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和工筆畫創始人趙佶介紹,藝術特點和代表作品
宋徽宗趙佶簡介宋徽宗,名趙佶,北宋第八代皇帝(1082—1135),河北琢縣人,是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其書,首創「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並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趙佶倡導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了一百多年。在政治上趙佶昏庸無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今浙江省紹興縣永佑陵。趙佶的書畫藝術,強調形神並舉,提倡詩、書、畫、印結合,他是工筆畫的創始人,花鳥、山水、人物、樓閣,無所不畫。趙佶的藝術成就,以他的花鳥畫為最高,但他不僅擅長繪畫,而且在書法上也有較高的造詣。趙佶書法在學薛曜、褚遂良的基礎上,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宋徽宗趙佶 -藝術特點趙佶的藝術主張,強調形神並舉,提倡詩、書、畫、印結合,他是工筆畫的創始人,花鳥、山水、人物、樓閣,無所不畫,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點。他用筆挺秀靈活,舒展自如,充滿祥和的氣氛。他注重寫生,體物入微,以精細逼真著稱,相傳他曾用生漆點畫眼睛,更加生動、栩栩如生,另人驚嘆。趙佶的畫取材於自然寫實的物像,他構思巧妙,著重表現超時空的理想世界。這一特點打開了南宋劉松年、李蒿和夏圭在山水畫構圖方面的變革之門。他還強調形神並舉的繪畫意念。勞倫斯.西克曼在《中國的藝術和中國的建築》一書中曾說,趙佶的畫寫實技巧以「魔術般的寫實主義」給人以非凡的誘惑力。趙佶提倡詩、書、畫、印結合。他創作時,常以詩題、款識、籤押、印章巧妙地組合成畫面的一部分。這成為元、明以後繪畫派傳統特徵。趙佶在位時,曾廣泛收集歷代文物書畫,並親自掌管翰林圖畫院,讓文臣分門別類,著書評論,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這些都對宋代的繪畫藝術起到了推動和倡導作用。他還增加畫院畫師的俸祿,將畫院列入科舉制度中,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自橫」、「嫩綠枝頭紅一點,惱人春色不須多」等詩句為題,考錄畫師,給畫院注入「文人畫」的氣質。許多畫師,如李唐、蘇漢臣、米芾等,皆是由此脫穎而出,樹譽藝壇。皇帝如此鍾愛書畫,文人雅客又怎能不趨之若鶩?北宋書法、宮廷畫在此時發展到極致。在書法上,趙佶起初學的是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揉各家,取眾人所長又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靄然」之感,又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如「屈鐵斷金」。特點是筆劃瘦細而有彈性,尾鉤銳利,運筆迅疾。字一般呈長形,張弛有度,有一種秀美雅緻、舒暢洒脫的感覺,而且通篇法度嚴謹,一絲不苟。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涵養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來完成。此後儘管學習這種字體的人很多,但能得到其神韻的卻寥若晨星,這足以見證趙佶的書法功力。相比之下,趙佶的詩詞顯得較為平庸,尤其是前期詩詞,多為矯情之作,享樂情調十分明顯。但在淪為亡國之君之後,他觸景生情,寫了不少情真意切的佳作,像「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讀來讓人心中隱隱作痛。宋徽宗趙佶 -藝術成就趙佶於花鳥畫尤為注意。《宣和畫譜》記錄了他收藏的花鳥畫二千七百八十六件,佔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可見其偏愛之深。《畫繼》記載趙佶曾寫《筠庄縱鶴圖》。 「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擎露舞風之態,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潔,並立而不爭,獨行而不倚,閑暇之格,清迥之姿,寓於縑素之上,各極其妙。」這種讚譽趙佶花鳥畫精緻、生動傳神的文字記載俯拾皆是。