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遺址保護與活化  ——以陝西為例

4月13日,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學術講座暨大地風景旅遊研究院第七屆研究生班第二期課程在大地風景國際諮詢集團總部舉行,本期課程邀請了特邀資深文博人趙榮教授為大家帶來「大遺址的保護與活化」。

大遺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綜合物證和文化遺產。其中,陝西的大遺址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寶庫中更是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這些遺址綿延不斷地傳承著中華文明的文脈,體現了我國古代文明鼎盛時期科技、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是當時人類文明輝煌成就的物質印證。當前,城鎮化和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轉的趨勢向前推進,在此形勢下,大遺址保護與活化也成為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最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在多途徑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守護好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靈魂?趙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講解。

主講老師簡介

趙榮教授,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地理系歷史地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人文地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曾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歷任西北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2006年3月至今,任陝西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

主要內容:

陝西與西安歷史沿革與文物資源

大遺址保護利用工作的主要做法

大遺址保護理念的探索與實踐

大遺址保護工作的體會與思考

一、陝西與西安歷史沿革與文物資源

01

完整系統的歷史沿革

從遺址和都城的角度上來講,陝西省的歷史特點首先體現在歷史沿革比較完整。在這個地方,華夏民族從發展、發源,到政治制度、哲學觀念、人文思想的完成和形成過程,記載和承載民族歷史的集中區域,有比較完整的歷史沿革,這是陝西歷史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尤其是西安地區,被稱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一萬年以前,生生不息的黃河就孕育了中華民族最燦爛的文化,孕育了亞洲東部最輝煌的城市。

表:西安地區歷代王朝建都年代簡表

圖:西安歷史變革

從現在西安周圍的都城遺址分布可以看出,西安在唐代以前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唐代以後是地區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西北部的中心。

02

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

從文物的分布數量上來講,目前陝西省分布著49058處文物古迹,包括古遺址23453處,古墓葬14367處,石窟石刻1068處,古建築6702處,近現代史跡等文物點3468處。

圖:陝西省物質文化遺產類別及數量

特別是古遺址這一類不可移動的文物有2345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1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90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絲綢之路陝西段等7處文物保護單位。可移動的文物中全省館藏文物100萬件(組),其中一級文物6181件(組)、國寶級文物123件(組)。西安還有大量的博物館,全省共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256座,其中一級博物館6座,位於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首。目前全國平均30萬人一座博物館,而陝西省平均15萬人一座博物館。

圖:陝西省遺產分布狀況

03

陝西的歷史地位

陝西的歷史地位主要體現在華夏淵脈、周禮之邦、大秦一統、漢家天下、盛唐氣象、絲路起點、釋道祖庭、紅色聖地等方面。從國家主體這個層面上來看,在早期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從民族文化的起源,到政治制度、哲學觀念、主流的宗教思想的形成,陝西都是主流文化的中心,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載體。

陝西是中國古人類和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陝西所代表的不同發展時期的歷史遺存已成為研究人類文明史的重要依據。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陝西文物,一是陝西文物具有豐富性、完整性和至高性的特點;二是就像習近平評價陝西文化時所說的一樣,「陝西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等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看一百年的中國歷史看上海,看三百年的中國歷史看北京,看一千年的中國歷史看西安」。三是國家在主體功能區劃分中從文化的角度將關東定位為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換句話來講,這個地方是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一個區域。

二、陝西大遺址保護利用的主要做法

陝西省大遺址有數量多、面積大、種類全、等級高的特點,古遺址、陵園等大遺址占陝西省不可移動文物數量的將近1/2。都城遺址及帝王陵寢分布的範圍和面積都比較大,如大明宮3.3平方公里,漢長安城36平方公里,唐長安城84平方公里……這些遺址的整體性和面積都不僅僅是規劃的小單元,保護的小單元,而是包括了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從等級上來說,周、秦、漢、唐的都城遺址以及帝王陵寢基本都分布在陝西,可見其等級非常高。

圖:西安周邊大遺址分布

01

高度重視大遺址保護工作

省委、省政府領導非常重視大遺址保護工作,多次親臨現場視察指導。從下圖可以看出,上面的紅線是繞城高速,下面的紅線是西安的二環。為了完整地保護大遺址,經過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開會討論,最終決定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帶拐彎的二環道路規劃。

圖:西安城區

02

堅持不懈做好大遺址保護基礎性工作

包括做好大遺址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等,全面掌握大遺址的範圍、布局及地上、地下文物分布和埋藏情況。

