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結合,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摘 要:作文必須遵循作文教學的規律,走好讀寫結合之路,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寫作的一條捷徑。具體可以方法是讀中學寫,課內得法;運用遷移,實踐寫作;學為主體,指導深入。學生學習作文,必須以閱讀為基礎,讀寫結合。走好讀寫結合之路。
關鍵詞:閱讀;作為教學;讀寫結合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程標準》對學生習作的要求這樣描述的:「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1】作文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參與、理論指導與習作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的過程。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理論脫離實際,講與練脫節的現象。作文課分兩節,先是講後是寫。雖然教師對寫作知識、寫作要求講得到位,學生仍存有寫得簡單或不會寫的困惑。是的,作文不是在兩節課上就能輕鬆完成的。作文必須遵循作文教學的規律,走好讀寫結合之路,做到「以作促讀,以讀導作,長期訓練,不斷提高」。
是否這樣認為,我們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本身就是一套作文序列,入選的課文體裁豐富多采,語言合乎規範,適合兒童年齡特徵和認識特點,絕大多數課文都是學生寫作的範例。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作文的因素,突出寫的訓練,引導得法,學生就能從中吸取多方面的營養,充實自己的寫作。在作文中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新近學到的知識,使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明確每次作文的重點、難點,同時做好觀察選材的準備,方可保證每次作文訓練的質量。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寫作的一條捷徑。
一、讀中學寫,課內得法
要寫好一篇文章,須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積累一定的辭彙,還要掌握一定的寫作知識,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等。這些都要靠閱讀教學來獲得。崔巒老師早在2003年所寫的《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中就曾提到:「引導學生讀中悟寫,從讀學寫,加強讀與寫的聯繫。不應把閱讀僅僅作為理解內容的手段,還應把閱讀和品詞品句、揣摩表達作用、學習文章寫法結合起來。」【2】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除了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作文因素,抓好每篇課文中寫作知識的滲透,這樣在長期閱讀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潛移默化,逐步提高。
致力於讀寫結合研究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老師說:「讀和寫是互逆的過程。他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繫著。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會有理解性的表達。反之,表達能力強了,又促進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們之間這個聯繫點,即讀寫對應性,也是讀寫遷移的基本因素,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不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徑,而且是提高學生聽、讀、說、寫各項能力,達到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3】
(一)閱讀中滲透寫作知識
語文教材大多文質兼美,是學生積累、感悟語言和模仿參照的樣本,為此,我們要以文本為依據,從文本中選擇借鑒點,讀中悟寫,讀中學寫。如教學人教版第五冊第3課《爬天都峰》一課時,我對學生進行了審題的訓練,啟發學生根據題目,考慮文章是寫人的還是敘事的,是寫景的還是狀物的,作者可能會寫些什麼內容,能表述什麼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訓練了學生寫作能力。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滲透寫作知識,進行作文教學的訓練。
如教學人教版第五冊第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後,我啟發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了解到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的特點是:先總括小興安嶺的美麗和特點,然後按四季的順序分別去寫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最後概括出「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從中訓練學生如何組織材料、編寫簡要提綱的能力。
(二)閱讀中滲透寫作技法
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有目的地讓學生議一議重點段跟文章中心的關係,以及作者如何詳寫重點段等,從中訓練學生確定文章詳略和如何把文章寫具體的能力。隨著對課文的講析,使學生獲得一些寫作技巧。
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第6課《爬山虎》一課,在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容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的腳觸著牆時的一系列變化:「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巴住牆就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體會「彎」「拉」「緊」等因果關係:由「直」到「彎」,縮短了距離,所以產生了拉力;由於產生了拉力,使它在牆上貼得很緊。為了突破這一理解上的難點,我展示了爬山虎緊貼著牆往上爬的課件,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讓學生弄清楚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因此,閱讀教學中除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不忘從作文的角度來研究分析課文,使學生從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樣組織材料、選擇材料、如何確定中心;作者為什麼這樣開頭結尾、為什麼這樣安排段落層次、為什麼選用這些句式、運用這些詞語等等。同時還要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反映出來的各種問題加以對比,有目的地進行閱讀教學中的作文指導。學生經過這樣長期訓練,自然會領悟到寫文章的方法,寫作能力將會大幅度提高。這些寫作知識及寫作技巧,絕不是作文課上所能解決的。
