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揭秘:夏易《連山》並未失傳!水書是其遺存
學人把夏易《連山》的失傳列為中國歷史八大遺憾之首,其實,《連山》並未失傳,今貴州水族民間運用的水書當是夏易《連山》之遺存,原因是:一因水書與《連山》有相同的太極--含山玉版上的圖紋;二因水書和《連山》均以「山」為卦且都以「言」的形式表達易理並均有八萬言之巨(按19世紀40年代張為綱教授的統計,其時尚存不同宗巻水書298巻,每巻約有一至二百餘言,加上失傳部分,水書原來當八萬言之多)三是水書與《連山》均為數易---多由干支字元組成的易經;四是水書與《連山》一樣均重「三氣」且重「墳」等。同時,口傳水書也不是為了保密,而是上古「口頭易」的遺存!! 今水書與今漢字或同源或曾經融合,首次分野於共工被伐時期。約於少康時期開始又融合於中原文化,第二次約分野於東周赧王時期。
詳見:拙作《中國水書探析》
附:《試析水書與<連山>的親緣關係》
------ 錄於《國際易經》32 期
韋章炳文
【提要】如今貴州南疆水族人仍用於擇吉、卜占等的水書易,其多為象形甲骨文字,且僅以干支、九星、八山、五行、二十八宿等字元以及一至十二的數詞表達其易理。並與記載中《連山》一樣,不僅以山為卦,且以「言」的形式表達之。很多學人看後都認為這種卜筮典籍當來於三代。據古籍記載,夏有《連山》,商有《歸藏》,人稱「活化石」文化的數易水書與《連山》有何關係呢?
【關鍵詞】 水書易 《連山》 遺存
07年我在首屆國學嶽麓論壇上和《國際易學研究》上發表了《芻議水書<連山>與含山玉版之謎》,首次論證了六千餘年前的含山玉版神秘圖紋便是一幅早期的先天太極圖,後為《連山》和水書太極。這說明,古時《連山》和水書具有一模一樣的太極圖。那麼,水書和傳說中的《連山》究竟有何關係呢?難道水書真的是古易《連山》的遺存嗎?本文欲作些粗淺探討。
一、含山玉版圖紋系連山、水書共同的太極
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了一枚6500年前的古人精心雕刻的玉版(見上圖),玉版連同一把象徵王權的巨型石斧同時出土於一座石器時代的古墓之中,玉版上紋案非常奇特:中心部位陰刻兩個同心圓,圓中心有一正方形,方形外沿陰刻八角星紋。這究竟是什麼圖形,其有何特殊文化價值,在古代有何用途呢?
對此,我在《中國水書探析》中已作分析:認為古人的這個八角圖案「是由一個正方形四面圍著四個意象水文字的『山』環繞成的「山山相連」的圖案,其與東漢鄭玄在《易贊》及《易論》中描述《連山》太極圖特徵時說的「如山之出雲,連綿不絕」之特徵完全吻合。07年我在首屆國學嶽麓論壇上交流了論證這一神奇圖紋的論文----《芻議水書<連山>與含山玉版之謎》,並於09年刊於《國際易學研究》第十輯。首次論證了六千餘年前的含山玉版神秘圖紋便是《連山》和水書之太極圖。
看了以下佐證,當知此說不謬:
佐證一:玉版圖中心有一正方形,外有一圓,這是古代伏羲易原始太極圖的「重天地」的第一特徵。「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翼玄》云:「易方圓二圖,天地相為體用也。」又稱:「蓋易者,方圓二圖合於一者,以圓包方,地在內,渾天象也。」《翼玄》復云:「易圖方圓合一者,地在天中,渾天象也。」觀玉版神圖,確有「內方外圓」的「渾天」 之象!這說明含山玉版圖紋定是一幅「渾天象」太極圖。《皇極經世》引吳納註:「《衍義》曰:『先天八卦之圖,圓者為天,方者為地。體分乎兩,用合乎一。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圓圖主天地之數,萬化生於陰陽,方圖主萬物之數,萬事生於消長。」(《皇極經世》)
再云:「按方圓二圖,皆與《河圖》五十居中,虛含四生四成,而各因之以起數者相准,蓋外以流化運事,數周於萬……。」可見,圖中方者為先天太極之核心,表示大地,寓意化生萬物。
佐證二:觀玉版紋樣,正中央是個正方形,正方形四邊圍著四個圖畫水文字的「山」,巧妙排成八山相連之式。《說文》稱:「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康熙字典》亦云:「(山)像山峰叢起之形。山,產也!產萬物者也。」這裡講的「山峰叢起」應當是指漢文「山」字的象形字形,可見其與水書的「山」完全相似。《易說卦》復云:「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按《周禮春官》的記載:「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似地之出內氣也。」。」《皇極經世》亦云:「天以氣為主,體為次。地以體為主,氣為次。在天在地者,一如之。」可見,玉版上的「八山」寓意大地的水火石及升騰不息內氣,使天地萬物生生延衍。足見玉版圖紋是一幅含「天地萬物之理」的八山太極圖。