03

加快編製大遺址保護規劃

如何管好大遺址,陝西的經驗是規劃先行。首先要告訴大家什麼地方是文物遺址,什麼地方能幹什麼,什麼地方不能幹什麼,這是陝西大遺址保護的一個重要切入點,規劃是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個抓手。

如西安城牆的保護,對其遺存構成、未來管理、建設規劃、展示方式、服務等都要有明確的規劃方案,使保護與利用有依據,有規矩。目前漢陽陵保護規劃、唐大明宮遺址保護規劃、唐橋陵保護規劃、秦始皇陵陵園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唐乾陵、唐順陵、耀州窯遺址、梁帶村遺址規劃等已經國家文物局審核批准、省政府公布實施;秦阿房宮遺址、秦咸陽城遺址、統萬城遺址、周原遺址、秦雍城遺址、漢茂陵陵園遺址、唐昭陵陵園遺址等大遺址保護規劃正在修改完善。

圖:西安遺存構成

04

實施大遺址保護項目帶動戰略

抓住重要的遺址,通過保護和展示使其成為最美的地方,成為地方發展的亮點,實施大遺址保護項目帶動戰略。如秦始皇陵遺址的面積雖然非常大,達到50多平方公里,但通過秦始皇陵兵馬俑這一項目進行展示,使其成為最美的地方。

圖:秦陵遺址公園

再比如漢長安城遺址達36平方公里,並包含約5萬居民,面對這麼大規模的遺址,也是通過完成桂宮、長樂宮四、五號宮殿遺址等保護展示工程,對外開放。

圖:漢長城遺址

05

積極推動絲綢之路跨國申遺

2014年6月22日,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從中國古代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進入天山山脈地區,路網跨距近5000公里,總長達8700公里。作為超大型文化線路,絲綢之路路網第一批申報點包含了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境內33處遺址遺迹,其中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各有8處和3處遺產點,中國段陝西、河南、甘肅、新疆四省區共22處遺產點。

三、大遺址保護與活化新理念的探索

陝西省文物保護與活化一直收到政府的重視,同時做好調查和管理,在這一系列的工作中,陝西省也在不斷地探索,總結中國大遺址保護和活化的新理念。

01

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

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大遺址保護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開發的矛盾。西安的遺址都與城市相互疊加,任何一個城市的建設和開發項目都可能與遺址的保護相矛盾。第二,大遺址保護與新農村建設中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的矛盾。農村也要進行建設,也要發展經濟,這就造成分布在農村的遺址保護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相矛盾。第三,大遺址保護與遺址所在區域群眾生活提高的矛盾。最早的文物保護法更多地是限制,重要的遺址區往往是不允許建設,不允許生產,因此經濟發展也比較落後,也造成遺產用地內的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較差,促使這一矛盾變得特別突出。如豐鎬遺址、阿房宮遺址、大明宮遺址、漢長城遺址共占未央區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由於遺址都不能開發,因此這也成為套在未央區人民頭上的四條鎖鏈。

這一問題,一方面說明文物保護法在保護遺產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的矛盾比較尖銳,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僅僅是這種被動的保護是會出問題的。因此,陝西省在大遺址保護與活化方面從旅遊的角度切入,進行了新的研究。

02

大遺址保護的理論探索

90年代初,陝西省文物保護管理部門和西北大學有關專家學者就已經注意到大遺址保護所面臨的困境,並結合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的實例,進行了實地調查和深入研究。指出大遺址保護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傳統的、單一的、限制性的絕對保護模式與遺址區域內群眾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之間的矛盾」,提出了調整產業結構、開展觀光農業的解決對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進而認識到,只有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系統、大體制中,納入到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層面上來,才能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富有生命力,具有號召力。在此基礎上,陝西省大遺址保護的思路從單一的限制性保護思維,轉向「四個結合」模式。

2008年提出「四個結合」:

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相結合;

大遺址保護與當地城鄉基本建設相結合;

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環境改善相結合。

(1)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大遺址保護有助於提升一個地區的文化形象,從而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構建優越的文化軟環境。2002年英國歷史建築和古迹委員會發表的報告《變化的倫敦:一個變化的世界中的古老城市》指出:「倫敦所有最繁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那些人們最願意居住、工作和參觀的地方,是那些歷史環境保持完整的地方」。在這方面陝西省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的經驗,將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2)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相結合

在大遺址保護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和理解遺址區內群眾對於發展經濟的強烈渴望,關注和引導當地居民實施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戰略,將大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與提高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結合起來,讓當地居民切實感受到實惠,從而調動和激發全社會保護文化遺產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將大遺址作為資源,打造成產業吸引物。

