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常識:字里乾坤十二字詳解
一、【凈心的文字】纂纂【纂】(zuǎn)「纂」,形聲字,從糸,算聲。《說文?糸部》:「纂,似組而赤。」「組」為「綬屬」,即綬帶類織物。「纂」的本義是指一種紅色的絲織物。「纂」從算,從糸。「算」有核計、統計、統籌之意,表示歸、歸屬、當作等。「糸」即「絲」,本義為細蠶絲,泛指絲、紗、絹、繩等絲織品,同時強調了細小之意,表示關聯、干係。「算」「糸」為「纂」,又可以引申為將雜亂無序而又相互關聯的事物進行系統的彙集、分類編輯的過程。如編纂、纂修。「糸」也為髮絲、青絲。故「纂」又為理順髮絲,特指婦女梳在頭後邊的髮髻。「纂」引申為顏色鮮艷的紡織品,即彩綉。在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不高,紡織染色技術落後,有錢人才穿得起質地精良、顏色靚麗的衣服。《淮南子?齊俗》:「且富人則車輿衣纂錦。」婦女梳在腦後的髮髻也叫「纂」。《禳妒咒》:「挽上一個揚州纂,插上一枝鍍金釵,髻高到有半尺外。」「揚州纂」指當時在揚州流行的一種髮型。將絲線計算分類、歸納集總,是彙集、收集的過程。《類篇?糸部》:「纂,集也。」「纂言」指纂集言詞,從事述作。「纂」也多用於古代書籍名。如《故訓彙纂》是一部全面系統彙輯先秦至晚清故訓資料的大型語文工具書。全書共收字頭近兩萬個,引據的訓詁資料五十萬條,篇幅達一千三百萬字。從訓詁史角度來看,此書可說是清代著名工具書《經籍纂詁》的繼承和發展,既全面吸收了其成果,又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和創新,具有內容更豐富、資料更精確、編排更合理、檢索更方便的特點。「纂」又指編纂,即編撰、編輯。書籍編撰在歷朝歷代都深受重視並非常盛行。把前人的知識歸納總結、總彙編輯成冊是延續文明的必要手段,從事這一工作的人都是飽學之士。司馬光花了十五年時間主編《資治通鑒》,清代才子紀曉嵐也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十多年。前人的文化成果就像未經整理的絲線一樣錯綜複雜,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多有不便,編撰工作者將其分類統一,既要對前人的勞動成果負責,更要對後人的查閱學習負責。如果說書籍是知識的殿堂,那麼編纂者就是設計這個殿堂的工程師。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類書是魏文帝曹丕在即位後命王象等人編纂的《皇覽》,此書分四十餘部,每部數十篇,約八百餘萬字,以供皇帝閱讀,故名「皇覽」,被譽為「千古類書之權輿」。此後,歷代帝王在開國之初都召集天下賢才編纂類書以顯示其「文治」。比如說宋代初年出現了著名的四大類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太平廣記》、《文苑英華》。明代的《永樂大典》被譽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該書收錄從先秦到明初的重要典籍七千多種,包括經、史、子、集、釋庄、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類別,具有極大的文獻保存價值。清代的類書編纂無論是體例、種類、數量都為歷代之最。以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為例,該書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例最完善的一部類書,綜合了清代所能見到的有關古籍中的資料;而《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它彙集乾隆以前歷代書籍一萬多種,為後世整理研究古籍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獻及目錄資料。作為系統纂修的巨編,這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貢獻。史書編纂也是中華文化史上的豐碑。孔子以「春秋筆法」編纂的《春秋》、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的《史記》、系統總結歷朝歷代的治世經驗教訓的《資治通鑒》等,都是史家的傑作。從《史記》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完整系統地記錄了從黃帝到清朝滅亡的五千年歷史,它以宏偉的篇幅、豐富的史料記載了中國古代廣闊的歷史畫卷。中國有數千年的文明史,從古至今,所出書籍浩如煙海,文獻編纂工作歷代相承,源遠流長,對於文獻保存、知識傳播、學術研究和資料引征以及弘揚民族文化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尤其在圖書極大豐富,信息爆炸的當今時代,編纂文獻就像是為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建造燈塔和航標。二、【凈心的文字】寒寒【寒】(hán)「寒」,會意字,金文從宀,從艸,從人,從仌。「宀」的甲骨文為房屋形,表示屋舍;「艸」是柴草、草席;「仌」是「冰」的古字,冰是在極低的溫度下由水凝結而成的物質。「宀」下有「艸」,可理解為房舍由草搭蓋而成,防風防寒的功能差,同時屋內除了草之外別無它物;「宀」中有「仌」,可理解為房內溫度很低,冰冷徹骨。《說文?宀部》:「寒,凍也。」「凍」即是寒,是冷到極點。《列子?