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
圖片附件:000首都博物館.JPG(2008-10-28 12:01, 129.9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683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01 中國最早的「太陽神」——太陽神紋石刻新石器時代·城背溪文化(約公元前5800~前4700年)尺寸:高105、寬20、厚12厘米1998年秭歸東門頭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這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太陽神」石雕像。先人用寫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軀修長、兩手下垂、雙足分立的人,頭頂上刻著有23 條光芒的太陽,腰部兩側的圓點似行星在宇宙中運行。此人代表著中國主管太陽的神。萬物生長依賴太陽,太陽崇拜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其信仰形式。此石雕像就是新石器時代長江中游地區的人們對太陽崇拜的產物。
圖片附件:003中國最早的「太陽神」——太陽神紋石刻1.JPG(2008-10-28 16:01, 30.1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094&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03中國最早的「太陽神」——太陽神紋石刻7.JPG(2008-10-28 16:01, 89.1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095&tid=13716897
作者:PETER135 時間:2008-10-28 16:04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09 鳳鳴朝陽——雙鳥朝陽紋牙雕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約公元前5000~前4000年)尺寸:長16.6、殘寬5.9、厚1.2厘米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這是一件象牙雕刻的「蝶形器」殘件。正面有陰線雕刻圖案:中間為一組同心圓,象徵太陽;外圓刻有光芒,象徵太陽的光和熱;兩側對稱雕刻昂首相望、面向太陽的鳳鳥,表現出雙鳥背負太陽運行的主題。在圖案兩側對鑽有6個小圓孔,以便於捆綁或懸掛之用。在我國古代關於太陽的神話中,鳥是太陽飛行的載體,《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湯谷上有一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鳥。」
圖片附件:004鳳鳴朝陽——雙鳥朝陽紋牙雕1.JPG(2008-10-28 16:09, 30.1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0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10 笛子的鼻祖——賈湖骨笛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約公元前6000年)尺寸:長22.7厘米1987年河南省舞陽縣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所藏 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該骨笛是用鶴類長肢骨管製成。磨製精細,7孔。在第六孔與第七孔之間有一小孔,經測音可以發兩變音,應為調整第七孔發音而鑽的調音孔。值得注意的是,該墓出土有兩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據測音研究,它們是一雌一雄,印證了中國自古雌雄笛的傳統。 此笛經試奏,證明是一種豎吹骨笛,也是後世豎笛或洞簫類樂器的祖型。當時的人們利用此笛吹奏出有節奏的音符,以此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神靈的尊敬;現代音樂家們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聲階的曲子《小白菜》。
圖片附件:005笛子的鼻祖——賈湖骨笛.JPG(2008-10-28 16:10, 25.5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1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35 龍的祖型——玉豬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公元前4000~前3000年)尺寸:長16.8厘米、寬11.5厘米、厚2.8厘米197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羊場鄉額爾根勿蘇村徵集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博物館藏 墨綠色玉琢磨而成。豬首雙耳豎起,兩眼相對圓睜,吻前伸,口微張,鼻間有陰刻皺紋。龍體蜷曲無足,像蛇身,首尾相接處缺而不斷,背部對穿一個供系掛的小孔。此物一般用作祈求吉祥和護身符懸掛在胸前,反映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平安的企盼;也是代表某種等級和權力的祭祀禮器。 在遠古觀念中,豬為「水獸」,是祈天、求雨等祭祀活動中的常客。古諺又有「豬乃龍象」的說法,認為中華民族圖騰「龍」起源於豬,由豬向龍的演變過程。在原始人想像中,至高無上的龍也能夠像豬那樣給他們帶來財富和興旺,把龍頭描繪成豬頭,象徵了農業豐收,風調雨順,財富增多和氏族的興旺。
圖片附件:006龍的祖型——玉豬龍1.JPG(2008-10-28 16:35, 35.3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36&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06龍的祖型——玉豬龍2.JPG(2008-10-28 16:35, 39.0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37&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36 虔誠膜拜--坐姿玉人
圖片附件:007虔誠膜拜--坐姿玉人s.jpg(2008-10-28 16:36, 81.7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5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38&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07虔誠膜拜--坐姿玉人3.JPG(2008-10-28 16:36, 144.3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3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37 大地為宗——玉琮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前2250年)尺寸:高8.8、直徑17.1~17.6厘米,重6.5千克1986年浙江省餘杭縣反山12號墓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這是迄今出土體積最大、紋飾最繁縟的一件玉琮, 被譽為琮王。器形呈扁的方柱體,中有對鑽圓孔,內圓外方,俯視兩端如玉璧形。轉角布列簡化神徽紋,四個柱面上下各有一神徽紋。古代「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琮是一種祭祀地神的禮器。按天圓地方之說,玉琮內圓外方,分別象徵天、地,寓意天地貫穿,可能是巫師溝通天地的法器。
圖片附件:008大地為宗——玉琮7.jpg(2008-10-28 16:37, 44.2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08大地為宗——玉琮13.JPG(2008-10-28 16:37, 64.3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1&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08大地為宗——玉琮14.JPG(2008-10-28 16:37, 66.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38 豐殖符號——人面魚紋彩陶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約公元前5000~前3000年)尺寸:高16.5、口徑39.8厘米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葬具,為兒童瓮棺的棺蓋。盆內壁用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人面概括成圓形,額上塗成黑色,可能是當時的文面習俗。嘴旁、耳旁各有相對的兩條魚,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頭頂的尖狀角形物可能是進行某種宗教活動的化妝形象,而人面魚紋則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獨立神靈——魚神,魚是豐產的象徵,表達了原始居民祈求豐產、種族繁衍的願望。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巫師珥兩蛇的記載,認為人面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圖片附件:009豐殖符號——人面魚紋彩陶盆1.JPG(2008-10-28 16:38, 39.9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09豐殖符號——人面魚紋彩陶盆3.JPG(2008-10-28 16:38, 77.8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2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4&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39 陶器上的人類童年畫——彩繪鸛魚石斧紋陶缸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約公元前5000~前3000年)尺寸:高47、口徑32.7厘米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此陶缸可能是某個部落酋長的瓮棺。其上繪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柄石斧的畫面:石斧和魚,用黑色線條勾勒輪廓;鸛則直接用色彩塗染形體,並以濃重的黑線勾勒眼睛以突出神采。這種繪畫技法類似後世的勾勒和沒骨。關於畫面要表現的主題,有學者認為鸛和魚分別是兩個氏族的圖騰,而石斧是身份和權威的象徵,鸛啄魚表現了兩個氏族之間的故事;也有學者認為「鸛鳥銜魚」形象為古史傳說中的「鸛兜」(顓頊的後裔)。
圖片附件:010陶器上的人類童年畫——彩繪鸛魚石斧紋陶缸1.JPG(2008-10-28 16:39, 53.6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5&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10陶器上的人類童年畫——彩繪鸛魚石斧紋陶缸2.JPG(2008-10-28 16:39, 52.9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6&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40 神秘的符號——八角星紋彩陶豆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400~前4100年)尺寸:口徑26厘米,足徑14.5厘米,通高28.4厘米1978年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出土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豆為盛食器,也是祭祀用的禮器。此豆口沿上用褐、紅彩繪對頂三角形與若干線條相間組成的圖案,腹部用白彩在深紅色陶衣上繪有5個方形八角星狀紋飾,紋飾構圖對稱,色彩對比強烈,堪稱我國彩陶藝術珍品。關於彩繪八角星紋,在安鄉湯家崗出土白陶盤和凌家灘文化中的玉鷹上也刻有類似的紋飾。有學者認為這類紋飾有表現光芒四射的太陽,四射的八角也寓意著無際的天空,中間的方形象徵著大地,取天圓地方之意,表現出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天地自然的敬仰。
圖片附件:011神秘的符號——八角星紋彩陶豆1.JPG(2008-10-28 16:40, 57.9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7&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11神秘的符號——八角星紋彩陶豆2.JPG(2008-10-28 16:40, 90.2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8&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41 原始集體舞——舞蹈紋彩陶盆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約公元前3300~前2050年)尺寸:高12.5、口徑23.8厘米1975年在青海省同德縣巴溝鄉出土青海省博物館藏 此盆為細泥,以黑彩在內壁繪兩組舞蹈人像,分別為11人和13人,頭飾較寬大,下著裙裝,手拉手,再現出約5000年前舞蹈藝術的直觀形象,這也是迄今出土舞蹈人物最多的一件彩陶盆(青海大通縣、甘肅武威也出土有類似同時代的彩陶盆,分別繪有三組各5人和兩組各9人的舞蹈隊)。舞者都著統一的服飾,以統一的動作手舞之,足蹈之,連頭上的辮子以及尾飾甩的方向都一致。這說明跳舞的人,他們的動作、節奏、韻律都是統一的。這種牽手踏舞的形式,可能就是後世盛行、並一直流傳到今天的歌舞形式「踏歌」的濫觴。這是對文獻所載原始舞「令鳳鳥天翟舞之」, 「以致舞百獸」等資料的形象說明。值得讚歎的是,陶盆還利用水的折光作用使跳舞的人像倒映在水中,造成一種動態的視覺美感,令人拍案叫絕。
圖片附件:012原始集體舞——舞蹈紋彩陶盆2.JPG(2008-10-28 16:41, 34.4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9&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12原始集體舞——舞蹈紋彩陶盆s.jpg(2008-10-28 16:41, 41.3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43 原始仿生壺――紅陶獸形壺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400~前4100年)尺寸:高21.6厘米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山東省博物館藏 盛器。壺體為似豬似狗的獸形, 獸作挺頸昂首,以張圓的口部作壺嘴,四肢為器足,短尾上翹, 尾根部一筒形口,由此注入水或美酒。此壺造型匠心獨具,整體布局恰當合理,獸的形象生動有趣,好像正在張著嘴巴向它的主人乞討食物。大汶口文化的居民掌握了動物各部位的比例結構,能夠突破寫實而進行藝術再創造,也凸現了飼養業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圖片附件:013原始仿生壺――紅陶獸形壺1.JPG(2008-10-28 16:43, 57.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2&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13原始仿生壺――紅陶獸形壺2.jpg(2008-10-28 16:43, 30.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3&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44 氏族的守護神——陶鷹尊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3600年)尺寸:高35.8厘米1985年陝西省華縣太平庄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尊為盛酒器。器物造型與鷹的形狀渾然一體,如一隻蓄勢待發的鷹。鷹的兩腿空心,尾巴下垂落地,自然地形成「三足鼎立」, 既加大了容量,又使其具有穩定性。新石器時代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目前僅見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藝的傑作。用鷹作器型可能與人們對鷹的崇拜有關,這種動物矯健、兇猛,使當時的人們對其產生敬畏、崇拜。 1993年北京首次申辦奧運會時,薩馬蘭奇主席親自挑選七件能代表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物,送往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展示,陶鷹尊便是7位「使者」之一。
圖片附件:014氏族的守護神——陶鷹尊1.JPG(2008-10-28 16:44, 49.2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4&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14氏族的守護神——陶鷹尊2.JPG(2008-10-28 16:44, 48.9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5&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14氏族的守護神——陶鷹尊3.JPG(2008-10-28 16:44, 41.9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6&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8 16:45 中國上古陶器的巔峰之作——蛋殼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尺寸:高22.6厘米、口徑9厘米1975年山東日照東海峪龍山文化遺址出土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殼陶」。此杯上部為寬口沿的杯身;中部為柄,柄兩端細,中間圓鼓中空,有透雕,好像一個含苞待放的花蕾,其內放置一粒陶丸,將杯子拿在手中晃動時,陶丸碰撞籠壁會發出輕脆的響聲,杯子站立時,陶丸落定能夠起到穩定重心的作用,設計十分巧妙;下部是覆盆狀底座。杯和柄分別輪制後粘接而成。整體形態纖巧細緻,雅緻高貴,器身光潔細密,非常規整,是當時最高級的一種飲酒器。它以其高超的製作工藝和優美的造型,被譽為中國古代陶器的顛峰之作。
圖片附件:015中國上古陶器的巔峰之作——蛋殼黑陶高柄杯1.JPG(2008-10-28 16:45, 66.0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5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7&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15中國上古陶器的巔峰之作——蛋殼黑陶高柄杯2.jpg(2008-10-28 16:45, 63.7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3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8&tid=13716897
作者:中視微風 時間:2008-10-28 17:00
作者:順成理念 時間:2008-10-28 17:45 精美,好雕工
作者:獨特之蕞 時間:2008-10-28 18:32
作者:為伊銷的人憔悴 時間:2008-10-28 19:26
作者:天行55 時間:2008-10-28 20:08
作者:明月001 時間:2008-10-28 20:14 標題:四個動物都在打哈吹, 一個已經睡著了. 好玩!
