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電影七大男明星

中國老電影七大男明星

馮喆

提起電影明星馮喆,由於電影界宣傳的不夠,再加上他個人婚姻所出現的較為複雜的原因,知曉這個名字的年輕觀眾大概不多。但是,只要一提到《南征北戰》中的有勇有謀的「高營長」、《金沙江畔》中英勇而充滿鬥志的「指導員」、《羊城暗哨》中的虎膽英雄「偵察員」、《鐵道游擊隊》中睿智老練的游擊隊政委、《沙漠追匪記》中為革命獻身的「騎兵班長」,還有《桃花扇》中的那個多情卻又變節的一代名士「侯公子」,那麼熱心和痴情的觀眾定會對這些中國著名的影片中的著名角色記憶猶新,且津津樂道。這些使我們一代又一代影迷朋友熟知非常的銀幕角色的扮演者,正是鮮為人知的馮喆。

馮喆原名馮貽喆,原籍廣東佛山,生於天津。上海聖約翰大學一年級輟學,後來考入上海國立音專主修大提琴。曾參加美藝、華藝、同茂等文藝團體,先後演出了《家》、《風雪夜歸人》、《上海屋檐下》、《大明英烈傳》等40餘部話劇。1946年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帶風》、《憶江南》等多部影片。1948年到香港,在《戀愛之道》、《結親》等影片中扮演各種角色。1950年回上海,入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後調入四川峨嵋電影製片廠。

然而,來勢洶猛的「文革」風暴,徹底改變了馮喆一生的命運,使他陷於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文革開始以後,峨影廠當然是緊跟形勢,全廠上下開始深入揭批「文藝黑線」,馮喆遵照廠里的決定,對這場觸及靈魂、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自是不敢有絲毫怠慢。他匆匆告別當時借調工作的珠影,返回峨影,參加運動鬧革命。然而等待馮喆的是鋪天蓋地的大字報,他剛一入廠,即被戴上「夏衍黑線人物」、「文藝黑線的黑幹將」、「特嫌分子」的大帽子,遭到廠里造反派的圍攻和批鬥。這場來勢兇猛的打擊,給馮喆猝不及防,當頭一捧。他解放前參加的由黨的「左翼」文化運動領導的「同茂」劇團的演出,還有解放前夕赴香港拍片的經歷,本來是他一生都感到自豪的歷史,卻在此時是非顛倒。馮喆極力申明,極力表白,極力解釋,極力辯護,然而,這一切都是無濟於事。對這些莫須有的罪名,馮喆自然是百思不得其解,他為自己極力申訴,但是給予他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厲害的批鬥遊街,一次比一次更殘酷的拳打腳踢。馮喆身陷囹圄,隨時隨地、隨時隨刻都會被失去人性的造反派招之即來,進行肉體摧殘和人身凌辱。這是馮喆一生最為沉重而悲涼、凄慘而恐懼的日子,也是他始終難解鬱悶而最感痛苦的日子。

此時,馮喆的妻子張光茹自然也是被作為「專演才子佳人的舊戲子」強行送進了成都市文藝系統學習班,整天就是不斷地反省自己。由於她與馮喆早在上海就已經情感破裂,尤其對馮喆在調來成都之前所做出的「街頭追女」一事大為憤怒,更是對他眼前的處境不但沒有絲毫的同情,而且還由此產生強烈的報復意念。她由於從來沒有原諒過馮喆,早已與他同地分居,甚至還向峨影廠造反派密報了馮喆和一些同事以前談論形勢的事情,結果使他招來一場裝進麻袋裡的毒打。馮喆的肉體在遭受摧殘,他的內心在默默地流血。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曾經傾情恩愛過的妻子,會這樣無情無義。

1966年到1969年是「文革」風暴最為猛烈之時。1969年新春剛開始,省「革命委員會」就迅速作出決定,把整個省級文化系統單位的人員全部趕到著名的「階級鬥爭教育展覽館」所在地——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也就是所謂「劉文彩莊園(「收租院」就在這裡)去接受階級鬥爭再教育。全班人馬一千多人都進駐安仁鎮中學,當時名稱叫「四川省級文化系統幹部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一千餘人全部按連隊編製,集體居住在各大教室內,室內安置上下鋪木床,僅留過道通行。而對那些重點管制的「專政對象」則集中在與一般人員居住的相隔著一片草坪的一排並列的大教室里,即後來被稱為的「紅色牛棚」。當時,「專政對象」共分為三類,即「走資派」、「當權派」、「黑線人物」和「三名三高」,馮喆被列為後一類。這個學習班的活動首要任務是「天天讀」,然後是沒完沒了的「大批判」以及並不叫人好受的體力懲罰。在學習班裡,馮喆對造反派強迫自己所乾的重體力勞動,只有默默地干好,但這絲毫沒有減輕對他所渴望的「精神枷鎖」的解脫和人身自由的解放。《桃花扇》作為「大毒草」影片在「集中營」的大操場上放映,造反派們邊看電影邊振臂高呼「打倒」口號,隨後,又把從劇團抄來的戲服強行給馮喆穿上,拉到街上對著高音喇叭,又是一通響徹雲天的批鬥口號,使馮喆的身心再一次遭受嚴重的摧殘。