流傳至今題為趙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鳥畫作,則證實了這種記載的真實性。趙佶的花鳥畫,以極其嚴謹的創作態度,既從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對象的生長規律,且以特有的筆調活靈活現地傳達出對象的精神特質,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化境。歷來關於趙佶的藝術成就,論者都以他的花鳥畫為最高。趙佶藝術的獨創性和對後代的影響力,也主要體現在他的花鳥畫中。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物象意念安排的獨特性。經營位置為畫家的總要,所以畫面布置因題材內容繁簡不同也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般的方法,這是人人皆能學習而得的;也有特殊的方法,這需要作者獨出心裁,巧妙安排。趙佶花鳥畫的構圖,時有匠心獨運之作。第二,寫實技法的獨特性。有一位研究中國美術史的外國專家曾把趙佶花鳥畫的寫實技巧稱為「魔術般的寫實主義」,因為它給人以「魔術般的誘惑力」。北宋的繪畫理論中以氣韻為高的說法已不少見,但在趙佶時代,嚴格要求形神並舉。「有氣韻而無形似,則質勝於文;有形似而無氣韻,則華而不實」,形似以物趣勝,神似以天趣勝,最理想的境界是由形似達到神似。第三,詩、書、畫、印結合的獨特性。趙佶的繪畫尤其是花鳥畫作品上,經常有御制詩題、款識、籤押、印章。作者押印於書畫的款識上,始於宋代蘇軾、米芾、趙佶、趙子團等人。元明以後,詩、書、畫、印相結合已成為中國畫的傳統特徵,但在北宋,卻還處於草創時期,趙佶是善開風氣之先的。宋徽宗趙佶 -代表作品花鳥畫:臘梅山禽圖 臘梅雙禽圖 梅花綉眼圖 竹禽圖 鷓鴣圖 祥龍石圖卷 五色鸚鵡圖 梅竹聚禽圖 芙蓉錦雞圖 紅蓼白鵝圖 池塘秋晚圖 柳鴉蘆雁圖 瑞鶴圖 桃鳩圖 臘梅秀眼圖 枇杷山鳥圖 寫生珍禽圖卷 戴勝圖 人物畫:聽琴圖 文會圖 搗練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 唐十八學士圖卷山水畫:雪山歸棹圖 溪山秋色圖書法:題唐十八學士圖卷 草書掠水燕翎紈扇 瘦金書怪石詩帖 神霄玉清萬壽宮詔 草書千字文 牡丹詩帖穠芳詩瘦金體千字文 瘦金體題瑞鶴圖
宋 徽 宗 「 瘦 金 書」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宋徽宗創造的書法字體,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 瘦金體 鶴體」的雅稱,源自於楷書的一種變異。
宋徽宗的書法初學唐薛稷、薛曜兄弟,後來又學習書法大家黃庭堅。
宋徽宗信奉「書貴瘦硬」的古訓,用筆源於薛氏兄弟,結體筆勢取法於黃庭堅,並糅入工筆院體畫的勾線功夫,創造出新體楷書「瘦金體」。
「瘦金體」的特點是抑上揚下、抑左揚右,筆畫尖削,行筆細勁,尾鉤銳利,鋒芒外露。
筆道瘦細有彈性,運筆挺勁犀利,具有秀美洒脫的風骨。
宋徽宗 趙佶 書法作品選
宋徽宗趙佶【楷書千字文】
此卷千字文,為徽宗趙佶於崇寧三年時書賜童貫的,趙佶時年二十三歲。
此時徽宗的楷書已顯露「瘦金書體」獨特的特徵。
其字大寸許,每行十字,前後百行。
字體別具一格。將「瘦金體」書法藝術推向極致,也成為後世「仿宋體」的結構粉本。
誠如當代著名書畫鑒定家楊仁愷先生所云:
「其結體疏朗端正,下筆尖而重,行筆細而勁,撇捺出筆鋒而利,橫堅收筆,頓而鈞,文體勻稱,用筆輕按重收,頓折利落,具有飄逸清潤之感,顯示出"瘦金書』的獨特風格。」
縱30.9cm x 橫322.1cm,現藏:上海博物館
宋徽宗趙佶【行書蔡行勒】
敕蔡行。省所上劄子。辭免領殿中省事。具悉。事不久任。難以仰成。職不有總。難以集序。朕肇建綱領之官。使率厥司。況六尚之職。地近清切。事繁而員眾。以卿踐更既九。理宜因任。俾領盾省。實出柬求。乃願還稱謂。殊見撝謙。成命自朕。於義毋違。爾其益勵前修。以稱眷倚。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故茲詔示。想宜知悉。十四日。
此卷是宋徽宗不準蔡行辭去領殿中省之職所頒的敕書。此敕行間佈白疏朗得體,筆劃纖細,寫來墨韻流暢,瀟洒清勁,有如飄藤盪柳之勢,具有瘦而勁,秀而潤的藝術效果。
縱35.5 x 橫214.6 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
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作品酣暢淋漓,竹影搖曳,似疾風,如勁草,清陳邦彥有尾跋贊曰: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真神品也。實在是形象地描繪了其傲人的風骨和近乎一幅《雨夜竹林聽風圖》的美妙畫卷。