作者:bcht 時間:2008-10-28 20:39
作者:賈敕1 時間:2008-10-28 20:48 標題:gupu
作者:jiang123456789 時間:2008-10-29 00:19
作者:藝海初涉 時間:2008-10-29 07:04
欣賞了
作者:胡亂說說↑ 時間:2008-10-29 09:12
作者:oubao123 時間:2008-10-29 09:39 標題:欣賞學習 看到先祖們的傑作,好好欣賞,收入庫存.謝謝您.
作者:溪口官 時間:2008-10-29 09:48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8:50 中國最早的體系完整的文字——刻辭甲骨商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長18.4、寬11.7厘米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藏中國古代占卜時多用龜甲和獸骨。其中龜甲稱為卜甲,多用龜的腹甲;獸骨稱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卜甲和卜骨,合稱為甲骨。使用甲骨進行占卜,要先取材、鋸削、刮磨,再用金屬工具在甲骨上鑽出圓窩,在圓窩旁鑿出菱形的凹槽。然後用火灼燒甲骨,根據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紋判斷凶吉。甲骨上一般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這塊甲骨上就有刻辭,記載了癸亥日佔卜求雨的事情。 甲骨文是商代後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被列為「通向商代文明的五道門徑(分別為甲骨文、傳統歷史文獻、青銅器、考古學、理論模式)」之一。它打開了觀察3000年前黃河流域人們生活的窗戶。
圖片附件:019中國最早的體系完整的文字——刻辭甲骨2.jpg(2008-10-29 18:50, 79.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8:51 飄香的酒壺-紋鳥獸耳銅壺
圖片附件:020飄香的酒壺-紋鳥獸耳銅壺s.JPG(2008-10-29 18:51, 96.6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20飄香的酒壺-紋鳥獸耳銅壺2.JPG(2008-10-29 18:51, 152.8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4&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8:52 商代宮殿的縮影——偶方彝商代武丁時期(約公元前1250~前1192年)尺寸:通高60、口長69.2、口寬17.5厘米,重71千克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彝為容酒器,因形似兩件方彝聯成一體,故稱偶方彝。通體以雲雷紋襯地,以浮雕技法表現了饕餮(tāotiè)、鴟鴞(chī xiāo)、夔(kuí)龍、大象等動物形象。在器體的長側邊緣口沿,各有七個缺口,缺口是專為放置酒斗而設計的。四面斜坡狀器蓋,斜脊線及坡面中線上均鑄出扉棱,蓋脊有二鈕,便於啟合彝蓋。器底銘「婦好」二字。整器看上去極似商代宮殿的「四阿」式屋頂,是商代宮殿建築的縮影。
圖片附件:021商代宮殿的縮影——偶方彝1.JPG(2008-10-29 18:52, 143.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8:53 商代宮殿的縮影——偶方彝商代武丁時期(約公元前1250~前1192年)尺寸:通高60、口長69.2、口寬17.5厘米,重71千克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彝為容酒器,因形似兩件方彝聯成一體,故稱偶方彝。通體以雲雷紋襯地,以浮雕技法表現了饕餮(tāotiè)、鴟鴞(chī xiāo)、夔(kuí)龍、大象等動物形象。在器體的長側邊緣口沿,各有七個缺口,缺口是專為放置酒斗而設計的。四面斜坡狀器蓋,斜脊線及坡面中線上均鑄出扉棱,蓋脊有二鈕,便於啟合彝蓋。器底銘「婦好」二字。整器看上去極似商代宮殿的「四阿」式屋頂,是商代宮殿建築的縮影。
圖片附件:021商代宮殿的縮影——偶方彝1.JPG(2008-10-29 18:53, 143.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6&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12 禮神酒器——銅豬尊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長72、通高40厘米,重19.75千克1981年湖南湘潭縣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尊為酒器。此尊以豬的形象為整體造型。豬背上開橢圓形口,設蓋,為酒的出入口。蓋上鑄小鳥增加情趣,疏密相間的紋飾更顯高貴,可見當時設計者的觀察寫實能力和製作者技藝的精湛;前後肘部有橫穿的圓孔管,從實用的角度考慮,此器盛滿酒之後,一個人難以搬運,有此管孔,可以穿繫繩索,供人抬舉。尊盛酒後,難以倒出,應配備有取酒的勺;口兩側有獠牙,從動物進化的角度看,不屬於家養,而是一隻孔武有力的野公豬。以野豬作為銅尊形制,在現有的商代青銅器中僅此一例。商周時期的象生動物具有表意的功能及象徵的意味,藝術地表現了人們的原始宗教觀念。
圖片附件:024禮神酒器——銅豬尊1.JPG(2008-10-29 19:12, 175.9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8&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13 犀角形酒器——龍紋銅兕觥(sìgōng)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通高19、長43、寬13.4厘米1959年山西省石樓桃花庄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兕觥為盛酒器。《詩經》屢見其名,如《卷耳》:「我姑酌彼兕觥。」初多以犀角製作,此器是作為禮器而以銅仿犀角之形。此件兕觥前端龍首,蓋面飾有逶迤的龍體,與前端的龍頭相銜接,渾然一體。口部兩排鋸齒形牙的間隙可注酒。器物的功用與龍嘴巧妙結合起來,構思新穎。器身兩側飾夔(kuí)龍紋和鼉(tuó)紋,頭部均向後方,與蓋上的龍形方向相反,交錯變化,使紋飾更加生動。口沿兩側的貫耳可繫繩懸掛。如此造型的酒器迄今僅此一例。鼉也稱揚子鱷,青銅器上較為少見,或許山西在商代也是揚子鱷生長的地區。
圖片附件:022犀角形酒器——龍紋銅兕觥(sìgōng)4.JPG(2008-10-29 19:13, 111.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14 獰厲之美——龍虎紋銅尊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器高50.5厘米,口徑44.9厘米,重約20千克1957年安徽阜南縣阜南月兒河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尊為盛酒器。龍虎紋銅尊以圓雕、浮雕與線刻相結合的裝飾方式,組合成嚴整的畫面。肩部有3條蜿蜒的游龍,龍首突出於器身之外。腹部為一首雙身的虎,口銜一文身、屈四肢的裸體人形,虎首突起成圓雕。器表紋飾凸起,器內跟著凹進,這種鑄造工藝在長江中游地區較為多見。相同的虎噬人形象見於殷墟婦好墓所出的婦好銅鉞和四川省廣漢三星堆遺址1號祭祀坑所出的龍虎紋銅尊。其含意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是饕餮(tāotiè)食人的形象,或認為虎非食人而是護人。龍虎尊鑄造精良,造型完美,是商代青銅藝術的傑作。
圖片附件:025獰厲之美——龍虎紋銅尊3.JPG(2008-10-29 19:14, 122.1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15 千年奇「臉」——人面紋銅方鼎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通高38.5、口長29.8、寬23.7厘米1959年湖南寧鄉黃材寨子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鼎為飪食器,也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該器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以人面作為主體裝飾的方鼎。器腹四面各高浮雕人面,雖大小不一,但五官部位、臉部表情如出一范,可見鑄造者擁有十分高明的技巧,也許當時已經掌握了放大縮小的技術。人面寫實逼真,表情肅穆,給人以莊嚴神秘的感覺,這可能是中國南方3000多年前商代人的面貌寫真,而其耳上有雲勾角狀物,下有手爪形飾,又有人認為這是古代文獻中的「饕餮」( tāotiè)形象。鼎腹內壁鑄有「大禾」二字銘文,「禾」字如穀子抽穗時的植株形象,結合器壁的人面形象,有認為是對祭祀、祈禱穀物豐收的一種紀念。
圖片附件:026千年奇「臉」——人面紋銅方鼎4.JPG(2008-10-29 19:15, 122.2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1&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26千年奇「臉」——人面紋銅方鼎5.JPG(2008-10-29 19:15, 119.9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16 蜀國的始祖神——縱目銅人面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高85.4、寬78厘米1986年四川廣漢市三星堆2號祭祀坑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人面中空,大嘴微張,兩隻耳朵好像鳥翅膀一樣向外伸展著。額頭上有一個奇特的裝飾,是用補鑄法安裝上去的夔(kuí)龍。整個面具表情威嚴肅穆,表現手法誇張,將人獸自然有機的融合一體,創造出具有通天法力的神靈形像。據史籍記載,先秦時期第一代蜀王蠶叢,「其目縱,始稱王」。一般認為它是蜀國始祖蠶叢的形象。而其兩頰上下各有一長方形穿孔,推測此像可能是蜀民嵌於宗廟內木柱之上供奉。
圖片附件:027蜀國的始祖神——縱目銅人面1.JPG(2008-10-29 19:16, 127.2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27蜀國的始祖神——縱目銅人面4.JPG(2008-10-29 19:16, 193.7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4&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17 「亞醜」國的見證物——人面銅鉞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通長32.7、寬34.5厘米,重4.6千克1965年山東青州蘇埠屯1號墓出土山東省博物館藏 鉞是古代的兵器,也用作刑具或儀仗用具。這件鉞厚重精美,鉞面透雕出張口怒目的人面形圖案,顯得猙獰威嚴,令人生畏。在人面兩側,各有銘文二字。有研究認為其為「亞丑」兩字,並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的家族墓地,「亞醜」是今青州市境內商代最為強大的方國,是商的重要同盟者。此鉞主人有可能是僅次於方伯之類的人物。
圖片附件:028「亞醜」國的見證物——人面銅鉞2.JPG(2008-10-29 19:17, 113.7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18 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太陽神鳥金飾商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外徑12.5、內徑5.29、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2001年成都金沙遺址出土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藏整器圖案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分內外兩層,內層周圍等距分布12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由4隻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4隻鳥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有研究認為其外層4鳥代表四鳥負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內層12道芒紋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周而復始。