佐證三:《繫辭上》云:「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可見,凡太極當有「生生」 之義。觀玉版,當我們逐一把水文字的山安放於正方形的四邊時,很快發現,一山生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極……
何為象?《易繫辭》云:「在天成象。」復云:「謂懸象日月星晨也。」。《禮樂記》再云:「象,光耀也。」玉版圖中特別顯現象徵日月星晨的「光耀」形紋,這正是突出「象」, 亦在突出「乾」卦(天之氣)。《皇極經世》云:「日月星辰皆氣也。辰為在天之體,故不見。水火石皆體也,火為地之氣,故常潛。日月星辰在天,故如天成象。而動物亦如天,以其主於氣也。水火石在也,故地成形。而植物如地,以其主於體也。」可見這種:「光耀」就是象,是天之氣,也是先天太極之特徵!
佐證四:唯水族有「口傳水書易」,其與上古「口頭易」 絕非巧合,這些現象正好說明水書來於上古,也說明上古之易確實「初無文字」 並「有一圖以寓其象數」。古人當將此圖與「口頭易」相配推演。
由於此圖必須用四個意象形水文字的「山」字才能拼接成「山山相連」的連山太極之式,若換成今天的方塊漢字的「山」,正方形角上就無法實現「山連山」。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認為這幅古易八卦圖正是連山和水書的八山太極圖。也就是說含山玉版把水書和連山拴在一起了。
二、水書和連山一樣也以「言」表達易理,且有「八萬言」之巨
易學大家桓譚曰:「《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煩而殷《易》簡。」 什麼叫「言」? 《康熙字典》告訴了我們:「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可見說完一個內容便是一「言」,其與文章有一定差異。「言」為短句,為簡短條目。傳《連山》以「言」的形式表達,而水書卻也以「言」的形式表達其浩瀚的易理。水書的一「言」一般有三五乃至七八句,如韋德聖於光緒四年正月抄的《麒麟正七卷》最末一言的譯文為例:寅申巳亥年,三六九十二戊午日巳亥日為「馬上坡」日。水書先生稱此日為大蹋日,此日忌安葬,犯之人丁稀少。觀水書「直觀不變」之占的卜辭內容,我們不僅知道賈公彥的話:「蓋筮時《連山》、《歸藏》、《周易》三易並用。夏殷以不變為占,《周易》以變者為占」非假,而且,我們也深知水書的確像《連山》一樣以「言」的形式表達卜占內容。
按著名社會學家張為綱先生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調查,那時民間尚存不重複的普通《水書》就有568卷,加上《黑書》30餘卷,共近600卷。每卷約有七、八十乃至一、二百個小條目(言)左右,這樣算起來,所有水書總計大約也有八萬條短句(言)之多,這與傳言中的「《連山》八萬言」絕不會是一種巧然的吻合。而是水書根本就是《連山》的遺存。
三、水書和連山一樣重「墳」
《連山》,也稱《山墳》,《歸藏》,也稱《氣墳》。這裡的「墳」當為何意,今人幾乎沒有個准說,一些學者解為典、書,因其常與《五典》並提,(即《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故學人才有此解。具體地講,這裡的「墳」,應當多指墳墓的「墳」。古人認為「墳」里有天地之「精氣」。鄭康成說:「《連山》,似山出內氣,變也」。我們能否理解為:《連山》以研究「山氣」為主線,記錄關於亡者入「墳」後如何獲得天地之精氣的「喪葬」程序擇吉條目。
然而,無獨有偶,當我們翻開水書卷本時,最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其間 「喪葬」擇吉成份特別多(約佔70%左右)。水書除了專講喪葬擇吉的《喪葬卷》、《太平卷》等以外,作為其它類型的卷本如《正七卷》、《春寅卷》、《八山卷》、《金用卷》等都有很多關於安葬方面的條目。這是為什麼呢?
