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電影
日本動畫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但真正形成一定規模還是在60年代以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手塚治虫。手塚治虫原名手塚治,出生於1926年。他觀看了萬簌鳴創作的中國動畫片《鐵扇公主》後被動畫的魅力吸引,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1946年上大學時他開始在《每日新聞》的少年版發表連環畫(即連環漫畫、卡通畫,日本人稱為「漫畫」),1947年,他的作品《新寶島》大受歡迎,獲很高評價。它構思新穎,內容健康向上,對傳統的漫畫技法有較大突破。手塚曾數十遍地到影院觀看迪斯尼動畫片,堅定了日後從事動畫創作的決心。1960年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年他參加了動畫片《西遊記》的製作。他的代表作主要有:世界第一部每集30分鐘的長篇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溫和的獅子》、《火之鳥》、《森林的傳說》等。手塚治虫的動畫作品構圖簡潔、造型凝練、故事輕鬆幽默而富有寓意。1962年他創立了自己的「蟲製片公司」專門從事動畫影片的拍攝。20世紀80年代,有「日本動畫片旗手」之稱的宮崎駿悄然崛起。宮崎1941年出生,1963年畢業於京都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同年進入東映公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協助日本動畫界另一位重要人物高田勛拍片,如擔任過他的《小熊貓潘達》、《阿爾卑斯山少女》、《尋母三千里》、《未來少年柯南》等作品的編劇、場面設計、動畫繪製等工作。在進入東映15年後的1979年,花落莫相離才得以完成自己的第一部動畫片《羅平三世》。1984年,他的作品《風之谷》被《電影旬報》評為當年日本十佳影片的動畫作品。1998年宮崎創作的古裝動畫巨片《幽靈公主》被評為十佳影片第二名,宮崎本人被《電影旬報》的讀者評為日本最佳導演,而且該片打破了美國影片《E·T》(《外星人》)在日本保持了13年的發行收入96億日元的紀錄,創下了107億日元的日本單片發行最高紀錄。由於動畫片受到觀眾的青睞,日本的許多製片商,尤其是大製片公司便在動畫片製作上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以求給觀眾送上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和超自然享受的作品,吸引更多觀眾,從而獲得更大的收益。於是各大製片公司紛紛網羅優秀動畫人才,更新製作設備,推出構思奇巧、場面恢宏、音畫技術精良的動畫作品。這種做法的確起到了刺激觀眾消費的作用,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宇宙戰艦大和號》、《銀河鐵道999》等動畫片躋身當年票房收入前三名的行列,而更典型的例子是系列動畫片《機器貓》的久映不衰。《機器貓》系根據藤子不二雄的長篇連環畫改編,東寶公司拍攝。該系列片1980年問世後第二年便以17.5億日元的票房收入排在票房排行榜的第二位,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它幾乎年年都進入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之內,這大概也算是個奇蹟了。電腦動畫的出現使動畫界的情況再一次發生變化。由於電腦動畫製作方便、成本較低,因而有些並不怎麼熱門的連環畫也有機會拍成電腦動畫。加之電腦動畫片對時間長短的要求不高,即便是短篇連環畫也可以改編,甚至對於一些長篇作品,有時也只截取一部分情節拍成動畫,若能走紅再進一步改編為長動畫片,反之也不致有多少虧損。宮崎駿的《風之谷》,便是截取了他本人創作的連環畫中一小段故事改編而成的。 日本的動漫生產也是強項。和美國動畫片以流暢的動作、幽默的語言為訴求點不同,日本動畫片領先於世界而不敗的秘密,在於它畫面的獨特魅力,以及稱之為「視覺系」的運用。所謂「視覺系」,其實並不是一個完整而確切的概念,它只是指在唯美主義的意識支配下,使作品呈現表層上的、完全以娛樂視覺為目的的、由色彩和線條組成的令人賞心悅目的效果。「視覺系」包括的內容很廣,範圍也很大,工業產品的包裝、建築、傳媒……在生活中俯拾皆是,只是人們不曾自覺、系統地關注過它。日本在這方面似乎更為超前一點,從古至今,從文學作品到生活環境,一直在有意無意地強調「視覺系」,以致滲入生活各個層面。這種「視覺系」現象使得日本動畫片的魅力勢不可擋。從兒童到成人,無不被日本動畫片所吸引。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虹貓藍兔七俠傳?
※豬豬俠之勇闖巨人島講了什麼?
※動畫片都是騙人的,請看真實版《貓和老鼠》
※這竟然是被BBC忽悠出來的動畫片
※讀《螞蟻和西瓜》這樣的童話能給成年人帶來怎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