1969年的初夏,「集中營」里對「重點管制對象」的歷史問題和現行表現正在進行綜合定論,所以令人倍感恐怖的「大逼供」全線鋪開。這些「重點管制對象」,一個個被單獨帶走,重新進行提審,令其交待以前所謂的歷史問題,過去的批鬥、遊街和毒打,現在升級到更加殘酷的嚴刑逼供,窮凶極惡的造反派為了完成市革委會下達的命令和交派的任務,開始變本加厲地再一次用非人的手段和肉體折磨,來試圖查出「專政對象」新的線索。6月2日這一天,「集中營」院里的高音喇叭地猛地傳出凶神惡煞般的聲音:「馮喆,你在哪裡?趕快回來!如不回來,後果自負……」這種聲音,反覆叫嚷了十幾遍,十幾個專政隊員來回奔跑,像是在上天入地般地搜查「逃犯」。第二天下午,造反派把大家全部集中到操場大草坪上,口氣生硬地宣布說馮喆已畏罪自殺。就這樣,一代著名影星自此永遠消失於人間,他死亡的時間是1969年的6月2日,年僅48歲。

1978年7月13日峨影廠舉行追悼會公開為馮喆平反。1995年在紀念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世界電影誕辰100周年之際,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馮喆還被評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星」。

a.comment_t_vb{background:url(http://i2.sinaimg.cn/IT/deco/2009/0930/images/wbicon_cl_002.png) no-repeat; padding:5px 5px 5px 25px;margin:5px 5px 5px 25px;line-height:30px;;height:30px;color:red}

王心剛

遼寧大連人,1932年出生,1949年中學畢業後參加瀋陽市舉辦的文藝骨幹訓練班,學習話劇表演,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軍工局文工團任話劇演員,曾經在《李闖王》《三個戰友》等話劇中飾演主要角色。1957年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影片《寂靜的山林》中飾男主角,後主演影片《牧人之子》。1958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偵察兵》《大河奔流》《傷逝》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1981年在影片《知音》中成功地塑造了愛國將領蔡鍔的銀幕形象,於1982年獲第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拍完《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後,因為身體原因決定息影。息影后從不參加公開活動,不僅觀眾見到王心剛不容易,其他老藝術家見到他也難。

王心剛現在過的是普通老人的生活,他說:「我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沒有當演員,不是我不讓他們當演員,是他們自己沒興趣,他們都從事IT行業,現在他們每人又都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他們都回家時,我們家是個熱鬧的大家庭,現在健身對我是最重要的,每天游泳一千米,閑暇時間,就陪孫子看書聽音樂。」

李亞林

遼寧丹東人,1953年畢業於文化部電影局下屬的電影學校演員班,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峨眉電影製片廠演員、導演,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演的影片有《水庫上的人們》、《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虎穴追蹤》、《柳暗花明》、《烽火列車》,執導的影片有《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為什麼生我》、《井》。1981年《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4年《為什麼生我》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7年《井》獲第十九屆義大利陶米爾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三等獎。1998年李亞林因病去世,享年67歲。

地板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0-7-31 15:56 只看該作者

龐學勤

1929年05月04日生於江蘇濱海,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蘇北軍區文工團演員、創作研究組組長。參加演出《血淚仇》《劉胡蘭》等劇目。195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校表演班學習,1954年北京電影學校表演班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演員,1956年調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1962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電影22大明星,1971年任長影演員劇團團長,1973年任長影黨委副書記,1977年任長影藝術副廠長和藝委會副主任,1985年調任珠海市文化局局長,1989年任珠海市人民政府顧問,後任珠海市政協副主席。

主演的影片有《邊寨烽火》《東風》《心連心》《古剎鐘聲》《船廠追蹤》《戰火中的青春》《朝霞》《甲午風雲》《爐火正紅》《獨立大隊》《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追趕太陽的人》。

