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不齊:朝鮮引導中國未來
「朝鮮引導中國未來」是危言聳聽嗎?讓我們從地緣政治、歷史經驗、現實情況和發展趨勢中尋求答案吧! 一、從地緣政治來看 朝鮮位於我國的東北方向,面積為122762平方公里,與遼寧省和吉林省接壤,大約有1300多公里共同邊界。朝鮮橫卧於黃海、日本海和朝鮮海峽之內,東北與俄羅斯相連,南與韓國接壤,東南與日本遙遙相望。朝鮮與我東北戰略區直接相連,同華北等戰略要害地區靠近,一旦被任何敵對大國勢力控制,可由陸上突破朝鮮半島越過鴨綠江,侵入東北,並可南下進攻北京;或者一面從陸地方向進攻牽制中國,另一方面從海上對山東半島登陸作戰夾擊華北。一言以蔽之,失去朝鮮的屏障,東北不僅無險可守,華北也告門戶洞開,中國的東北重工業區和環渤海經濟區所取得的成就隨時都可能陷入一片火海,富麗繁華的北京、天津、大連、青島等城市隨時都可能變為一片瓦礫。
一戰後的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曾經說過:「誰統治了東北亞,誰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誰統治了東北亞,誰就佔領了亞洲的至高點,誰就可以控制亞洲。」 按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朝鮮半島是陸權與海權相互爭奪的典型的邊緣地帶。美國對朝鮮半島歷來就非常重視,它與韓國、日本軍事結盟的目的就是控制朝鮮半島,遏制中俄兩國。中美兩國圍繞朝鮮半島作了半世紀多的鬥爭,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反遏制和遏制之間不可調和矛盾的必然體現。中國失去朝鮮這個「邊緣」,就是失去了北部海權,縱然內陸面積再大,也會慢慢被封鎖鈣化。美國取得了朝鮮這個「邊緣」,就封鎖了中國大陸北部的出口,勒在中國脖子上C型鏈條就更緊了。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就制定了所謂的「國策」:第一期征服台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吞併滿蒙,第四期征服中國,第五期征服世界。1927年《田中奏摺》拋出之時,日本已經佔領台灣和朝鮮,便簡略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中國征服,則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是世界知東亞為中國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日本侵略者天才戰略家石原莞爾主持修訂的《國防國策大綱》提出:做好穩固日滿和北支(華北),建設滿洲國,鞏固華北,完成了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後,再向南洋滲透,得到馬來亞的橡膠和汶萊的石油,同時擠走英國人,爭取把手伸到「蘭印」(荷屬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確保石油後再和美國進行「最終戰爭」。 近期出現的「釣魚島之爭」,表面上是中日領土之爭,實際還隱藏著日本右翼分子試圖挑戰二戰成果、脫離戰後確立的和平發展軌道的狼子野心。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少將彭光謙指出:「近期日本社會有四種感覺極度高漲,即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擴張戰爭的慘敗在日本右翼勢力內心留下的恥辱感;被美國長期佔領和控制的壓抑感;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的焦慮感;對中國快速崛起引發的失落感」。這四點足以證明日本的右翼勢力還會繼續惡性膨脹,還會出來鬧事,而且是鬧大事。中國計劃發展海軍、空軍來控制日本的冒險行為是遠遠不夠的,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中日軍事衝突,我們要有充分的準備。同時,我們要從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出論述如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中尋找啟迪。第一,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化國家,可以迅速裝備起一個先進的空軍、海軍,甚至可以短時間內製造出核武器,同時美國將中國列為戰略遏制首要對象,必然會利用自己擁有的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技術支持日本,相反中國的海軍、空軍是在外界技術壁壘的封鎖下發展的,得幸於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才逐步縮小差距,但不能盲目自傲,要客觀清醒地承認差距,不能象某些電視頻道、報刊雜誌那樣拚命自詡,輕視日本的作戰能力。