此作為趙佶40歲時書,無論結構、力度、內涵、氣魄均當為趙書第一。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閏中秋月詩》
閏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
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嘆隔年。
萬象斂光增浩蕩,四溟收月助嬋娟。
鱗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
閏中秋月詩勁健挺拔又不失赴美的用筆,加之精密而婀娜的結體,不但襯托出詩句本身的意境,也讓人體會到濃艷而優雅的氣氛。筆畫帶過之處,如遊絲行空,纏綿飄逸,是「瘦金書「中偏於柔美的風格,在宋徽宗的書法作品中,堪稱代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歐陽詢張翰帖》提跋
《張翰帖》也稱季鷹帖,記張翰故事。
這幅詩帖,展現了宋徽宗「瘦金書」神採的精品。
帖上的每一個字都細瘦、挺拔,筆劃舒展、遒麗。在轉折處,都明顯可見書家刻意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迹保留下來,形成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似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似飛而乾脆等特點,通幅極具精神。
這幅「詩帖」是由兩首七言與五言律詩合併而成,也名為「欲借、風霜二詩」帖。
這是宋徽宗二十九歲(1110)時所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五色鸚鵡》題跋
天産乾臯此異禽。遐陬來貢九重深。
體全五色非凡質。惠吐多言更好音。
飛翥似憐毛羽貴。徘徊如飽稻梁心。
緗膺紺趾誠端雅。爲賦新篇步武吟。
五色鸚鵡。來自嶺表。養之禁籞。馴服可愛。飛鳴自適。往來於苑囿間。方中春。繁杏遍開。翔翥其上。雅詫容與。自有一種態度。縱目觀之。宛勝圖畫。因賦是詩焉。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宋徽宗趙佶《瑞鶴圖》題跋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雲拂郁低映端門,眾皆仰而視之。
倏有群鶴飛鳴於空中, 仍有二鶴對止於鴟尾之端。
頗甚閑適,余皆翱翔如應奏節往來,都民無不稽首瞻望,嘆異久之,經時不散,迤邐歸飛西北隅,散,感茲祥瑞,故作詩以紀其實。
清曉觚拂彩霓、仙禽告瑞忽來儀。
飄飄元是三山侶,兩兩還呈千歲姿。
似擬碧鸞棲寶閣,豈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當丹闕, 故使習瞳瞳庶俗知。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雲氣飄浮,低映端門, 群鶴飛鳴於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引皇城宮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駐足觀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長鳴如訴,經時不散,後迤邐向西北方向飛去。
當時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雲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國運興盛之預兆,於是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於絹素之上,並題詩一首以紀其實。
但「祥瑞之兆」卻難以挽回衰敗的國運,此後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軍民紛紛起來抗擊金兵,金人自知無力吞下這個腐朽然而卻十分龐大的帝國,遂盡掠九十二府庫160餘年所積藏的金銀財寶、書畫珍玩等,連同徽、欽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餘人席捲北去。
遼寧省博物館藏
宋徽宗趙佶《祥龍石圖卷》題跋
《宣和睿覽集》冊頁之一。
畫湖石一座,玲瓏剔透,稜角凹凸,千皴萬染,起伏分明,紋理富於變化。
左側趙佶自題一段,款書「御制御畫並書」,鈐「御書」印。