湯問》:「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寒」的本義為寒冷,如寒冬、寒風、寒衣、寒冽、寒戰。將「寒」視作「塞」省「土」,從仌。「塞」為填塞、充滿。「寒」是四周被冰堵塞,充滿著寒氣,使人備感寒冷。「寒」引申為凋零、枯萎。蘇軾《卜運算元》中有「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句子,「寒枝」便是葉子落盡的樹枝。「寒」又指人的家境貧寒、卑微。兩晉之時,實行九品中正制,人以門第分上下,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晉書?劉毅傳》)的現象:居於上位的沒有出身於貧寒卑微人家的子弟,居於下品的也沒有權貴家族的後代。於是,「寒」又成為人們的自貶自謙之辭,如把自己的房舍稱為「寒舍」,把自己的家族也稱為「寒族」。「寒」是六淫之一,是一種來自環境影響的致病因素,其性質與致病特點有三:其一,「寒」從仌,是極冷之氣,屬陰邪,易傷陽氣;其二,「寒」從塞省,寒性凝滯,寒邪或陰寒內盛,可致使氣血凝滯、脈絡不通;其三,寒邪犯及肌膚,則毛竅腠理閉塞,犯於經絡關節,則經脈收引,出現筋肉拘急痙攣,關節屈伸不利,如有滯塞。清明節前一日或兩日是我國傳統的「寒食節」。每到這一節日,老百姓家家戶戶不動煙火,只吃冷食、喝涼水,故名「寒食」。傳說是為了紀念一位叫介子推的賢人。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躲避母后陷害,帶著介子推等人流亡國外。有一回,重耳生病,野菜樹根難以下咽,介子推便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做湯給他喝。重耳得知後痛哭流涕,發誓一定要好好待他。後來重耳奪得晉國國君的寶座,對當初落難時跟隨的眾臣大加封賞。介子推推說身體不好,與母親隱於深山。重耳去尋找他,到了山前卻呼喚不出,重山疊嶂又無法搜山。他心想介子推是孝子,如放火燒山,定會背著母親出來。不想介子推與母親抱在一起,燒死在一棵樹下。這天正好是清明前一日。這事傳出去之後,百姓有感於介子推的忠孝,每到他的祭日便戒火寒食。《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寒冷的季節過去,炎熱的季節到來,春秋代序便有了一年四季。「寒」是寒冷的季節。成語有「噤若寒蟬」。「蟬」即知了,夏天時喧噪不休,秋深天氣轉寒時就不再鳴叫。四季之中冬季最冷,所以「寒」多用來形容冬天的氣候。氣候寒冷,萬物深藏,陰氣旺盛,陽氣潛伏。所以冬季養生就要避寒就溫,與天地相應和: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等旭日東升,再開始戶外活動,在太陽未落之時便入戶休息。這樣能夠盡量地接觸陽氣以平衡體內陰陽,避免陰氣太過而遭寒邪。根據秋收冬藏的道理,冬天是潛藏積蓄的季節,人應該慎房事,保精血,使體內陽氣不散以抗外寒。《黃帝內經》云:「動作以避寒。」冬天氣候冷,人若不動,則血氣不行,所以應該多運動,增大呼吸量,使氣血流轉加速,從而起到禦寒保暖、強身健體的功效。冬季日短夜長,氣溫低,人的活動相對減少,機體消耗也減少,睡眠足,胃口好,易於吸收和儲藏養分。冬季養生,要而言之,無外乎避寒、運動、滋補。三、【凈心的文字】豁豁【豁】(huò、huō)「豁」,形聲字,從谷,害聲。「害」為損害、缺損;「谷」為山谷、澗谷。「害」「谷」為「豁」,表示缺口如山谷狀。《說文?谷部》:「豁,通谷也。」本義是大而長的空谷,即前後相通的山谷。可將「害」視作「割」省「刂」,意為割裂、割開。「豁」意為山谷分割或割開山谷,意指開闊、開通、曠達、大度、通暢。「豁」為豁達,指人心胸寬廣、大度,即虛懷若谷,心胸能容得下山谷。豁達之人能容人容物,懂得捨棄,故「豁」有寧願捨棄之意,如豁出去、豁命、豁時間。山谷相通可免於翻越或繞山而行。所以「豁」又有豁免的意思,以強調在闊達的山谷中沒有損害。「豁」由山谷裂口引申為較大的裂縫或缺口。如城牆的缺口可稱為「豁口」。山谷相通使人視野開闊。「豁」由本義引申為開闊、開通。「豁然開朗」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明亮;也比喻心中突然醒悟而感到明朗。山谷寬闊,溪水才可以暢通無阻地自由流動,山谷能夠容納流水,胸懷寬廣如山谷便是豁達。「豁」讀「huō」音時,表示捨棄、付出的意思。「豁出性命」表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不惜一切。為了遠大的理想,為了正義的事業,為了大眾的利益,不惜豁出性命,是令人欽佩的。但是,如果動不動就把「豁出去」掛在嘴上,為了區區小利而魯莽、衝動,做事不顧後果,則是修養不高的表現。「豁」字中有一個「害」字,提醒人們「豁」之行為不可魯莽,不當之「豁」為「害」。心胸如同一個進出自如的山谷,來則來之,去則去之,沒有什麼留戀和不舍,一切順其自然。知足長樂,沒有過多的欲求,豁達大度,榮辱不驚,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這對健康十分有利。古代生性豁達的人對此也多有佳句:如羅隱的「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劉向的「佛祖無奇,但作陰功不作孽;神仙有法,只生歡喜不生愁」,孔明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等。《三國演義》中有位文武全才、英俊瀟洒的周瑜。他打黃蓋燒赤壁,何等的雄才偉略。可是卻心胸狹窄,固守得失,不懂「能自得時還自樂,到無心處便無憂」(《金剛經口訣》)的奧妙。諸葛亮叫人唱個「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就把他給氣得死去活來。