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建設:中國軍改新重心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 特約撰稿 呂正韜 張雪歌 2012-01-04 17:48:53 來源:南方周末
相關新聞標籤
「思想乃國之利器」,以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研究為主的智庫建設,被提上了重要的戰略議程。美國為主的西方防務智庫,以強勢的話語權框定全球的安全議題,對國際公眾進行了話語和思想壟斷。中國軍事智庫除搭建知識與權力之間的橋樑,為統帥層建言獻策外,還可發揮「二軌外交」的作用。
2011年,全球軍事觀察家們最為關切和急於窺測的一個焦點是:中國軍隊似乎更加重視頂層決策與戰略統籌的科學化。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析切面是,以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研究為主的智庫建設,被提上了重要的戰略議程。
智庫在「做加法」
2011年11月22日,解放軍在原總參謀部作戰部戰略規劃局的基礎上,升格成立了正軍職的戰略規劃部。在官方給出的戰略規劃部五大職能中,「研究重大戰略問題、組織擬制軍隊建設發展規劃計劃和改革方案、提出軍隊戰略資源總體配置和宏觀調控建議」三項職能具有鮮明的智庫特徵。
戰略規劃部很可能成為解放軍歷史上首個兼具智庫與執行功能的統帥機關。有分析指出,在統帥機關層面如此突出軍事智庫的地位和作用,這在解放軍的歷次改革中絕無僅有。
無獨有偶。2011年12月12日和20日,解放軍在其核心智庫軍事科學院連續成立了「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和「國防政策研究中心」。其中,前者主要立足於為國家、軍委和總部提供非傳統安全相關問題的軍事決策諮詢,後者則被定位為中國年度「國家安全環境戰略評估報告」的主要捉刀人。
這兩個研究中心的成立被外界認為是軍事科學院在力求保有純軍事理論和軍事法規研究這兩個傳統強項的同時,特彆強化和突出決策諮詢能力的一個重要風向標。
在強調「質量建軍」理念,解放軍整體「做減法」的大氣候下,對於軍事智庫的建設如此濃重地「加」了兩筆,似乎很是引人注目。
其實,有敏銳的觀察家已經洞察出一些軍方開始重視智庫建設的端倪,如在2011年7月解放軍啟動的新一輪軍事院校大改革中,較為突出的側重點,就是加強一些科研機構的決策諮詢能力,拔高培養儲備智囊型人才的水平。
在解放軍最高學府國防大學的內部改革中,「國防安全」和「戰略管理」等事關決策性問題的研究更加突顯,同時,這方面的教學也成為了一個重點。尤為抓人眼球的是,解放軍新組建成立了國防信息學院,外界推測這很可能是致力於培養基礎級的、專業軍事信息分析與建議人才的學府。
(明鏡/製圖)
「思想乃國之利器」
大國之間的競爭與角力,在相當程度上體現為戰略智慧的博弈和比拼,「思想才是國家最為鋒利的武器」。
解放軍在新一輪的改革中,對軍事智庫的建設如此用心用力,也正是更加看重「外腦」發揮決策諮詢作用的重要體現。
其實,「科技強軍的同時,必須加快思想強軍」的警示,時時被中國專家提起,尤其是近年中國外部安全環境有惡化趨勢下,中國軍事戰略決策的難度和風險都在加大。而緊迫的現實是,中國目前缺少世界一流的軍事戰略智庫,中國在安全和軍事領域的思想力、決策力以及軍事戰略管理能力還都亟待加強。
儘管中國自古就有智囊參與決策的案例,但目前中國智庫陣營的建設與西方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仍處於發展階段,遠未成熟。
有外國學者曾評論說,中國在很多時候是一個信奉領袖魅力與領袖智慧的國度,這種文化基因使中國的決策者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真正重視智庫的作用。在很多時候,中國的智庫擔任的是對官方決策進行跟進式研究或解釋闡述的功能,而非事先建議或先導式預研。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央就曾在總參謀部作戰部設立了「戰略委員會」。上世紀80年代還曾經在總參謀部名下成立「國際形勢研究小組」。這些都體現著中央對於軍事智庫建設的一種試驗,只不過並沒有進一步地跟進。
近年來,智庫的巨大作用與中國智庫水平的不對稱越來越為國家領導層所重視。解放軍在新一輪的改革中如此突出軍事智庫的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循了國家重視智庫建設的思路。
