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紀錄片的娛樂化研究綜述

電視紀錄片的娛樂化研究綜述發布日期:2012-07-12發布:www.xzbu.com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5-0315-02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4/view-3197570.htm  摘要:隨著電視欄目化改造和以收視率為核心的評估體系的確立,紀錄片逐漸被邊緣化。大量娛樂類節目的出現吸引了大部分觀眾的眼球,爭奪了大量的觀眾市場份額。為了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紀錄片被迫進行調整和重組。隨著國外紀錄片的引入,給國內紀錄片市場帶來了巨大地衝擊,本文將從電視紀錄片娛樂化的角度進行研究,看如何將電視紀錄片拉回觀眾的視線。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娛樂化;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年以來,隨著電視欄目化改造和以收視率為核心的評估體系的確立,衛星電視頻道變成了電視劇和娛樂節目的競技場,紀錄片逐漸被邊緣化。大量娛樂類節目的出現吸引了大部分觀眾的眼球,爭奪了大量的觀眾市場份額。紀錄片的收視群體相對較小,主要的受眾群體為在校學生或者其他文化水平較高的受眾群體,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紀錄片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紀錄片被迫進行調整和重組。從相對自由的紀錄電影形式轉為以電視欄目為主要傳播形式存在。比如上海電視台的《紀錄片編輯室》和中央電視台的《東方時空》欄目中的《生活空間》板塊,在那個年代深入人心,紀錄片欄目化運作為不景氣的紀錄片市場贏得了一種發展的空間。但是即使是電視紀錄片欄目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我國的電視紀錄片欄目過於平淡已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並且陷入了模式化、同質化和節目枯竭的境地。我國早期的電視紀錄片講究對原生態的記錄,思想就是形式,過分注重紀錄片題材的表意符號,缺乏穿透力,紀錄片的內容大於形式。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電視紀錄片欄目的發展在某種範圍內解決了經典紀錄片創作萎靡的現狀,但人們在通俗故事化的紀錄片與寓意深刻的經典紀錄片之間篩選的過程中,造成了廣大電視受眾審美能力的簡單化。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民迫切地想要了解更為廣大的世界,而世界也希望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這種迫切的需求為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契機。隨著國門的進一步打開,國際交流的加深,大量國外的紀錄片攜帶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審美觀念和製作手法而來,給平淡的國內的紀錄片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同時,國內的電視工作者開始轉變自己的觀念,以適應國際紀錄片市場的需求,電視欄目開始作為一種傳播文化知識的產品融入市場經濟中。  2001年7月9日中央電視台第十套科教頻道開播,成為了中央電視台紀錄片播出的主要平台,。之後在2002年1月1日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開播。上海是一個兼容程度非常高的國際化大都市,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上海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口岸城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眾多改革,成立了中國第一家紀錄片專業頻道,該頻道以紀實的影象關注社會,強調文化的思辨性。紀實頻道將受眾群體定位於高中、尤其是大學文化程度以上的中青年觀眾,並努力吸引高層次的精英階層的關注,逐步樹立起高文化品質和高知識含量的品牌形象。2007年,CETV—3進行了重大改版,成為了北京首家大量播出教育人文類紀錄片欄目的紀錄頻道,並負責教育電視台近95%的紀錄片製作與播出。  大量紀錄片頻道紛紛湧現,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受眾對於紀錄片的需求量增加。而支撐一個頻道的最主要的節目形式就是欄目,所以紀錄片頻道的湧現也顯示了受眾對於紀錄片欄目的需求增加。  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中國的紀錄片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紀錄片承載著紀錄社會歷史文化、國家形象傳播和國際文化交流的使命。智利的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說:「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北京奧運會的召開將中國與世界的距離進一步的拉近,給了中國一個向世界展示自己「相冊」的機會。並且,奧運會本身也是一項重大的國際化賽事,在籌備與召開的整個過程中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故事,這些故事也是關注奧運會的人們所希望看到的關於奧運會的一個「相冊」。紀錄片將人文價值、歷史價值、經濟價值等集於一身,將中國展現給世界,讓更多的國外觀眾了解中國,同時也將世界拉近到中國民眾的生活中,讓中國民眾可以足不出戶了解世界。  