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心理/原創】當孩子有了羞恥感以後

聲明shengming

本文為九州心理原創出品

版權歸九州心理所有,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獲取授權。期待參與創作,投稿郵箱:jzxl_cn@163.com

作為一名心理學愛好者,很高興來參加這次徵文活動,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來學習心理學,來和大家進行探討。因為覺得日常生活中這門學科真的很重要也很實用。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實際上之前都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所幸現在的網路讓我們在資訊分享與視聽享受上與大城市實現零距離,而我和心理學的接觸基本上也是由網路開始。一開始是因為發現自己喜歡的幾名網路作者都是心理諮詢師,學心理學的人文筆真正是好啊,後來看到好些經典文章都是一些心理學公眾號來的,這才慢慢有了更多的接觸。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對女兒(7周歲,小學1年級)的教育上,也發現心理學看來的一些東西著實很有用,很有科學性。

前段時間就碰到這樣一件事:某一日,接到一位家長的聯絡,說我家女兒在學校踢他兒子,烏青都出來了,希望知道下是什麼原因。當下真是懵了,女兒是什麼樣的性格自己最清楚了,總之絕對不是那種囂張的人,絕不可能造成校園「暴力事件」。於是問她怎麼個情況。她倒是承認了,說那個男孩不守紀律,所以和班長(也是個小女生,女兒是副班長,)就用腳踢了。於是連忙向對方家長道歉。對女兒更加是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不外乎這個方法不對,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之類。有句話說,人人皆頑劣,誰都有欺負弱小的心理。我也不得不那樣去想,外表溫順的女兒,內心是不是也有欺負弱小的想法?於是試探著問,有沒有欺負別人,是不是踢人家很爽?女兒說沒有,就是為了管紀律。那麼好的,我相信她。當然,事情還沒完,第2天就接到了老師的簡訊,說女兒作為班幹部和另一名班幹部將孩子的腿踢出了烏青,已經跟女兒說了這樣做不對,希望家長在家裡也在教育下。想來是對方家長跟老師反映了。老師的簡訊語氣很平和,很客觀。於是作為家長也向老師承認錯誤,承認這方面的教育疏忽了,並讓孩子跟對方孩子道歉。當天回到家裡,特別注意孩子的情緒。第一次被老師批評確實受傷了吧,小臉悶悶的。於是再這樣跟她說:這件事情想法是對的,但是方法確實不對,但只要不是故意欺負別人,媽媽也不會怪她。女兒好一會才想通的樣子。我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情根本就沒完。有一天,女兒說,媽媽,你是不是說過,學校里所有事情都可以跟你說。當然了。我一直鼓勵女兒和自己分享學校的事,我覺得這是很有用的方法,特別是這個年齡段。教育孩子本就沒有固定的方式與方法,重在溝通。她說她實在不想跟這個同學(就是被踢的那個同學)同桌,說著說著還哭了,一臉的委屈。第一次因為學校的事在我面前哭鼻子,我有點急了,但是媽媽是萬能的,我怎麼能讓她失望、讓她看出心慌?於是,耐心地聽她說。「老師讓我教***同學做作業,他不聽,讓我給他抄作業,我沒答應,他就說他要告老師說我踢他。」一邊說一邊抽抽搭搭。真是赤裸裸的威脅,現在的孩子已經會這一招了?「但是你沒有踢他呀,他告老師也是要有證據的呀。」「那他自己把自己弄傷,又說是我踢他怎麼辦,老師說了,如果我又踢他,就不能當副班長了。」說到這裡,哭得更傷心了,「他還說要到你這裡來告狀。然後我就向他道歉了。」你沒錯,道歉個毛!忍不住要爆粗口了。暈暈暈。說到底女兒就是擔心不能當這個副班長。以至於別人說她踢人,自己根本沒有那樣做,也害怕沒人相信,而且失去信任就意味著不能當副班長。「媽媽永遠相信你。」這是我的態度。當下真恨我自己怎麼沒有好好研究過兒童心理學?我無法揣測對方是怎樣的家庭和怎樣的教育,可以說兩個孩子的心理都有那麼一點點問題。顯然,前次事情的處理是留下後遺症的。哎,真是件複雜的事。又拿不出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方法。於是只好告訴她,首先不能再犯前次的錯誤,其次,媽媽永遠相信你,即使老師不相信,同學不相信,但是媽媽永遠相信自己的孩子;再次,作為班幹部,就是要為同學們服務,如果同桌作業不會,就幫助他一下,但是自己能力有限,幫不了的,那也是沒有辦法,就跟老師反映;最後如果他再「威脅」你,你也不用理睬他。吧啦吧啦說了好多,可總感覺沒有說到點子上。

後來看了心理學相關的文章,認識到一個詞,羞恥感。我家孩子也是這樣吧,被老師批評一次後,應該是感到了一種羞恥感,而對同學的內疚有沒有呢?羞恥感和內疚情緒的最大區別是:羞恥感在說「我是壞的或者我不夠好」,而內疚在說「我做了錯事或者我做的還不夠好」。內疚讓我們更有動力去修正我們的行為,而羞恥感則更可能讓我們絕望。因為當我們認定自己有缺陷或者是自己不好時,改變就變成了一件沒有希望的事情。羞恥感是一種幾乎只有負面影響的情緒。因為對這件事的認識僅僅停留與被老師批評的羞恥上,而不是對同學的內疚上,所以一直有被老師再批評的害怕與擔心,就連自己沒錯,也擔憂別人特別是老師的看法。而如果自己有感到內疚,那麼就會很篤定沒有踢別人,就不用慌亂。所幸這一切跟我及時說了,作為母親,我也願意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思考怎麼說明這件事情。想起自己小時候,肯定也有過這樣的情況,在意別人的目光,覺得自己有委屈,感覺被人欺負,又不知道如何解決,都是怎麼過來的呢?真正的愛是內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諸多因素。在我們那一代,父母忙於工作忙於解決一家人的生計,不可能想到那麼多的教育方面的問題。那麼現在如果有機會多了解心理學,何不多學習呢?就是為了和孩子一起更好地成長。

記得之前看一篇文章說:「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主婦。」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這些都算給自己補上的課了,覺得說的好有道理。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是每個做父母的心愿吧,所以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學點心理學吧!

後記:最近每天和孩子聊天,聊她和同學的關係,包括那位關係緊張的同學,告訴她即使內心「骯髒的小秘密」也別忘記告訴媽媽,鼓勵她保護自己不傷害他人,鼓勵她樂觀地對待每一位同學但也能委屈自己。現在情況還不錯,偶爾發點小牢騷,但是還算正常。最最重要的是,作為媽媽,永遠相信自己的孩子,並保證和她一起進步。

(本文經由作者本人授權九州心理刊發)

作者:


推薦閱讀:

中國將成為羞恥感蕩然無存的社會???
怎麼關愛自己,擺脫羞恥感的深淵?

TAG:孩子 | 心理 | 原創 | 九州 | 羞恥感 | 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