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陽的物證,也許當時古蜀人已經掌握了歲、時、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太陽神鳥圖案表達著追求光明、團結奮進、和諧包容的精神寓意,而且構圖嚴謹、線條流暢、極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豐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和精湛的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2005年8月16日「太陽神鳥」金飾正式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圖片附件:030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太陽神鳥金飾.JPG(2008-10-29 19:18, 60.3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6&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18 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太陽神鳥金飾商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外徑12.5、內徑5.29、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2001年成都金沙遺址出土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藏整器圖案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分內外兩層,內層周圍等距分布12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由4隻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4隻鳥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有研究認為其外層4鳥代表四鳥負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內層12道芒紋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周而復始。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陽的物證,也許當時古蜀人已經掌握了歲、時、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太陽神鳥圖案表達著追求光明、團結奮進、和諧包容的精神寓意,而且構圖嚴謹、線條流暢、極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豐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和精湛的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2005年8月16日「太陽神鳥」金飾正式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圖片附件:030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太陽神鳥金飾.JPG(2008-10-29 19:18, 60.3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7&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30 商代最大的青銅樂器——象紋銅鐃(náo)商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通高103.5、重221.5千克1983年湖南省寧鄉黃材鎮月山鄉轉耳侖出土湖南省長沙市博物館藏 鐃是打擊樂器,主要用于軍旅和祭祀活動。這件象紋大鐃重達221.5千克,是商代最大的青銅樂器,被譽為商代青銅樂器之王。主體合瓦形,下附圓筒形甬,旋上飾卷尾的雙身龍紋,正鼓部飾側面立象一對,兩兩相對,好似在交流嬉戲,惟妙惟肖。使用時口朝天,柄置於座上,敲擊鐃之鼓部,聲音雄渾空闊,悠揚久遠。商代人重視對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祭祀時要用犧牲和禮器。人們追求禮器的高大和精緻,更能表達對神靈的虔誠敬意。
圖片附件:029商代最大的青銅樂器——象紋銅鐃(náo)1.JPG(2008-10-29 19:30, 68.3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8&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29商代最大的青銅樂器——象紋銅鐃(náo)4.JPG(2008-10-29 19:30, 142.0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31 磬中之王——虎紋石磬商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長84、寬42厘米1950年河南安陽殷墟武宮村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罄為打擊樂器。這是迄今發現形體最大、藝術精美的商磬。謦分為特磬和編磬兩種:單個為特磬,編磬由若干個磬組成。這枚虎紋石磬是單件,即特磬。用青灰色石料製成,一面以細雙線刻一伏虎圖案,瞪目張牙的虎形與器形渾然融為一體。據測定,此磬有5個間階,可演奏不同樂曲。發音渾厚洪亮,音色近似青銅,並有較長的延續音。 古代磬多用於祭祀。《尚書·益稷(jì)篇》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表現了先民敲擊石磬,舉行大型祭祀舞蹈的場景。
圖片附件:032磬中之王——虎紋石磬6.JPG(2008-10-29 19:31, 129.6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32 周武王伐商的見證物——利簋(guǐ)西周武王時期(公元前1046~前1043 年)尺寸:高32厘米1976年陝西臨潼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簋,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多用作禮器。這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西周青銅器,也是西周初年金文中敘述武王伐商的唯一珍貴史料。腹內底部鑄銘文4行32字,大意為: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歲星正當其位,宜於徵伐;戰勝商朝八天後的辛未日,武王在軍隊駐地賞賜貴重金屬銅給有功之臣——利,利就用銅來鑄造寶器以作紀念。銘文載武王伐商的時間是甲子日;再有是從開戰後的第八天,就對有關人員進行獎勵,說明戰爭持續的時間不長。這些與文獻《尚書·牧誓》、《逸周書·世俘》所載相吻合,都載周武王在甲子日征伐商王。
圖片附件:033周武王伐商的見證物——利簋(guǐ)5.jpg(2008-10-29 19:32, 104.5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1&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3周武王伐商的見證物——利簋(guǐ)6.jpg(2008-10-29 19:32, 115.8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33 蜀國君王的酒器——獸面象首銅罍(léi)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尺寸:通高69.4、口徑21.8厘米1980年四川省彭縣竹瓦街窖藏出土四川省博物館藏 罍是盛酒器,《詩·周南·卷耳》記載:「我姑酌彼金罍」。金罍指的就是就是銅罍。彭縣窖藏罍往往成對,大小、形制、紋飾大體相似,可視為列罍。列罍應與中原地區的列鼎制度相同,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夠擁有高規格列罍的人,應是蜀國的君王,據研究當是杜宇氏蜀王。窖藏的原因當因杜宇氏蜀王被開明氏蜀王取代。罍的雙耳為立雕象首,扉棱四齣,華麗優美。
圖片附件:034蜀國君王的酒器——獸面象首銅罍(léi)1.JPG(2008-10-29 19:33, 126.9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3&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34 以人扛著的調酒器 ——鳥蓋人足銅盉(hé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尺寸:高34.6、身徑20.6-21.8厘米晉侯墓地31號墓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盉是調酒器,也是溫酒器。西周時期《季良父盉》的「盉」字像手持麥稈以吸酒。王國維《說盉》:「盉乃和水於酒之器,所以節酒之厚薄者也。」此盉乃扁橢圓體曲流形盉,蓋為圓雕的振翅鳥形,以熊形鏈與器相連。器足塑造得形象生動,兩個裸體的半蹲人形,身前傾,兩人負重時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晉侯墓地31號墓與晉獻侯穌墓(8號墓)屬夫妻合葬,為晉獻侯穌夫人的墓。對墓主人人骨進行測年分析,認定其時代為公元前814年至前797年。此盉造型別緻,構思奇特,體現出晉國精湛的青銅工藝水平。
圖片附件:035以人扛著的調酒器 ——鳥蓋人足銅盉(hé )3.jpg(2008-10-29 19:34, 122.9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6&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5以人扛著的調酒器 ——鳥蓋人足銅盉(hé )4.jpg(2008-10-29 19:34, 88.8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7&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35 藩屏周室的力作——虢(guó)季子白盤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前782年)尺寸:長137.2、寬86.5、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傳陝西寶雞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虢季子白盤是周宣王時期的青銅重器。盤是盥洗器。內底有銘文111字,記載虢季子白征伐北方民族的一次戰爭,殺死五百名敵人,活捉五十名俘虜,周王為其設宴慶功,虢季子白作盤以為紀念。西周初年分封諸侯,文王之弟虢叔始封寶雞,後東遷三門峽地域,虢季子白就是虢氏家族成員。寶雞市東南是豐鎬的西大門,三門峽境內有交通要塞函谷關和必經要津「茅津渡」,對於周王室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從虢季子白的軍功和虢氏家族所居之地看,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確實起到了「以藩屏周」的重要作用。
圖片附件:036藩屏周室的力作——虢(guó)季子白盤2.JPG(2008-10-29 19:35, 73.9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8&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41 依律刑罰的物證——刖(yuè)人守門銅車形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尺寸:通高9.1、長13.7、寬11.3厘米1989年山西省聞喜縣出土山西博物院藏廂式六輪車形,內可置梳妝用品。兩檔有門,門旁各立一個受刖刑的裸人,一檔為斷左足者拄杖扶門拴。蓋鈕、四角有猴、虎、熊、鳥等,姿態各異,這應是「域養禽獸」的苑囿之景。苑囿是以園林為主的離宮,內養禽獸,供帝王遊憩、騎射等活動。全器可轉動的部位共十五處,構思奇特,製作精巧,迄今僅見一件。 自西周始,中國已有較完備的犯罪處罰制,銅車形器是刑史上一件重要的物證。刖刑,即斷足。
圖片附件:037依律刑罰的物證——刖(yuè)人守門銅車形器3.jpg(2008-10-29 19:41, 66.6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4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7依律刑罰的物證——刖(yuè)人守門銅車形器5.jpg(2008-10-29 19:41, 112.6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41&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43 佩玉之禮——玉組佩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尺寸:通長2米(共204件),最大璜長15.8厘米1993年山西天馬曲村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大型組玉佩為西周首創,是由多件玉器串連組成懸於身上的佩飾玉。其主體多以璜、牌形飾、管、珠等串連而成。據研究,大型組玉佩的使用範圍有可能僅限於公、侯等諸侯國國君及其夫人或有相應封號的貴族。此玉組佩由204件各色玉飾組成,長達2米多,可以從頭部一直覆蓋到腳部,是整個墓地最大的玉禮器組合。組佩中璜的數量竟達45件,將多璜組玉佩的形制推向了中國歷史的極致。整組玉佩結構之複雜、組合之規整、飾紋之精湛,使人不難想像主人生前佩戴時的雍容華貴。這件國寶的擁有者為距今2000多年前的晉穆侯的次夫人楊姞。
