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仁」的自然虛無的道

——《道德經》是這樣寫成的之八

沉思著「道之用」的老子,在「淵兮湛兮」的宏大「道沖」中進入到了虛幻的境界。突然,一陣鼓樂之聲傳來,這不是太虛幻境的聲響,而是來自於現實的屋外街路上。

老子的思緒被拉回到塵世之中。鼓樂之聲由遠而近,熟知禮樂的老子很快就聽出來了,這是祭祀隊伍中的鼓樂手吹打出來的。老子走出房門,果然見一支祭祀的隊伍正走在大街上,只見旗幡隊列,供品高抬,主祭人走在前面,隊伍的後面跟著的吹鼓手正在起勁地吹打。老子很想看看邊關的人們如何祭祀,便也隨著人群前行。

祭祀的隊伍在一處空地上停了下來,主祭人指揮著人們列成祭祀的隊形。看到周圍的旱象,老子判斷這是要祈雨,主祭人口中念念有詞,的確是祈雨的內容。供品抬了上來,細細一看,是草扎的一個象形的狗,在當時叫做「芻(chu音除)狗」。

家有六畜以備饌食,狗便是六畜之一,而且還應當是饌食中的精品,精品饌食是應敬獻天神的,所以,用狗肉作祭品是很普遍的。到了老子所處的時代,某些祭典中已經出現了用草扎的象形食品作祭品,以代替真的活畜,「芻狗」就是其中的一種。

老子見這「芻狗」雖為草扎,卻也置於精編的竹筐里,用綉有圖案的彩巾蓋著,裝飾得像模像樣。主祭人恭敬地將其放在祭台上,領著在場的人群一番禮拜之後,完成了祈雨的儀式。

祭祀的隊伍打道回府,人群也漸漸散開,空地上只剩下廢棄的雜物和那隻「芻狗」。老子踱步上前,看著這「芻狗」,心中不禁起了感慨。

就在剛才,這「芻狗」還被眾人所矚目,當作「難得之物」的珍品敬獻給天神。可儀式一過,就全不當回事地被遺棄,再也不對它有什麼偏愛了。

這對「芻狗」太「不仁」了。但是,人們並沒有感到這有什麼不妥,都從容地離開,認為是很自然的事。

「很自然」、自然、……老子喃喃地念叨著,一下子想到:大自然的天地對待萬物不就是像這「芻狗」一樣嗎?有自然的需求,會處於重要之位;需求一過,該回哪還回哪。結紮「芻狗」的草本來就長自於天地間,用過被廢棄,實際上是又回到了天地間。這過程自然而然,沒有偏向,也談不上仁愛。正所謂: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由天地又想到了人事。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都在倡導仁愛,其中以孔丘的儒家信徒最為賣力。他們不竭餘力地四處宣揚,櫛風沐雨,矢志以求,刻意地克己,執著地復禮,一切都是為了仁。仁,似乎成了最高的思想境界。

但是在老子看來,仁並不是最高的。「失德而後仁」,仁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最應該的,同時也是最高的境界應當是道,而道是無為,是「不盈」的虛空。得道的聖人不能降到仁的地步,應當按照「道沖」的準則,像自然而然的天地對待萬物一樣,無所偏向地對待天下的百姓。這話要是直說,去掉那些冠冕堂皇的「仁愛」說教,對待百姓也應該像「芻狗」一樣。所以: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來了一個收拾空地的老太婆,「芻狗」也被她拿走了。她拿「芻狗」幹什麼?老子好奇地跟了過去。老太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那是一處簡陋的草房,她把「芻狗」往門口的灶台下一扔,原來是要用它引火做飯。

從裡間屋走出的小孫女來到灶前,拆開「芻狗」塞進灶膛,余火慢慢地將其點燃。小孫女隨即用手按壓起灶旁的羊皮風囊,風囊的出口通到了灶膛,火漸漸地旺了起來。

「芻狗」很快就燃盡了,老子又注意上了這個風囊。當時的風囊連同通風的管道,叫橐龠(tuoyue音跎閱),它是中空的,但是,一抬就吸進了空氣,一按又從風口把氣吹出,抬按得越勤,出的風就越多。

老子漫無目的地繼續前行,一路上都在琢磨著橐龠,覺得這個東西很有意思,也很有象徵意義。老子感興趣的是它中間的虛空,因為道就是虛空的。虛空給人的感覺是可以擠壓成啥都沒有,就像橐龠可以被壓癟一樣,可你用起它的虛空來,卻是越有動作越有風出。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虛空不是窮盡,而是蘊含著巨大的動能。

循著虛空之道而生成變化的天地自然不也像這橐龠一樣嗎?它無欲、無求、無情,意念上是虛空;它不喜、不嗔、不仁,行為上是虛空。雖然是虛空,卻是「虛而不屈」,只要動起來,就是「動而愈出」。於是,老子又有了新的體會: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道是如此的偉大,如此的正宗,可表現的方式卻是虛空,對世間至理的把握全在於無聲處,根本就用不著宏篇大論,喋喋不休,如果要體會道的玄妙,拿「芻狗」、「橐龠」說事就行。

可如今的賢人名士談起道來,怎麼那麼多話呢?都在侃侃而談,拿出一套套的理論,算起來不下百家之多。這麼多論道之言,結果是怎麼樣呢?越「多言」離道的真諦越差勁。從根兒上講,道是虛空,本來就是「不可道」,不可「多言」的,非要顯示自己的的理解深刻,當然會是越多講越講不明白。

其實所謂悟道,守住「道沖」即可。「守沖」就是「守中」,保持住內心的中和虛靜,就能真正體會出世間萬事萬物的運行機理。多言必有失,有失必與世間機理之數相悖,而相悖最終就是理屈詞窮。這就不如從始至終的「守中」,不顯擺,不張揚,外表收斂而心裡有數,這才能真正體會出道的豐富內涵啊!概括地說就是: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總結出這麼多的道理,老子不禁覺得很奇特:本來針對的都是「芻狗」呀、「橐龠」呀這些很具體的東西,可思想出來的卻是天地間的抽象至理。人的頭腦啊!真是太有意思了。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推薦閱讀:

禪悟即自然,心靜即心安
順其自然~~~隨遇,隨緣,隨喜
神奇大自然的生殖情結(組圖)
花香香自自然來:圖說姝麗
[地球自然王國]與[極樂世界]

TAG:自然 | 虛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