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戰爭」——美國打開的潘多拉魔盒(摘自《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形勢篇)》)
07-13
中日「戰爭」——美國打開的潘多拉魔盒(摘自《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形勢篇)》)(2014-01-03 08:44:05)
推薦閱讀:
占豪
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這一年的中日關係必然波雲詭秘。這一點,從最近中國封殺日本首相安倍以及安倍的新年賀詞中可以看出。 本節分享自新作《大博弈 中國之危與機(形勢篇)》第四章的一個標題。對於中日之間當前的外交形勢,軍事衝突甚至是戰爭可能越來越難以避免。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決定了他們必然會再次向中國冒險。2014年,日本就有可能出手。考慮到日本對中國越來越強大的緊迫性,未來5年內日本對中國冒險用強的幾率很高,中國應做好萬全準備。2017年到2019年,都將是高度敏感和危險的年份。
中日「戰爭」,當然,這裡指還沒發生、但概率越來越高的「未來之戰」。這場戰爭,不一定必然發生,但可能性卻很大程度存在。雖然,我們當前討論的中、日「戰爭」,更多停留在推理和筆端。但是,只要對當前國際局勢作一個全盤的推演,理性、審慎地思考中、日關係,兩國之間的戰爭完全有可能,絕非空想臆測。尤其最近兩年,隨著中、日矛盾的激化,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有「風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對於這種趨勢,我們必須思考。一方面,要盡最大努力避免戰爭。畢竟,戰爭不是請客吃飯,必將付出代價和犧牲;另一方面,我們更要站在國家、民族的核心利益和長治久安的角度去思考。戰為止戰,戰為國家核心利益和長治久安。盡最大努力避免戰爭,但絕不能怯戰。當祖國的核心利益遭受侵犯的時候,我們隨時要敢給予對方強有力的回擊。基於此,整個國家都要隨時做好打仗、打勝仗的準備。作為一個喜歡思考的理性民族主義者,筆者堅決反對窮兵黷武;更反對在當下世界愈來愈亂的時候,盲目、毫無底線地追求「綏靖式」和平。某種意義上,對一個國家來說,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才有條件享受和平。一味以和求和,結果就是賣國求榮,最終還是會喪失和平。每個國家都希望安享和平,但諸如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國家,沒有能力保衛自己,對那裡的百姓來說,和平根本就是奢談。中、日之間戰爭的預期,是基於歷史、民族性格、現實利益等多個層面的原因。個人認為:總體來說,是美國種下了中、日之間戰爭的種子,而潘多拉魔盒也是由美國打開。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我們還得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秩序安排和冷戰說起。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從當時的情況看,日本天皇被追究戰爭責任不可避免。但是,日本在無條件投降後,其國內輿論開始鼓吹「日本政府國務責任在內閣,軍務責任在軍部首長,而天皇概不負責,日皇屬於立憲君主」云云。於是,日本天皇藉機為自己辯護。隨著美、蘇之間「冷戰」的形成,為了更有利於對日本的戰後統治,美國政府不顧日本發動的一系列戰爭都是由天皇親自裁定這一事實,轉而對日本天皇持支持態度,輿論上也盡量避免涉及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問題。同時,佔領日本主體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對追究日本天皇的責任也持不贊成態度。於是,審判之日,日本天皇未被列入審判之列,世界輿論一片嘩然。當時有評論稱:「日皇獲免除責任,無疑係為聯合國(時為美國操縱)最高利益計而決定者。」1946年1月19日,由遠東最高盟國統帥部根據同盟國授權,公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憲章內容與英、美、蘇、法4國在倫敦簽署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基本相同。),宣布成立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等11個國家代表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又稱東京審判)。