圖片附件:038佩玉之禮——玉組佩1.JPG(2008-10-29 19:43, 42.3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48&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8佩玉之禮——玉組佩4.JPG(2008-10-29 19:43, 109.4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49&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8佩玉之禮——玉組佩5.JPG(2008-10-29 19:43, 105.9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5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8佩玉之禮——玉組佩6.JPG(2008-10-29 19:43, 84.1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1&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8佩玉之禮——玉組佩7.JPG(2008-10-29 19:43, 112.9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2&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8佩玉之禮——玉組佩8.JPG(2008-10-29 19:43, 103.7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5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8佩玉之禮——玉組佩16.jpg(2008-10-29 19:43, 38.1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4&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46 黃金與黑陶的絕秒配合--圓形金箔四飾
圖片附件:031黃金與黑陶的絕秒配合--圓形金箔四飾s3.JPG(2008-10-29 19:46, 47.3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6&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1黃金與黑陶的絕秒配合--圓形金箔四飾2.jpg(2008-10-29 19:46, 126.8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7&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56 尊貴與權利的象徵--玉鉞
圖片附件:039尊貴與權利的象徵--玉鉞s.jpg(2008-10-29 19:56, 41.3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62&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39尊貴與權利的象徵--玉鉞8.JPG(2008-10-29 19:56, 73.7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63&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57 國君的酒器--蔡侯銅方壺
圖片附件:044國君的酒器--蔡侯銅方壺s.jpg(2008-10-29 19:57, 32.9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64&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4國君的酒器--蔡侯銅方壺4.JPG(2008-10-29 19:57, 103.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6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59 楚國宰相的禮器——王子午銅鼎(附匕)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尺寸:通高62、匕長63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縣下寺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是淅川下寺二號墓所出七件列鼎之一。鼎腹的周圍,附有六隻以失蠟法鑄就的怪獸,前爪緊抓住口沿,後爪蹬著腰部,似在覬覦鼎中的美食。內腹與蓋有銘文85字,字體修長,筆畫婉轉逶迤,頗多類似鳥蟲書一樣的裝飾性筆畫,看上去別具一格。銘文大意為王子午自鑄銅鼎,以祭先祖文王,進行盟祀,我施德政於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孫後代以此為準則。王子午即《左傳》所記載的「公子午」,又名子庚,楚莊王之子,楚共王之弟,楚康王二年任令尹(相當於丞相)。精湛的製作工藝和弧線的運用,此鼎進入了非常完美的境界。
圖片附件:041楚國宰相的禮器——王子午銅鼎(附匕)2.jpg(2008-10-29 19:59, 97.9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1楚國宰相的禮器——王子午銅鼎(附匕)3.jpg(2008-10-29 19:59, 92.3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1&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1楚國宰相的禮器——王子午銅鼎(附匕)4.jpg(2008-10-29 19:59, 75.1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19:59 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動物紋提梁銅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尺寸:高50、最大腹徑38厘米1988年湖南衡陽縣赤石鄉出土湖南省衡陽博物館藏 卣(yǒu),酒器,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秬鬯 (juchang)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此提梁銅卣出土於湖南湘江流域春秋時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與中原地區西周時期的銅卣相似,但蓋上和腹部裝飾的蛇紋、蛙紋等,不見於中原商周同類器物。加之形制、紋飾相近的銅卣湖南湘潭還有出土。因此,這件銅卣應是湘江流域越人仿製中原西周銅卣的作品。 越人在先秦兩漢時期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地區,秦漢以後大部分融合於漢族,一部分與今天的壯族、侗族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卣鑄造精良,可知春秋時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較發達的鑄銅水平。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00 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動物紋提梁銅卣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尺寸:高50、最大腹徑38厘米1988年湖南衡陽縣赤石鄉出土湖南省衡陽博物館藏 卣(yǒu),酒器,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秬鬯 (juchang)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此提梁銅卣出土於湖南湘江流域春秋時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與中原地區西周時期的銅卣相似,但蓋上和腹部裝飾的蛇紋、蛙紋等,不見於中原商周同類器物。加之形制、紋飾相近的銅卣湖南湘潭還有出土。因此,這件銅卣應是湘江流域越人仿製中原西周銅卣的作品。 越人在先秦兩漢時期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地區,秦漢以後大部分融合於漢族,一部分與今天的壯族、侗族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卣鑄造精良,可知春秋時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較發達的鑄銅水平。
圖片附件:043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動物紋提梁銅卣1.JPG(2008-10-29 20:00, 89.2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3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動物紋提梁銅卣3.JPG(2008-10-29 20:00, 113.1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4&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06 現實與虛幻交融的浮雕——鳥獸龍紋銅壺 春秋晚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尺寸:高44.2、口徑16.5、腹徑25厘米,重6.82千克1923年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上海博物館藏 壺為酒器,也可作水器。以浮雕方式把器物裝飾得精緻富麗,怪異詭奇,主體紋飾是人首鳥體的怪獸和龍相互纏繞,人首鳥體的怪獸《山海經》上多有記載,如「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有元丹之山,有五色之鳥,人面有發。」人首鳥體的怪獸能和龍相互纏繞,應是一種神異之獸,體現出人們對神靈世界的好奇與幻想。在紋飾之間還浮雕有虎食人和牛、豹等動物,腹下一周雁紋,這些紋飾在自然界中可以見到實物。紋飾的虛實結合和冶鑄的精緻,體現了春秋時期晉國青銅鑄造業的高度水平。
圖片附件:045現實與虛幻交融的浮雕——鳥獸龍紋銅壺1.JPG(2008-10-29 20:06, 190.0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07 龍蟠虎踞壯威嚴——龍虎四環銅鼓座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尺寸:殘高29、直徑80厘米,重約100千克1980年安徽省舒城縣孔集出土安徽省博物館藏 承載鼓的座架。鼓是用於戰爭、祭祀樂舞等活動的樂器。《國語·吳語》中有:「載常建鼓,挾經秉枹,萬人以為方陣。」從水陸攻戰圖像上看,建鼓作為軍樂器,常與丁寧共同使用。 此器造型奇特,口沿作虎和龍盤繞一周,虎張口作吼嘯狀,龍獨角上翹,形象生動。古代文獻記載龍為水族之長,虎是山獸之君,龍虎集於一身,顯示出此鼓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擊鼓發聲,似乎是龍吟虎嘯。鼓座形體巨大,同類器罕見。器身滿飾蟠虺紋,線條流暢。外壁鑄有銘文兩周,因鏽蝕嚴重,難以辨認,從出土地點看應是舒國之器,也應是舒國高級貴族所使用的物品。
圖片附件:047龍蟠虎踞壯威嚴——龍虎四環銅鼓座1.JPG(2008-10-29 20:07, 107.0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6&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07 龍飛鳳舞呈吉祥——龍鳳形玉佩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高11.5、長21.4、厚0.9厘米1977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鄉墓葬出土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藏 此龍鳳形玉佩共有兩件,出土時分別置於人體盆骨的左右,顯然是主人佩戴的成組玉佩中的一件。《禮記·玉藻》記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受禮教的滲透,導致佩玉風行,玉也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標誌。此玉龍注重造型的變化和神態的表現,使彎曲盤繞的身軀充滿活潑的氣息和強烈的動感。龍鳳組合渾然一體,體現了製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也表達了人們期望龍鳳呈祥的美好願望。琢制工藝顯得揮灑自如,得心應手。精湛的琢玉技術和昂揚的藝術風格,充分顯示了戰國時代那種奮發圖強的精神面貌。
圖片附件:048龍飛鳳舞呈吉祥——龍鳳形玉佩7.JPG(2008-10-29 20:07, 124.8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7&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09 楚王的禮器——酓(yǎn)前銅匜鼎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通高38.5、口徑67.5、流長12厘米193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安徽省博物館藏 匜鼎是盛水器,有的匜鼎底部有煙炱痕迹,推測也可作煮食物用的器具。此匜鼎口沿外壁有銘文12字:「楚王酓前作鑄釶(yí)鼎以共歲嘗」。 青銅器中的匜往往自銘「也」或「釶」,「釶」鼎即是匜鼎。《爾雅·釋天》:「秋祭曰嘗」,「以共歲嘗」即是祭祀用的禮器,也是楚王的重要禮器。據考證楚王酓前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至前238年任楚王,即位後割地於秦以求和,後向東發展,在今山東境內滅邳、鄒、費、魯等。前241年與諸侯共伐秦,無功而回,為避秦逼,將楚都遷於壽春。