唐朝詩人李商隱夾在牛李兩黨之間,一生都忍受著打擊和排斥,四十多歲便抑鬱而終。而同樣受到朋黨排斥的蘇東坡雖然仕途坎坷,四起四落,卻仍然能以豁然達觀的胸襟和姿態隨和處世,「一蓑煙雨任平生」,其智愚高下不言而喻。鄭板橋一生命運多舛,歷盡滄桑。因為民請命而罷官,但他並不耿耿於懷,而是恬然返鄉,寄情於詩、書、畫中,安然度過晚年。他留給後人兩句名言:其一「難得糊塗」,其二「吃虧是福」。這八個字不僅是其不計得失的豁達胸襟的精髓所在,也是其得以健康長壽的「靈丹妙藥」。四、【凈心的文字】忌忌【忌】(jì)「忌」,形聲字,從心,己聲。「己」是自己、自我、己方;「心」為心思、心地,小篆也為中心、核心。「忌」從「心」表明與人的內心活動有關。「己」「心」為「忌」,意為心上只有自己,萬事以自我為中心:樣樣爭強,事事好勝,心胸狹窄,滿腔恨意,不擇手段。甲骨文的「己」字像扭曲的繩子。「忌」從己,從心,又可解為扭曲的心。「忌」是一種扭曲的心態,是一種病態。「心」在「己」下,表示扭曲源於這顆心。「己」的字形盤環纏繞,又像蛇形。「己」「心」為「忌」,意為心如毒蛇。強調了「忌」會使人變得毒辣、兇狠,不擇手段。《說文?心部》:「忌,憎惡也。」本義為憎恨,如忌妒、忌恨、忌憤。「忌」是心中只有自己,不了解別人,意寓自己心裡沒有底,是出於一種害怕、畏懼的心理,故引申有恐懼之意,如顧忌、肆無忌憚。進而表示禁戒之意,如忌戒、忌食、忌口、忌諱、禁忌。後也用「忌」表示人死亡的日子,或不吉利的日子,如忌日、忌辰、生忌。「忌」又是禁忌、忌諱。《廣韻》:「忌,止也。」忌諱是因風俗習慣或畏懼權勢而對某些不吉利的語言或舉動有所顧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忌諱幾乎無處不在。讀書人趕考忌諱說「落地」,因其與「落第」諧音;賭徒忌諱說「書」,因其與「輸」諧音;打漁人家忌諱說「翻」,因其常年生活在舟船之上,船翻意味著傾家蕩產。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節日里一切都應該美好、吉祥、喜氣洋洋。人們很忌諱在過年時提到、遇到不愉快或不吉祥的事情,甚至不小心摔破一個碗也要說句吉利話:歲歲(碎碎)平安。婚姻是人生頭等大事,禁忌就更多。如男女訂婚若逢夏日,參加訂婚宴的人不可扇扇子,因「扇」與「散」、「喪」諧音;忌於農歷六月和七月完婚,六月有「半月妻」的意思,而七月為鬼月;新娘子離開娘家時,忌諱不哭,而是哭得越厲害越好,這是為了取「哭發哭發,不哭不發」之意。以己為上則心必受損,心受損則五臟不調,五臟不調則身心俱萎。所以應該把自己擺在正確的位置,把心歸放到原來的地方,不要嫉妒他人,不要顧忌太多,減少無謂的忌諱,這才是養生之道。己心太重則情乖,顧忌太多則神傷,忌妒心強則氣損,「忌」對人的身心健康沒有絲毫益處。清心寡欲,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排除一己之私,「忌」中無「己」,立「心」中正,方是健康之相。五、【凈心的文字】精精【精】(jīnɡ)「精」,形聲字,從米,青聲。「米」是穀物和其他植物子實去殼後的部分,可食用,泛指五穀,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糧食;「青」為青色。「米」「青」為「精」,稻米白中泛青色,為精良之米。「精」的本義指挑選過的上等好米。《說文?米部》:「精,擇也。」「精」是在眾多事物中擇優之結果。在五行之中,「青」主木,表示植物生長茂盛;古人以青色配東方,「青」是五方之首;又以青色配春天,「青」是四季之始。人生的春天是青春韶華,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春天、青春處在節候和生命的上升時期,象徵著朝氣蓬勃、神采奕奕,所以「精」還可引申為精神、精氣、精力等。「精」又表示物質中最純粹、最美好的部分,引申為完美、優秀,如精華、精粹、精美、精彩等。五穀雜糧,須要經過精細加工,才能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食物。人們食取五穀中的精華,通過消化器官的加工分解,使之成為滋養人生命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中有「精生於谷」、「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等說法。五穀之味是補精的正味,最能滋養體內精氣,因此飲食要精。正如孔子所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經過挑選的優質米是最好的米,故「精」由本義引申為精華,最純粹的部分,如精英、精粹等。蘇軾《答謝民師書》:「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好文章如同純金美玉,就像市場上商品一樣有固定的價格,不是某一個人能夠隨口評定優劣的。「精」又可引申為精良。賈誼《過秦論》:「良將勁駑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兵精糧足」的「精」,就是精良之意。五穀是莊稼汲取日月精華後長出來的子實。人食入後,通過體內器官的吸收而轉化為一種能量,從而獲得精力。因此,「精」也表示精力,指人的活力與生氣。《黃帝內經?靈樞》:「生來謂之精,此先天元生之精也;食氣入胃,散精於五藏,此水穀日生之精也。」王充《論衡?論死》:「夫生人之精,在於身中。」「精」含聚在人的身體之中,沒有了它,就只剩下空的軀殼。傳統中醫學認為,人始成,先生精。精者,身之本也。傳說山林中的精靈常常在深夜的時候把自己的精氣吐出,凝聚成一個圓球,對它進行吐納修鍊。如果誰乘機把它拿走,就能夠益壽延年,而那精靈就嗚乎哀哉了。