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老人容易享受子女的孝順?
一
一個親戚,其母長壽,去世時已年逾百歲,可以說是壽終正寢,家裡為她老人家平平和和地辦理了喜喪。
親屬沒有哭哭啼啼的,多是在懷念老人家的好,沒有一絲惋惜,反倒是祝福老人一路走好,內心也都比較安定。
後來這親戚時不時就回憶母親的好,說母親是最有智慧的老者。
我很好奇,就細問為什麼。
他說,母親對兒媳比對女兒還親。
老太太在世時,女兒一回娘家來,她就把女兒轟走,不讓來,說女兒嫁人了,是婆家的人,該去伺候公婆,少回來。還當著兒媳的面對女兒說,兒媳婦才是自家人,才是親人。
當時女兒聽了不理解,果然很少回家了。
然而老太太去世後,子女們再重聚回憶母親時才都明白其用意。
兒媳婦看婆婆把自己當親人,待自己比待親生女兒都好,自然會盡心儘力照顧婆婆的。
如果婆婆只視女兒為親人去排斥兒媳,挑剔兒媳這個那個毛病的話,那兒媳肯定不會心甘情願的照顧老人,家裡一定會弄得雞飛狗跳。
仔細一想,老人家真的認為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就不是自家人了嗎?
恰恰相反,老人知道後半生要跟兒子過,要依靠兒子和兒媳來照顧,讓人家付出勞力,就要讓人家心甘情願才好。這或許是一種感情賄賂,但效果就是讓大家都舒心。兒媳婦伺候好了婆婆,嫁出去的女兒才能安安心心過生活,省去不少麻煩,大家都和睦,何樂而不為?
結果就是,老人安穩地被照顧了許多年,和兒媳的感情如同親母女一樣沒有隔閡,最後無疾善終,平靜過世,完滿地走過了餘生。
直到去世多年後,親戚們每每想起老人家都感懷她的好,並由衷產生敬佩。
如此說,智慧的老人才能過好下半生。
二
一對老夫妻鄰居,均是某大學教授,已退休。
他們是40後人士,卻早早實行計劃生育,只養育了一個女兒。
他們的觀點是,一個孩子就夠了,還有很多事要做呢。
當女兒成年後,父親就鄭重其事地說,你要結婚就搬出去,不要和我們一起住。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不要互相干擾。而且也明確說明,不會為女兒出錢買房子,有能力就自己買,買不了就去租。
結果,女兒結婚時,果斷地搬出去,而且是租房住,後來依靠自己能力買了房。
由於女兒從小培養了獨立性,所以生完孩子也沒有讓父母帶,免去了父母的勞累。
而這對老夫妻便得以從事自己的業餘研究,或者沒事就出國旅行,享受生活。
他們都各自相安,女兒沒有給父母舔麻煩,父母也沒有插手女兒的生活,大家依然保持平靜而溫馨的狀態,互不相欠,互不糾結,只有滿心的祝福。
三
還是一位老鄰居,我叫她牛大姨。
真是人如其名,一輩子竟給人當牛做馬了。
牛大姨娘家的老房子拆遷分得了15萬,然而這筆錢卻造就了她日後的不幸。
她把錢直接給二兒子拿去買房子做首付(十多年前的事,當時房子還不算太貴)。
二兒子也沒考慮就直接拿錢貸款買了房。
大兒子看在眼裡就眼紅,開始怨恨母親,嫉妒弟弟。
牛大姨這麼做是因為大兒子跟自己住,並且大兒的工資低,不如二兒子能幹,所以大兒申請貸款比較渺茫,二兒子貸款就比較容易了。
就這樣,因為父母的住房緊張,再加上大兒子已經結婚,二兒子必然要搬出去,他買房單過是理所當然了。
但大兒子不這樣看,一直懷恨著兄弟和母親。所以他生下女兒就一股腦推給牛大姨去帶。
並且大兒一家三口連吃帶住等各種開銷都由母親買單,牛大姨是苦不堪言。
牛大姨本不富裕,要命的是不但受累,還因帶不好孩子而遭兒子埋怨,心裡更抑鬱。
不久,老二也結婚了,很快也生了兒子。
因還要還房貸,老二小夫妻倆必須都出去工作,所以小孩也推給母親帶了。
結果老大又因為牛大姨帶了老二的兒子又開始嫉妒,鬧得家庭不和。
時間一久,牛大姨承受不住,生病住院,檢查出來時已是癌症晚期,當時才66歲。
然而照顧母親的事,老大甩手不管,只有老二幫忙。可老二是養家主力,不能總請假,父親身體也不好,還總愛發脾氣,也不頂用,對牛大姨就照顧不周。
到了要做手術時,兄弟倆竟湊不出一點錢來。最終牛大姨是乾熬著痛苦而死。
她去世沒多久,我們就見她大兒子買了十一萬的車。鄰居們對此也只能呵呵了。
如果時間能倒流,生命可以重來的話,當初的15萬要是平分給兄弟倆,結局會如何?