何為墳?《古代漢語字典》載:「(墳)指土堆、堤岸,又指墳墓。」《衡山志》:「楚靈王之世衡山崩而祝融之墳壞,中有營*九頭圖……」。可見古人也認為墳即墳墓。水書為何特別凸顯亡人入墳瑣事以及墳墓修造之事呢?據其介紹的活人的凶吉與死人的「魂(氣)」、亡人與天地之氣、亡人與山墳等在冥冥之中均有若干因果關係分析,這當與古人過分崇拜天、地之「氣」和人的 「精元感應」有關。在水水族民間,人去逝後,從探望屍體、穿衣、入柩、舉辦喪事,從入土到造墳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選定吉日進行。水書為何如此凸顯與「(入)墳」 有關的諸多習俗呢?例如水書中有如下(譯文)卜辭:
掃方
子午卯酉年寅方為掃方,
丑未辰戌年午方為掃方,
寅申巳亥年戌方為掃方。
水書認為,老人去逝,裝衣入柩之際,亡者不可朝掃方,否則掃去財氣,掃去人丁。
大崩
正四七十申日凶,
二五八一戌日凶,
三六九十二午亥日凶
這裡的「大崩」即為「崩財」,葬逢此日,家業敗潰,很快由富變窮,如死牛死馬,莊稼長勢不好,兒孫好吃好賭直至窮困潦倒等。
我認為水書的這一系列「重墳」觀念當沿於《連山》的遺存。易經道,人死歸天等於「遊魂以變」,於是古人認為人死後雖長眠於土中,但其精元(三魂六魄)不散,依然跟活著時一樣,也靠天地之氣的滋養。並且,也在某一個世界(土) 中更方便吸納天地之氣。這與《皇極經世》對古易的記述: 「人謀,人也。鬼謀,天也。天人同謀而皆可,則事成而吉也。」完全吻合。
四、水書願望-----天氣、地氣、人氣共諧和
觀《皇極經世》:「天以氣為主,體為次。地以體為主,氣為次。在天在地者,亦如之。」之記載,可知古華夏文化與水書一樣,認為天地間萬物都有生命,有精元,有氣,並可互動互惠。其作用力便是「三氣」。於是《歸藏易?氣墳》把五行功能分為:「天氣歸,地氣藏,木氣生,風氣動,火氣長,水氣育,山氣止,金氣殺。」說八種「物質」 均有氣,這裡講的「地氣」,絕非是空氣的氣,而是一種陰流,一種潤澤的作用,一種無形的運作。後來這種觀念發展為《乾坤法竅》里講的地脈龍神的作用。
孔子曰:「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人道焉,不可以君臣夫婦先後盡稱也,故為之以上下;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孔子此話的含意是:《易》中有天、地、人三道及四時之道,而地道是水、火、金、土、木五行所不能概括的,地道的內容超出五行之外。地道乃包羅萬物,地氣可滋養萬物。
細考水書條目(譯文),深知大有地氣通萬物之作用:
蛇 煞
申子辰年初十初二凶,
巳酉丑年初十二初八凶,
寅午戌年初五初一蛇煞,
亥卯未年初八初十一初八蛇凶。
本言之意為:申年子年和辰年的初十和初二不能安葬,違之孝子孝孫有人被毒蛇咬傷。巳年酉年和丑年初十二和初八為蛇煞日,寅年午年和戌年的初五、初一為蛇煞日,亥年卯年和未年的初八、初十一均為蛇煞日,這些凶日不可用於安葬,違之孝子孝孫被毒蛇咬死。
