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室內物品附圖
拔步床產生於明代晚期。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廊柱式拔步床,這是拔步床早期的形態,另一類是圍廊式拔步床,這類是典型的拔步床。拔步床的獨特之處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間「小木屋」,從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個封閉式的木製平台上(這種平台北京或稱「地平」)平台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鑲以木製欄圍,有的還在兩邊安上小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小長廊,使床前形成一個迴廊,雖小但人可進入,人跨步入迴廊猶如跨入室內,迴廊中間置一腳踏,長廊兩側可以安放桌、凳類小型傢具,用以放置雜物。
架子床因床上有頂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裝有圍欄。上端四面裝橫楣板,頂上有蓋,俗名「承塵」。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案,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名曰「門圍子」。正中的是上床的門戶。更有巧手吧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中間夾十字,組成大面積的欞子板,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兩邊和後面以及上架橫楣也用同樣手法做成。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為棕屜,上層為藤席,棕屜起保護藤席和輔助藤席承重的作用。藤席統編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龍等圖案。牙板之上,採用高束腰的做法,用矮柱分為數格,中間鑲安絛環板,浮雕鳥獸,花卉等紋飾,而且每塊與每塊之間無一相同,足見做工之精。這種架子床也有單用棕屜的,做法是在四道大便里沿起槽打眼,把屜面四邊的棕繩的繩頭用竹契鑲入眼裡,然後再用木條蓋住邊槽。這種床屜因有彈性,使用起來比較舒適,在中國南方各地,直到現在還很受歡迎。北方因氣候條件的關係,喜歡用厚而柔軟的鋪墊,床屜的做法大多是木板加藤
羅漢床,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又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羅漢床一直是備受歡迎的實用傢具。
美人榻,漢族卧具。古時供婦女小憩用的榻。又稱「貴妃榻」,製作精緻,形態優美。放名。面較窄小,可坐可卧,製作精緻,形態優美。古代專供婦女日間小憩。 榻在古代原指單人床,而「美人榻」一般放在書齋或亭榭間,供人小憩之用,它的舒適小巧,古典華麗,直令人聯想起「侍兒扶起嬌無力」的場面,因而又稱「貴妃椅」。以木板為面,夏天躺、坐都比較涼爽的被稱為「涼床」 。一側有枕,後有背板的為「美人榻」。美人榻在製作上很講究,後有圍欄突出並由右向左階梯式提高,其意為「步步高」,中間常鑲以秀麗的雲石,上面都會雕刻精美的吉祥如意圖紋,兩帝的圍欄演變成扶手形,有的還製作成書卷枕形,為的是讓女性午間做小憩用,榻面一般較狹小,可坐可躺,製作精緻,形態優美。
圍屏,可以摺疊的屏風。一般有四、六、八、十二片單扇配置連成。因無屏座,放置時分折曲成鋸齒形,故別名「折屏」。圍屏屏扇屏芯裝飾方法一般有素紙裝、絹綾裝和實芯裝,又有書法、繪畫、雕填、鑲嵌等表現形式。 是明清時期常用的傢具,一般應該是曲折V形放置!