會不會大兒子沒那麼多嫉恨,兄弟也不會反目成仇,老人家也不至於受累不討好,混到這種殘境呀?
四
我姥姥。
一個脾氣古怪透頂的老人。
其實四個子女都很孝順,可姥姥就是怨氣太重,埋怨丈夫,埋怨子女,子女本來好,卻總不滿,挑剔兒女這樣那樣不好,一到過年過節就犯脾氣,是壞氣氛的製造者。
十幾年前,姥姥得肺炎住院,子女輪流照看,沒有怠慢的,病友看了都很羨慕我姥姥。
可姥姥不滿足,享受不到。住院了還在生怨氣,稍有不如意就發脾氣。哪怕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能引起她懷疑,是不是誰要害她。
其實沒人那樣做,是她自己太過敏感導致的。
這是典型的客觀上有子女供養,子女孝順的條件,但她主觀卻享受不到,能運算元女的錯,是子女不孝嗎?
五
我姥姥的一位病友。
她在姥姥的對面,一位90多歲高齡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友誼醫院的第一代護士,一輩子沒結婚,沒子女,但精神頭很好,不像90歲的,臉上很有光澤。
老奶奶得的是普通感冒,因年歲大了,院方才照顧她讓住院觀察兩天。
精神好的時候,老人家就看報紙、看書,從不無聊或發獃。
聊天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老奶奶一直住在醫院宿舍里,因無子女,平時都是由年輕護士照看。
那些護士對老人非常尊敬,服侍很周到,也很願意與她老人家聊天。
聽一位護士說,老人家經常上網瀏覽信息,還會打字寫文章,那時網路才剛興起,我們這些晚輩都暗暗驚嘆,這麼大年歲,還保持旺盛的學習力,難得啊!
我並沒有從這位老護士身上看到因為沒有子女而有過一絲的哀傷情緒,反倒是精神飽滿,積極陽光,更受盡了眾人敬仰。
身邊的年輕護士,沒有人去嫌棄她,反而都願意向她請教。
這樣的老人,儘管沒有親生子女在身邊,卻得到了更多的照顧和擁戴,是一種怎樣的福氣。
六
為什麼很多有子女的人卻享受不到這種福氣,有沒有問過是自己出了問題。
我媽跟我說過,你越想貪圖跟我要什麼,我越不想給,你不要的時候,我才會主動給。
我小姨也說過,為什麼她願意給我花錢。
她說我什麼都不要,她反而願意給我錢花。相反,姨夫的侄女每次去她家,看見什麼好東西都張嘴要,氣得小姨就把好東西拿給我用了,說不喜歡侄女總要東西。
物質,看得見的東西尚且如此,何況是感情。
父母與子女的感情,兄弟姐妹間的感情和夫妻感情都有共同點,就是必須兩廂情願。
一方一味地伸手要,另一方總是被索取,能長久和睦嗎?
在向對方索要親情的時候,為什麼不先看看自己做的如何?
你以為的付出,就真的是付出?
帶著功利心去付出,卻向對方索要親情,對等嗎?
