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成佛之道》十三

18、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 答: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是以三維陽性物質為身,有肉質之身。色界是四維眾生,以光的形象為身體。無色界是四至六維眾生,連光體也沒有,只有意識存在。前面在「修鍊」中所謂的「四禪八定」修成後,也僅能突破色界天,還不能衝出三界。 欲界之欲是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以色慾為主,故古人講:「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醒來幾個悟。如今不斷生我門,來生必入死我戶」;色界之色是指物質世界,其本質是光和光團。無色界已無物質之形,連光團也無,只有意識,但無形色眾生的居所,做一切事都在一念之間。無色界雖已達到超光速,但是,還未達到無限,還在時間和速度的範圍內。因此,仍未達到徹底解脫。 修佛所謂的要超越三界,既是指此三界,超越三界方證佛果。關於如何才能超越三界的問題,並非三言兩語可以道明。要想解決出三界的問題,首先應明白三界是如何產生的。宇宙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根本不存各種界的問題,只是因為眾生迷惑,心中自設障礙才有了「界」。根據「境由心生」的原理,你心裡有多少障礙,你在宇宙中就自造了多少個界,你就被這些界障礙在界中而不得出離。如明此理,要想出離三界,首先要在自心裡破除各種障礙,心中無障,境障何生?心中無障,三界何在?此時,你應該明白筆者為什麼在本書的第一篇就先寫「破障」?而且「破障」的第一篇又是「障礙在內不在外」?佛家所謂的「頓悟」,即可謂:「一念之間,十地頓超」。心的超越沒有時空限制,正是由於自心不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等界的限制,才被障礙在時空三界之內。如果悟透,超越三界的不是肉體,而是自心的超越。「十地頓超無難事,不歷僧祗獲法身」。因此,頓悟之後既可一念超越三界。 19、有些人在看佛經或看善知識寫的書以及聽看有關影碟、磁帶時,自己的身體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反映,這是為什麼? 答:根據「生物儀器說」和「生物全息能原理」,凡是佛經和善知識寫的書以及有關影碟和磁帶,都具有與佛和善知識同樣的信息和場能,這些經、書、碟、帶等,或是他們的一根頭髮,以至他們散布在宇宙空間無處不在的每一個波,都可以做他們所能做的一切事。 因此,當人們接觸這些經、書、碟、帶等物品時,必然受到佛和善知識強大場能的磁化和加持。根據「陰陽互根,相互轉化」的原理,接觸者的身體(陽)也必然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但是,由於個人的心誠程度、敏感程度以及慧根、緣分的程度各有所異,自身的陰性頻譜與佛和善知識的頻譜接近程度也不同,因此,在每個人身上的反映和體會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大致有以下幾種狀況: (1)在接觸佛和善知識的經、書、碟、帶等時,自己的心理和身體感覺很舒服,越看越想看,越聽越愛聽,甚至感覺是一種身心的極大享受,有些人還會不自覺的流淚。 這種狀況是經書之中的真理滲透了你的心靈深處,與心靈的頻率非常接近,與你心靈碰撞產生的火花,可以迅速啟發你的靈悟。當你真正用清凈心去聽看這些經、書、碟、帶時,還會感覺到一股暖流自然地緩緩地充滿你的身體,不僅非常舒服,而且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治好或減輕你的病。 有些人在拜佛時會不自覺的流淚或痛哭,這是由於前世修行過,第八識中存有佛種,今見佛像,程序啟動,如見親人,故會不自覺地出現流淚或痛哭現象,這是與佛靈性勾通、心心相應的一種表現。 (2)在接觸佛和善知識的經、書、碟、帶時,會出現連續打哈欠的狀況,似乎感覺大腦有些睏倦,有些不明理的人就會認為自己與佛或善知識無緣,不該聽看這些經、書、碟、帶等,因此而放棄,甚至還可能背離或毀謗佛和善知識,因而造業。 其實,對修行人來說,這恰恰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現象。在修行過程中,此現象叫「哈欠連天」,是在修行過程中達到人天相應,與神佛勾通的一種表現。此時陽性大腦被抑制而暫停思維,陰性功能自動出來做功。也只有在陽性大腦被抑制的狀態下,陰性功能才能出來做功。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是陰性(靈性)層面與神佛勾通,人天相應。而恰恰相反的是,此時陽性大腦以及身體出現的正是「哈欠連天,似睡非睡」之狀。有時在念佛、念咒、打坐、拜佛,甚至在大拜時,達到一定的清凈程度時才會出現這種狀況,出現這種狀況的修行人比較少,百里挑一或是千里挑一。有些修行人只能偶爾出現這種狀況,很少有人每次一接觸經、書或念佛、念咒時都能出現這種人天相應的狀況。 但是,這只是人天相應的一種自然狀態,人天相應時也會出現其它各種狀態,並非僅此一種。修行者應順其自然,不可執著追求。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平時和此時一定要保持心理清靜,千萬不可有所求。有許多因有所求者,在這種狀態中招來鬼神附體。世間的許多巫婆、神漢大多是因有所求,執著神通而招引附體上身的。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你只要有所求,鬼神都有五通,一求既靈,有求必應,你就很容易被鬼神控制,有不修行人出現過這種現象,因此,千萬不可有所求。 當然,以上所說狀況應當與真正的昏沉瞌睡區別開來,有些人是一看書(無論什麼書)或者一打坐就昏沉瞌睡,這是神不足的表現,是因貪吃等慾望過重或思慮過多造成的,因此要與以上所說的「呵欠連天,天人相應」區別開來。 (3)有些人在聽看這類經、書、碟、帶時,身體不但沒有輕鬆舒適之感,反而會難受或疼痛,或是使原有的病症疼痛加重,甚至還會出現心理煩躁,難以接受之感。 這種現象是由於自身業障較深重,與佛和善知識的頻率相差太遠,不但不能立即產生共鳴,反而還會產生抵觸。由於他抗不過佛和善知識的巨大場能,因此,在一定階段內會產生身體的疼痛或不適。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氣沖病灶」現象。如果你此時對佛和善知識沒有信心,則會心煩意亂而更加疼痛。如果此時對佛和善知識有信心,能放鬆入靜地堅持聽看下去,則能使佛和善知識的巨大場能在你身心內充分發揮加持作用,久之,不僅能治癒或減輕病痛,甚至還可以改變你的生命運行軌跡,能使一個不修行的人奇蹟般地走上修行之路。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修行或不修行的人,在聽看此類經、書、碟、帶時,所出現的各種不適現象,都要從自身找原因,因為障礙在內不在外。千萬不要因此而放棄或者攻擊毀謗佛和善知識,因而又造下大業。不明白的事要虛心主動去找善知識求教,如果自己偏解誤會而又不去主動求教,很可能會把「呵欠連天,人天相應」、「采能大法」的良機誤解為我與佛或這個善知識以及該書無緣,因而放棄。 出現這種情況的人,一方面說明對佛和善知識缺乏誠信,多生疑惑。遇到問題不但不主動求教,反而疑惑別人,這是修行人最大的「慢、疑」之障。另一方面說明自己判斷事物的標準是錯誤的,一般層次較低的人判斷事物,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對自己有利的人和事就認為好,相反就認為不好。今天對我有利就認為好,明天對我不利就認為不好。這種標準是人道中最低層次的標準,是自私自利、我執深重的表現,是偏知邪見,尚不夠做人的標準。對於修行人來說,如果不放下我執,何談修行?很可能就因這一個小理不通就障礙延誤你一輩子的修行良機,那才真是可悲、可嘆。因而,此理不可不明。 20、民間所謂的「鬼打牆」現象是怎麼回事? 答:所謂的「鬼打牆」現象是指某個人在去某個較熟悉的地方時,在路上莫名其妙地轉來轉去,卻總是找不到地方。產生這種現象的基本原因依然是自己的業障較重。這裡存在著一個陰陽差異問題,也就是肉體的表象與神識的差異。