目前,軍事智庫已經成為了中國智庫集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兩家核心軍事智庫外,還有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戰略與管理學會、中國防務產業研究中心等相對鬆散的智庫機構。
以此次軍事改革為契機,中國的軍事智庫很可能迎來發展的躍升期。
未來,中國軍事智庫在人員構成上可能會更加多元合理,很可能會出現類似美國高級軍官與智庫之間的「旋轉門」機制。一些在軍內擔任過高級領導職務,參與過重大軍事決策的官員可能更多的加入到智庫隊伍中來,以一種實踐、理論相結合的方式生產思想。目前,國防大學在引進教員和科研人員時就非常重視部隊任職經歷,唯學位至上的時代已經過去。
應發揮「二軌外交」的作用
由於中國軍事智庫絕大多數都屬於官方體制內單位,民間智庫很不發達,所以往往擺脫不了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雙重角色,研究的獨立性不夠強,易受到「老闆」的影響。
從中國智庫自身的角度來看,往往一不留神,很多智庫在人員構成、研究方向上把自己打造成了躲在象牙塔里的純理論研究機構,研究成果通常是從文本到文本,缺少實踐的考察,決策諮詢的價值不高。
其實,中國民間智庫的發展,還取決於政府改革的步伐,取決於政府智庫的改制和轉型,取決於政府部門市場化的速度。軍方高層可以已經這樣思維,管理民間思想而不是管制民間思想,保護民間智庫,而不是壟斷思想市場。相信從2012年始,在政府的決策過程進一步透明的大趨勢下,跨區域、跨部門、跨學科的民間軍事智庫,會在國家引導下逐漸放開。
在這種形勢下,國家與民間智庫進行公開交流,官方、民間、大學附屬型三種智庫模式,足以形成整體上的互補機制。
在發揮作用上,除了搭建知識與權力之間的橋樑,為統帥層建言獻策的核心功能外,中國軍事智庫也將會擔當更大的責任。
一方面,中國軍事智庫可能會更加註重掌握國際安全話語權,參與和引領國際安全議題的能力。國與國之間智庫的競爭,除了要看其對本國決策諮詢的水平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看它參與、設計和引領國際議題走勢的能力。
目前,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防務智庫幾乎壟斷著全球的安全議題,它們從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以強勢的話語權框定全球的安全態勢,定義所謂「軍事威脅」,製造矛盾焦點,既做國內民眾的思想動員,又在全球範圍內為國際公眾打下輿論樁腳,服務於國家的戰略動作。
諸如「中國威脅論」、針對中國的「空海一體戰」等等話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發源於這些西方智庫。如何打破這種話語和思想壟斷,中國的軍事智庫在未來應該有所作為。
此外,通過智庫豐富軍事交流管道,發揮「二軌外交」的作用,也很可能是中國軍事智庫未來發展的一個側重點。軍事領域的外交與合作向來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敏感性,尤其是在交往雙方之間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出現重大波折或發生敏感性事件時,官方之間通常會出現剛性張力,即使雙方願意溝通或緩和,也往往很難「下台階」。而軍事智庫則可以很好地發揮「緩衝帶」或「試探氣球」的作用,使軍事交往更具彈性和靈活性。
由於智庫在角色上沒有官方的生硬,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政策影響力,通常是以學術團體的身份開展交往,而學術交流又是非常柔性,而且議題可以非常廣泛、自由的一種外交形式,所以,軍事智庫可以利用自身的角色優勢,更好地傳遞交往雙方想要表達的信息,擔當起國與國之間軍事溝通的橋樑,豐富軍事外交的管道,消除一些官方沖在前面的不便。
未來,中國軍事智庫在中美軍事關係的怪圈中,就可能有很大的角色空間。大國智庫影響力,路還有多遠?
看來就在腳下。
上一頁1下一頁推薦閱讀:
※軍方人士:軍改方案春節前後公開 四總部或成為歷史
※軍改後的五大戰區
※時間到?信息量太大!軍官和軍轉辦談話記錄曝光!
※對未來我軍新軍銜制的一點看法
※關於軍改,所有人都得面對的五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