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
早期的語言學家因各人研究需要,自定標音方法,不便交流。國際音標發表後,嚴格規定以一符一音為原則。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例如英語「like」和「lit」中的「i」,用國際音標註音,分別為【ai】和 【l】(國際音標採用方括弧【】,以別於普通字母)。又如漢語普通話ban(班)和bang (邦)的a,用國際音標註音分別為 【а】和【ɑ】。此外,在不同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例如英語的sh,法語的ch,德語的sch,波蘭語的sz,捷克語的┎,實際上都是國際音標的【∫】音。這些都是國際音標的長處。 國際音標表的排列,輔音大致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橫縱坐標,母音按舌位高低前後來定位置,便於分析和掌握。 國際音標所用字母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但人類語音差異甚大,有限的拉丁字母遠不夠用,就以改變字形和借用別的語言字母的辦法來補充。為照顧習慣,多數符號以仍讀拉丁語或其他語言的原音為原則。例如,以拉丁字母注原音的有【m】、【i】等;改變字形的有二:或顛倒字形,如【媅】、【М】;或加些筆劃如【嶃】、【揀】;借用其他語言字母的如【】、【Φ】等。還有極少數另立的符號如【妱】、【ち】等。目前通行表上的音標計有輔音72個,母音23個,用來標註語音已大致夠用。 這個國際音標表是英、法兩國的學者創訂的,主要適用於標註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它發表後,在歐洲語言學界比較通行。美國人多數仍用他們自己研究美洲印第安語的符號。漢語各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例如普通話的兩種舌尖母音【徲】和【媩】是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增訂的。吳方言中大多數的齶化輔音 【慩】、【庿】、【怱】是語音學家趙元任提出的。國際音標表內所定的聲調符號只有分為高低的平、升、降和兩個凹凸調共 8種,這對研究描寫聲調語言是不夠的。趙元任提出了聲調的五度制調符,稱為「聲調字母」,發表於1930年的《語音教師》上,它適用於一切聲調語言,已為國際多數學者所採用。漢語普通話的四聲標為【
】、【
】、【
】、【
】已成為常識。 國際音標 - 分類
國內的英文字典里最常見的音標為英式發音的國際音標 (DJ) 和美式發音的KK音標,前者乃根據Daniel Jones編的英語發音字典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1963),後者則是根據John S. Kenyon & Thomas A. Knott二氏的美語發音字典 (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956)。值得一提的是,KK音標所使用的符號均從前面提到的國際音標符號 (IPA) 而來,Kenyon & Knott二氏僅將其中適用於美式英語的符號截取出來。 IPA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即國際音標.由1888年國際語音協會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的語言學家便制定,是一套可國際通用的語音符號,他們希望以一個符號代表一音,並避免各人使用一套自己的符號所產生的不便。 AHD音標(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即美國傳統字典使用的音標,其特點一是全美音,二是簡單易用。韋式字典等,也多採用類似的音標系統。AHD音標在金山詞霸的美國傳統詞典中可見。 DJ音標(作者Daniel Jones)--英式音標 他根據IPA編了一本英國英語的發音辭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1版至第12版,最後一版的出版時間為1963)。他所編的英語發音字典代表了被稱為 「Received Pronunciation」(RP)(標準讀音)的讀音,這在受過教育的英國人尤其是南部英格蘭人中通用。目前DJ音標符號共計有47個,其中輔音有24個﹔母音有23個。 KK音標(作者Kenyon & Knott Phonetic Symbols)--美式音標 作者所編寫的美語發音字典 (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956) 所使用的符號均從前面提到的國際音標符號 (IPA) 而來,Kenyon & Knott二位僅將其中適用於美式英語的符號截取出來,再加上美音特有的兒音, 變成了美式英語的 KK音標。這是一套最常用的也是最權威的注音法,從此人們把美語標準發音慣稱為KK音標。目前KK音標符號共計有44個,其中輔音有24個﹔母音有20 個。
國際音標 - 特點國際音標有以下一些特點與優點: (1)記音準確。國際音標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即一個音素只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符號只能代表一個固定的音素。比如漢語拼音中的「pa、zhang、ai、ian」,其中的四個a其實是四個不同的音素,但都用一個字母a表示,國際音標則分別用 (或 )四個不同形體的字母表示這些不同的音素,只用a表示這幾個音素構成的音位;又如漢語拼音中的i,代表三個音素,國際音標就用三個不同的符號i、 、 表示,用i表示這三個音素構成的音位。 (2)形體簡單清晰,便於學習運用。國際音標制定原則第五條規定:「新字母樣子要跟老字母相似,可以一看就想到是代表哪一類音。」所以國際音標符號所代表的音素在很大程度上儘可能與傳統的拉丁字母所表示的音類一致,例如字母b、p、m是唇音,國際音標就用來表示雙唇部位的音素,其中雙唇部位送氣的p增添附加符號『(也可用小號的h附在字母的右上角表示)構成,其它如d、t表示舌尖中音,g、k表示舌尖後音,都「依國際習慣決定羅馬字母的音質」(國際音標制定原則第四條規定),所以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 國際音標種種變通創造字母的方式,如採用小寫尺寸的大寫字母、顛倒字母、雙字母、反寫字母、合體字母、字母變形、增加附加符號等,既充分運用了傳統字母,又在傳統字母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可以說是不造字母而又產生了新的字母形式。人們見到國際音標都似曾相識,沒有陌生感,在感情上就易於接受,容易推廣,而且國際音標既便於認讀,又便於書寫,滿足了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語言的各種各樣的音素的記音需求。如果設計者當初不是這樣靈活運用字母而採取完全重新創造字母符號的方式來記音,不但技術上有難度,而且人們重新學習一套符號也將十分吃力,國際音標的推廣也將是困難重重。 (3)使用靈活。國際音標表上的符號是有限的,在記錄一些語言時,不免要碰到一些比較特殊的音素,因此可以根據國際音標制定的原則,創造新的符號。比如1979年增補了一個舌面前、低、圓唇母音,即[a]的圓唇音[ ],這個母音是由字母o和E兩個合體構成的。這是符合國際音標符號的構成方式的。此外國際音標還規定了統一的附加符號,這些符號有三十餘個,也是國際公認的,如「~」放在母音字母上,表示鼻化母音,「h」放在字母的右上角,表示發音時送氣,「:」放在母音右面,表示長母音,等等,這樣,既準確地區分了音素的音質,又避免了創造新的字母,簡化了國際音標的符號系統。
推薦閱讀:
※音標教法
※現在的孩子學了自然拼讀,還有學音標的必要嗎?
※字母、音素、音標、音節(用於收藏)
※【音標欄目】【NCE】Lesson39 Am I all right?
※【CET3】【音標欄目】【NCE3】Thirteen equal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