水書的這種條目很多,如水書《九高》、《九噴》更加明白指出,何本命亡者葬於何日何時,朝向何方才納得大地之精氣,接到九天噴洒的福祉。並稱若用對這些吉日吉時吉方,不僅讓亡者泉下「舒暢騰達」,而且,其兒孫後代也會大富大貴。如水書《九高》雲:
意譯文:辛亥年出生的大金本命人,
五月十一月逢武之日為吉日,
丁巳日,辛巳日為武日,
辛亥日、戊寅日、壬寅日為武日,
這些子日為「九噴」大吉,用於安葬大金本命亡人,可使其後裔財氣蒸蒸日上,享受九天噴撒來的富貴之福,天地之旺氣。
這些條目反映出水書學說的基點是怎麼讓天氣、地氣、人氣更加諧和,怎麼讓人順利「避開天地之劫而奪天地之佑。」(《中國水書探析》237頁) 。諧和的主要目的是讓活著的人靠天地和祖宗之氣(魂)相互動而更加安康幸福。反之,若得不到「三氣」之佑,便會招來種種災事發生。
五、水書中的「三氣」學說怎與《連山》、《歸藏》同氣連根
鄭康成說:「《連山》,似山出內氣,變也」。淳于俊也說:「《連山》似山出內氣,運連天地也」。也就是說,《連山》是專講如何通過亡人來奪取天地之「精氣」------(因亡魂可上天入地,並為活人造福)的典籍。黃裳也說道:「……山者,靜而生養乎物者也,有仁之道也。」 水族水書被專家稱為「活化石文字」, 記錄的數易被稱為「來自三代」,從水歷建戌和水族以亥日為新舊年交替日可知,水族水書與古代一樣重西北,因戌亥歸乾坐西北。而戌為人之統,正合易中三道----天、地、人也。
水書正是廣泛記錄著「運連天地」方面的卜辭。她與《連山》一樣重天重地,重天地主要表現在重天地之內氣。按水書之說,內氣是一種很神秘的東西,其似乎為看不見摸不著的某種神秘運作和福祉,是地脈龍神的作用力,是天神的施捨等。水書就認為人的福氣和命運均與神奇的天地之精元、內氣有關。
由以上現象及參照水書以山為卦且以"言"的形式表達易理並也有"八萬言"之巨等文化特徵等分析,我認為,水書確系古易《連山》之遺存。
參考文獻
1、《走進伏羲》郭韜 郭志成著
2、《易經大傳新解》珍泉著
3、《中國水書探析》韋章炳著
4、《水書? 喪葬卷 》、《水書?八山卷》等
附彧堯博客文:
今日在網上遊盪,偶然驚喜發現,華族萬歲博客里爆料說,韋章炳的關於含山玉版等的研究發現:《連山》易太極圖就藏在其中。他的解釋和解讀論說非常有力,令人折服。這可真是驚天大發現。在此之前,我們一般都認為三易中的《連山》、《歸藏》早已失傳,且無所探究其源了,僅有《周易》供我們想像其彷彿了。追究「古易」的學者至今斬獲甚微,我所見到的研究資料都在彷彿之中各呈說辭,雖然有微獲,但總在模稜兩可之間,令人狐疑難決。這個遺憾居然在韋章炳的努力下使我們見到了些許曙光。這對我們進一步理解和研究《周易》又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新的思維方向。可喜可賀。
推薦閱讀:
※失傳了二千年的老祖宗的老話**
※針灸失傳論
※得了糖尿病,古人用這個小方治,再不說出來真要失傳了
※解密《黃帝內經》失傳已久的「五音療法」!
※失傳百年流落民間,準的嚇人的風水轉運招財秘法
TAG:失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