圖片附件:049楚王的禮器——酓(yǎn)前銅匜鼎1.JPG(2008-10-29 20:09, 51.3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19 一器二用的食物箱——曾侯乙銅冰鑒 戰國前期(公元前475~前338年) 尺寸:高63.2、口徑63厘米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銅冰鑒為方鑒內套方尊缶,方鑒底部安有彎形栓鉤,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穩住。其中一隻栓鉤還裝有倒鉤,栓鉤插入後,倒鉤即自動倒下卡緊,使缶不能搖動。灌酒挹酒不需打開鑒蓋,只用打開缶蓋,設計巧妙。方鑒四面和四角各有一條攀附狀的龍作耳,龍尾部又有小龍纏繞,並附有兩朵小花點綴其上,狀貌十分俏麗,鑄作精細,是失蠟法鑄造的較早的典範作品。蓋內銘刻「曾侯乙作持用終」。方鑒與方尊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可置冰塊於其中冰冷食物,又可置木炭以溫燙食物。既是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圖片附件:050一器二用的食物箱——曾侯乙銅冰鑒s1.jpg(2008-10-29 20:19, 38.3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87&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50一器二用的食物箱——曾侯乙銅冰鑒1.JPG(2008-10-29 20:19, 70.7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88&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20 精緻的烤火用具——銅爐、銅漏鏟、銅炭簍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爐高11.7、口徑40.3、提鏈長34.3、鏟高20.3、長41.2、簍高41、口徑22厘米荊州天星觀二號墓出土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藏 古代取曖用具,爐為用炭生火器具,鏟是鏟木炭器具,簍為盛木炭器具。此類器具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在戰國時期的高級貴族墓葬中都有發現,體現出人們對實用器物的重視。此套取曖用具設計精巧,爐兩側的提鏈便於搬運,鏟和簍的漏眼將木炭碎屑漏出,放入爐中的木炭都是成形的木炭,燒起來通風較好,爐火興旺,烤火者也心情舒暢。器表還裝飾有獸面、雷紋、龍紋等,在烤火的同時還可以欣賞精美的紋飾,集實用與藝術於一身,確是一套精美的實用工藝品。
圖片附件:051精緻的烤火用具——銅爐、銅漏鏟、銅炭簍1.JPG(2008-10-29 20:20, 36.6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89&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牆盤4.jpg(2008-10-29 20:20, 94.1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牆盤s.jpg(2008-10-29 20:20, 26.5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1&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21 中山國的陶藝——黑陶鴨形尊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高27.8、長30厘米河北平山縣中山王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尊為酒器,此尊是專為殉葬特製的冥器。造型為鴨形,設計明快,生動傳神,體現了中山國制陶工匠的高超技藝。更具特色的是裝飾花紋的部分打磨得光彩悅目,而花紋以外的部分則略顯粗糙,把花紋襯托得更加美麗。裝飾工藝是在陶坯半干時反覆壓磨,再壓劃精細的紋飾,焙燒時以濃煙薰染,燒成又黑又亮的黑陶,典雅嫻靜。從隨葬的冥器中可以想像到中山國貴族日常使用的器物是何等的高貴與精緻。
圖片附件:052中山國的陶藝——黑陶鴨形尊1.JPG(2008-10-29 20:21, 46.1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23 浪漫的人鳥合體雕塑——漆鳳鳥羽人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通高65.6、寬34厘米2000年湖北荊州天星觀二號楚墓出土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藏 圓雕羽人、鳳鳥和蟾蜍,羽人的雙臂、鳥尾及鳳鳥的雙翅、後尾為分件雕刻,用插榫與生漆一道粘接。浮雕羽人、鳳鳥和蟾蜍的身體特徵和部分紋飾的輪廓,羽人頭頂有孔,說明上面還有已缺失的部件。蟾蜍代表月亮的精神和生命,鳳鳥是飛翔於天地間的神鳥,羽人又是變化莫測的神人,三者結合,呈現出一幅人們遨遊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圖畫,是東周漆器中是最具創意的一件。其羽人又與文獻記載中楚人所在的荊山「其神狀皆鳥首而人面」相吻合,是楚人浪漫思想與探索精神的真實再現。
圖片附件:053浪漫的人鳥合體雕塑——漆鳳鳥羽人5.jpg(2008-10-29 20:23, 115.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53浪漫的人鳥合體雕塑——漆鳳鳥羽人7.JPG(2008-10-29 20:23, 109.3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4&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24 瑞禽獻食——鳳鳥蓮花漆豆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通高25.9、盤徑24.8厘米2000年荊州天星觀二號楚墓出土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藏 盛放腌菜、肉醬或調味品,與鼎、簋等組合為成套的祭祀禮器。此豆由盤、鳳鳥與蛇身分件製作,再用榫卯連接和生漆粘接而成,如鳳鳥銜著食盤敬食。被鳳兩爪抓的蛇尾細長上翹,頂住鳥尾,起支撐作用,說明楚人已能較好地運用物理學中受力平衡原理。這件豆除造型奇特外,其上的彩繪也是表現出楚文化浪漫詭奇的特點,在鳳鳥背及尾上,以虛幻手法展現龍、鳳、蛇、蟾蜍等物競天擇的動物世界。楚人這種高超的制漆匠心和技藝,預示漆器製作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圖片附件:054瑞禽獻食——鳳鳥蓮花漆豆3.jpg(2008-10-29 20:24, 83.2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24 屏風上的動物世界——彩繪木雕漆座屏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長518、高150厘米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座屏是室內陳設、擋風或作為障蔽的用具由屏座和雕屏兩部分組成,座屏以鳳鳥為中心,以透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手法,共雕刻51個動物,計大蟒20條,小蛇17條,蛙2隻,鹿、鳳、雀各4隻,動物形態逼真,構圖生動,鳳、鸞、鹿與群蛇的搏鬥,鳥、鹿大而蛇小,表現出鳥勝蛇敗。可能是鹿、鳥等給人以優美靈秀與善良的感覺,蛇則形態獰惡怪異,毒蛇還傷害人畜,招人厭惡,所以人們希望鳥、鹿能戰勝蛇。形象地再現了動物間的彼此爭鬥,高度濃縮一幅大自然中生存競爭的情景,是楚人雕刻藝術的代表作品。
圖片附件:055屏風上的動物世界——彩繪木雕漆座屏2.jpg(2008-10-29 20:24, 52.4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6&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32 守護靈魂的神物——木雕雙頭鎮墓獸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高170厘米、座長46、寬46厘米1978年湖北荊州天星觀1號楚墓出土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藏 由實心方木底座,獸和頭部插兩對成年鹿角組成。背向的雙頭曲頸相連,兩隻獸頭雕成變形龍面,巨眼圓睜,長舌至頸。鹿角向兩翼張開,氣勢雄偉,增加了鎮墓獸的神秘感。鎮墓獸的造型,可能與身披熊皮,頭套面具,執戈舉盾, 到墓壙內以戈擊四角,驅逐鬼怪的方相氏有關。鎮墓獸的頭上安裝鹿角或木製鹿角,是鹿角具有某種神異之力,對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保護作用。 東周時期的楚墓流行使用鎮墓獸,應與他們對地府的認識有關。鎮墓獸在楚地出現後,向外流傳,後來各地都出現了鎮墓神物,五代以後逐步消失。
圖片附件:056守護靈魂的神物——木雕雙頭鎮墓獸1.JPG(2008-10-29 20:32, 90.3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0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32 龍鳳舞華裳——對龍對鳳紋絹面綿袍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袍長169、袖展182厘米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曾以「絲國」著稱於世。馬山一號墓出土的服飾,就是「絲國」的實物見證。該服交領右衽、直裾。面料為淺黃絹地對龍對鳳紋刺繡,灰白絹里;內絮絲綿。領緣和袖緣均鑲有動物紋複合組織絛帶,襟和下擺緣均用大菱形紋錦。刺繡以鎖綉為主,間以平綉。構圖浪漫,龍、鳳形象大都作變形處理,是楚人神奇浪漫藝術風格的典範之作。錦、綉為古代貴重的絲織品。該墓主人為楚國貴族女子,該服顏色、紋飾、款式應蘊涵當時貴族婦女服飾的時尚元素。其用料織造精良、色彩絢麗、紋飾浪漫,堪為古代服飾珍品。
圖片附件:057龍鳳舞華裳——對龍對鳳紋絹面綿袍2.JPG(2008-10-29 20:32, 57.9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57龍鳳舞華裳——對龍對鳳紋絹面綿袍3.JPG(2008-10-29 20:32, 76.0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1&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35 楚人的天國幽夢——人物御龍帛畫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縱37.5、橫28厘米1973年5月湖南長沙子彈庫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帛畫描繪的是墓主人駕龍飛升天國的情景。畫中人、龍和魚都向左行進,與向右飄曳的人物衣衫及華蓋上的飄帶,構成極強的動感,巧妙表達出墓主人靈魂盼望早日進入天國的意境。此畫用墨筆單線勾勒後,平塗與渲染並用,有的地方還加了金白粉彩。作品主題思想明確,人物神情刻畫生動,線條勻細遒勁,流暢飛舞,畫面布局合理,表現出很高的繪畫技巧。 中國的繪畫藝術淵遠流長,新石器時代已有精美的彩陶,許多商周青銅器上都鑄有精美圖案,但作為獨立意義的繪畫作品,這是目前我們能夠見到的最早的兩件實物之一。
圖片附件:058楚人的天國幽夢——人物御龍帛畫2.JPG(2008-10-29 20:35, 96.3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36 微氏家族功德榜--史牆盤
圖片附件: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牆盤s.jpg(2008-10-29 20:36, 26.5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牆盤1.JPG(2008-10-29 20:36, 91.0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3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4&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牆盤4.jpg(2008-10-29 20:36, 94.1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37 「虎崇拜」的產物虎耳虎形扁足銅鼎
圖片附件:046「虎崇拜」的產物虎耳虎形扁足銅鼎s.jpg(2008-10-29 20:37, 50.7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6&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46「虎崇拜」的產物虎耳虎形扁足銅鼎2.JPG(2008-10-29 20:37, 134.9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6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7&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40 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鎧甲武士陶俑秦(公元前221~前206年)尺寸:高約120厘米陝西西安臨潼區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出土陝西省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代雕塑藝術家用泥質灰陶塑造了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官兵形象,展出的這一組兵馬俑包括將軍俑、跪射俑、下級官吏俑和馬,是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代表作品。 秦代將軍頭戴鶡冠,鶡為一種雉鳥,性好鬥,至死不卻,將軍戴此冠,以示英勇。身穿魚鱗鎧甲,胸前、背後、雙肩皆有花結,顯示了等級的尊貴。跪射俑姿勢體現了古代「支左拙右」的善射之法,與現在的小口徑步槍無依託跪射姿勢竟完全吻合。 下級官吏和武士外罩披膊鎧甲,手作持兵器狀。 從這些俑的神態上,人們彷彿看到了在秦統一六國過程中,將軍指揮千軍萬馬,戰士們衝鋒陷陣的壯觀場面。蓄勢欲動的戰馬——陶馬秦(公元前221~前206年)尺寸:長193、高166厘米,重263千克陝西西安臨潼區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出土陝西省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泥質灰陶。雕塑藝人抓住駿馬靜立的瞬間姿態,塑造出結實的肌肉和富有彈性的造型曲線,表現出馬蓬勃的生命力。馬與秦人的關係密切,秦人的祖先曾為周天子養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得到周天子的賞識,所以被封於秦,因此秦人對馬特別關注,在秦國出現了著名相馬專家伯樂、九方皋等。據研究,陶馬原型屬草原型馬種,其特徵與我國現代的河曲馬基本一致。這些陶馬和那數千個整裝待發的陶俑將士們一樣,都蘊含了昂揚奮發的戰鬥熱情和無比充沛的精力。
