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晨昏與人體的關係
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是其中的一個分子。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生長的必要條件,一切事物是變化的,自然界的變化又時刻影響著人體。這便是人對自然的依存關係及自然對人的制約關係。
●人對自然適應不是被動的,其表現為能動的改造自然、同自然作鬥爭。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界的變化也引起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
以氣候為例:一年四季氣候有春暖、夏熱、秋涼、冬寒之分。人體隨氣候的變化也產生相應的變化。
《靈樞·五癃津液別篇》:「天暑衣厚則腠理升,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溫不行,水下流膠月光,則為溺與氣。」這就是說氣候炎熱,人易出汗。天氣寒冷,則少汗多尿。講的是人對自然的適應性。
由於季節氣候急劇變化,人對自然適應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人的適應能力,或者人體的調節機能對自然界變化不能做適當的調節,便會生玻(生病)如某些季節性疾病的發生,就是這個道理。
孫思邈的《四季養生法》中說:「春噓明月要扶肝,夏日呵心火自閉,秋呬要知金潤肺,冬吹蓋腎坎中安..」這是針對四季變化而採取的積極養生之道,是整體觀念運用於養生的範例。
晝夜晨昏與人體的關係
一天之內隨晝夜陰陽消長進退,人的新陳代謝也發生相應的改變。
《靈樞·順氣一日分十四時》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人為秋、夜半為冬」。雖然晝夜寒溫變化的幅度並沒有象四季那樣明顯,但對人體仍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說明人體陽氣白天多趨向於表,夜晚多趨向於里。
由於人體陽氣有晝夜的周期變化,所以對人體病理變化亦有直接影響。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說:「以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
雖然變化不如四季那樣明顯,但對人體也有影響,如有些疾病白天較輕,夜晚較重,就是受晝夜變化的影響。我們練少林功,早晨和上午練站樁和外經,會感到精力充沛,周身輕鬆;反之則會感到身體疲憊。下午或晚上練內經則會有周身輕鬆,內在舒展,氣血暢通之感;反之則無明顯感覺。這是前人視晝夜變化,在練功中總結的經驗。
此外,地域對人也有一定的影響。我國地理特點,西北地勢高,東南地勢低;西北偏於寒冷而乾燥,東南偏於溫暖而濕潤。由於地勢有高低之異,氣有暖寒之別,一旦遷居異地,則有不適之感。這是環境突變對人體的影響,但經過一段時間就會適應。
現代科學實踐證明,正常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和白細胞的總數,表現為白天逐漸升高,夜晚降低的晝夜節律性變化,這正是中醫的生氣通天說的內容之一。
根據此理論,人們可以利用陽氣的日節律,安排工作、學習,發揮人類的智慧和潛能,以求達到最佳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指導人類的日常生活安排,提高人體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使之為人類養生服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