如果中國不能客觀評價自身實力,貿然與日本在釣魚島附近進行一次戰爭,必然會付出沉重代價才能戰勝日本。「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一個狹小的陣地上作消耗戰的抵抗,將使我軍失掉地理上和經濟組織上的有利條件,犯阿比西尼亞的錯誤。」《論持久戰》中的這段話對今天仍然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第二,日本霸佔中國領土、挑戰二戰勝利果實本來是非正義的,可是周邊國家由於與中國存在領土、領海爭端,紛紛作「壁上觀」,持有「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的投機心理,導致「得道得不到多助,失道得到縱容」。即使如此,中國還必須廣泛宣傳中國與日本的領土爭端與別國的領土爭端是不同性質的,要聯合亞洲國家特別是朝鮮、韓國全力制止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統一戰線是我黨的一大法寶。第三,日本戰鬥力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島國,沒有縱深,易攻難守,同時兵力不足,資源匱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我們要制止日本軍國主義復辟,還要從它的這個致命弱點出手。「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論持久戰》中的這段話提示我們,日本膽敢再次發動戰爭,中國必須聯合朝鮮在其東海岸建立軍事基地,開闢多個戰場,進攻日本本土,才能成功將地緣優勢化作軍事優勢,讓日本受到多面打擊,首尾難顧,從而擊潰它。相反那種試圖單純在海上或者空中與日軍硬拼的作戰思路是狹隘的,沒有看到我們擁有很多非軍事優勢可以化作軍事優勢。
總之,朝鮮就像一把利斧,中國控制了它,就可以運斤成風,抵禦來敵登岸;反之,敵國控制它,就可以輕易剁斷中國的咽喉。 二、從歷史經驗來看 朝鮮半島局勢對中國大陸的影響極為深遠。隋朝的滅亡,就跟隋煬帝三次遠征高句麗失敗直接相關。繼之而起的唐朝承繼了隋朝的東征政策,終於在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滅高句麗,並殲滅了介入半島內部紛爭的日本海軍,懾服了東亞最桀驁不馴的日本,一舉奠定中國在東亞朝貢體系中的中心地位,開啟了從初唐走向盛唐的大門。 明朝萬曆年間,日本一代梟雄豐臣秀吉再次舉兵入侵朝鮮,明朝出兵援朝,歷經7年戰與和的反覆較量,前後用兵數十萬,費銀近八百萬兩,「幾舉海內之全力」,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日本侵略軍終被明朝和李氏朝鮮聯軍驅逐,豐臣秀吉鬱鬱而終,此後300年間不敢再覬覦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 有人指責說,這場戰爭因明朝付出了慘重代價,直接導致了明朝國力和兵力下降,最終導致了明朝滅亡。筆者不敢苟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既然有保護友邦的義務,出兵救援,共同抗敵,就是義不容辭的。萬曆皇帝的決策,不僅表現出了大國風範,也凸顯了戰略遠見。
與之相反的是,天啟末年崇禎初年,滿清兩次進兵朝鮮,朝鮮向明朝求救,明軍沒有全力援救朝鮮,導致朝鮮屈服於滿清鐵蹄之下。這是一個戰略性的失誤,導致滿清不再具有後顧之憂,可以傾巢而出進攻明軍。如果朝鮮不丟,明朝只要從朝鮮方向進攻滿清,滿清縱然有鐵騎百萬,也不能承受多頭夾擊。 但到了清末甲午年間,日本再次侵略朝鮮,中國也再次出兵援朝,結果慘敗,不僅導致了台灣的割讓,巨額戰爭賠款也使中國嚴重失血,徹底滑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淵,並成為清亡的直接誘因。 新中國剛剛建立,美國組織了所謂「聯合國軍」攻入朝鮮,在這緊急關頭,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深諳「唇亡齒寒,戶破堂危」的道理,毅然出兵,打勝這場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衛了朝鮮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奠定東亞的基本格局,使中國贏得了60多年相對和平和穩定的國際環境。 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都反覆證明,由於特殊的地緣政治關係,中國不可能自外於朝鮮半島,正確的對朝政策,可以助力中國迅速走向強盛,而失敗的對朝政策,不僅會在中國國內引發連鎖反應,甚至會成為改朝換代的誘因。 三、從現實情況看