二、運用遷移,實踐寫作
崔巒老師在《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中還提到:「在閱讀課上,特別是中高年級的閱讀課上,要有練筆的意識和策略。從讀學寫、讀寫結合,可以是文章寫法之類宏觀的,更多的可以是微觀的。」
「讀寫結合訓練的形式很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選取恰當的訓練方式。尤其要關注訓練點的銜接,不要零碎進行,要通盤考慮。」
(一)經典處仿寫(說)
讀寫結合還表現在要經常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寫作,以教材的訓練重點為支點,把握課文的讀寫結合點,讓學生從範文中學習寫法。
如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的「月下刺猹」「雪地捕鳥」等經典片段,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仿寫。又如三年級《荷花》,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領悟作者在描寫荷花時,是由荷花的形狀寫到荷花的顏色,由荷花的整體寫到荷花的局部,條理清楚,語言樸實,給人一種美的感覺。學習課文後,指導學生採用課文的寫法,寫寫自己喜歡的花。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很好地把課文中的寫作方法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來。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習得很多表達方法,還能讓學生體悟寫作的基本技巧,更能訓練學生的語言及書面表達能力。
《荷葉圓圓》、《我愛故鄉的楊梅》、《桂林山水》、《只有一個地球》等的布局謀篇,都是很好的仿寫材料。「若不仰范前賢,何以貽厥後來!」把這些優秀的教材作為範例,指導學生進行仿寫,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結尾處續寫(說)
如學習《給予樹》後,可以創設情景讓學生替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後,給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髮揮自己豐富的想像,寫20年後兩個人見面的情景,讓學生體會人間真愛的溫暖。這類練習費時不多,可以收到加深理解內容和靈活練習表達的雙重效果。
(三)深刻處擴寫(說)
一些古詩詞,雋永短小,令人回味。讓學生把古詩擴寫成故事不失為古詩教學的創新之舉,這同時又能訓練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想像表達的能力。如二年級的《贈汪倫》、四年級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五年級的《清平樂·村居》等都是擴寫的好材料。
(四)留白處補寫(說)
續編故事,有利於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激發興趣,發揮潛能,在無拘無束的想像中產生大量新奇大膽的創造成果,培養不受制約的思考習慣,從中獲得自我意識和自信心的滿足。
有些課文的結尾意味深長,給學生留有想像的空間,就可以讓學生補寫結尾。如《小攝影師》一課的結尾是:小攝影師沒帶膠捲,沒給高爾基照成相,小攝影師哭著走了。這樣的結尾給學生留有想像的空間:回來到底有沒有又去呢?有沒有照成呢?……
一篇好文章,常常會使人覺得言雖盡而惹不盡。有的寫人記事的課文不寫結局,留下藝術空白,讓讀者去思考,更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如六年級《凡卡》的結尾只寫凡卡在郵筒里投送他寫給爺爺的信,回來後睡覺時做了一個甜蜜的美夢,留下了一串省略號——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信封上的書寫,探知凡卡的爺爺肯定收不到信;又可以根據凡卡爺爺的境況判定爺爺即使收到信也不能接他回家;還可以根據時代背景推知凡卡的美夢註定不能實現,等待他的是更悲慘的命運。如果就此引導學生延伸開去,以《凡卡投信以後》或者《凡卡的美夢》為題進行續寫,學生能夠悟出作者留下的空白,寫出合乎情理的文章來。
(五)換角度改寫(說)
如《草船借箭》《田忌賽馬》等課文,我們可以讓學生假設曹操不上當;除了孫臏的辦法之外,還有其他辦法嗎?再如學習《景陽岡》後,假如武松來到我們中間,他會想做什麼工作呢?請你嘗試給武松寫一份現代版的求職工作簡歷。變換角度來改寫,既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三、學為主體,指導深入
根據「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原理,每次的作文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要摒棄「講——寫」兩段式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優化作文課堂的教學流程。具體做法是師生共同參與施行連貫的教學環節:提出每次作文的目的要求,講解寫作的有關內容,師生共同評析例文,感知寫作知識和技巧,學生選題習作形成技能。
例如「寫一件完整的事」的作文。教師先要提出作文的目的要求:應較完整地記敘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起因、經過和結果,並要有中心,然後進行習作指導。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個發生經過、發展過程和結果,它同時又與一定的時間、地點、人物分不開的,因此,記事就要按照這個過程,像我們剛學過的《狼牙山五壯士》等幾篇課文一樣,把事情發展的這六個因素都寫得很清楚。接著出示下文(或選其它例文)師生共同分析,進一步感知寫作的知識和技巧。最後學生選擇題目構思作文。教師這樣堅持進行作文訓練,使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同步訓練,就可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正像新課程標準指出的「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作文教學應把作文能力老老實實地看作是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辯證統一的智力技能。「學生學習作文,必須以閱讀為基礎,讀寫結合。」儘管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途徑會有很多,但我還要說:「寫作水平要提高,讀寫結合須走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崔巒. 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EB].(2007-06-27) [2010-04-25].
http://www.pep.com.cn/xiaoyu/shuwu/xy_dsyz/shuwu1/200706/t20070627_399190.htm
[3]楊曉紅.《善用文本,讓讀寫結合有效有趣》[J].小學語文教師,2009,(6): 30-31
推薦閱讀:
※中國留學生現歸國潮 無法立足國外為哪般
※「DS-160」搞懵赴美留學生(附照片)
※建立一套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管理制度
※精彩文章 - 哈佛圖書館自習室牆上的訓言 - 我學網(開復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