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平教授第三話,膀胱癌患者從術前到術後最全攻略!
4 人贊了文章
膀胱癌的病因複雜,既有內在的遺傳因素,又有外在的環境因素。大約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臨床表現是血尿,通常表現為無痛性、間歇性、肉眼全程血尿,有時也可為鏡下血尿。為此,360健康全球好葯事業部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正式發起「膀胱癌一定要切除膀胱嗎?」專家直播活動,為大家講解膀胱癌那些事兒。
一定要切除膀胱?
朱教授: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最大的問題就是複發,而浸潤性膀胱癌更多的是轉移的問題,因為腫瘤長到肌肉里,肌肉里有淋巴管,就會存在一個淋巴轉移的風險,然後更進一步可能會順著血液轉移,所以肌層浸潤性膀胱腫瘤,單單通過微創的電切手術是很難達到完全治癒的目的,一旦有肌層浸潤呢,建議的一個標準方法便是切除膀胱了。
是否可以保留?
朱教授:如果是非肌層浸潤性膀胱腫瘤,肯定是可以保留的;對於浸潤性的腫瘤,我們要看腫瘤浸入到哪一層以及腫瘤的位置和大小,對於沒有長到膀胱外面且腫瘤範圍不是特別大、沒有浸潤輸尿管口的,可以嘗試保留膀胱。
膀胱切除後咋辦?
朱教授:一個是做一個新膀胱。現在比較主流的方法是用差不多40到50公分的小腸來縫製一個新的,優點是患者還可以從尿道排尿,從外觀上看是跟正常人基本上接近的,缺點是手術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對醫生的技巧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它對患者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做新膀胱,首先尿道里不能有腫瘤,其次要求患者的年齡不能太大,一般來說對75歲以上患者就不建議做,因為75歲以上患者本身控尿功能可能相對來說差一點,做了之後可能會發生尿失禁這種風險,所以說首先要做一個篩選。第二種方式,就是要掛袋子。將近一半的患者可能會選擇這種方式,他的優點就是較手術要簡便一些,缺點就是外觀不太好看,然後差不多七天要更換造口袋,可能會比較麻煩。
術後飲食要注意嗎?
朱教授:我們要求患者做到一個是要戒煙,第二個就是多飲水,通過這個尿液的沖洗,希望能夠減少膀胱腫瘤複發的機率,因為大部分病人術後都要進行一個膀胱灌注化療,可以通過多飲水,然後尿液的沖洗可以減少灌注帶來的不良反應,對於飲水量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因為正常人的尿量每天大概在1500到2000毫升,飲水量差不多有這個量就夠了。
要定期複查嗎?
朱教授:術後是要求定期複查膀胱鏡。對於低危患者,第一次複查是定在術後三個月,第二次就是術後六個月,第三次就是術後一年,之後便可每半年複查一次,一般來說到第五年開始可以一年複查一次。對於這種中高危患者,要求複查的頻率就更頻繁,術後兩年內都要求三個月複查一次,然後第三至四年可以每半年一次,第五年開始每年複查一次。除了膀胱鏡,還可以配合膀胱的腫瘤標記物進行檢查,效果會更好。
轉移怎麼辦?
朱教授:一診斷就是轉移性膀胱癌的,這種比例大概要佔到20~25%;還有一部分患者經過各種治療,比如說做了膀胱切除清掃淋巴結,但是可能過了一年或者兩年之後在發生轉移,最終發展到轉移的比例還是蠻高的。轉移性膀胱癌分為淋巴轉移和血道轉移,淋巴轉移一般轉到盆腔的淋巴結比較常見,盆腔淋巴結如果下一站可能發展到腹腔;血道轉移,膀胱腫瘤可能轉移到肝臟,轉移到骨頭,轉移到肺都比較常見,一旦發生了轉移,預後就不是特別的樂觀。我們早期的膀胱癌比如說T2局限在膀胱內的,我們切除之後它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50~70%,大部分人都可以長期生存,但是一旦發生淋巴轉移,生存率就急劇下降,可能五年生存率就不到20%。
首先是通過化療的方式,我們常用的化療方案在一線和二線有效率還是可以的。膀胱腫瘤屬於一個對化療相對來說中度或者是偏高的敏感性,整體化療的有效率可以達到50~60%,比如說一半以上的患者通過化療最起碼把疾病控制住,甚至差不多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患者可以讓這個轉移灶縮小或者甚至完全消失,如果化療之後還是有進展,就是說其實現在也有些新的療法,免疫治療。最近兩三年這個免疫治療興起,對膀胱癌患者來說是一個福音,一個新的治療選擇。目前其實國外已經做完二期和三期的臨床實驗,已經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了,看下來效果還是相當不錯,即使化療失敗的患者,再用這個抗體的有效率可以達到30%左右。目前這個藥物在國內還沒有正式上市,但是也是有一些渠道可以拿到這個藥物,比如說參加我們的臨床實驗,包括我們復旦腫瘤醫院也有一系列臨床時試驗,無論化療前的化療後的都可以來參加。
推薦閱讀:
※朱一平教授第二話,膀胱腫瘤檢查治療兩不誤!
※膀胱 是六腑之一
※胡希恕老先生講傷寒 340條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拉伸腎經和膀胱經的陰瑜伽體式
※針灸穴名解-----高式國著(膀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