可見「精」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傳統文化認為,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風火;人有三寶:精氣神。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長壽的根本。人含氣而生,精盡而死。「精」是生命的物質精華,包括精、血、津、液。「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有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的區別。人體的發育成長乃至生命活動,均由先天之精調控,並受水谷精微所化生的後天之精充養。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來之於父母,在生命蘊育的時候就由父母身上獲得,稟受以先天,與生俱來,是父母的生命物質與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精華物質,是構成人體的生命的本原,也是具有遺傳性質的物質,所以要重視先天之精的質量,以保證健康、優質地繁殖後代;後天之精,即水谷之精,是人出生之後攝入的食物化生而成的精微物質。它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人出生之後繼續生長發育和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物質基礎,是人體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保障。後天之精藏之於腎,當人體生殖機能發育成熟時,即可化為生殖之精。人體之精具有繁衍生命、濡養、化血、化氣、化神等作用。《紅樓夢》里賈瑞被鳳姐捉弄,相思成疾,著涼得病。道士給他一面鏡子,讓他只看反面別看正面。但是他卻偏偏看了正面,結果精竭而死。可見精的盛衰關係到人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精氣充盈,人體抵抗力強,則能免於疾病。精能生髓,而骨髓是造血器官,有造血功能,所以精髓為化血之源。髓藏於腎,進於腦,腦為髓海,故精能充養腦髓,直接影響大腦的功能。正是由於精的這些功能,所以傳統中醫學認為:精滿氣足,氣足則神定。相反,精不滿則氣不足,氣不足則神不定。精、氣、神三者是有機的統一體,保精、養氣、安神是中醫的養生之本。只有修精固本,才能清心益智,心安神怡。六、【凈心的文字】救救【救捄】(jiù)「救」,異體為「捄」。形聲字,從攴,求聲。「求」為需求、請求、有所求;「攴」表示敲打小篆的動作,可引申指人的行為。「求」「攴」為「救」,意為:一旦有人有所求,就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說文?攴部》:「救,止也。」本義為止,禁止、阻止。如救火,意為阻止火勢的蔓延,也就是使火熄滅,結束燃燒的狀態。「救」現引申泛指援助,即給人以幫助使之脫離危險或擺脫困境,如救濟、救命、救護、救國、救難等。「求」為請求、乞求、需求;「攴」在這裡可引申為解決問題的工具、行為或方法。「求」「攴」為「救」,意為面對他人的請求、需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此為從根本上幫助之意。「求」在「攴」前,表示求救在先,幫助在後。「救」是因所求而伸手,是因求而助。異體字「捄」從手,從求。「手」為給予、付出,又為手段、手法;「求」為要求、懇求、需求。「救」也可以理解為是伸手求助,又表示伸手幫助求援的人;還可意為求能求之人,求有能力救人的人。同時表示救助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技術、方法。「救」與「醫」很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遠古時代,醫療技術水平落後,病症是威脅先民生命、生活的最大敵人,人們視疾病如病魔。病魔,顧名思義,病如魔鬼一般戕害生命。人們一旦生病,就要尋求巫、醫施救。所以服務患者、救死扶傷、造福人類就成為醫生的天職。現實生活是複雜的,造成災患的原因也非常繁雜,因此需要救助的不僅是病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遭遇饑饉荒年、天災人禍的窮朋友之間須要互相救濟渡過難關;兩軍交兵,勢弱一方加急文書發個不停,急需救兵支援;人在成長中疾病難免,需要醫生及時救治;思想上誤入歧途,需要他人挽救、拯救。總之,人生在世,求人之處時時有,求人之事處處在,所謂「萬事不求人」,實際上是行不通的。人生一世,求人之處實在太多,誰也不知道自己何日落難,更不知道會求到誰。為人處世常懷救人之心,常有助人之舉,乃是每個人的義務和本分,誰都不應吝惜舉手之勞。求人之事雖不可免,但每個人還是要消除依賴心理,立足自立自強,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自己做。古道熱腸只是對助人者的道義要求,事實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人都不會無止境、無條件地幫助他人,有時對至親至愛者都不例外。所以,一味指望他人幫助,有時會呼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陷於孤立無援、孤獨無助的境地。這種時候,與其等人來救,還不如努力自救。無論太平盛世,還是國難當頭,處於弱勢地位者自救自強都更難一些。