下書「天下一人」花押,鈐「宣和殿寶」、「天曆之寶」、「晉國奎章」印。卷末有清陳仁濤、吳榮光題。《辛丑銷夏記》著錄。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牡丹詩冊》
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紅深淺不同。
名品實兩種也,一曰疊羅紅,一曰勝雲紅。
艷麗尊榮,皆冠一時之妙,造化密移如此。
褒賞之餘因成口占:
異品殊葩共翠柯,嫩紅拂拂醉金荷。
春羅幾疊敷丹陛,雲縷重縈浴絳河。
玉鑒和鳴鸞封午,寶枝連理錦成巣。
東君造化勝前歲,吟繞清香故琢磨。
此為宋徽宗趙佶的詩兼書法作品。詩內容主要是讚頌牡丹花。以趙佶最具個人風格之"瘦金體"書寫,整體勻整峭拔,筋骨挺勁,清爽潤朗,飄逸靈動,正所謂"鐵畫銀鉤"。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欲借風霜二詩帖》
其一
欲借嵯峨萬仞崇,故將工巧狀層峰。
數尋蒼色如煙合,一片盤根似蘚封。
院宇接連常藉竹,池亭掩映卻憑松。
分明裝出依岩寺,只欠清宵幾韻鍾。
其二
風霜正臘晨,早見幾枝新。
預荷東皇化,偷回北苑春。
旗槍雖不類,荈孽似堪倫。
已有清榮諭,終難混棘蓁。
古來吟詠梅花的詩詞甚夥,而徽宗此作出乎異響,亦可備梅詩題詠之一格。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怪石詩》
殊狀難名各蔽虧,高低崒屼斗巍巍。
直疑伏獸身將動,常恐長蛟勢欲飛。
峭裂幾層蒼檜嚙 ,凝嵐四接老松圍。
名封三品非無美,飲羽曾令壯奮威。
三品石,意思是受過三品官爵的封賞。有說梁武帝封的,也有說陳後主的。
徽宗好玩賞宴樂,搜羅天下花木奇石,三品石(四塊丑怪的石頭)也被人從南京移到京城。《怪石詩》就是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夏日詩 》
夏日
清和節後綠枝稠,寂寞黃梅雨乍收。
畏日正長凝碧漢,薰風微度到丹樓。
池荷成蓋閑相倚,逕草鋪裀色更柔。
永晝搖紈避繁溽,杯盤時欲對清流。
楷書瘦金體。此詩的瘦金體筆勢遒勁,偉岸開張,體現了趙佶的獨特風格。詩帖鈐"政和』連珠方印,曾經清孔昭,許烈等收藏,《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筍石詩帖 》
筍石
筍石穹崇固不欹,
出檐囗囗擬高暈。
幾囗碧玉樓台外,
曾礙行雲左右飛。
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趙佶《棣棠花詩帖》
棣棠花
眾芳紅紫囗囗隅,
惟此開時色迥殊。
卻似籝金千萬點,
亂來碧玉簳頭鋪
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趙佶《芙蓉錦雞圖》題跋
秋勁拒霜盛,
峨冠錦羽雞,
已知全五德,
安逸勝鳧鷖。
畫內藏印有「萬曆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是宋以降歷代皇室重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臘梅山禽圖》題跋
山禽矜逸態,
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
千秋指白頭。
視之所畫,唯有雙白頭翁棲於寒枝,下有二草本,未有他物。
時值臘月,而鳥何為白頭?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徽宗趙佶題唐李太白《上陽台》
太白嘗作行書,
乘興踏月西入酒家。
不覺人物兩忘身,
在世外一帖字畫。
飄逸豪氣雄健,
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北京故宮博物院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
正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推崇的那樣:「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
僅憑這一方面的成就,趙佶足可列於歷史上書家之林。
瘦金體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迹,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其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
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趙佶作為兼有書法和繪畫才能的藝術家,把書法與繪畫做了很重要的融匯,開創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文人書畫新局面,並影響後世而綿延於今。