(3)大遺址保護與當地城鄉基本建設相結合

大遺址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某一階段的產物,或是作為過去的某一重要事件、重要的發展階段和重要人物密切相關的線索和物證。大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應當與當地城鄉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對大遺址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彰顯一個城市、一個地域的文化特色。在城市綠地、城市景觀等建設中,把遺址作為城市本身的主要特色,而不是人為地創造一個城市文化標誌,把當地的第一文化特點提煉出來,作為城市建設的文化元素,彰顯城市文化特色。

同時,還可以積極爭取當地城鄉建設的資金,投入到以大遺址保護為核心的城市建設中,推動和促進大遺址保護事業發展。

(4)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環境改善相結合

大遺址是地域文化景觀的核心要素,是現代地區文化景觀的有機組成,營造和諧的地域文化景觀是未來地區發展趨勢。一個城市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經過歷史沉澱下來的東西一定是城市中重要的東西,從這個概念上講,保護遺產、展示遺產是城市的責任,也是重塑完整城市景觀的一種方法。

03

大遺址保護利用的實踐探索

在陝西大遺址保護實踐中,圍繞著「四個結合」的工作思路,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探索。

(1)秦始皇陵遺址公園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2004年項目啟動,徵用秦始皇帝陵外城垣以內土地2902.51畝(總佔地3386.51畝,1985年已徵用484畝),整個項目涉及到需要搬遷的有3個行政村(共15個村民小組、1007戶),24個企事業單位,總計6266人,拆遷總建築面積321419.98平方米。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在遺址區域以外專門徵用900多畝土地,用來建設移民安置區,大大改善了當地農村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

圖:秦始皇陵遺址公園拆遷安置區規劃

為了改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前區的文物保護環境和旅遊環境,開展了秦俑博物館館前區環境整治工程。

改造前 改造後

(2)唐大明宮整體保護與道北地區改造

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規劃面積19.14平方公里。其中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3.2平方公里,周邊改造區域12.74平方公里,北二環以外集中安置區3.2平方公里,涉及拆遷面積為300多萬平方米,涉及被拆遷戶為25000餘戶,10萬餘人。

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為帶動,以組織大型集團參與土地一級開發為主導,以「整體拆遷、整體建設」為保障,以改善當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質為宗旨,努力建設人文、活力、和諧西安的示範新區,探索大遺址帶動城市發展的新模式,開闢大遺址保護和利用的新路徑,積累城市整體拆遷與開發建設的新經驗。

圖:唐大明宮遺址公園建設規劃

(3)唐長安城延平門遺址保護與市民公園

唐長安城西牆南段遺址,位於高新開發區。通過標識的形式,結合當時高新區的文化景觀建設對其改造。地方政府投資,以遺址為依託,建設成為街心公園。主要通過綠植來標識其城牆、護城河、里坊結構,在空間上是一個遺址公園,在功能上又是一個避難場所,地下防空區域,這樣既保護展示了遺址,又使遺址周邊的環境得到了改善。

圖:唐城牆遺址公園保護展示效果

(4)曲江遺址公園與文化地產

曲江遺址公園佔地面積1500畝。曲江遺址是以文化地產的概念,按照唐代遺址的水岸線(部分)進行恢復,將遺址公園與區域開發,產業開發相結合。

項目從唐曲江池遺址、秦二世皇帝墓等文物古迹的保護性開發、城市功能配套和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角度出發,依託周邊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和人文傳統,構建集生態環境重建、觀光休閑娛樂、現代商務會展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生態和娛樂休閑區。

圖:曲江遺址公園與文化地產

(5)大唐西市保護與民企參與

大唐西市被列為陝西省、西安市文化產業重點項目,佔地500畝,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總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涵蓋了盛唐民俗文化區、文物遺址博物館等,規劃有金市廣場、大唐西市博物館、國際古玩城、國際旅遊紀念品交易中心等,集文物保護、旅遊、餐飲於一體。在大唐西市保護與開發中探索「以文促商,以商養文」的文物保護方式,將大唐西市交給民營開發商進行投資經營,但在民營企業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政府的指導作用。

(6)杜陵保護與退耕還林

杜陵位於西安市曲江新區(原雁塔區)和長安區交界處,為西漢第7位皇帝宣帝劉詢的陵墓,是西安地區眾多帝王陵墓中非常重要的一座大型漢代帝王陵墓,也是西安大遺址保護片區中漢代遺址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般陵墓的保護方式是綠化,在杜陵保護的時候為了給西安增加一塊綠地,同時結合周邊居民進城意願強烈,農田廢棄嚴重的現狀,採取了退耕還林的方式進行保護,按照原有農田實施以物易物對周邊居民進行補償。