孫道臨

原名孫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於北平。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導演、朗誦藝術家,多次獲國內外電影藝術大獎,出任加拿大蒙特利爾等國際電影節評委。歷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華夏影業公司藝術總監。2007年12月28日上午08點59分,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

孫道臨幼年時代生活在一個知識家庭,1938年入燕京大學哲學系學習,曾參加燕京劇社的演出,在校期間曾演出過《雷雨》《生死戀》等劇。1941年燕京大學關閉,孫道臨失學,1943年加入中國旅行劇團,正式開始演員生涯。後來加入上海國華劇社和北平南北劇社,演出話劇《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並導演《青春》一劇,開始在舞台上嶄露頭角。

1945年抗戰勝利後復學,1947年燕京大學畢業,並加入北平藝術館。翌年入清華影片公司,演出了黃宗江編劇的《大團圓》,孫道臨仍扮演三弟,從此登上銀幕。1949年,孫道臨參加了上海遠東影業公司《大雷雨》的拍攝,並在崑崙影業公司完成《烏鴉與麻雀》一片的拍攝。此片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導演,先後主演《渡江偵察記》、《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影片,塑造了各種銀幕形象。曾為《王子復仇記》、《白痴》等20多部外國影片配音。1984年之後孫道臨自編自導影片《雷雨》、《非常大總統》並在兩片中分別飾演男主角。1992年執導了根據肖復興小說改編的電影《繼母》2001年,80歲的他導演的電影《詹天佑》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及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趙丹

原名趙鳳翱,原籍山東肥城人,1915年生於江蘇南通,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少時受家庭熏陶,酷愛藝術。中學時代,曾與好友顧而已、錢千里、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演出過一些進步話劇。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國畫,專攻山水。其間,參加了美專劇團、新地劇社和拓聲劇社並積极參与「左翼劇聯」的活動,改名「趙丹」,深入工廠、市井、學校,演出抗日救亡劇目。1933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導演李萍倩看中,在無聲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紈跨子弟,從此成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了《上海二十四小時》《時代的女兒》《三姐妹》《到西北去》《女兒經》《空谷蘭》《鄉愁》《落花時節》《熱血忠魂》《小玲子》《清明時節》等二十多部影片。由於他熱愛表演藝術,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極有表演天才,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與此同時,他還活躍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劇《娜拉》中飾演海爾茂、《大雷雨》中飾演吉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飾演羅密歐。在影、劇兩個方面,均顯露出他的藝術才華,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話劇演員和電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影片《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在《十字街頭》中扮演失業大學生老趙,刻畫了這個天真、純樸、熱情,並帶有幾分傻氣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在《馬路天使》里,趙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從生活出發,經過概括提煉,真實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淳厚質樸、又愛自作聰明的吹鼓手小陳的形象,受到廣泛讚許,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堅實基礎。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劇三隊,輾轉各地,宣傳抗日,並於1939年參加影片《中華兒女》的拍攝。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遙遠的愛》和《幸福狂想曲》。1948年後,在崑崙影業公司拍攝了《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他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的「小廣播」肖老闆最負盛名,他把這個生活在舊社會都市裡的小市民典型,刻劃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和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等,並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李時珍》《海魂》《林則徐》《聶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水平。「文化大革命」期間,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囚禁達五年之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熱情地為高等學府講授表演藝術,並不顧重病纏身,於1979年完成了《銀幕形象創造》和《地獄之門》等著作。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大量書畫作品受到中國書畫界的珍視,《趙丹書畫選》相繼問世。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以求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強調趣在法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張用體驗和體現的和諧統一,洒脫自如,形神兼備,意境深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1980年10月10日,趙丹被癌症奪去了生命,終年65歲。

印質明

中國電影、話劇演員,河北香河人。1950年天津津沽大學工廠管理系肄業,1953年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結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1964年任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的編導,曾在《虎穴追蹤》《國慶十點鐘》《鐵道衛士》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時還演出了話劇《同甘共苦》《千萬不要忘記》等,導演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丹心譜》,曾創作電視劇本《追》《紅三角》《難》等。2008年10月08日逝世。

推薦閱讀:

《中南海保鏢》影片評價怎麼樣?
老電影經典情感篇之五:《野豬林》
一部叫甜蜜蜜的電影
1987年老電影: 人·鬼·情
《城南舊事》看之恨晚的國產好電影

TAG:電影 | 中國 | 明星 | 老電影 | 男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