如果從肉眼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人似乎都在人道,但這只是表象。如果從神識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神識卻在不同之道。由於神識屬於陰性物質,其運行速度是超光速的,加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之原理,因此,平時貪心較重的人,其神識卻早已進入了餓鬼道;平時瞋恚心較重的人,其神識卻早已進入了地獄道;平時愚痴心較重的人,其神識卻在畜生道;相反,大徹大悟者,其神識已在佛道。其神識已在餓鬼道或地獄道的人,神識昏昏沉沉,其深重的業障已超出了陽性大腦所控制的範圍。因此,陽性大腦雖未錯亂,但經常在昏沉的狀態下被神識的陰性程序所控制。因而就產生了所謂的「鬼打牆」現象。由於地獄道與人道不是一個維層,又因為不同維層之間的差異造成不同維層之間難以勾通,因此就出現了雖在人道卻又找不到人道的門。同樣的道理,我們雖在人道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接受和弄懂佛理呢? 另外,由於此人心性所處的維層較低,比如在惡鬼道和地獄道,心識已經處於昏沉狀態,此時被鬼所惑,迷迷糊糊,被鬼牽著轉來轉去,故形成「鬼打牆」現象。或是由於此人的埸能、心性較低,想去一個維層較高(如埸能較高的善知識家)的地方,就被護法神當住去路,不許入內。比如,我們一個普通人的靈體想去天界,則被天神擋在門外,不許入內;如果是菩薩去天界,天神肯定要下跪相迎。 這種肉體雖在人道的人,其表現並非只反映在「鬼打牆」方面。在平時的許多方面都表現出迷惑昏沉之狀,甚至給他講一些人道中的普通道理他都難以接受。悟道之人不需用天眼,只用肉眼就可看的明明白白。這類事情已經過反覆驗證,而且通過解救他的神識就可以將他從地獄道或餓鬼道中解救出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原理,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無論在哪一道並非指肉體,而是指心和神識。肉體雖在人道,但其神識卻可能在各道。例如,佛菩薩倒駕慈航來渡眾生,肉體雖在人或各道,但他們的心識卻始終在佛道上覺而不迷、如如不動。 (2)此理啟示我們,真正的解脫並非是肉體的解脫,而是心的解脫。肉體並非真我,因此,修行不是肉體成佛,而是心證到了真我本性而成佛。所以,那些執著肉體享受的人,是不可能修成佛的。 21、如何理解「一法不見而又一法不舍」? 答:對於尚未開悟的人來說,很難理解這個問題。萬事萬物、萬法都包含「體、相、用」三個角度,所謂「體」是指本性,一切事、物、法的本性都是空;所謂「相」是指由本性中變現出來的萬事、萬物、萬法的表相;所謂「用」是指萬事、萬物、萬法所表現出來的不同作用。 所謂「一法不見」是從見性的角度來講。當你見到萬事、萬物、萬法時,所見的並不是它的表象,而是透過表象見它的本性。由於它們的本性都是空,自心不被其表象所牽,達到一法不執,放得乾乾淨淨,故稱一法不見。這正是「道」顯現的「無為」特性。 「一法不舍」是從「用」的角度來講,萬事、萬物、萬法都是本性顯現出來的作用,這些作用都是讓人所享用的。但是,有分別心的人,凡事都要分出個好壞、是非、對錯。有了分別就必然要有撿擇,有了撿擇就會對萬事、萬物、萬法有取有舍。只要有「取」,就必然有「舍」。你就不會用那些你認為不好的事、物、法,這就形成了障礙。只有修出平等心,才能無分無別無撿擇,在這種心態下,該用哪一法就順其自然地去用哪一法,而又不執著一切法。這就是一法不見,而又一法不舍。這正是「道」的「無為而又無所不為」的圓滿特性。 比如,殺人放火也是一法,一切執著善的修行者肯定都會厭惡殺人放火。但是,如果要捨棄這一法不用,該槍斃犯人的時候誰來執刑呢?如果都不敢用這一法,抗日戰爭時期,又有誰來消滅日本鬼子保衛國家呢?殺人放火這一法掌握在無德人之手,則會造業和毀滅眾生;如果掌握在有德人之手,則會保護人民,利益眾生。因此,法的本性也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別,只是有其不同的表象和作用。所以萬法平等無別,該用哪一法就用哪一法,但又對一切法毫不執著。 