圖:以退耕還林的方式對杜陵進行保護

(7)漢城湖與行業參與保護

漢城湖是漢代的排污設施,漢明運漕渠。為了解決髒亂差的現象,與水利部門協商,在整治漕運明渠的時候把它變成遺址公園,即發揮其污水排放功能,又解決了景觀的問題。

圖:漢城湖遺址公園

(8)華清池遺址保護與活化

華清池遺址是真正的唐代的御湯遺址,從文物保護上來說是兩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唐代的御湯遺址和西安事變舊址,意義非常特殊。在華清池遺址保護與活化的過程中,陝旅集團提出打造真山真水真歷史的情景劇《長恨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制度管理,二是資金。為了解決制度上的管理問題,實施政府批准,集團管理的辦法,突破現有的政策制度限制。在資金的問題上採用「誰管理,誰使用,誰維護」的辦法,由集團提供遺址保護費用。《長恨歌》推出後深受觀眾歡迎,甚至一票難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2015年收入達1.2億。

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之後,在唐代歷史博物館的基礎上,將修建近現代史博物館、西安事變博物館等。

(9)西安南城門的創新保護與利用

第一,在遵循歷史的前提下原址修建了箭樓,在道路規划上實現了讓地鐵穿過了城牆;第二,護城河作為旅遊用水抬高景觀水;第三,修建了1000多個停車位的地下停車場。通過各種創新將一個不完整的遺址變成了國家標誌性的文物展示區。

圖:南城門修復規劃圖

(10)漢陰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開館

它是我國第一座以移民農耕文化為主題,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以古梯田為展品,以民風民俗為輔助的開放式生態博物館。打破原有博物館的形式,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空間的,開放的,大眾可以參與的生態博物館。

圖:漢陰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

04

大遺址保護新理念的探索

(1)「四個結合」

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相結合是大遺址保護與活化的出發點,但真正做好大遺址保護與活化就一定要與當地城鄉基本建設相結合,所以說多規合一是文物保護工作最好的切入點,最終達到改善當地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提升當地文化質量的目的,把原來髒亂差的遺址改變成人們喜愛的,最美的地方。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和目的,就需要通過的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從專業保護到社會參與保護,從單一的行業保護到各級政府保護,從被動的、限制性保護到主動的、引導性保護。

(2)資本運作——「六個模式」

規劃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否則就會變成規劃規劃紙上畫畫,牆上掛掛,或者變成鬼話,所以規劃要能夠給出政府建設的分析,運營的方式,資本運作模式,才能真正指導工作。

資本運作包括六種模式:

a.國家公園模式——很多遺址是依靠國家的經費進行運作的,如秦始皇陵遺址公園、漢陽陵遺址公園;

b.集團運作模式——將遺址交給集團來運作,以文化地產的方式劃分土地,進行城市改造,由集團進行投資,政府進行管理,如大明宮遺址公園,西安城牆;

c.市民公園模式——即利用地方資金將遺址作為城市公共空間來使用、開放,如延平門遺址公園,曲江遺址公園;

d.退耕還林模式——利用國家政策退耕還林,如杜陵;

e.旅遊開發模式——以旅遊為導向進行活化,如華清池、鳳堰、城牆;

f.民營建設模式——引入民營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使其能夠將遺址保護完好的同時實現盈利,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社會信譽,如大唐西市。

四、大遺址保護活化的體會與思考

陝西省以「四個結合」為工作原則的大遺址保護新理念,符合2005年ICOMOS第15屆大會通過的《西安宣言》保護理念。在大遺址保護的實踐工作中,這一新理念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在唐大明宮保護項目中,10萬餘居民對拆遷工作非常支持。2008年10月,國家文物局和陝西省政府在西安共同主辦了「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11位歷史文化名城政府的主要領導共同通過了《大遺址保護西安共識》,標誌著對陝西省大遺址保護新理念的認可和肯定。與會城市領導同志代表政府莊嚴承諾:我們不但承擔著城市建設與發展的職責,更肩負著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

陝西省通過一系列的大遺址保護與活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公布首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陝西省就有三家,分別是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秦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唐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1年協調指導在西安成立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繼續引領全國考古遺址公園健康可持續發展。在2015年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估中,陝西省包攬了全國前三名。唐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排第一,是因為大明宮是在遺址的保護、遺址的活化利用方面是做的最好的,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在文物的真實性,文物的保護和展示中做的很好,但活化利用方面不足。