審判自1946年5月3日開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決:判處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絞刑,木戶幸一等16人無期徒刑,東鄉茂德20年徒刑,重光葵7年徒刑。1948年12月23日,東條英機等7人在東京巢鴨監獄執行絞刑。事實上,二戰以後,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在發展路線上存在嚴重分歧,東京審判事實上已變成一次赤裸裸的政治博弈,而非公正審判。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著名的反蘇、反共演說後(注釋⑥:又稱鐵幕演說。邱吉爾說:「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這實際上已基本確立東西冷戰格局。),東、西冷戰就開始醞釀。而此時,遠東國際法庭還未開始審判。也就是說,該審判和國際局勢同時演化。1947年3月12日,美國提出干涉別國內政的「杜魯門主義」,美、蘇冷戰就此拉開帷幕。1950年,在美、蘇對抗的大背景下,朝鮮戰爭爆發,由此,也改變了美國對日本的定位。事實上,從1950年開始,美國就不顧世界輿論的反對,將已判刑的首要戰犯陸續釋放出獄。1946年,在美國的主導下,曾對中國犯下累累罪行的吉田茂出任首相(注釋⑦:2008年至2009年出任日本首相、現出任日本副首相的麻生太郎是吉田茂的外孫。)1948年12月24日,東條英機等7人被絞死的第二天,操縱偽滿洲國的五人幫之一、被稱為滿洲人妖的甲級戰犯岸信介(注釋⑧:岸信介是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被美國釋放。1957年,美國扶植岸信介出任首相。由於美、蘇「冷戰」,對美國來說,原本對日本的打壓和遏制政策變成了扶植,計劃拆散的日本重工企業不再拆毀,準備對日本進行農業國改造的想法,變成促進日本工業的發展。這一切,直接改變了日本的國家走向。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二戰後,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對日本很大程度地縱容和包庇。不但天皇、甚至連某些甲級戰犯也未被追究責任,而一些受到制裁的戰犯,後來也被釋放。正是由於美國的包庇和縱容,日本從政壇到社會,都未對侵略作出深刻反思。至今,仍有很大一部分日本人不認為其侵略行為錯誤、甚至是犯罪,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戰敗而已。既然在戰場上輸給了美國,就對美國俯首稱臣。至於對亞洲國家的侵略,以及因為侵略給這些國家帶來的巨大傷害,他們並不覺得自己錯在哪裡。因為日本從上到下都缺乏深入、徹底的反思,其軍國主義之根從未被拔除。一旦有了條件,這種軍國主義思想即死灰復燃。同樣,因為對侵略戰爭的反思不夠,日本很難與亞洲國家真正和解。這種無法和解的歷史問題,最容易引起大的衝突和矛盾。與此同時,為了遏制中國和蘇聯,日本變成美國在東亞的橋頭堡。此時,美國不但不需要日本在戰爭上反思,為了讓日本起到遏制中國的作用,反而刻意減壓,讓日本社會忽視這一反思。如此一來,中、日之間的歷史恩怨,會因為日本缺少深刻反思,不斷影響兩國關係發展。而中、日之間的這種隔閡,對美國統治太平洋來說卻極為有利。當然,美國在中、日之間種下「惡因」還不止這一個。諸如後來針對琉球、釣魚島的安排,都是中、日之間發生摩擦的重要導火索。有了這樣的「惡因」,中、日雙方很難真正互信。因而,基於這種利益爭奪和歷史原因導致的摩擦就會不斷升級,危及正常的中、日關係,直到不可調和,甚至爆發戰爭。如果說,二戰後美國在東亞的一系列安排是蓋上蓋子的一個「魔盒」,那麼美國重返亞太,重新利用之前在中、日之間種下的隱患,撩撥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向中國挑釁施壓,就是重新打開這個「魔盒」。「魔盒」一旦打開,就很難再關上。原因三:一、日本經濟二十餘年的衰退,正在激發日本極右翼主義、甚至軍國主義的復活。自2000年以來,日本共更換了9任首相。除了小泉純一郎任期較長以外,其它首相任期一般都在一年左右。有人調侃:日本換首相比換手機都勤。如此頻繁地更換首相,原因就在於經濟增長乏力。