰林無地自容,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明代解縉堪稱打油詩翹楚?

歷史上寫「打油詩」最多且最出彩的,當屬明代的解縉。

解縉號稱是明朝第一才子,曾任內閣首輔、《永樂大典》總纂修等。他從小聰穎過人,8歲時已能詩能文。18歲那年,解縉在鄉試中得了第一名解元,當時天下小雨,解縉喜極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縉出口成章作詩道:

春雨貴如油,

下得滿街流。

跌倒解學士,

笑煞一群牛。

聽到解縉隨口吟出的打油詩,大家笑得更歡了。

解縉才華出眾,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厚愛,一次,朱元璋想考考解縉,便說後宮有位妃子生了個孩子,解縉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吾皇昨夜降金龍。朱元璋說:是位千金。解縉對曰:化作仙女下九重。朱元璋嘆道:可惜死了。解縉緊跟著來了一句:料是人間留不住。朱元璋又道:丟到金水河去了。解縉仍是口若懸河:翻身跳入水晶宮。

還有一次,朱元璋約解縉一起釣魚,皇帝一條都未釣到,解縉卻釣了好幾條,見朱元璋面有不悅,解縉樂呵呵地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詩:

數尺絲綸落水中,

金釣拋去永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

萬歲君王只釣龍。

關於解縉,明史有《解縉傳》記載: 「縉幼穎敏,洪武二十一年舉進士。授中書庶吉士,甚見愛重,常侍帝前 」。野史亦有不少傳說,傳說解縉還曾寫過譏諷錦衣衛都督僉事紀綱納妾的打油詩:

一名大喬二小喬,

三寸金蓮四寸腰,

買得五六七包粉,

打扮八九十分妖。

47歲時,解縉因直言進諫捲入太子之爭,被明成祖朱棣以「無人臣禮」下獄,最後被紀綱灌醉凍死在雪地上。

多姿多彩的打油詩

李白「戲杜甫詩」

飯順山頭逢杜甫,

頭戴笠子日卓午。

為問因何太瘦生,

只為從來作詩苦。

賞析:李白和杜甫,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譽為「詩聖」,是唐代最出色的兩位詩人,他倆的詩或豪情萬丈,或意蘊深邃,但這首「戲杜甫」卻多了些許別樣的輕鬆與幽默。

司馬光的「登山詩」

一上一上又一上。

看看行到嶺頭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

五湖四海歸一望。

賞析:司馬光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史學家,自幼聰慧過人,據說這首打油詩是他幼年所寫。一次,司馬光隨兩名學士登嶺,但二學士瞧不起年幼的司馬光,挑釁道:「豎子亦能詩否?」司馬光脫口而出,吟了一首《登山》詩:前兩句猶如小孩子的口語說話,看似並無深意,但形象逼真;後面兩句先寫登山情景,後寫登山感受,亦莊亦諧,韻味十足。

蘇東坡的「竹筍燜肉詩」

無竹令人俗,

無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

竹筍燜豬肉。

賞析:蘇東坡號稱「東坡居士」,儘管仕途不順,屢遭貶黜,但其豪放之情不減,仍快樂地盡享美食。

歐陽修的「猜謎詩」

大雨嘩嘩飄濕牆,

諸葛無計找張良。

關公跑了赤兔馬,

劉備掄刀上戰場。

賞析:歐陽修是北宋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其名篇《醉翁亭記》現在仍被列為教材躋身於課本,據說這首打油詩寫於一次飯後。歐陽修到一家新開張的酒家吃完飯後,店主詢問菜的味道如何。歐陽修於是用猜謎和諧音的手法題寫了這首打油詩,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謎底為「無檐」,即無鹽;第二句「無算」即無蒜;第三句「無韁」即無姜;第四句「無將」即無醬。

楊萬里的「早餐詩」

船中活計只詩編,

讀了唐詩讀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絕句當早餐。

賞析:宋代詩人楊萬里,每日堅持晨讀,十分刻苦,不許人去打擾,每每忘記了早餐,還寫了這首打油詩作為自嘲。

陳全發的「瘧疾詩」

冷來時冷得在冰凌上卧,

熱來時熱得在蒸籠里坐,

疼時節疼得天靈破,

顫時節顫得牙關挫,

只被你害殺人也么歌,

真箇是寒來暑往人難過!

賞析:陳全發乃明代金陵人氏,身患瘧疾,吃盡了苦頭。他有感而發,打油詩既描繪出病況,又表現了他面對疾病的樂觀與豁達。

徐九經的「清廉為官詩」

頭戴烏紗帽,

當官不省勁。

平事我不管,

專管不平事。

賞析:徐九經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曾作為戲劇、影視等很多文藝作品的主人公,為後人廣為傳頌。這首打油詩既表現了他的執政理念,同時也是他清廉為官的真實寫照。

唐伯虎的「除夕詩」

柴米油鹽醬醋茶,

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閑無一事,

竹量寺里看梅花。

賞析: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生活困頓不堪,到了除夕年貨還沒置辦齊全,這首打油詩生動地吟出一種別樣的 「除夕」味道:雖落魄貧窮,卻閑適自樂。

吳蘭的「觀音詩」

一個好奶奶,

世間哪裡有?

左邊一隻雞,

右邊一瓶酒。

只怕蒼蠅來,

插上一枝柳。

賞析:吳蘭是明代進士,一首描寫《觀音大士像》的打油詩,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形象,詼諧的情調,將「觀音大士」刻畫得栩栩如生,全詩沒有一句是板起臉孔來教育人,但卻句句「中的」。

孫維奇諷「到此一游」詩

粉白牆上狗屁多,

不成詩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學,

為何當年不登科?

賞析:在名勝古迹亂塗亂抹,看來古已有之。據說此詩乃清代舉人孫維奇一日去安徽姥山遊覽,發現塔壁上刻著「×××來此」、「×××到此一游」以及一些粗話、髒話等,甚為反感,遂寫下一首打油詩予以辛辣諷刺。

李調元的兩首「麻雀詩」

一窩一窩又一窩,

三四五六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鍾粟,

鳳凰何少爾何多!

一個一個又一個,

個個毛淺嘴又尖。

毛淺欲飛飛不遠,

嘴尖欲唱唱不圓。

莫笑大鵬聲寂寂,

展翅長鳴上九天。

賞析:李調元被譽為前清才子,他在任兩江主考期間,有士子不服,遂與李調元叫板吟詩。據說,眾士子聽到李調元的第一首打油詩時,覺得豈可如此淺白無味?不由得哈哈大笑,但聽他吟完第二首「麻雀詩」時,驚嘆得已是五體投地。


推薦閱讀:

黑火藥和黃色炸藥:究竟是誰改變了歷史?
貞德與主君查理七世之間的親昵關係記載二三則
二戰時期英法聯軍為何選擇從敦刻爾克大撤退?
中華文化筆記20,秦朝以後的科技發展
歷史上終生獨身的人

TAG:歷史 | 打油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