但正因為不易得到幫助,他們才更應該立足於自救自強。而位居高官要職的人,即使須要自救自強,也決非生計問題,他們應該而且更有條件救助別人,並應以弘揚先進文化、救治國家弊端為己任。同時,無論平民百姓,還是精英人士,都應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勉,以救助國家民族的危亡為「救助」的最高境界。七、【凈心的文字】辣辣【辣辢】(là)「辣」,異體為「辢」。形聲字,從辛,剌(lá)省聲。「辛」的本義為一種刀形的刑具,又為五味中之辛味,是一種刺激性的味道。「束」可視為是「剌」字之省:肉體被尖物劃開、刺裂、割開會有刺痛的感覺;「束」又有集中捆束、約束、束縛的意思。「辛」「束」為「辣」,既表示刺激性的味道,又表示刺痛的感覺。《廣雅》:「辣,辛也。」本義為辛味。身體被刺痛會有火辣辣的觸覺,味蕾被刺痛會有火辣辣的味覺。兩類不同的感知器官卻有著相同的感受。「辣」字正是以不同的感覺器官所產生的相似感覺而被創造出來的。「辣」又是以刑具將之束縛或以刑具使其割裂,強調兇狠之意,如毒辣、潑辣、辛辣等。「五味」有辛、甘、苦、酸、咸。「辛」即「辣」。辣可開胃口,但又不可太辣,要有所約束,否則刺激腸胃,引起上火,故「辛」「束」為「辣」。人們常用「酸甜苦辣一應俱全」來形容各種味道都有。辛辣屬於烈味,與其本義兇狠、狠辣、暴烈相呼應,一般用來形容人性情兇悍、脾氣暴躁或者任性妄為的作風。若對某人下毒手,即是手段毒辣,迫害別人。成語「心狠手辣」即形容心腸歹毒,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人們常用「辣椒」或「辣子」來比喻厲害、潑辣的人物。《紅樓夢》第三回:「他是我們這裡有名的一個『潑辣貨』,南京所謂『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這是賈母對王熙鳳的戲稱,意思是說她辦事潑辣,快人快語,做事利落爽快。辛辣味尤其刺激人的呼吸道。食辛辣食物時,人們常會流眼淚、流鼻涕,表情痛苦。故「辣」還可引申為傷痛、痛苦。吃辣時,咽喉口腔部位有灼熱辛辣的感覺,彷彿在呼呼噴火,故有火辣辣、辣乎乎之說。有時候身體受到創傷,創口也跟火燎一樣,故有火辣辣的灼疼之喻。引申開來,「辣」也指高熱、高溫。《白族民歌集?引水澆苗》:「太陽辣得如火燒,莊稼曬得枯焦焦。」老練、剛勁犀利的文風則稱之為「老辣」。「姜還是老的辣」形容人生閱歷多了,見識廣了,辦事情就熟門熟路、不費勁。其中的「辣」可作厲害來理解。中醫認為,酸甜苦辛澀等味道對人體都有各自不同的功效,如「辣」之味入肺,可發汗、理氣等,所以中醫養生提倡各種味道的食物都應該均衡進食。蔥、蒜、姜、辣椒、胡椒等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幾乎所有辛辣食物性質都屬溫熱,吃後能促進血液循環,令氣血運行順暢,臟腑得到適當滋養。另外,辛辣食物還能刺激汗腺、胃液分泌,增強唾液,津入丹田,氣血旺盛,加快新陳代謝,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增加出汗量,有助於調整體內排水機能,防止水腫。當然,食辣也要視個人的身體情況而定,要有節有度,不可過量。八、【凈心的文字】靜靜【靜】(jìnɡ)「靜」,繁體為「靜」。形聲字,從青,爭聲。「青」的金文上為「艸」,下為「丹」。「丹」小篆為硃紅色,此處代指顏色。故,「青」的本義為草色,即綠色;「爭」的篆文是上下兩手相奪形,為爭奪、爭執,借指按己所需,辨別好壞。「靜」是根據判斷分析明辨。《說文?青部》:「靜,審也。」本義為明審、色彩分明。心靜才能明理,水靜方能鑒物。徐鍇曰:「丹青明審也。」又,「青」可視為是「清」省「氵」,「爭」是「凈」省「仌」。清凈為靜,「清」為清澈、透明無雜質;「凈」為乾淨、純潔無雜念。水止無波謂之「靜」,心凈脫塵謂之「靜」,聲停音息謂之「靜」。「靜」與「動」相對。「靜」為無聲,為平和。「靜」即靜止、寧靜、安靜、清靜。「靜」的本義是純潔,即無污染、無雜念。由此,「靜」還可引申為貞靜,形容女子不輕佻。貞靜是淑女的標準,包括言談話語把握分寸,神態舉止得體有度,內心自製自律、安分守己。可見,真正的「靜」應當包括身靜、心靜、神靜三個層面。《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靜女」是溫靜嫻雅的女子。另外,「靜」還給人一種處子的美感。《紅樓夢》中,曹雪芹用「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來形容黛玉嫻雅文靜的美。「靜」意為「使……靜」,比如「靜場」指劇場、電影院等演出結束後請觀眾退出場地的行為;也指演出中,舞台上出現的短暫沒有聲響的場面,目的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然後提示觀眾節目即將開始。古時講評書的人在開講正文之前,都要講一個與正文有關或無關的小故事,或者是朗誦一段詩詞,目的同樣是為了起到靜場的作用。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靜」是止息之意,與「動」相對。王安石曾用謝元貞的一句詩「風定花猶落」與「鳥鳴山更幽」合成一對。上句靜中見動意,下句動中見靜意,動靜相襯,令人拍案叫絕。陸采《懷香記?赴辟登科》:「牛羊已下山徑靜,鳥鵲爭歸林木擾。」此「靜」則與嘈雜相對,表示無聲的意思。靜與動既對立又統一:靜在動中,動在靜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先動後靜,先靜後動;無靜哪有動,無動何為靜;外靜須內動,外動求內靜。「動」與「靜」不僅是一對哲學範疇,還是人生的要旨,是修身的關鍵。動靜要相宜,過則無益,偏則有害。心境的平和是一種不受外界事物干擾的修養和修行。