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現了勞動力的嚴重短缺嗎
陸銘
最近我在朋友的鼓動下,安裝了一個手機應用軟體,可以像預約計程車一樣,預約上門的家政服務。結果,周一開始預約卻發現,直到周末的服務全都約滿了。聯想到經常看到的一些報道,稱中國農村現在的人口結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老齡化和女性化。城市出現招工難,農村出現空心村,這兩個現象同時出現,真的說明中國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的嚴重短缺嗎?而統計局的數據又告訴我們,2014年底中國的城市化率只有54%。那麼,勞動力都去哪兒了?
勞動力去哪裡了
對一個城市化率剛剛過半的國家來說,未來還有大量的勞動力需要從農村轉向城市。那麼,又該如何去解釋中國的農村大量存在的是老年人和女性?一些人口流出的省份甚至抱怨,當地出現了比人口流入省份更為嚴重的老齡化問題。
在中國的勞動力流動過程中,舉家遷移的比例只有20%左右。一個家庭要決定把哪一個成員送到城市去工作,如果在不能舉家遷移的情況下,當然是年輕男性進城打工。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中國仍然有5000萬的留守老人和1000多萬的留守女性。中國正在出現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家庭分居現象。
那麼,當前農村事實上已經出現的老齡化和女性化,是否就意味著勞動力資源已經枯竭,農村將不再是城市勞動力供給的蓄水池了呢?不是這樣的。在中國的城市化率剛剛過半的同時,經濟發展也步入後工業化階段,服務業的產值剛剛超過第二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體力要求低於製造業,年齡偏大的勞動力或女性仍有在城市裡從事服務業的就業空間。在發達國家,60多歲的人在餐館做服務員或在航空公司做乘務員的現象比比皆是。
應該擔心的,不是勞動力總量的枯竭,而是城市未來是否具有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能力
未來中國的嚴峻挑戰是城市部門是否能夠不斷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並且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特別是服務業崗位,從而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斷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們應該擔心的,不是勞動力總量的枯竭,而是城市未來是否具有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能力。
如果城市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不斷上升,帶來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就必然會在農村出現人口減少現象。而在當下,一種表現就是空心村的出現。空心村的出現完全是一種不必要擔心的情況,這甚至是一件好事。政府應去關心那些仍然留守的人,保障他們的生活質量,而不是採取政策去阻礙空心村的出現。
那麼,農業生產又怎麼辦呢?很多人擔心,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農業生產會受到威脅,並且列舉出農村現在就出現大量田地荒蕪的情況。農業產出的增長主要取決於相應的土地面積,而不是人口數量。這一點只要看看過去中國的糧食產量就知道。一方面城市化進程在推進,另一方面糧食產量不斷增長。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已經出現機器替代勞動的現象,而這恰恰是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過程。
與此同時,隨著農業人口的減少,大規模的農場將逐步出現。要知道,當前中國的人均土地面積只有美國的四百分之一、歐盟的四十分之一。人均土地面積小,意味著農業從業人員的收入難以提高。而為了讓農業人口的收入不至於太低,政府必然對農產品的價格採取保護措施。如果未來農場面積可以不斷擴大,那麼,農民的人均收入就提高了,大規模農場生產的農產品價格反而可能下降,而政府需要給農業的補貼則會相應減少,這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當中,農村人口的結構是一個「內生」變數。當前,恰恰因為經營農業的收入低,所以農村的人口結構才是老年人和女性偏多。未來,隨著農場規模的擴大,農業生產對於年齡和技術的要求將不斷提高,這會使得年輕的男性勞動力,甚至接受過較好教育水平的勞動力,迴流到農業當中去,以適應農業對於體力和技能更高的要求。
我們不能靜態地看待當前農村的人口結構,要知道這樣的人口結構是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和戶籍制度等因素共同決定的結果。當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當戶籍和公共服務歧視這些問題逐漸減弱,很多今天在農村出現的現象,包括人口結構,就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我國的城市化是受阻而不是過度
人們往往把城市化進程中由於其他制度扭曲造成的問題誤以為是城市化的錯。簡單來說,如果在發達國家城市化歷史上出現過類似的問題,那麼,就不需要過多擔心。而在發達國家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問題,才是值得擔心的,而這往往是中國當下的某些制度造成的,而不是城市化本身的錯,比如農村的老齡化、女性化和留守兒童問題。
如果中國真的到了勞動力枯竭的階段,那麼,我們應該看到農村大規模的農場普遍出現,甚至應該看到,一些年輕男性和受過較好教育的勞動力迴流到農村,應該看到農民已經富有了,城鄉差距也由此不斷縮小,國家也不需要對農產品價格進行全面保護了。同時,未來在城市裡的服務業,將不斷出現老齡和女性勞動力,補充其勞動供給。
不管當前中國正在出現什麼狀況,這裡所說的二元經濟邁向現代化的過程是經濟的普遍發展規律,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不會是人類發展的例外。
更重要的是,違反經濟規律來辦事,只會讓自己受損。當前,在一些特大城市招農民工比招大學生還難。可笑的是,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外來移民還在增長,只是增長速度放慢了,而基層上報的外來人口數量卻在下降。到底哪個數據出了問題,放眼一看全國情況就知道了,其他地方人口在逐漸流出,難道他們人間蒸發了嗎?
有學者研究發現,中國的東部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劉易斯拐點」,而中西部卻還沒有到「劉易斯拐點」。這樣的研究恰恰說明,中國不是「劉易斯拐點」到來與否的問題,而是勞動力的流動出現了制度性的障礙。因為在劉易斯的二元經濟模型里,根本就沒有勞動力流動的障礙,也根本不會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方,在不同時點上出現「劉易斯拐點」。
(作者為復旦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推薦閱讀:
※動力傘滑翔傘升力、前進力的原理。(轉貼)
※人生前進發展的動力來自哪裡?
※中國兩棲攻擊艦即將開建,武直10動力弱改裝上艦有難度
※豪華D級車,後輪帶轉向,動力叫板7系,卻被A6狂虐,降18萬沒人買
※熱情是你前行的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