手裡的一把沙子,抓得越緊,它就能留在手裡嗎?
你越追得緊,恐怕越是得不到。
不那麼貪圖的話,說不定會容易得到。
有句話叫有舍才有得。
舍的是什麼?是自己的貪圖心。
不指望別人給予什麼,自己就不貪圖別人。
你沒有私心雜念,不功利,別人才願意靠近你。
有太多私心,即便是子女也要嫌棄你。
所以早有老話說過了,強扭的瓜不甜。
強硬要求子女孝順的,不說道德譴責的話,只會認為這是少智行為。
都說,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都有各自的不幸。
但我要改變這句話。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共同點是家庭成員都很智慧。
不幸的家庭也有共同點,總是有那麼一個缺智少智的人在攪局。
而智慧的特點就是:不爭、不強求、不貪,看透、看淡。
你對別人無害,不捆綁束縛別人,人家跟你在一起才舒心。
而父母的天性卻造成了一個謬誤,認為我生了你,你理所應當聽我的指示。
可卻忘記,要讓一個人圍在你身邊,靠高壓手段行得通嗎?為什麼不去用吸引替代高壓呢?
一個人要成家立業,知道用吸引去引起異性的注意。
但是父母和子女也是兩個人,而非一個人,也會存在喜歡或不喜歡的情況。
父母為什麼不能用吸引——這個最誘人的方式去得到子女的青睞呢?
如果你的吸引力足夠大,子女都巴不得圍繞在你身邊,那又是什麼體驗?
大家都是自願聚在一起,沒有誰強迫誰,又是什麼感受呢?
七
有些報道說某個人如何孝順,如何用心照顧老人等等,大家的目光都只聚焦在這位子女身上,卻為何沒去觀察一下老人的情況,被善待的老人,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感情和睦只能是兩廂情願造就的,單方面付出一定達不到和睦。
之所以那個人很孝順,正是因為老人做得好啊!
老人先付出了,同時老人也不貪圖,更不去指責,反而贏得子女的尊敬,這是源於老人的智慧,如同此文第一段所說的那位百歲老人一樣,是智慧地生活,從而享受到了良好的照顧。
想讓自己老年生活安逸,年輕時用點心,增長智慧,不是很划算嗎?
為什麼總去糾結自己或埋怨別人,就是灌輸了太多「應該」和「理所當然」的觀念。
世上本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的,或是理所應當的事,一切都是因為緣才相聚。
宇宙浩瀚,唯有地球有生命,其他大部分是荒涼的無人之境,地球上有生命可謂是宇宙的一個奇特案例,難道說,生命就是應該發生,或是理所應當發生的嗎?
生命的產生,況且都不能說是就應該發生,也是因為機緣巧合而有的生命,畢竟大部分星球是沒有生命的。我們有生命是我們的幸運,但不代表應該有生命,沒生命就是不應該。
同理,父母與子女相遇也是機緣巧合,也不是說誰就應該是誰的父母,誰應該是誰的子女。
基於在此之上的感情,就更沒有理所應當這種說法了。
別人對我們好,關心我們,是我們的福氣,沒有得到關心,也不能說就是某某的錯。
如果不把什麼是常態,什麼是特例,什麼是幸運分清的話,那麼就不會懂得珍惜、不會懂得放下,不會淡然,總因為別人應該做而沒做什麼引發怨氣,最後留給自己的只有內傷,其餘什麼都留不住。
或者說,能留得住人,但留不住心,能過好日子嗎?
最後想說,每個人都有選擇權利,只是效果不同而已。
有的人喜歡過舒心日子,而有些人喜歡受虐過活。如果選擇後者的話,請考慮一下身邊人感受,那就算是行善了。
祝各位父母都能安享晚年!
推薦閱讀:
※子女決
※矮個子女生的9個激萌瞬間
※算命說:夫妻兩人有這4個生肖之一,家裡不缺錢,子女財萬貫!
※薦讀中老年人與子女相處,請記住這五句話!真得放在心上!
※教子女學會四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