宋徽宗趙佶與花鳥畫的淵源宋代皇帝大都對書畫有相當的興趣,因而宮廷美術創作十分活躍。但宋徽宗堪稱是一個愛好書畫的極端的例子,他對藝術的興趣要遠大於料理國事。作為皇帝,他政治腐敗,生活奢靡,終招來靖康之禍,成為亡國之君。但就藝術而言,徽宗的確是位天賦極高的書畫家,也為藝術史作出了極大貢獻。在執政期間,他廣泛搜集民間的古玩書畫,聚集畫家,擴充宮廷畫院,主持編撰《宣和畫譜》。他甚至還將書畫列入科舉制度,由他創立考試製度來測試畫家。畫家進入畫院後,要進行系統的繪畫訓練和對儒家經典的學習,有時徽宗還親自指導畫家們作畫。宋徽宗將「格物」精神應用在繪畫上,要求畫師在皇家園林內潛心觀察四時花草的變化規律,探究各類珍禽異獸的活動特性,以繪出嚴謹的作品。目前流傳下來的徽宗畫作有二十餘件,包括各種題材樣式,其中以花鳥畫最多成就也最為突出。徽宗的花鳥畫可分為精工和樸拙兩種不同風格。花鳥畫「工筆」與「墨筆」之分始於五代,即「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前者為五代宋初的黃筌、黃居則父子,他們的作品「多寫珍禽異鳥、奇花怪石」,「骨氣尚豐滿」,表現出宮廷貴族式的富貴氣象。後者是在野處士徐熙,其畫「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繪畫表現不拘泥於精勾細描,而是信筆抒寫,略加色彩,開水墨野逸花鳥畫之先河。北宋初期黃筌一體的花鳥畫在宮廷中獨領風騷,畫院以「黃家」畫法為標準,這與統治者的欣賞趣味以及宮廷裝堂飾壁務求華美的需求有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是今天可以見到的唯一的黃筌真跡,圖中畫了不同形象的龜、鳥、草蟲,描寫細緻,形象栩栩如生。從這幅珍禽圖可知被稱為「黃家富貴」的黃筌花鳥的主要技法:先用淡墨勾勒輪廓,然後施以濃艷的色彩。這種精細的勾勒填彩法,被宋代院體花鳥畫家繼承並發展,影響到其後數百年的畫壇。宋徽宗傳世的花鳥作品大多是這類精緻富麗的工筆風格。《芙蓉錦雞圖》是宋徽宗此類畫風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圖中繪錦雞、芙蓉、菊花。用筆嫻熟精練,雙鉤設色,描繪細緻入微,體法嚴謹而蘊含變化。畫上還有宋徽宗「瘦金體」題詩一首:「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翳。」詩里既寫出花鳥的美麗,還盛讚錦雞具有儒家五種倫理品德,賦予作品以文化含義。徽宗進一步完善了黃家的「富貴」體貌,表現物態更加生動自然,刻畫精工之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同時構思不落陳套,含蓄巧妙,富有詩情畫意,能引發觀畫者的無限遐想。在徽宗的傳世作品當中,墨筆花鳥畫往往易被忽視。畢竟粗率意簡的墨筆畫在中古宮廷繪畫中還是不多見的。趙佶傳世的水墨花卉作品如《池塘秋晚圖》、《柳鴉蘆雁圖》等,風格樸拙粗簡,多表現林泉小景,蘆汀葦岸,意境清幽雅逸,更像是文人的清賞之作。兩種風格情趣截然不同的繪畫出於同一畫家之手,顯示出藝術上的矛盾性。因此有必要對其墨筆風格形成的源流作一梳理。宋代畫壇另一重要現象是文人士大夫積极參与到繪畫創作中來。文人畫家與宮廷畫師有著迥異的藝術理念和審美情趣,前者繪畫更強調錶現主觀情趣,重水墨技巧和筆墨趣味,追求蕭散簡遠、古雅淡泊的意境。史載,徽宗登基之前與當時著名的文人畫家王詵、趙令穰交往密切,藝術不免受其熏陶。而徽宗正是以其特有的文人情懷,一改宮廷繪畫歷來的富麗傾向,創作出此類簡淡的野趣之作。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柳鴉蘆雁圖》是此類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卷首畫古柳一枝,柳枝輕拂。枝頭樹下棲息著四隻白頭鴉,或俯首,或鳴叫。畫面另一端是三隻棲息在池塘邊的大雁,或飲水,或銜葉,情態生動。全圖以水墨勾染為主,敷以淡彩,用筆拙重沉凝,富於對比。粗壯的柳干,細柔的柳枝,大雁白鴉的黑羽白肚,使整幅作品在疏密穿插、黑白對比方面取得很大成功。不過徽宗特定的皇帝身份,使他的墨花作品雖畫江湖野趣,仍帶有雍容氣質而缺少荒遠的意境。畫中物象造型的寫實嚴謹也並不與其院畫風格脫節。在徽宗親筆畫和代筆畫的問題上,徐邦達先生認為,只有墨筆花鳥為徽宗的親筆,工細賦彩的作品多是宮廷畫師代筆。這種說法尚有爭論,不過也可將其理解為對徽宗墨筆花鳥成就的肯定。元人湯蝆在《畫鑒》中就評道:「徽宗性嗜畫。作花鳥、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間有入神品者。」