朝鮮推行的現行政策加劇了中國的困難,一是朝鮮推行的「先軍政治」,特別是核試驗,既不能保證自己的獨立,反而為日本、韓國擴軍備戰提供了極好的借口,為美國插手亞太地區事務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惡性循環地耗費著國力,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削弱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二是朝鮮立國的宗旨是「主體思想」,包括思想上樹立主體、政治上自主、經濟上自立、國防上自衛,反對「侍大主義」。朝鮮主體思想從理論上講是合理的,但是朝鮮問題不僅僅是朝鮮半島上兩個政權之間的問題,它是與中國的強大、俄國的復興、日本的正常化以及美國的霸權衰落聯繫在一起的,各個大國在這裡殘酷角逐,以其微弱之力尋求獨立自主,無異於天方夜譚,完全脫離實際。相反卻在一步步離合中朝之間的凝聚力,削弱中國對朝鮮支持力度。三是朝鮮的非理性外交隨時可能引爆朝鮮半島這個火藥桶,打亂了中日韓苦心經營的東亞一體進程。朝鮮內政外交帶來的嚴重後遺症,都需要中國來托底,這個無底洞正在拖累中國。 四、從發展趨勢看 展望未來,朝鮮的發展趨勢正在朝不利於中國的方向的邁去:一,朝鮮滿足於關起門來的「木乃伊」現狀,改革動力不足,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就是死路一條,即使沒有所謂的「阿拉伯之春」,也很可能會在美韓日的和平演變、全面圍堵下土崩瓦解,帶來的苦果中國不得不品嘗。二,朝鮮半島格局無論能夠僵持多久,終究會統一的,由於韓國經濟實力是朝鮮的二十倍,在和平統一進程中必然會起到主導作用,這將導致中國影響力逐漸削弱,美國影響力逐漸加大,東、西德國的統一已經證明這一點;同時,統一後的朝鮮半島將是一個擁有七千萬人口,一套完整全面經濟體系和強大武裝的國家,成為一把鋒利的匕首,如果這把「匕首」為美國所操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會成為一場噩夢。 綜上得出的結論是:今天中國如果不引導朝鮮未來,明天朝鮮將會引導中國未來。
為了使朝鮮發展趨勢有利於中國,筆者提出兩大尖銳問題需要討論:第一,中國軍隊是否需要重返朝鮮,以對抗美、日、韓對朝鮮的軍事威脅。如果中國政府害怕激起美、日、韓、俄的抗議,不願意派駐軍隊重返「三八線」,不願意為朝鮮撐起一片藍天,那麼中國政府就沒有盡到盟國的義務,連門前的矛盾都不敢出手解決,大國不但不能崛起,反而岌岌可危。如果朝鮮政府拒絕中國軍隊入境,「朝中友誼萬古長青」就是塊假招牌,這樣政府不但不應該給予任何支持,相反還應該堅決改變之。中國需要的一個作為國家的朝鮮而不是綁定在某個政黨或某一屆政府,政黨不等於國家,政府也不等於國家,對於任何試圖隱性削弱中國影響力的政黨或者政府必須堅決驅除它對朝鮮的控制,不管它姓「社」還是姓「資」,姓「金」還是姓「朴」。第二,朝鮮是否應該推行改革開放。朝鮮政府如果推行改革開放,中國就應該全力支持其發展;如果拒絕改革開放,這樣政府不但不應該給予任何支持,相反還應該改變。這兩個問題聯繫在一起,中國軍隊不入駐朝鮮,朝鮮安全就不能保證;安全不能保證,改革開放就缺乏良好環境。同時,朝鮮政府如果拒絕改革開放,就必然按「既定方針」辦,推行「先軍政治」和「主題思想」,這是一條註定走向崩潰的道路,朝鮮的安全更加得不到保證。這兩個問題是朝鮮問題的癥結,不能繞開避開,否則「六方會談」也是圖費口舌。 那麼,中國在朝鮮的未來發展趨勢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呢?筆者的回答是:辛勤的園丁對小樹不但澆水施肥,還會捆綁修剪,天長日久,這棵小樹才能長成枝順葉茂的大樹。中國政府能夠做到一個辛勤的園丁嗎?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在未來,而在現在。 參考資料: 1、《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與中國安全》 李天英 2、《「高燒不退」,朝鮮半島知向誰邊?》 張璉瑰 3、《新思維——如何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與張璉瑰教授商榷》郭松民 4、《中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朝鮮?》 李開盛 5、《論持久戰》 毛澤東 6、網路資料 |
推薦閱讀:
※為何中國男人自古就有怕女人的?
※有利於緩解抑鬱情緒? 銀行借「禁闖安全區域」炒作? Pokemon GO未在中國上線卻掀熱潮
※中國體壇八位總教練,有走有留有新任,背後皆有玄機
※中國風水十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