圖片附件:060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鎧甲武士陶俑s2.JPG(2008-10-29 20:40, 94.8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8&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0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鎧甲武士陶俑s3.JPG(2008-10-29 20:40, 112.6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9&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0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鎧甲武士陶俑2.JPG(2008-10-29 20:40, 133.6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7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0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鎧甲武士陶俑5.JPG(2008-10-29 20:40, 97.2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1&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41 調動軍隊的憑證——陽陵錯金銅虎符秦(公元前221~前206年)尺寸:高3.14、長8.9厘米傳山東臨城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陽陵虎符是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虎的左、右頸背各有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 陽陵為秦郡名,即今陝西高陵縣。虎符能分成左右兩半,要調動軍隊時,皇帝將右一半交給差遣的將領拿去和帶兵將帥手中的左一半扣合完整,驗證可信,方能調動軍隊。虎符盛行於戰國、秦、漢,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一個兵符不可能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直至唐朝,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恢復使用虎符。
圖片附件:062調動軍隊的憑證——陽陵錯金銅虎符5.JPG(2008-10-29 20:41, 65.0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41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乘法口訣實物--「九九表」木讀
圖片附件:063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乘法口訣實物--「九九表」木讀s1.jpg(2008-10-29 20:41, 33.9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3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乘法口訣實物--「九九表」木讀3.JPG(2008-10-29 20:41, 69.7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4&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29 20:42 戰國形勢圖
圖片附件:戰國形勢圖.jpg(2008-10-29 20:42, 118.5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08:48 精緻的烤火用具——銅爐、銅漏鏟、銅炭簍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爐高11.7、口徑40.3、提鏈長34.3、鏟高20.3、長41.2、簍高41、口徑22厘米荊州天星觀二號墓出土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藏 古代取曖用具,爐為用炭生火器具,鏟是鏟木炭器具,簍為盛木炭器具。此類器具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在戰國時期的高級貴族墓葬中都有發現,體現出人們對實用器物的重視。此套取曖用具設計精巧,爐兩側的提鏈便於搬運,鏟和簍的漏眼將木炭碎屑漏出,放入爐中的木炭都是成形的木炭,燒起來通風較好,爐火興旺,烤火者也心情舒暢。器表還裝飾有獸面、雷紋、龍紋等,在烤火的同時還可以欣賞精美的紋飾,集實用與藝術於一身,確是一套精美的實用工藝品。
圖片附件:051精緻的烤火用具——銅爐、銅漏鏟、銅炭簍1.JPG(2008-10-30 08:48, 36.6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401&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51精緻的烤火用具——銅爐、銅漏鏟、銅炭簍2.JPG(2008-10-30 08:48, 47.5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402&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51精緻的烤火用具——銅爐、銅漏鏟、銅炭簍3.JPG(2008-10-30 08:48, 35.6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403&tid=13716897
作者:一仁人 時間:2008-10-30 10:00 欣賞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32 早期環保燈——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通高52.6、長34.6、寬17.8厘米1985年山西平朔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造型作鴻雁回首銜魚站立狀。魚腹為燈罩,雁頸為導煙管,盛有水的雁腹是銷煙裝置,內部中空且相通。燈盤為兩片弧形銅擋板,可左右轉動開合,既能擋風,又可調節燈光的亮度。畢竟「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燈火點燃時,煙霧通過魚和雁頸導入雁體內,防止了油煙對室內空氣的污染,有效地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它將實用功能、優美的造型與科學的環保原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漢代人的全新發明。鴻雁被認為是傳送思念和祝福的吉祥鳥,魚「余」諧音寓意生活富足有餘。鴻雁銜魚的造型,體現了漢人的美好願望,遍施華美的彩繪,反映了漢代的審美風尚。
圖片附件:066早期環保燈——彩繪雁魚銅燈1.JPG(2008-10-30 17:32, 122.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7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33 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錯金銀牛形銅燈東漢(25~220年)尺寸:通高46.2、牛身長36.4厘米1980年江蘇揚州邗江縣甘泉2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這是一件精美的牛形銅燈,與早期銅燈相比,設計更為合理,製作更為精美。除具有一般銅燈的煙塵導管裝置外,圓形燈盤上可推移開合的燈罩已由原來的封閉型變成鏤孔透光型,能更好地起到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通體遍飾精細的龍、鳳、虎、鹿以及各種神禽異獸等錯金銀圖案,作品線條流暢飄逸,工藝相當精湛,是漢代眾多青銅燈具中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這類象生形燈具在漢代十分流行,巧妙利用形體本身的有機部分作為導煙管,如人的手臂,牛的雙角,鳳、雁的頸等,反映出漢代人為防止燃油燈對室內造成污染的環保意識。
圖片附件:067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錯金銀牛形銅燈s1.jpg(2008-10-30 17:33, 34.8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2&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7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錯金銀牛形銅燈1.JPG(2008-10-30 17:33, 78.2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7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錯金銀牛形銅燈2.JPG(2008-10-30 17:33, 66.6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4&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2 坐席豹為鎮——錯金銀鑲嵌銅豹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高3.5、長5.9厘米1968年河北省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藏 銅豹身軀用金銀錯出梅花狀豹斑,二目鑲嵌瑪瑙。獸昂首側扭,前胸寬闊,兩肋生翼,臀部渾圓,足如鋼鉤。集威武勇敢、矯健敏捷於一身,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豹體內灌鉛,使其更加穩重。古代無桌椅,地上鋪長席,人們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於腳跟。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後,食坐盡前。」「盡後」是盡量讓身體坐後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污染坐席。長席四角均須用重物壓住,防止捲縮,這種造型美觀的銅豹在西漢早期應作鎮席之用。
圖片附件:069坐席豹為鎮——錯金銀鑲嵌銅豹2.jpg(2008-10-30 17:42, 39.0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1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3 漢宮佳麗——跪坐拱手陶俑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高33厘米1995年陝西省西安市陽陵陪葬墓園出土陝西省漢陽陵博物館藏 俑朱唇黑眉,面容清秀,一襲深衣,正是現實生活的寫照。這種俑塑繪出女性的美麗、嫻靜、細膩和沁人心脾的韻致,足以令人傾倒。 這是中國古人的標準坐姿——跪坐(正坐)。跪坐源起於古人初始的席地而坐、擇地而卧的生活起居方式,又與當時的內衣不發達有關,因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禮俗。這種席居生活,坐卧站立落差大,似有「大起大落」之感,無疑也是一種身心鍛煉,可以有效地提煉人的禮儀氣質。因此跪坐姿勢很優雅,最能體現端莊、謙恭的禮儀風範。從這件陶俑身上,我們領略到了寬大飄逸的漢服,用跪坐的身形展示出其雍容、端莊、寧靜、謙恭的美韻。
圖片附件:070漢宮佳麗——跪坐拱手陶俑1.JPG(2008-10-30 17:43, 65.1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7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3 重衣別有姿——跪坐侍女俑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高41厘米1995年陝西省西安市陽陵陪葬墓園出土陝西省漢陽陵博物館藏 俑眉清目秀,屈膝跪坐,姿態端莊,嫻靜美麗;一襲衣裳相連的深衣,顯示出女性的文靜與優雅。領袖鑲有各色緣邊,使得素雅的衣服顯出色彩點綴的美麗。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領口很低,依次露出三重相交的衣領。這種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可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這是漢代婦女穿著的時尚服裝。 漢服「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的特點,體現了中華民族華麗、優雅的氣質。這種基本形制經歷時代變遷發展出了豐富多彩的樣式,為東方世界提供了標準,今天中國及東亞很多民族的民族服裝,都受到了漢服的影響;而韓國韓服和日本和服更是直接由漢服發展而來。