雖然說一法不舍,但是,該用什麼法,要根據所處的時間、空間、人物、環境、地點以及各種條件來定,這正是千變萬化的法無定法,這同樣需要有很高的智慧。該用什麼法就用什麼法,沒有任何障礙。如果有分別取捨,該用某法就會被自己的分別心給障礙住了。只有證到本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一法不見而又一法不舍」。 22、萬法歸一,萬法歸宗,到底應該歸於誰? 答:萬法歸一,萬法歸宗,絕不是歸哪一個人,也不是歸於哪一個宗門。這樣理解就已經謬之千里。所謂的萬法歸一,萬法歸宗是回歸本性之意。為什麼呢?我們首先應該知道萬法來源於何處,萬法都出自同一本性,都是本性的變現,萬法與本性是末與本的關係。萬法只是幫助我們回歸本性的渡船或路徑而已,目的是回歸本性。因此,我們修行不要向外找,向外找是永遠也找不到真我本性的,只會離道更遠。如果執著於向外找,很可能會招來各種魔。因為向外找的本身就是動念,就是心隨境轉,就是本末倒置,怎能不招來魔障?因此,我們必須把心靜下來,定下來,才能真正回歸那個你要找的真我本性。 23、末法時期如何判斷和選擇明師? 答:《弟子規》中說:「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經多年的驗證,千真萬確,絲毫不錯。今生是否能得遇善知識,也不是隨便得到的,也是你多生多劫願意親近善知識,供養善知識,修來的「善知識根」。前世如果毀謗過善知識,就會使你多生多劫遇不到善知識。有些人雖有緣相遇善知識,但不知珍惜,只能是有緣無份,自誤機緣。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眾生在沒有開悟之前是很難判斷清楚的。釋佛在將要涅槃時問阿難在何處,橋陳如說:「阿難現在幾里以外的地方,被六十二萬億魔所圍困,魔全都能顯現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講佛經與佛講的都一樣。」阿難雖跟佛二十多年,但因當時尚未開悟,故被魔所迷,難以判斷。 佛曾說過:「即使能講經十二部,如果尚未開悟,全是魔說」。何為邪師?在沒有開悟之前,自以為已開悟和通達佛理,並給人講經說法者,視為邪師。因為未開悟之人對經文只能理解其字面上的大意,講不出本性及最究竟之意,把修行人指導偏了,此時偏之毫釐,照此偏見修行下去則謬之千里。因講錯經文把人引入了邪路,斷了修行人的慧命,甚至把人引入魔道或地獄,因此,講錯經文是要得下地獄果報的。 因此,在沒有把握找到善知識(明師)之前,最好是以凈空老法師、慧律法師等講的經解為準,多看他們講經說法的光碟,這是比較穩妥的方法。萬不可急於尋求,如急於尋求,心已動念,則易著魔,可能會感招來惡知識,因為未法時期邪師遠遠多於明師。在末法時期,十萬個修行人中也難出一個真正的善知識(明師),但邪師說法到處都是。這些人並不認為自己是邪師說法,不僅認為自己很正,而且也的確是發自內心地在宏揚佛法,但因自己知見上的偏差,雖出發點也是好的,卻在起著相反的作用。正邪其實就在一念之間,而沒有豎立正知正見之前,以偏知偏見講經說法,絕非明師。 判斷明師或邪師的方法主要從以下幾點: 一是首先看其是否做到了人道的起碼標準,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是否都能達到人道標準,是否謙虛平等地待人,如果是只能夸夸其談,自己卻連人道的標準還做不到,即使他再會講經說法,也是假修行者。《弟子規》中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這種人所學佛法不是為了修自己,而是為了顯示自己,拿自己學的佛學知識去與別人鬥法、辯論,來顯示自己學識淵博。或是用學到的佛學知識專挑別人的毛病,甚至在摳字眼,鑽牛角尖,對別人的每一句話都能挑出所謂的毛病來。這正是因為沒有做到《弟子規》中做人的標準,而生出浮華之心,這種心用在學佛中,就會生出大傲慢心和大分別心。其實是自己念念都在生分別,學佛的目的是在修別人,而不是在修自己。 二是看他在講法時還生不生分別心,如果沒有平等心,在講法時總是攻擊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這個是外道,那個不如法,則說明此人尚未開悟;如果說我這個法門好,別的法門都不好,這說明此人還在生分別心,這種表現說明此人尚未開悟。 