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知識分子為何總愛參與政治?
晚年陳寅恪本文摘自《百年中國的名師高徒:浪淘盡》,劉宜慶 著,華文出版社出版潮起潮又落,逝者如斯夫。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形容四位教育家,一點都不過分,從他們留下的精神資源中,或許可以回答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行到水窮處」這一輯,講的是陳寅恪和他的弟子們,觸及一段沉重的歷史。「行到水窮處」是陳寅恪和以周一良為代表的弟子所面臨的歷史困境。遺世而獨立的陳寅恪,自然沒有坐看雲起的閑適,1949年之後,在政治運動頻起之時,他冷眼旁觀,且做神州袖手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終生信念,不為時事和流風所移易。陳寅恪堅守氣節,用生命來捍衛一代學人的尊嚴。陳寅恪最得意的三個弟子,周一良、汪篯、金應熙,無一例外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從我之說即是我的學生,否則即不是。」陳寅恪與三個弟子的思想衝突,顯然超越了個人恩怨,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周一良成為馴服的工具,噩夢長達三十年,醒來之後慨嘆「畢竟是書生」。陳寅恪的弟子中,既有被他逐出師門的汪篯、周一良、金應熙,也有「風義平生師友間」的劉節和蔣天樞。如果說蔣天樞是陳寅恪的託命之人,劉節則是陳寅恪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堅守者。「出入風波里」這一輯,關注學者在政治和學術之間的艱難選擇,探討學者從政的悲劇。在歷史分岔的道路上,胡適與吳晗,李濟與尹達,分道揚鑣。在歷史的激流中,當學術成為政治的工具,學者的獨立性也就如一葉扁舟,難以找到可以停泊的彼岸。顧頡剛身處批判胡適運動的中心,他的浮沉,他的彷徨,內心的煎熬,精神的迷惑,思想的反覆,可見與老師決裂的艱難。一個世紀的風雲激蕩,一個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以匡正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從政者,多被政治磨去了稜角。曾在清華大學歷史系求學的趙儷生,後來成為歷史學家,在「反右」中也被打為「右派」。為什麼中國的知識分子老是被吸引到政治中去呢?趙儷生在回答美國學者舒衡哲的提問時,寫下這樣一首詩:死亦無別語,願葬君家土。倘化斷腸花,猶得生君家。趙儷生說:「他們不能擺脫做棄婦的角色。無論他們怎樣被遺忘,怎樣被棄逐,怎樣被虐待,他們都對君主懷有忠貞之心,都要死在君主附近。」趙儷生可謂一語道出了文人學者何以成為權杖下的奴僕。「願葬君家土」,這是從封建社會一直延續至今的20世紀知識分子的集體無意識。如果文人學者保持住獨立的人格,驕橫的權杖並不能凌駕於全社會之上。另一方面,20世紀歷史以激進的方式書寫,沒有為文人學者保持獨立性帶來制度性保障。「曲終人不見」這一輯,探討被動捲入政治運動中的學者和文人,從師生關係的變化來觀察社會變遷。1949年之後,一系列的政治運動成為時代潮流,一波接一波,無人能置之度外。知識分子思想改造之後,批判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批判丁玲、陳企霞,批判馮雪峰,批判胡適,批判胡風,在文藝界,在教育界,不僅流行與舊我劃清界限,更流行與資產階級的學術權威和反動思想劃清界限。呂熒是國內第一個被批判的中文系主任,學生批老師之風由此開始;俞平伯是被批判的紅學家,批判俞平伯矛頭的背後是清算胡適的思想。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在知識分子的心中留下陰影和創傷。沈從文自殺未遂後,被時代的風暴分裂為文學家和文物專家兩截;俞平伯「倦說紅樓」,家人在他面前一度避免提及「紅樓夢」三個字;陳夢家因反對簡化漢字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因不堪受辱自殺;柔弱的呂熒敢為胡風公然辯護,最後成為美的殉道者……幾代知識分子的悲劇,難道是歷史的宿命,不可避免?當文藝、學術淪為政治支配的工具,成為思想改造的工具,學者的尊嚴何處尋?歷次學生整老師以後,老輩心寒,這次整完,還希望下次老師悉心教授,豈不荒謬?槐聚翁言「弟子墨守者累師,出藍者害師」,最有代表性。大師的成長通常只有兩條路,一則出世家,如俞平伯,二則從名師,如啟功。1949年後,追溯師承被認為是學術陋習而被喝止。「浴乎雩,詠而歸」的教學方式被中止,真正能繼承大師的又有誰?中國知識分子經受的苦難、遭遇的悲劇,不應成為輕飄飄的一頁往事,如過往煙雲。我在本書中特意書寫了幾位國學大師生命的最後時光,聚焦大師與弟子之間的溫情和恩怨,這些在中國社會近代轉型中發生的歷史場景,寓意薪盡火傳。他們播下文明的種子,經受了疾風驟雨,需要幾代人的精心呵護,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歷史的漩渦具有強大的力量,將個人吸納,身不由己的沉浮、個人命運和時代變遷緊密結合在一起。不論是「行到水窮處」,還是「出入風波里」,風浪相激,凸現出抗爭的勇氣、擔當的力量。他們是動亂年代的犧牲者,卻成為歷史航向的校正者。他們迸發出來的人性的燦爛光輝,讓戰爭、離亂等動蕩不安的歷史背景略顯黯淡。他們不是歷史的創造者,也不是可無可有的歷史的註腳。讓後人景仰的是那些柔弱的身軀,猶如在強權的車輪下傲然開放的菊花,沒有讓精神的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塵。歷史激流中的大師,是文化的傳承者,是現代文明理念的播種者,是社會轉型的開創風氣者,是混亂年代的抗爭者,他們的存在,所代表的「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充塞於天地之間。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那些消逝了的人物,其精神和風骨,並未消弭。一部20世紀的中國歷史,不僅僅是宏大的革命敘事,也不僅僅是政權的更迭和興衰,大師的足跡留下來,是我們回望歷史、反思歷史的參照。
推薦閱讀:
※外甥霸佔舅媽2年被舅舅碎屍 多行不義必自斃圖(1) 小 大 掃描到手機 2014-12-16 09:38:47 參與評論(76)人 上一張 外甥霸佔舅媽2年被舅舅碎屍 多行不義必自斃圖 下
※華大基因參與釀酒酵母染色體合成 (7.3.12)
※珠江學者張宇燕談中國參與全球治理
※鏘鏘首談馬蓉出軌事件:王寶強失去的是歷史 2016年08月24日 11:37 來源:鳳凰衛視 238人參與 18評論 核心提示:馬家輝評論王寶強離婚事件,認為馬宋是剝奪了他的歷史,就是我以為我
※廣東高院聘專業社工參與未成年人刑事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