圖片附件:071重衣別有姿——跪坐侍女俑1.JPG(2008-10-30 17:43, 66.9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4 兩千年前的滑稽藝人——擊鼓說唱陶俑東漢(25~220年)尺寸:高 55厘米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漢代民間極為盛行說唱表演。這件陶俑袒胸露腹,著褲赤足,左臂挾鼓,右手舉槌作擊鼓說唱表演,神態詼諧,動作誇張,是一件富有濃厚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的優秀雕塑作品。漢代這種說唱藝術稱為「俳(音排)優」,史書記載:「擊鼓歌唱,作俳優」。《漢書·司馬相如傳》顏師古註:「俳優侏儒,倡樂可狎(xiá)玩者也。」在漢代,往往以身材胖、相貌滑稽的侏儒充任表演者。陶俑雖為手工捏塑而成,但其神態生動、鮮活逼真,它彷彿從二千年前的歷史塵埃中走來,帶給我們漢代社會的音容笑貌,讓人忍俊不禁,過目難忘。
圖片附件:072兩千年前的滑稽藝人——擊鼓說唱陶俑3.jpg(2008-10-30 17:44, 81.9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72兩千年前的滑稽藝人——擊鼓說唱陶俑5.JPG(2008-10-30 17:44, 89.8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0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4&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72兩千年前的滑稽藝人——擊鼓說唱陶俑8.JPG(2008-10-30 17:44, 80.5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5 龍舞鳳鳴——彩繪龍鳥紋漆盤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高5.5、口徑25.8厘米1992年湖北省江陵市高台漢墓出土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藏 漢代盛食器。木胎斫制。外髹黑漆,內髹紅漆,盤內以淺紅、深藍、金黃彩繪龍紋,間飾三隻鳳鳥。龍的形態均作曲線形,似蟠非蟠,似繞非繞,均作升騰滾動狀。三鳥均為黑色輪廓,內圈中央的一隻作站立狀,昂首曲頸,長腿短尾,神態悠閑;另外兩隻遙遙相望,一作鳴叫狀,一作行走狀。全器色澤鮮艷,花紋絢麗,構圖飽滿,形象生動,頗具藝術魅力。漆盤上抽象的龍紋和鳳鳥紋形態和表現手法已趨於簡化,變得規範,所繪抽象雲龍,形象洗鍊誇張,是極為抽象的寫意之作;鳳鳥工筆細繪,生動逼真,是仿生的寫實之作。整幅畫面龍舞鳳鳴,相輔相成,和諧美觀,極具西漢漆器的裝飾風格和特點。
圖片附件:073龍舞鳳鳴——彩繪龍鳥紋漆盤1.JPG(2008-10-30 17:45, 72.6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9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7&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5 香湯沐浴日日新——雲龍紋漆盤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高13、口徑72.5厘米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漢代沐浴用具。雖經歷兩千年仍然光亮如新,紅黑色彩對比強烈,紋飾清秀華美。外底有朱書文字「軑侯家」,表明它歸漢初長沙國的軑侯府所有。古時稱洗髮為沐,潔身為浴,而沐浴之法,使用匜勺之類澆水沐浴,下有盤承接;沐浴之水是經現代科學證明具有美容之效的淘米水——稷粱之潘汁。這件大盤便是用來盛接沐浴之水的。古文獻記載有在沐盤上刻銘自警,且語意雙關,寓意深刻。《禮記·大學》記載商代開國之君成湯在沐盤上刻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
圖片附件:074香湯沐浴日日新——雲龍紋漆盤2.JPG(2008-10-30 17:45, 116.0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8&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6 滇文化的標誌——虎牛銅案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高43、長76厘米1972年雲南省江川縣李家山出土雲南省博物館藏虎牛銅案是滇國貴族盛放祭品的禮器。主體鑄成一頭大牛形狀,為處理好巨大的牛頭帶來的不平衡感,設計者在牛尾連鑄了一隻猛虎,使案在左右平衡、力度對比、節奏變化、畫面安排和氣氛渲染方面顯得十分和諧。大牛腹下與足間還另鑄了一頭小牛,使案更加富於變化,也更加穩重。大牛的沉穩、小牛的膽怯、及老虎的殘暴,在此形成強烈對比。 滇國是戰國西漢時滇人在雲南滇池周圍建立的一地方政權,其別具一格的青銅文化舉世聞名。此案重心平穩,大小和諧,動靜合一,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當之無愧地成為滇文化的標誌。
圖片附件:075滇文化的標誌——虎牛銅案1.JPG(2008-10-30 17:46, 63.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7 嶺南越人的樂舞——翔鷺銜魚紋銅鼓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高36.5、面徑56.5厘米1976年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出土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鼓面中心主題紋飾為十二芒太陽紋及銜魚飛翔的鷺鳥,鼓身飾羽人划船紋和舞蹈紋等,紋飾相當精美。銅鼓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雲南,戰國後向四周傳播,曾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四川、湖南等地少數民族中廣為流行。除了作為禮樂器用於演奏音樂、伴奏舞蹈和祭祀、典禮外,還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銅鼓的演奏方式,一般是將它側身懸掛,一人擊鼓,一人持木桶在鼓底晃動,以改變音量和音色。也常平置地面擊奏或由兩人抬鼓邊走邊以手拍擊。其音色粗獷宏亮,鼓聲大者可達數里之外。此鼓出土於西漢時期嶺南越人聚住區,鑄造精細,紋飾精美,是漢代少數民族文物中的傑作。鼓足部刻有「百廿斤」銘文,可知當時漢文化已深人嶺南越人地區。
圖片附件:076嶺南越人的樂舞——翔鷺銜魚紋銅鼓.JPG(2008-10-30 17:47, 69.9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3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7 河西走廊養駿馬——彩繪木馬東漢(25~220年)尺寸:長46、高61厘米1959年甘肅省武威磨咀子26號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木馬為組裝而成,可拆卸馬頭、馬鬃、馬尾、馬耳、馬腿,稜角分明,雙眼突出,鼻孔粗大,耳如削竹,渾身強勁有力。造型準確,製作巧妙,形象生動。雖然沒有奔馬的狂躁,沒有卧馬的安逸,卻昂首豎耳,翕(音西)唇欲嘶;於靜中顯機敏,在凝神處露溫馴,頗具神駿風采,充分體現了河西良駿威武、迅捷、機敏的神韻。 「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河西走廊地廣民稀,水草適宜畜牧,出於「張國臂掖、以達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諸多方面的目的,漢王朝極力鼓勵河西居民養馬、育馬。彩繪木馬就是漢代河西走廊養馬、育馬在喪葬文化中的具體體現。
圖片附件:077河西走廊養駿馬——彩繪木馬.JPG(2008-10-30 17:47, 55.2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37&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8 通往天國之路——T形帛畫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文物尺寸:長205、上寬92、下寬47.7厘米裝裱尺寸:長235、寬142厘米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為葬儀中用以表示招魂、導引後隨葬的旌幡。畫面所描繪的內容自上而下可分為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天上部分繪有人首蛇身的蛟龍、金烏、蟾蜍和玉兔、奔月的嫦娥等天國的神話傳說。金烏指代太陽,所謂「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即指此;人間部分繪有墓主人辛追在3個侍女的陪同下,正在飛升天國的路上,以及家人在祈求死者靈魂升天的祭祀場面;地下部分畫著神話中的鰲魚和異獸守衛死者的靈魂。帛畫以有序的層次展示了漢初人們觀念中的宇宙圖景,其主題思想,一般認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認為是「招魂以復魄」,使死者安土。
圖片附件:078通往天國之路——T形帛畫s1.jpg(2008-10-30 17:48, 81.4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5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38&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49 漢代規格最高的葬服——金縷玉衣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尺寸:長174、寬68厘米1994—1995年江蘇省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江蘇省徐州市博物館藏 這是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的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闐白玉、青玉組成,包括頭罩、前胸、後背、左右袖筒、左右褲管、左右手罩、左右腳罩等十餘部件,共使用玉片4248片,金縷1576克。需10萬人工才能完成。按照漢代的喪葬制度,玉衣是必需的喪葬品,因為漢人相信金玉可以保持屍體不朽。但只有帝王才能使用金縷玉衣,而此件玉衣的主人是第二代楚王劉郢客,即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之子。劉交深受劉邦之子、漢文帝劉恆寵信,致使其幾個兒子貴比皇子,故劉郢客死時能穿金縷玉衣。同時也說明西漢時期象徵地位和等級的玉衣縷質的使用並未形成嚴格的制度。
圖片附件:080漢代規格最高的葬服——金縷玉衣s1.JPG(2008-10-30 17:49, 49.4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39&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80漢代規格最高的葬服——金縷玉衣2.JPG(2008-10-30 17:49, 65.2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4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80漢代規格最高的葬服——金縷玉衣8.jpg(2008-10-30 17:49, 109.5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41&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80漢代規格最高的葬服——金縷玉衣9.jpg(2008-10-30 17:49, 111.2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6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4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0 漢代的高層建築——綠釉陶樓東漢(25~220年)尺寸:高216、基座邊長82.8厘米1990年河北省阜城縣桑庄漢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陶樓由台基、門樓和五層樓閣組成,是一件仿木建築的陶制模型器。綠釉為低溫鉛釉,它以氧化鉛為主要熔劑,以銅為主要著色劑,經過700℃的氧化焰焙燒後,呈現出美麗的翠綠色,極富裝飾感。東漢時期隨著莊園經濟的發展,各地豪門大族為加強防範,常自行興建大型塔樓,有的高達九層。高樓的盛行,一是軍事守衛的需要,便於觀察敵情。同時也與漢代崇尚高台有關,漢代神仙學家公孫卿說過:「仙人好樓居」,認為仙人都是住在高樓之處,故漢代貴族豪強熱衷修建高樓。由於東漢時期喪葬制度趨向世俗化,古典禮俗的冥器絕跡,才出現了反映貴族豪強和莊園地主生前享用的物品冥器進行隨葬。這種漢代樓閣式建築明器,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與風俗,再現漢代樓閣式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圖片附件:081漢代的高層建築——綠釉陶樓4.JPG(2008-10-30 17:50, 147.8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51&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0 公出有從騎——銅馬東漢(25~220年)尺寸:長37、高39厘米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這是車馬儀仗俑中的隨從馬俑。馬健壯肥碩,昂首嘶鳴,抬腿欲進,翹尾而立,富於動感,栩栩如生。武威雷台漢墓發現了中國境內數量最多、陣容氣勢恢宏的銅車馬儀仗俑群,由38匹馬,1頭牛,14輛戰車,17個手持長戟的武士俑和28個奴婢俑組成,而引領這支儀仗隊伍的是氣勢驚人、腳踏飛燕的銅奔馬。奔馬身後有小吏領隊,斧車前導,騎馬武士俑護衛,高官要員乘軺車跟隨其後。「公出有從騎 」,出行車騎數量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作為地方官的墓主人顯然是僭越,反映出東漢以來地方武裝勢力增長而出現的群雄割據局面。