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又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都意在說明通過「靜」可以有所修為。王康琚《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真正的隱士無所謂所處的環境是安靜還是嘈雜。人總會因時、因地、因事而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態,能動中求靜,方見靜之可貴。靜,也是養生之道的重要部分。道家的養生八字真言「松靜自然,恬淡虛無」,「靜」字就排在第二位。養生保健須要平心靜氣,精誠專一。如今社會,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原因在於缺少「靜」字。因此,靜心、靜念、靜氣對現代人尤為重要。九、【凈心的文字】禁禁【禁】(jìn、jīn)「禁」,形聲兼會意字,從示,林聲。「林」指林木;「示」古為祭祀台。古人燒柴焚燎以祭天神,儀式極為莊重,並立很多規矩,設很多禁忌,倘若違反,則會受到懲罰。故《說文?示部》云:「禁,吉凶之忌也。」本義為禁忌,讀為「jìn」。禁忌事關吉凶,自然不能馬虎。「林」像是將木棒交叉並排擺放,有阻攔的意思;「示」為標示、提示、警示、明示。「林」「示」為「禁」,表示此地不能通。所以「禁」有禁戒、禁地、禁止等。「林」為林立,表示眾多,也表示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此處可意為已經成立、成形的固定的東西,如條文、禁令、規定等;「示」意為顯示、讓人看。「禁」從林,從示,表示眾多規矩、條文擺在面前要求人人遵守。凡是禁忌,就須要人們嚴格遵守,不能違反,「禁」由禁忌又引申為禁止、制止。《廣雅?釋詁三》:「禁,止也。」《廣韻?沁韻》:「禁,制也。」禁忌形成法令即是禁令。《正字通?示部》:「禁,戒也。」「開禁」指解除禁令;「犯禁」指違犯禁令。天子是萬金之體,一國之尊,他居住的宮苑嚴禁常人入內,所以「禁」還可指古代帝王居所。《正字通?示部》:「禁,天子所居曰禁。」清人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門戶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廣雅?釋天》:「天宮謂之紫宮。」帝王為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子所居宮殿為紫宮。另說,紫微星代稱天子,位居中央為群星拱衛,因此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犯人進入監獄,失去了自由,活動就受到限制,故「禁」又有監獄之意。舊時在監獄中看守罪犯的獄卒稱作「禁卒」。關在監獄的人是受到監禁的人,「禁」由監獄之意引申為監禁、拘禁。「囚禁」指把人關在監獄裡;「禁推」指拘禁犯人並加以推究審問。「禁」還指巫術符咒之法。「禁咒」相傳是以真氣、符咒等治病邪、克異物、禳災害的一種法術。「禁」是個多音字,當它表示禁受、禁得住等意義時讀作「jīn」。「弱不禁風」指弱得經受不起風吹,形容人的體質虛弱;「禁不過」指禁不起,承受不住。「禁忌」是關於神聖或不潔事物約定俗成的一種禁制。禁忌行為在遠古時期就已經產生,在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逐漸形成了禁忌文化。禁忌文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狀態。我國傳統禁忌所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如婚姻禁忌、服飾禁忌、稱謂禁忌、飲食禁忌、生養禁忌、性別禁忌以及人體禁忌等,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飲食禁忌多是根據食物的熱、涼、補、損、毒、潔、克等性質而提出的種種忌諱。中國人對食物的鑒別有許多獨特的方式。從陰陽五行、節氣時令、色彩氣味、補損作用、物性相剋以及衛生潔凈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食品的搭配與組合,找出不利的因素,從而提出明確的禁忌原則。養生也有禁忌。葛洪在《抱朴子內篇?極言》中說:「是以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凡食過則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不欲其勞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曠志遠願,不欲規造異巧。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見肩。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此五行自然之理也。」上述引文所說的都是在養生中應當避免的行為。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奇心強,佔有慾強,容易為各種慾望所誘惑,導致利慾(或情慾)熏心,執迷不悟,所以應禁私慾、色慾、權欲、物慾等。對於中年人來說,保持身心健康,首先要忌過度疲勞。工作、學習、生活起居各方面不能勞逸適度,會影響身體各部器官的正常運轉;其次,忌麻痹大意,有病不及時檢查治療會貽誤病情;再次,忌暴飲暴食。喝酒過量、飲茶過濃、飲食過飽均會影響身心健康。老年保健的禁忌主要注意四點:一,忌久視。