隨著中國電視數字化以及三網融合的推進,電視頻道數量逐年升高,大量專業化頻道的出現使得電視欄目的缺口逐年擴大,頻道資源過剩。隨著國民素質的逐步提高,對於電視欄目的審美水平也逐步升高,電視欄目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並且,近些年,娛樂類電視節目的市場趨於飽和,電視節目市場的供求關係失衡,給電視紀錄片製作機構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2009年,上海紀實頻道成立了真實傳媒有限公司,雖然真正的公司化運營還在探索中,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算是打開了中國紀錄片產業制播分離的新局面。2010年1月1日,教育電視台正式成立了中線傳媒公司,負責電視紀錄片的製作。這兩家紀錄片製作公司的成立標誌著電視紀錄片欄目產業化發展拉開了序幕。  2010年底,國家廣電總局印發《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主要政策有:一是大力繁榮創作生產。中央和省級國有影視機構每年要有規劃、有重點地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紀錄片精品。二是建立健全市場體系。擴大紀錄片的電視播出,對播出紀錄片的專業頻道、欄目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勵,支持和鼓勵地方電視台上星頻道和地面頻道開設紀錄片欄目。三是積極推進改革創新。積極穩妥推進電台電視台制播分離改革,重點培育一批電視紀錄片製作經營主體。四是加快走出去。認真落實國家出口優惠政策,重點扶持優秀國產紀錄片打入國際市場。堅持以進帶出。積極推進中外機構合拍紀錄片。  由此可見,政府對於紀錄片的獨特價值給予了肯定,並從政策上對電視紀錄片的發展加以推動。  2011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第九頻道紀錄頻道正式開播,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播出的國家級紀錄片頻道,也是中國第一個全球覆蓋的中英文雙語紀錄片頻道。以「全球眼光、世界價值、國際表達」為定位,對內推動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對外多面呈現,更加真實反映中國現實。紀錄頻道的開播標誌著我國的紀錄片向著頻道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二、研究意義  智利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經這樣說:「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  紀錄片欄目是一類受眾相對明確而穩定的欄目類型,我國的電視紀錄片頻道主要覆蓋在經濟條件較發達,受眾文化水平較高的城市,而這些受眾對於電視欄目的質量也要求較高,如何不斷提升自己以滿足受眾對於電視紀錄片欄目的需求,是所有電視紀錄片工作者的目標。  根據《2010年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的不完全統計,2010年中國紀錄片通過電視傳播或院線放映的節目總時長約9500小時,其中電視欄目是中國紀錄片規模最大的傳播平台。2010年中國紀錄片電視欄目首播總時長約13219小時,去除不同電視台重複播出的欄目,總時長約為9343小時;作為特別節目播出的電視系列紀錄片28部,約137小時;進入院線放映的紀錄電影13部,約20小時。[1]由2010年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電視紀錄片欄目在整個紀錄片市場中佔有絕大部分的份額。  雖然2010年,我國的紀錄片有了巨大的發展,但是長期以來紀錄片中的市場比例比較輕,不太重視收視率和收視效果,更重視如何真實的記錄事件並呈現給觀眾。吸引觀眾的往往是事件本身而不是其藝術表現手法。  如今,電視紀錄片進入了頻道化和欄目化時代,電視紀錄片中市場化的比重越來越重,作為一檔電視欄目電視紀錄片也正逐步改善其藝術表現手法,向著娛樂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使得紀錄片更接近平常百姓的生活,讓觀眾在放鬆身心的同時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我國的電視紀錄片雖然進入了頻道化的時代,也有多個紀錄片專業頻道,但是,隨著我國電視數字化以及三網融合的推進,現有的頻道數目大量增加,電視欄目的缺口問題比過去更加顯著。頻道的資源相對過剩,而娛樂類欄目市場正趨於飽和,電視欄目市場的供求關係失衡,這些都為電視紀錄片欄目提供了更多的播出時段。  國外一些較為成功的紀錄片頻道比如Discovery(探索頻道)、NGC(國家地理頻道)都有自己較為成功的紀錄片欄目,比如:MythBusters(流言終結者),Destroyed In Seconds(毀滅瞬間),Animal Planet(動物星球)等都是兼具娛樂性、知識性和紀實性的優秀代表作。  國內的電視紀錄片欄目在近些年迅速發展,比如:中央電視台的《探索?發現》《走進科學》,北京電視台的《檔案》等都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電視紀錄片欄目。另外,我國還有幾個歷史較為悠久的電視紀錄片欄目《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在近些年也進行了娛樂化的改版。比如:動物世界在原來的欄目版塊之後添加了《抓拍》的小版塊,講述動物生活中的短小趣事。  在國內還有一種特殊的紀錄片形式叫做專題片,比如:《故宮》《圓明園》等,這其實也是紀錄片欄目化的一種。比如《故宮》在國內播出是以電視專題片的形式播出,在Discovery頻道播出時則是以《北京故宮特輯》的欄目形式進行播出。這類欄目經過精心的編排製作,圍繞一個主題思想,每一集選取一個角度運用歷史再現,懸念設置等多種表現手法進行講述,所以節目飽滿,娛樂性較強,比較容易吸引觀眾。