正是由於日本經濟增長乏力,我們看到,日本政客越來越利用民族情緒團結國內,以減輕經濟增長乏力帶來的壓力。這一點,從小泉內閣開始尤為明顯。隨著自民黨在經濟方面越來越缺乏手段,日本民主黨借「回歸亞洲」的口號,重新奪得執政權。但是,由於定位不準、國內民族情緒以及美國的壓力,民主黨在經濟方面同樣難有作為。任職僅263天,提出「回歸亞洲」的鳩山由紀夫就退位,成為1994年以來任期最短的首相。鳩山的失敗,說明日本社會並不接受過於理想化的「回歸亞洲」。鳩山之後,菅直人試圖在中、美之間保持模糊政策,內閣維持453天後瓦解。野田佳彥上台後,民主黨儼然已背離鳩山時期的路線,開始向極右翼靠近。但是,民主黨的「右」與老牌右翼自民黨相比,顯然有差距。2012年12月,野田內閣終結,極右翼分子安倍晉三重新執掌相印,另一位極右翼分子麻生太郎任副首相。上述情況說明,隨著日本經濟發展持續乏力,其民族主義情緒越來越重,日本極右翼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加強,軍國主義隨時可能復活。在軍國主義的主導下,日本向外冒險的可能性不斷增加。二、美國更加重視遏制中國。從當前美國對國際局勢的認識角度和近幾年的言行,與日本極右翼在國內政壇得勢相比,美國更擔心中國崛起對其形成的挑戰。因此,美國更注重遏制中國,甚至不惜為此縱容日本極右翼。關於這一點,近些年可以說是美國政壇的「國家共識」。某種意義上,這也是美國在近幾年重回亞太的根本原因。2007年,美國蘭德公司發表題為《美國如何應對中國在太平洋上的爭奪》的報告,報告指出:「如果美軍不繼續提升其技術能力,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後挑戰美國的東亞地區軍事優勢。截至今天,中國的軍事裝備和日新月異的國防工業都在尋找打敗美國的機會。美中是最有可能在未來發生衝突的國家。」2013年5月3日,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表題為《2020年中國的軍力與美日聯盟戰略分析》的報告稱:在未來15至20年內,中國有可能會對美國在日本和台灣地區的軍事優勢構成越來越大的挑戰。報告探討了中國崛起對亞洲長期的影響,以及美、日聯盟需要採取的策略。報告指出,中、美在製造隱形戰機和航母等軍事能力的差距將會縮小。雖然,該報告不認為中、美之間會出現新冷戰,但認為美國的霸權會逐漸被中國侵蝕。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在接受採訪時說,美國未來的政策制定都必須徹底評估中國不斷壯大的軍事實力。美國的一系列動作,越來越說明: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美國越來越嚴肅。其對遏制中國的關注,要遠遠高於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關注。甚至,如果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有助於美國遏制中國,美國很可能會接受日本不斷提出的新要求。這些要求包括:同意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擁有所謂「集體自衛權」等。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安倍上台後美國的態度看出端倪。安倍上台近半年時間,其極右翼的政治態度和「軍國主義思想」復活傾向越來越明顯,但無論是美國國務卿、美國防長或美軍參聯會主席,都充分表現出美國對日本挑釁中國的支持。直到2013年4月23號,安培晉三在日本參議院答辯時表示:侵略的定義在學術界以至國際上都沒有定論,取決於從哪一方看待問題。這番言論,不但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也招致美國的不滿。但是,即使如此,美國也沒有直接批評安倍,只是在4月27日由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安倍晉三無能面對歷史》的社論,批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國際上並未對侵略有定義」的說法是無視歷史,同時指出,日本如果繼續沉浸在戰前帝國主義的鄉愁中,要想推進國內改革,增加防衛經費開支,是很難獲得周邊國家的贊同。過去,我們常見《華盛頓郵報》批評中國,但批評日本卻極其罕見。該篇社論,政治警告意味濃重。但就是這樣,2013年4月28日,安倍晉三還是在所謂的「主權恢復日」活動上,帶領高呼極具軍國主義色彩的「天皇萬歲」,而美國對此並未作進一步的批評。