插屏是凡屏扇與屏座可裝可卸的座屏、硯屏等的統稱。明代以前,屏風多趨於實用,被歸為傢具的一種,主要用於遮蔽和做臨時隔斷,大都是接地而設。插屏一般都是獨扇,形體大小各異。大的約有3米高,多設在室內當門之處,根據房間和門戶的大小,來確定其高度;小的則只有20厘米。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多,主要是用來擋風和遮蔽,在室內,它又有裝飾作用。這種插屏以雙面心為佳,如果是以山水、風景為內容,則更美。由於山水、風景都具有由近及遠、層次分明的特點,雖置於室內,卻能起到開闊視野、消除疲勞的效果,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 插屏的材質一般有:緙絲、竹雕、紫檀、青白玉、鑲嵌瓷板、各種名貴木材等。
寶椅是一種體形較大的特殊的扶手椅,這種椅子一般都施以雲龍等繁縟的雕刻紋樣,極度富麗豪華。其面板一般為長方形,束腰,四足為內翻馬蹄,上連膨牙,下座托泥。主要陳設在宮廷、行宮、皇家園林之中,是皇帝和后妃們專用的椅子,也有一些王公大臣用,但是其花紋有所不同。宮廷中稱其為「寶座」。它一般放在宮殿的中心或者顯著的位置,但很少成對放置,大都是單獨陳設。寶椅的造型、結構和羅漢床極為相似,只是形體不如羅漢床大。
玫瑰椅,這種扶手椅的後背與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後背低,靠窗檯陳設使用時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別緻。常見的式樣是在靠背和扶手內部裝券口牙條,與牙條埠相連的橫棖下又安短柱或結子花。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式樣較多,別具一格。是明式傢具常見的一種椅子式樣。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見的形式,其特點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較細,故予人一種輕便靈巧的感覺。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種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扶手椅並加以改進而成的。
太師椅是古傢具中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於宋代。在明代時,將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到了清代,太師椅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成直角,樣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誇張,裝飾繁縟。一般都採用紫檀、花梨與紅木等高級木材打制,還有鑲瓷、鑲石、鑲琺琅等工藝。太師椅有書卷背搭腦,也有羅鍋棖搭腦,但更多的是由榫卯攢斗的栲格搭腦。太師椅椅背一般分三段隔堂裝飾,也有四段甚至五段隔堂的,三段最典型,也最協調。一般上段淺雕雲紋、如意紋或花卉瓜果;中段是主要的裝飾部位,人物、動物、山水景物,無所不雕;下段則鏤刻如意紋、蝠紋、雲紋,底部鏤亮腳透空,使本來厚重、壯實的太師椅在視覺上有一線空靈。
交椅,明代交椅以造型優美流暢而著稱,它的椅圈曲線弧度柔和自如,俗稱「月牙扶手」,製作工藝考究,通常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其扶手兩端飾以外撇雲紋如意頭,端莊凝重。後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開光,透射出清靈之氣,兩側「鵝頭棖」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氣。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腳踏板,裝飾實用兩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間,一般都配製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處也多用銅裝飾件包裹鑲嵌,不僅起到堅固作用,更具有點綴美化功能。由於交椅可摺疊,搬運方便,故在古代常為野外郊遊、圍獵、行軍作戰所用。後逐漸演變成廳堂傢具,而且是上場面的坐具,古書所說的那些英雄好漢論資排輩坐第幾把第幾把交椅,即出源於此。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其名。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齣頭式官帽椅兩種。所謂四齣頭,實質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腦兩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頭,背板多為「S」型,而且多用一塊整版製成。南官帽椅的特點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腦相接處作出軟圓角,由立柱作榫頭,橫樑作榫窩的煙袋鍋式做法。椅背有使用一整版做成」S」形,也有採用邊框鑲板做法,雕有圖案,美觀大方。
杌凳,「杌」字的本義是「樹無枝也」,故杌凳被用作無靠背坐具的名稱。有方形和長方形的,一般形式可分別為無束腰直足式和有束腰馬蹄足式兩大類型。無束腰直足式杌凳,腿足多用圓材或外圓內方材,四足都取「側腳」做法,故杌凳構件看面大多作混面,起圓線。有束腰馬蹄足式杌凳多數用方材,由於凳面下起「束腰」,故足底做出兜轉的「馬蹄」式。這是明式傢具的一種典型作法。
坐墩又名「綉墩」,由於它上面多覆蓋一方絲綉織物而得名。 陶制和瓷製坐具。亦稱「座墩」。圓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宋代有鼓形、覆盂形等式樣。盛於明、清,明宣德窯產品式樣豐富多彩,最為著名,萬曆坐墩名品亦多。明清坐墩有別,明代墩面隆起,清代系平面。一般在上下彭牙上也做兩道弦紋和鼓釘,保留著蒙皮革,釘帽釘的形式。古時很早就用藤、竹等材料做坐墩,故木製坐墩常採用「開光」的做法來摹擬其構成式樣。
案,是一種長方形的承具,與桌子的差別是因腳足位置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結構方式,故稱「案」而一般不稱「桌」。條案也是各種長條形几案的總稱。如書案、平頭案,翹頭案等。 是一種狹長的桌子,長一丈左右,寬一尺多,放陳設品用。
推薦閱讀:
※癌症宜食物品(4)
※風水化煞物品解釋
※她用一台縫紉機,就將廢棄的物品做了一堆布娃娃
※【旅遊天地】外出旅遊10大必備物品,請果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