但是,這一類欄目的製作周期長,製作成本高,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電視紀錄片欄目在近些年發展迅速,但是,在受眾中的影響力卻依然無法與Discovery頻道的欄目等國外的電視紀錄片欄目相抗衡。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國電視紀錄片欄目的形式較為死板單一,娛樂化不足。  首先,國內電視紀錄片欄目化目前還不完善,比如: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雖然分了寰宇萬象、人文地理、時代寫真等欄目版塊,但播出內容並沒有明顯的差別,有時不同的欄目播出同一部電視專題片。所以,國內的電視紀錄片的欄目設置和播出方式還不夠完善。  其次,電視紀錄片欄目的表現手法過於單一,節奏有些拖沓。我國現在的紀錄片欄目的設置重要集中在《探索?發現》這類故事講述和重現的欄目。這類欄目的表現手法多用故事重現和當事人訪談,表現手法比較單一,且有些故事情節很簡單,但由於欄目時長的限制,編導反覆的設置懸念,同一段視頻內容重複多次播出,造成欄目節奏過於拖沓。  我國的電視紀錄片的國際地位正日益提升,許多大型製作也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紀錄片選材豐富,這些都是我國紀錄片創作上的優勢。但是,我國的紀錄片欄目尚在起步階段,如何讓電視欄目與紀錄片完美結合,使電視紀錄片欄目兼具知識性、娛樂性,更貼近平常百姓的生活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以,本文希望可以通過研究尋找到電視紀錄片欄目中紀實化與娛樂化之間的平衡點,從而為我國電視紀錄片欄目的發展提供一點微薄的幫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紀錄片的歷史悠久,電影誕生初期的《工廠大門》《火車進站》等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算作紀錄片。隨著電影敘事手法和表現手法的發展,紀錄片也有了新的進步和發展。  關於紀錄片國內外有著大量的研究資料,從選材、紀錄手法,敘事手法,表現手法,等方方面面進行詳盡的分析研究,並運用了文學、哲學、藝術學、電影學等眾多理論進行分析。電視紀錄片欄目化是近些年電視紀錄片的發展趨勢,對於電視紀錄片欄目的研究著作較少,但是近些年的研究著作中都會有獨立的章節對於電視紀錄片的欄目化現狀或者娛樂化現狀或者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研究。  在何蘇六著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1版)》中,有一章節標題為「2010年紀實類頻道收視報告」。通過最新的收視數據,從市場角度對於電視紀錄片頻道和電視紀錄片欄目進行的詳盡的分析。  在張同道、胡智鋒著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中分為上下兩篇,分別為2009年和2010年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在兩個部分中,又分別設置了七個章節,其中第二章節均為紀錄片頻道,第三章節均為紀錄片欄目。從宏觀和微觀的的角度詳盡的分析了近些年紀錄片頻道和紀錄片欄目的發展趨勢。  在陳剛著的《Discovery解密:美國探索頻道節目研究》中,第二章 美國探索頻道節目的敘事學研究,第四章 美國探索頻道節目的「娛樂」傳承和娛樂元素,第六章 美國探索頻道節目與中國紀錄片比較研究,主要分析了娛樂元素對於Discovery頻道中欄目的影響,並通過中美電視紀錄片欄目的對比分析了兩國不同社會文化背景形成不同價值取向。  在何艷著的《美國紀錄片產業發展及現狀研究》有一章節題目為「頻道化商業運作紀錄片的娛樂化傾向」。說明電視紀錄片欄目的娛樂化趨勢是一種全球化的趨勢,也是電視產業商業化的必然趨勢。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取以下的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  通過對中外紀錄片欄目創作理論的研究,理清不同國別,不同類型紀錄片創作的基本理論和觀點,選取與本論文研究方向相關的內容、章節重點分析對紀錄片欄目創作的影響。  2.觀摩。  有意識有目的對相關電視紀錄片欄目,比如:MythBusters(流言終結者),Destroyed In Seconds(毀滅瞬間),Animal Planet(動物星球),《探索?發現》《走進科學》《動物世界》《人與自然》進行觀摩、體會、分析。  3.文獻分析。  利用大量書籍、期刊和互聯網上的各種資料庫,查閱國內外電視紀錄片創作的文獻,對涉及電視紀錄片欄目、娛樂化、電視節目娛樂化等相關方面進行分析。  4.比較研究。  充分對比國內外多檔電視紀錄片欄目的創作手法,分析其本質、形式、表現力等方面的異同,發現其普遍性特徵及對於娛樂效果的影響,尋找到那些手法對於電視紀錄片欄目的娛樂效果有促進作用。  5.個案研究。  選取有代表性和較強借鑒意義的電視紀錄片欄目,進行個案分析,找出其娛樂化現象對於該欄目的影響和如何在紀實性和娛樂化之間達到平衡。  參考文獻:[1]張同道 胡智鋒,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1月。  作者簡介:萬琳,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就職于山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


推薦閱讀:

國外有哪些好看的紀錄片?
《隱者無言,男兒有淚》《功夫少林》第二集《秘笈》導演手記四
轟動一時的hello Kitty藏屍案,竟然是這麼告破的
紀錄片《呂玉蘭》(1-6集)
天道紀錄片之《責任篇》,走進九年常春藤大滿貫背後的故事

TAG:電視 | 紀錄片 | 娛樂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