用眼時間過長,不僅損傷視力,還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等癥狀;二,忌久卧。過多睡眠會使身體軟弱,老氣昏墜;三,忌久坐。坐的時間過長會使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以至身體機能退化;四,忌久立。站立時間過長,會影響氣血的運行,導致疲勞乏力,天長日久還會引發各種疾病。十、【凈心的文字】疾疾【疾】(jí)「疾」,形聲字,從疒,矢聲。「疾」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均像人腋下中箭,表示受了箭傷。「疒」為病;「矢」為箭。「疾」表示因「矢」而患「疒」,是因為被箭矢所傷而得的病。「疾」的本義為外傷,後用以泛指疾病。《說文?疒部》:「疾,病也。」古人認為外傷為疾,內傷為病;輕者為疾,重者為病。後來「疾」與「病」通用,如「積勞成疾」。「疾」從疒,從矢。「矢」,直也。箭具有方向性,有直、快的特點。「矢」在「疒」內,意為「疾」雖為小病,但若不及時醫治就可能迅速加重病情。故「疾」還有迅速、猛烈之意。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疾,經傳多訓為急也,速也。此引申之義,如病之來多無期無跡也。」疾為小病,是大病之前奏。《禮記?樂記》:「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意思是說,如果社會上強者脅迫弱者,多數欺壓少數,聰明人詐騙老實人,膽大的人坑害怯懦的人,有病的人得不到療養,老幼孤寡得不到應有的照顧,這是大亂的形勢呀!人有了小疾應該及時治療,否則小疾就會釀成大病,危及生命。同樣,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也須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否則就會積重難返,危及國家安危。「疾」還可以指患病、生病,多指患一般的小病。「疾色」是指患病時的臉色;「疾耗」是指患病的壞消息。「疾」也有厭惡、憎恨的意思,如疾惡、疾心等。「疾惡如仇」指憎恨邪惡就同憎恨仇人一樣;「疾惡好善」指憎恨惡,喜好善,形容是非界線清楚分明。「疾」從矢,「矢」為箭。箭速快才能傷及目標。由此「疾」表示快、急速、猛烈。成語「奮筆疾書」指非常快地書寫,進而又引申為敏捷、輕快。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野草枯萎,因而鷹眼格外敏銳;積雪融化,因而馬蹄更加輕快。「疾」亦有急劇而猛烈之意。唐太宗李世民在《賜蕭瑀》中寫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中才能識別出人的忠奸。後人用「疾風知勁草」來形容在危難時才能顯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經得起考驗的人。很多疾病的病因都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如抽煙成癖容易傷及肺部;嗜酒如命容易傷及肝臟和腎臟;吸毒成癮會導致慢性中毒、病菌感染、心力衰竭乃至性命不保。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尤為重要。好的習慣能使青少年獲得友誼、情愛、健康、奮進、成功,受益終身。而壞的習慣則會使人自私、無情、墮落、犯罪,甚至毀掉自己的人生。現代社會日趨嚴重的心理疾病,已經使很多人走上瘋狂、自殺、暴力和犯罪的歧途,這也為青少年教育敲響了警鐘。學校里的孩子需要的絕不僅是知識和能力的傳授,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積極的心態、健康的志趣、完善的人格、遠大的理想,尤其是自身抵抗不良習氣的能力。青少年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中度過,這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做青少年精神的保健醫生,及時發現並消除青少年的心理蛛網,使他們擁有一顆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靈。十一、【凈心的文字】歡歡【歡歡懽驩讙】(huān)「歡」,繁體為「歡」,異體為「懽」、「驩」、「讙」。形聲字,從欠,雚聲。「雚」是灌木,字中之「隹」是鳥;「欠」是象形字,是張口打哈欠的樣子,也可引申表示張口歡悅的神情。鳥在花草樹木叢中嘰嘰喳喳,快樂無比,就是「歡」。《說文?欠部》:「歡,喜樂也。」本義為喜悅、高興。如歡樂、歡慶、歡快、歡顏、盡歡等。又,灌木是指主莖不發達、叢生而矮小的樹木。這種樹木往往會成為行路人前進的障礙;「欠」又可視為「砍」省「石」,有剁、劈之意。砍掉阻礙前進道路上的灌木,使軍隊行軍無阻,百姓勞作無礙,歡快行走,自得喜悅。異體字「懽」從心,心喜謂之歡。人喜於心而必形於色,「歡」是發自內心的喜悅。「驩」從馬,從雚,表示有草木的地方是馬活動和休息的樂園。「讙」從言,強調的是語言帶來的喜悅與快樂。簡化的「歡」字從又,從欠。「欠」為微微起身;「又」是手的象形,代表一種動作,會拱手作揖意,表示歡迎。故「歡」有歡迎之意。歡迎是主人待客的態度,少不了起身沏茶、倒水,而這些都須要用手來完成;同時,客人對端來的茶水也要起身用雙手接過來,以示禮貌和感謝。「手」又為歡欣擊掌。眼前的情景讓人感到高興,表現出興奮的情緒,欠身子不停鼓掌。這個動作是被普遍用來傳達高興、讚賞、鼓勵等內心活動的肢體語言。「歡」不僅形容溫靜平和的喜悅,也形容激昂熱烈的雀躍。「歡」有「雚」的熱鬧,亦有「馬」的活躍,所以有熱鬧、活躍的含義。