三是在你接觸他的一段時間裡,你感覺心裡是越來越清靜,還是心裡越來越執著、越煩惱,或者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抑感;他是教你從心上修,還是在教你神通和外求;他是教你修清靜心,還是叫你去跑山跑廟,到處找人,尋找什麼法器或寶物,來證明自己是什麼身份。教你在生活中修清靜心,還是教你必須出家才能修行。 四是他在各個道埸里是能包容萬法,還是拉山頭搞宗派,以我為中心;他在度眾生時,是以攀緣心、執著心去強求,還是以平常心隨緣而度。如果還存有門戶之見,排斥其它法門,說明尚未悟透佛法是「不二法門」,尚未開悟。 五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看其是否還有控制人,控制物,控制財的慾望,總想控制人、財、物的人就是魔心,這種慾望越強的人,其心魔越大。真正的佛菩薩或明師是「真人不露相」的,普普通通,從不顯示自己。但邪師或魔總是和別人說:自己是某某佛菩薩再來,自己是天界的某某等。這都是為了顯示自己,非真修行者。著魔比較嚴重時,甚至連說話都與人爭搶,壓制著別人不能說話,總是在強壓別人。這種人連做人的標準尚未達到,反而處處想表現自己,甚至強求別人請他去講經說法,強求別人給他磕頭,處處在突出自己的名利,當其魔性大發時,則撕掉自己的偽裝,露出真實面目,甚至如發瘋一樣,可以不則手斷地要整倒對方。當正修者不理睬他時,他就會以得勝者自居,說你害怕他了,不敢跟他辯論了。或者諷刺你說:「怎麼樣,答不上來了吧?」甚至連人道最起碼的禮貌二字還不懂得。這些都是著魔的表現。而真正的善知識(明師)很謙躬,生活很簡單,補實無華。他一切都很平淡,恆順眾生,絕不會去攀緣強求做事,對眾生也同樣是隨緣而度,絕不攀緣。更不會突出自我,貪圖名利。 在未法時期,邪師或大魔往往都是披著修行人或講經說法的外衣,這些人也都很下功夫地研究佛經,有些甚至表象上講得層次很高,這種人也有一定的或是很高的埸能,從表象上你很難分清他是明師還是邪師。但是,如果你有智慧,就能透過表象看透本質。 首先看他是否做到了人道應做到的標準,如果連人道的標準都沒有做到,他必定不是明師。這種人都是打著修行的旗號,有時也會從表象上舍一些,但是,他的本質還是要圖更大的名利。魔或邪師有一種壓人的氣勢,為了顯示自己對佛理的知識淵博,每當別人說話或講法之時,他都會以大分別心去挑你每一句中所謂的毛病,甚至強詞奪理,進行誹謗或攻擊。這種人不僅沒有開悟,而且連起碼做人的道理和禮貌還不懂,怎能為人之師呢?筆者在許多地方講法的時候,幾乎都會遇到一兩個這樣的人。有的是在當地以法師的面貌出現,經常講經說法,當別人請了外面的法師來講經說法時,他就會生嫉妒心,有意挑毛病,害怕別人聽了正法後看破他的真面目,因此千方百計地去障礙和破壞,而且在當地有一定的勢力,能迷惑一些不明理的而且又非常虔誠的修行人。這類現象都屬邪師或著魔的表現,沒有智慧的修行人很難辨別清楚。 《弟子規》中說:「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經多年的驗證,千真萬確,絲毫不錯。今生是否能得遇善知識,也不是隨便得到的,也是你多生多劫修來的「善知識根」。前世如果毀謗過善知識,就會使你多生多劫遇不到善知識。 這些只是一些基本判斷方法,在沒有把握確定善知識之前,不要急於拜師,要相互觀察半年至三年之久。經過多次驗證,有些修行者只接觸一次惡友,就斷了今生修行的慧命,如果接觸了惡知識(邪師),就會斷掉你多生多劫的慧命。這可以說是用無數人血的教訓證實的。所以,一旦跟錯人,後果不堪設想。如果發現所跟之人不是善知識,要果斷善離(雖遠離他,但又不要去攻擊他,由於這種人都有一定的埸能,如果搞僵,他會因憎恨或心生邪念而傷害你),萬不可被情所困,否則後果是很可悲的,甚至將來會墮入魔的眷屬。
推薦閱讀:

孫悟空:取經路上成佛的,就我一人而已
佛說【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 我們到底修什麼?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11卷---20卷)(大正藏1796部)
未成佛前, 皆當修習凈土法門

TAG: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