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復活的容忍度越來越高,但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容忍度卻不斷下降。《華盛頓郵報》的社論批評,無非是給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其他國家安慰而已。否則,在日本政壇影響力極大的美國政府,只要明確表示出一點反對的態度,安倍晉三也不敢在社論發出當天,就帶頭高喊「天皇萬歲」這樣極具軍國主義色彩的口號。針對日本修憲,2013年5月2日,美國政府首次表態。其國務院發言人稱:對日本憲法的問題應該問日本,這是日本政府內部考慮的事情。從表態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日本修憲持默認態度。繼美國政府表態後,2013年5月3日,前美國駐日本大使希弗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日關係研討會上,明確表示:支持日本修憲獲得「集體自衛權」。希弗說,通過變更憲法解釋就可以行使日本集體自衛權,符合日本利益,日本修憲是日本自己決定的問題。從美國政府和前高官的接連表態來看,美國正在縱容日本修憲。美國支持日本修憲,目的無非是力圖未來和中國在西太平洋的爭奪中多藉助日本的力量。而美國借日本力量的同時,日本必然也會借美國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通過修憲,逐漸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並在下一步試圖擠出美國在日本的權力。對中國來說,不要對美國遏制日本軍國主義抱有太多幻想。美國既然可以縱容日本修憲,那麼在某種條件下,當美國無法守住西太平洋時,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也會不惜縱容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對此,中國要保持高度警惕。三、美國對日本遏制力在大幅下降。近些年,由於美國的綜合實力不斷下降,其在世界上單獨行動的能力越來越弱,靠盟友來解決問題的需求越來越大。這與2001年、2003年美國小布希時期美國單獨即可發動戰爭的局面相比,已天壤之別。譬如,在2012年北約發動的針對利比亞的戰爭,挑頭的國家是法國而非美國。經過十多年的窮兵黷武,美國已不堪重負。在這種背景下,迫於國際局勢的壓力,不得不重回亞太,將主要精力用來遏制中國。此時,與美國相反,中國的實力卻在不斷上升。基於這樣的大背景,美國不得不越來越依靠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力量,遏制中國。而在日本國內,只有日本右翼在與中國交往中更注重政治因素。因此,未來一個時期,美國對日本右翼政客的依賴必然加重。如此一來,美國對日本極右翼勢力和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復活的遏制力度,當然大幅下降。綜上所述,由於經濟因素,日本國內極右翼分子的活動平台日益擴大,實力也在不斷增加。由於美、中實力的此消彼長,為了全球霸權統治,美國需要不斷增加力量遏制中國。於是,日本在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這一切,都決定了美國將掀開中、日「戰爭」這個潘多拉魔盒。筆者推斷,隨著中、美實力繼續不斷此消彼長,且日本極右翼不斷壯大,在未來某個時候,美國試圖最後一搏時,完全可能作出佯裝退出西太平洋之意,背後促發中、日戰爭。通過雙方有可能形成的持久戰,消耗中、日。然後,在某個時機點漁翁得利。一旦如此,對中國來說,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中國必須作好充分的戰爭準備。若有國家一意孤行非要侵犯我國核心利益,就要有能力在最短時間內讓對方的軍事完全癱瘓。否則,一旦陷入持久戰,在全球戰略上,中國必然陷入被動,甚至可能被拖入泥潭。未來,對中國而言,戰爭隨時可能來敲門。要想避免戰爭,唯一的途徑只有「以戰止戰」。只有具備足夠的戰爭能力,才能懾服對手。推薦閱讀:
※「負利率」顛覆基本經濟學原則 潘多拉魔盒已打開
※完結篇:關不上的潘多拉魔盒——巴爾幹族群與衝突考3
※每天了解一個人外傳——神話說:潘多拉魔盒
※英語典故:希臘神話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打開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