總之,徽宗皇帝把文人情趣引入宮廷畫院,改變以往宮廷繪畫的單一面貌,開元代水墨寫意花鳥畫之先河,其墨筆花鳥畫的積極意義是值得我們重視的。畫家野史趣聞:宋徽宗趙佶賣弄藝術風騷的趣事宋徽宗在我國史上是個有名的昏君。他的品德,正如《水滸傳》里所描繪的那樣:「這浮浪後輩家聲幫閑之事,無通常不曉,無通常不會,更無通常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曉,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在治國上,他糊塗迂腐,重用姦邪,實屬庸碌之才;在外交上,他軟弱無能,恥辱忍讓,最終當了俘虜;在生活上,他揮金如土,窮奢極欲,他篤信神靈,屢次向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光問道,以求長生不老之術,還自號為「教主道君皇帝」。身為國君,還偷雞摸狗,從皇宮挖了一條地道直通倡寮,去私會名妓李師師。宋徽宗在開展美術事業方面,他是有成就和奉獻的。他發明的「瘦金書」,頗得書法家的喜愛,用這種字體書寫的崇寧大觀等錢幣是收藏家至愛的珍品。《書史會要》評估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能夠蹤跡求也。」他的繪畫注重寫生,尤善畫花鳥畫,極強調細節,以精工傳神著稱。有一年,宣和殿前花輔里,一隻孔雀正展翅飛上藤墩,趙佶以此為題要在座畫師作畫。不多久,畫師們都交了卷,個個天然都畫得不錯。最終趙佶說:「畫是畫得美麗,惋惜都畫錯了。」畫師們一聽,面面相覷,半響說不出話來。趙佶說:「孔雀登高,都是先舉左腳的,而你們畫的是先舉右腳,所以說畫錯了。」畫院有年考試,以一句唐詩「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考選畫家。結果,有的畫了竹林,小橋,酒店;有的畫了竹林,露出酒店一角;等等,不勝枚舉。這些畫卷都沒有獲得好評,有一個應試者叫李唐的(後來成為南宋大畫師),他只畫了一座小橋,橋邊畫了一大片竹林,林中挑出一個酒招子,上寫一個「酒」字,卻並不畫酒店,這幅畫奪了魁。為何不畫出酒店的李唐反而奪了魁呢?由於,正是他把「竹鎖橋邊賣酒家」的「鎖」字意境畫出來了。這個「鎖」字即是要畫家在「藏」的構思上下功夫,而李唐的畫恰恰體現了「藏」。將酒店「藏」於竹林之中,只露一招兒,其趣在半含半露之中。趙佶曾用「深山藏古寺」為題來考畫院學生。第一個學生畫了整個寺院,以及寺院附近的崇山峻岭。第二個學生畫了古寺的一角,布景上畫了山巒起伏的密林。第三個學生沒有畫古寺,只畫了深山陰谷中的一條石徑,盡頭一個和尚在溪邊打水,大樹掩沒不知寺院在何處?「深山藏古寺」著意在「藏」字上做文章,給人以「畫有盡而意無量」的藝術享受。「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繪畫考究藏得天然,藏得巧妙,藏得有畫中有詩的意境。趙佶傳世的著作不下二十幅,但有些著作是出自宮殿畫家之手代筆。畫後押字用「天水」及「宣和」、「政和」小璽或用瓢印蟲魚篆文,還常押書「全國一人」。為了體現鳥的形態,趙佶用生漆點睛,以傑出著作的傳神作用。趙佶本人的創造個性並不苛求工謹細麗,而是偏於天然粗暴。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不無關連。張擇端完結這幅謳歌太平盛世前史長卷後,首先呈獻給宋徽宗,宋徽宗因而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我國前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熱愛此畫,用「瘦金體」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宋史》記載:「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奪取,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慾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認為戒。」元代脫脫編撰《徽宗記》時,不由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
推薦閱讀:
※瘦金體基礎偏旁之竹字頭
※如何用硬筆練好瘦金體?純乾貨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穠芳詩帖》欣賞*
※徽宗不光有瘦金體,狂草《千字文》更讓人大開眼界
※寫瘦金體絕佳範本,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