01

新探索: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

它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遺迹最豐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遺址,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古遺址和世界文化遺產。2011年9月,為深入推動漢長安城等大遺址工作,經陝西省文物局努力,陝西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在西安召開了合作共建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工作會議,由陝西省省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共同擔任大遺址特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希望國家文物局和省政府能夠給特區更多的政策,以解決保護和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2012年8月16日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及管委會掛牌成立,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長擔任。特區將打破原有行政區劃,根據實際情況統一規劃、分項實施,爭取對不同的大遺址保護項目實現一處,保護展示一處。通過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居民搬遷、環境整治、展示利用,使該區域成為文化深厚、生態優美、生活舒適、極具文化活力的城市綜合區域。同時,為了完成如此大規模的遺址保護與活化,陝西省成立了由7—9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希望能夠舉全國專家的智慧做好大遺址保護與活化的創新,實現大遺址保護與活化的3.0版本的升級。

設立大遺址保護特區,既要有效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又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的文化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和推動科學發展的功能,使其成為體制機制完善、管理科學高效、人民安居樂業、生態環境良好、歷史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新區,成為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的重要基地,為建設西安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提供文化支撐。

大遺址保護——遺址公園建設——大遺址特區是陝西省在大遺址保護與活化過程中的實踐探索和升級,是大遺址保護與活化的1.0版本、2.0版本和3.0版本。如果做好大遺址的保護與活化,確實可以將文物工作做為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通過3.0版本的升級也可以緩解規劃與大遺址保護的矛盾,使規劃真正能夠融入到保護與活化中,走進大遺址。

圖:西安大遺址保護特區

在空間管制上,陝西省也把大遺址保護特區放在了西安城市總體規劃中,通過綠地系統和渭河水系實現與遺址保護與活化的統一。

02

規劃先行的責任與擔當

絲路申遺成功是對中國保護理念的肯定。歐洲出過《威尼斯憲章》,日本也出過《奈良文件》,那麼中國人的保護理念是什麼?標準和體系又是什麼?遺產再重要,也是祖先留下來的,我們只是做了我們應該做的工作,但如何使它們進入到《世界遺產名錄》,這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則凝聚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這麼多年來,我們對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的保護實踐,就採用的是一種中國式的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和方法。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標誌著我們已經把中國的經驗變成了東方的經驗,而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大明宮遺址保護與活化方案及具體做法說明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多方位多元素地將歷史的文化元素展現出來,通過各種手段讓大眾能夠能夠看懂它,讀懂它。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是中國文物保護和利用的一次綜合性、大規模的有益探索。中、西方將共同努力,將中外文化遺產保護手法相結合,力求全面、立體、生動地展示大明宮這一千年遺址的整體風貌。

圖:遺址夯土及構架整體展示

規劃師是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關鍵。因為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方面,在理念上已經達成共識,無障礙。在制度上還有缺憾,陝西省已經出現了多種形式、多個行業參與的形勢,但在土地政策等制度上還沒有落實。但最關鍵是在實踐上太缺乏了,我們很難拿出能夠彰顯地域特色文化的規劃。規劃師做出的方案很容易被文物專家否掉,也不能突顯當地的文化特點,如果規劃方案能夠獲得政府領導的認可及專家的肯定,就很容易被推行和實施。

03

規劃與遺產保護活化

發揮文物資源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豐富城鄉文化內涵,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優化社區人文環境。發揮文物資源在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壯大旅遊業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文物旅遊品牌,培育以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為支撐的體驗旅遊、研學旅行和傳統村落休閑旅遊線路,設計生產較高文化品位的旅遊紀念品,增加地方收入,擴大居民就業。實行文物保護的分類管理、精準管理,針對城市、鄉村、荒野等不同地域,以考古勘探等工作為基礎,合理劃定古遺址的保護區劃;對傳統村落中的文物建築分別實行整體保護、外貌保護、局部保護,實現文物保護與延續使用功能、改善居住條件相統一。

在遺產保護活化過程中,規劃師應該以服務社會的熱情參與文化遺產規劃工作,以傳承文明的責任注重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以創作經典的態度彰顯規劃方案地域特色,以以人為本的精神用心規劃提升文化素養,在這裡一定要注重合理適度利用。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是國家的「金色名片」,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實物見證,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滋養。一定要注意文物保護在先,利用在後,這就像喝水和杯子一樣,如果杯子沒有了,喝水也就無從談起。

(文章來源:大地風景旅遊研究院第七屆研究生班第二期課程)


推薦閱讀:

【家有萌娃】兒童換牙期怎麼保護牙齒?
胸部沒型還下垂,你要先學會保護乳腺!!
眼睛的保護色【22P】
美國痛下殺手 剛交的1000億保護費打水漂了
全球精子告急!再不注意保護,50年後人類繁衍生育將成問題!

TAG:陝西 | 遺址 |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