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落幕,呼喚更多的現實力作
社會話題 來源:法制晚報 2017.04.30
《人民的名義》落幕,呼喚更多的現實力作
作者:龐嵐
12人參與 5評論
從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到《人民的名義》,再到更多的現實主義劇作,我們期待著對德政的呼喚、對貪官的鞭撻、對現實的關注能夠成為一種最主流的傾向。
4月28日晚,熱播長達一個月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落下帷幕。劇中人物命運紛紛塵埃落定,飲彈的祁同偉,落馬的高育良等都最終迎來了懸掛空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從第五集起就躺在病床上的反貪局長陳海,終於在大結局中蘇醒,此時老檢察長陳岩石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和當年萬人空巷看《渴望》的時代不同,如今拿著手機、平板等個人終端,或者開啟電視機的機頂盒,就隨時可以在互聯網上欣賞各種韓劇、日劇、美劇、英劇,也正因如此,這些年來國產劇往往頗受冷落。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民的名義》平均收視率破5、破6、破7……一路創造收視紀錄,並且讓無數追劇的人們熱議劇情,談論劇中人的各種「高能」台詞,這樣的成績可以說實屬罕見。
《人民的名義》走紅,當然緣於這部劇作與現實的接近。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廉政建設,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旋律,紀檢監察等相關部門一路上拍蠅、打虎、獵狐,更是博得一片掌聲。在觀眾看膩了抗日神劇或者小鮮肉和人氣小花的卿卿我我之後,這樣一部與時俱進、揭露現實尺度頗大的力作登陸熒屏,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關注這樣一部作品,其實是在反思官場、社會上的諸多現實問題。最典型的,就是電視劇里剛剛演到光明區信訪局的低矮窗口讓人站不成蹲不住,新聞中就曝出鄭州社保辦事大廳、株洲火車站派出所等處的現實版「蹲式窗口」。藝術源於現實、照見現實,當那些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電視劇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類似的怠惰、懶政、官僚做法成了反面典型,怎能不好好反省、積極整改?
再比如,正當電視劇熱播,我們看到某部委一個處長家中藏了2億多現金的時候,證監會就曝出前發審委員馮小樹監守自盜、非法獲利達2.48億元的現實案例。懶政不作為與瘋狂斂錢,這在電視劇里是侯亮平、李達康們的鬥爭對象,在現實中更是千夫所指。深深的共鳴與期待,就是這部電視劇收視率攀高的最根本原因。
當祁同偉飲彈,趙立春、趙瑞龍、高育良、高小琴紛紛服法,我們一起為正義的聲張和當事人的經歷而唏噓;當陳海終於睜開眼有望結束「床戲」,而感人至深的老檢察長陳岩石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我們又不由得百感交集……在這樣一部反腐大戲裡,我們的情緒、情感隨劇情起伏,我們的心靈也被一次次觸動,對現實與理想、人生與選擇有了更多的思索。
當然,「物以稀為貴」也是這部劇作收視率高的重要原因——倘若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劇作問世,我們就會發現這部作品的一些缺憾。比如,劇情拖沓是很多人的共識,編劇周梅森也表示:劇作原本計劃拍攝40來集,為了商業收益考慮最後拍成了55集。商業收益雖然不能忽視,但打造精品、以「藝術品牌」的力量獲得更持久的關注與收益,或許才是更好的做法。而「注水」一旦成了國產劇的習慣乃至頑疾,就難保不會讓觀眾厭膩,轉而去觀看情節更緊張、節奏更緊湊的美劇。
據報道,在《人民的名義》收官之後,《國家行動》、《脊樑》、《反貪風暴》等一大波現實題材的作品也有望陸續登陸熒屏。從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到《人民的名義》,再到更多的現實主義劇作,我們期待著對德政的呼喚、對貪官的鞭撻、對現實的關注能夠成為一種最主流的傾向。很多時候,影視作品潛移默化的力量遠遠大於生硬的說教。在共鳴與思考、憤怒與憧憬中,願我們的價值觀達成一致,願人民的利益在劇作與現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推薦閱讀:
※網友——從網路走進現實
※別不信, 再好的感情也會邁入的五種現實
※顏昌海:天人感應與現實生活
※有顏有才有人愛!年輕女插畫家和她的超現實主義插畫作品
※非常現實的男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