如「玩得正歡」是說玩得正熱鬧;「跑得正歡」是說跑得正起勁。宋代時,稱酒館、店鋪用彩色紙帛裝飾的門窗為「歡門」。歡門色彩漂亮、花式各異,讓人看了賞心悅目,因此成為酒館和店鋪招牌廣告,用以招徠顧客。「歡」是使顧客歡喜從而欣然光顧的意思。俗話說「和氣生財」,這個道理在生意場上適用,人際交往中同樣無往不利。「歡」有交好、友好的意思。《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四年》:「……內修戰備,外許歡盟,帝嘉納之。」大臣提出的對內為戰爭做準備,對外則廣結盟好的策略,皇帝嘉許並採納。「歡」是歡樂,如成語「歡天喜地」、「歡欣鼓舞」等。「歡」又特指情人。如劉禹錫《踏歌詞》:「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新歡」是新結交的情人;「歡場」指尋歡作樂的場所;「貪歡」指男女過度的性行為。貪歡會使人陷入過度的疲勞和萎靡之中。所以對性生活要有度有節,否則會傷及身體,於健康不利。十二、【凈心的文字】寬寬【寬寬】(kuān)「寬」,繁體為「寬」。形聲字,從宀,莧聲。「寬」從「宀」表示與房屋有關;「萈」與「莧」同,莧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葉都可以食用。屋宅內有莧生長,足見空間之寬敞。《說文?宀部》:「寬,屋寬大也。」本義指房屋寬敞,與「狹」相對。「莧」字上「艸」下「見」:「艸」為草,表示普遍、普通、不起眼;「見」為看見、遇到。把自己所見的奇事、怪事、煩心事都視作草芥一般,不斤斤計較,是心地寬廣者的修為。所以「寬」也為寬廣、寬容、寬待。以「寬」修身養性,視野寬則心寬。心胸像草原般寬闊,臨危難從容不迫,遭坎坷淡然面對,寬容為人、寬厚待人、寬鬆處世,才能無是非、無欲求、從容寬心。「居天地之曠不知其寬,居一室之狹而知其窄。」在廣闊的天地中沒有固定參照物,人們在房屋中自然把自己當作參照物,反而可以清楚地感覺到環境的大小。白居易《題新居寄元八》中有「階庭寬窄才容足」,形容台階和庭院狹窄。萬里無雲的天空可以說「寬」,浩浩蕩蕩的江河湖海可以說「寬」。「寬」的含義從天地空間的廣闊引申為心理空間的寬廣,如寬宏、寬厚、寬容、寬鬆等。古人云:「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可撐船。」將軍的額頭需要可供萬馬奔騰般的寬廣,宰相的肚量需要容納下百舸爭流的氣象,比喻寬厚的胸襟。有容人之量,才能得到別人的敬仰。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廉頗起初看不起藺相如,幾次找他麻煩。藺相如都不在意,最終以自己的胸懷贏得了廉頗的尊重。廉頗登門負荊請罪,感嘆道:「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廣的胸懷當以天下為己任,詩聖杜甫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道出了他對社會的追問和憂慮,令人肅然起敬,這才是真正的胸懷天下。「寬」還有舒緩、延緩、放鬆的意思。如「寬澤」指寬仁有恩德;「寬綽」指寬弘廣大。「寬」可引申為寬免、寬恕。《荀子?正論》:「殺人者不死而傷人者不刑,是謂惠暴而寬賊也。」不處死殺人犯,不刑罰傷人者,是對暴力的順從和對殘害者的寬免。「寬」有時也表示在某方面有所減輕的意思。「寬徭役」即減輕徭役。有容納萬物的寬闊胸懷,修養就會像大海一樣廣博浩瀚;沒有蕪雜俗事的羈絆,品質就會像高山一樣寬廣偉岸。心地寬闊是一種境界。人海茫茫,能夠相遇並認識,本身就是一種緣分;能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種幸運。對於生活中的各種瑣事,還有什麼理由不能寬以處之呢?以「寬」作為立身處世的原則是:寬厚做人,厚德載物,以求中正;寬容為人,有容乃大,以求中和;寬鬆處事,和合為貴,以求中庸。以「寬」修身養性,可以寬闊胸懷,寬仁厚道,寬心暢意;可以遠離禍患,遠離是非;還可以消除煩擾,益壽延年。智高能登三山五嶽,心寬可渡百舸千帆。房寬、路寬不如心寬。有寬容、寬厚的人生態度,面對瑣碎的世俗小事,就不會尖酸刻薄,斤斤計較,競小求微,爭一日之長短;就會寬宏大量,不計得失,泰然處之,一笑而過。事實上,如果一味地患得患失,道路只會越走越窄,最終陷入困境。而從狹隘的思路中退出來,則會看到一片廣闊的天地。寬容是一種力量,是「以柔克剛」,所以古人才說「讓三分心平氣和,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人非弱者,弱者不讓人。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一個人如果遇事不知寬容,煩惱就會時常困擾他,其心理也往往會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與養生十分不利。所以,面對不順心的事,最明智的選擇是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體諒,使我們變得平靜泰然,更顯出一個人的氣度和胸襟。美景美圖精品美文音樂空間職場技巧音畫圖文感悟哲理星座運清生活百科史海鉤沉健康常識書畫古玩網頁特效電腦技巧在線書架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分
秒感謝光臨背景音樂:
推薦閱讀:
※碧霞祠《道門常識》|朝拜禮儀
※信用卡基本常識
※[轉載]集郵常識知多少
※禮儀常識-------五、電話禮儀
※【安全】掌握消防安全常識,遠離火災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