圖片附件:082公出有從騎——銅馬3.jpg(2008-10-30 17:50, 65.4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58&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1 財富的夢想——銅搖錢樹東漢(25~220年)尺寸:通高198厘米1990年四川省綿陽市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四川省綿陽博物館藏 搖錢樹整體由基座、樹榦、樹冠等共29個部件銜接扣掛而成。以銅管作樹榦,插在浮雕天綠、辟邪紋的陶座上,五組枝葉分插在樹榦套管上,樹頂一人正將玉兔搗成的不死「神丸」置於雀嘴,樹枝上滿布銅錢,樹葉上還飾有西王母長生不老神仙故事及樂舞雜技者形象。樹葉婆娑,滿布銅錢,似乎只要搖動樹榦,銅錢就會嘩嘩墜落,故名為「搖錢樹」。搖錢樹在東漢的墓葬中常有出土,人們在樹上掛滿銅錢,編繪神仙故事,祈盼它能像果實那樣可以不斷地「開花結果」,希望能像神仙一般長生不死。「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墓中隨葬搖錢樹,表達了漢人渴求財富的願望。
圖片附件:023財富的夢想——銅搖錢樹5.JPG(2008-10-30 17:51, 80.78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5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59&tid=13716897
作者:暢--游 時間:2008-10-30 17:51 我來過.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2 南越國的實用屏風--銅屏風構件
圖片附件:068南越國的實用屏風--銅屏風構件s.jpg(2008-10-30 17:52, 52.4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0&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8南越國的實用屏風--銅屏風構件1.JPG(2008-10-30 17:52, 126.4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1&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8南越國的實用屏風--銅屏風構件5.jpg(2008-10-30 17:52, 115.6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2&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8南越國的實用屏風--銅屏風構件6.JPG(2008-10-30 17:52, 157.5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3&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8南越國的實用屏風--銅屏風構件9.jpg(2008-10-30 17:52, 74.7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7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4&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68南越國的實用屏風--銅屏風構件12.JPG(2008-10-30 17:52, 57.4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5&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4 祈求吉祥的酒壺——獸耳青瓷卣 三國·吳(222~280年)尺寸:高13.6、口徑8.3、足徑10.1厘米1958年安徽省蕪湖市出土安徽省博物館藏 盛酒器。造型仿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卣,蓋已失,裝飾採用貼塑、印花兩種手法,周圍對稱貼塑四個寓意吉祥的羊首,羊首上有系,可穿繩提攜。模印的聯珠紋、菱形紋和斜方格紋,是三國至晉時瓷器的裝飾特徵;形制古樸典雅,紋飾規整樸素,釉色淡青泛黃,撫之有柔潤之感,是越窯系青瓷中的精品。三國時期,恰逢亂世。曹操有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貴族們財富積累較少,生活器具製作不求奢華樣,考古發掘中很少有名貴精美的酒器出土,卻多見青瓷酒具。酒器質地由青銅變為青瓷,反映制瓷業的進步。
圖片附件:084祈求吉祥的酒壺——獸耳青瓷卣1.jpg(2008-10-30 17:54, 150.8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63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6&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5 功用存歧義的水器——青瓷虎子東晉(317~420年)尺寸:高18.6 、長29.7 、寬15.3厘米南京象山七號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館藏 虎子起源於戰國,風行於漢魏六朝,因器形似虎而得名,總體造型基本一致,細部刻畫各有不同。這件虎子通體渾圓,斜頸圓口,背上有拱形提梁,虎首昂起,張口露舌,目視遠方,腹下有縮狀四肢。全身飾淡青釉,其造型擺脫了僵硬強求外表形似的模式,注意對內在精神的表現,精巧而又不失質樸。虎子為六朝墓中常見的青瓷隨葬品之一,多出現於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一般放在死者腳邊或單置一處,通常認為虎子是一種盛溺的褻器,俗稱便壺;但也有人以東漢畫像磚資料證實,虎子應屬清潔用洒水器。
圖片附件:085功用存歧義的水器——青瓷虎子2.JPG(2008-10-30 17:55, 39.56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8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7&tid=13716897
圖片附件:085功用存歧義的水器——青瓷虎子6.JPG(2008-10-30 17:55, 147.21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8&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6 超度之舟——青瓷蓮花尊北朝(386~581年)尺寸:高59.5、口徑12.2、底徑20.2厘米1948年河北省景縣封氏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青瓷蓮花尊在我國南北朝時期非常流行,從留存至今的十餘件器物來看,均是器形高大,釉色青綠,整器將刻劃、浮雕、堆朔、模印、粘貼等多種技法施於一體,紋飾繁縟、上下輝映,它們代表了南北朝時期制瓷的最高工藝水平。浮雕蓮瓣是蓮花尊的重要造型特徵,俯視時向外伸展的層層蓮瓣宛如盛開的蓮花。青瓷蓮花尊大多出自墓中,應是帶有宗教意義的隨葬品,很可能是替代死者靈魂的棲息物穀倉罐。用於安放靈魂,而且加入了濃郁的佛教色彩,能超度死者亡魂,使其免受輪迴之苦。可以認為蓮花尊是佛教與中國古代靈魂觀念結合的產物。
圖片附件:086超度之舟——青瓷蓮花尊2.JPG(2008-10-30 17:56, 68.87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122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9&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6 北方牧民寫真畫——牧畜圖壁畫磚魏晉(222~420年)尺寸:長35、寬17.3厘米1972年嘉峪關市新城第五號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畫面為一個身著窄袖短袍的邊境牧民,正守護著一群羊和馬,畜群悠閒遊走,自由自在,描繪了河西地區古代少數民族在荒原上放牧的情景。這種磚畫是將字畫繪寫在磚塊上燒制而成的,用筆簡潔奔放,線條瀟洒隨意,色彩運用樸實簡練,表現手法獨特新奇。 魏晉時期,河西走廊地處絲綢之路中段交通要衝,又是小月氏、鮮卑、氐等族與漢族雜居的地方,草原廣袤,牧草豐盛,畜牧業發達,這幅畜牧圖形象地再現了「河西畜牧為天下饒」的景象,同時也是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體現。
圖片附件:087北方牧民寫真畫——牧畜圖壁畫磚2.JPG(2008-10-30 17:56, 92.43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6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70&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7 升仙的媒介——神獸紋玉樽西晉(265~317年)尺寸:口徑10.5、高10.5、足高2厘米1991年湖南安鄉黃山頭林場南禪灣西晉劉弘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樽是溫(即醖yùn,用連續投料法重釀,使酒液清淳)酒器,最早為青銅製造。兩漢時期主要製作玉樽,仿青銅樽式樣;魏晉以後則以瓷樽為主,宋元以後逐漸為酒注、酒壺所代替。此樽玉質受沁呈粉白色,器身紋飾被三道凹帶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以鋪首銜環為器耳,其餘浮雕螭、虎、龍等瑞獸和仙人乘雲。下部紋飾分為三組,分別以仙人與龍、虎與螭、龍與熊相爭鬥為題材,器底以三熊足支撐。雕琢線條流暢自如,優美飄逸,具有強烈的動感。 以玉為樽,是東漢玉雕工藝的代表作。 以玉為樽,是因為古人認為玉器可溝通人神、食玉可以益壽成仙。此樽外壁飾以仙人,表達了漢人慾借酒、玉以成仙的願望,反映了神仙方術思想在漢代的流行。
圖片附件:088升仙的媒介——神獸紋玉樽6.JPG(2008-10-30 17:57, 155.45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4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71&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7 吉祥如意——金羊東晉(317~420年)尺寸:高0.9、長2、寬0.6厘米南京郭家山溫氏家族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館藏 金羊的造型十分美觀,整體作卧伏狀,昂首張口,似正在咩咩而鳴,全身有九個圓形托,托內嵌物已失,尾彎曲成環狀,應是某種器皿的附屬裝飾之物。這件小巧精緻的裝飾品,有著「吉祥如意」之涵義。 中國古代「羊」與「祥」相通,寓意吉祥美好。古代常見以羊塑形,把吉祥符號的精神元素融入設計之中,製成實用器具或裝飾用品,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表達了人們一種對安定、祥和、康富生活的企盼。古人還將羊看成知禮、有德、孝順的化身。跪伏的羊,更是溫順謙卑的象徵,最符合中國人將道德與審美合一的思想觀念。
圖片附件:089吉祥如意——金羊.jpg(2008-10-30 17:57, 25.84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5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72&tid=13716897
作者:dux369 時間:2008-10-30 17:58 高潔蟬為飾——蟬紋金鐺冠飾東晉(317~420年)尺寸:高5.5、上寬5.2、底寬4.5;長4.2、寬4厘米1998年南京仙鶴觀6號墓出土、南京市郭家山溫氏家族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館藏 中間飾鏤空蟬紋,邊飾鋸齒紋,周身用細小金粟粒焊接而成,背部邊緣有一周鋸齒形卡扣。這種「附蟬為飾」金鐺冠飾構思奇特,製作精緻,為六朝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冠」是古代對頭上裝飾的總稱,用以表示官職、身份與禮儀之用。古代武官所戴的惠文冠,相傳為戰國時趙惠文王所制,漢以後侍中、中常侍都戴此冠,加黃金鐺,附蟬為文,貂尾為飾,以示品行高潔,身份高貴。據《宛委余篇》云:「金取其剛,蟬居高飲清,貂內競悍而外柔」,取其義而名為「貂蟬冠」,是一種高貴的冠式。《三國演義》中美女貂蟬為虛構人物,多半因高潔之意取名,來暗喻人物的性格。
圖片附件:091高潔蟬為飾——蟬紋金鐺冠飾3.JPG(2008-10-30 17:58, 62.29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0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73&tid=13716897
推薦閱讀:
※上海記憶
※【引用】記憶中的老影星之八十二影壇常青李麗華
※記憶力下降
※改造北京:長安街的國家成長記憶
※科學家發現時間根本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功能所產生的一種錯覺,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