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大部分才子佳人的小說或者話本,男主都是狀元或者探花,而榜眼卻很少?

男主要麼高中狀元,要麼喜提探花,很少被寫成高中榜眼。

而且狀元被叫狀元郎,探花被叫探花郎,卻很少聽說榜眼郎


看了一下很多回答,發現大家好像對探花有點誤解。

唐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寫道:「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

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記載:「進士及第後,例期集一月,共醵罰錢奏宴局,什物皆請同年分掌,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

探花原意並非進士第三,而是進士中最年少英俊者。考慮到宋代以後中進士後便得官,探花郎又是其中最「少俊」者,就是名副其實的高富帥,這種人設天生就是為言情小說而生的。

至於狀元,這涉及到另一個冷知識:古代狀元極少有官二代。科舉原意就是為寒門平民開啟一條進入上層社會的縫,宋代以後這一意圖愈發明顯,到了明代為了降低考生學習成本,甚至直接圈定教材,只在四書五經中出題。故而在科舉最終的殿試時,皇帝極少欽定官二代做狀元。

簡而言之,狀元通常都自帶另一個屬性:屌絲。窮小子靠自我奮鬥抱得美人歸,這樣的故事也是極具吸引力的藝術題材。


雖有狀元之才。但宜有探花之美

但牛逼的還是連中三元。牛逼中的牛逼是六首


狀元是第一名,寫出來表示男主hin牛逼,有才華。

探花雖然第三,但是稱呼好聽啊,有沒有種風流才子的感覺?

之前在哪裡看過,皇帝面試才子的時候有個才子長得俊美,就直接封他為探花。

至於榜眼,榜眼郎讀起來彆扭也不是第一也沒探花那麼風流的感覺,很少有也很正常。


狀元和探花都是仄音加平音,這樣念起來很順口,聽著也舒服,比如小李探花和小李榜眼,讀起來就覺得探花更舒服一點。


其實你的問題里已經包含答案了。高中狀元,喜提探花。榜眼高不過狀元,喜不過探花,兩頭落空。

展開來說,比較榜眼和探花就可以了,狀元就不用說了,沒比他牛的。

從名字來看,榜眼毫無疑問最不討喜,探花除了名次之外,還有一層文學的美感:進士及第後,例期集一月,共醵罰錢奏宴局,什物皆請同年分掌,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這豈是榜眼能比的?

從競技角度看,笑著拿銅牌,哭著領銀牌是常態,因為第三看的是第四,想著幸好我狀態好,再差一步連領獎台都上不了了;而第二看的是第一,想的是早知道再努力一點,冠軍就是我的了。心態完全不同。

這也就讓探花更具有遠離離功名場,瀟洒恬淡的氣質。

而亞軍,是最恥辱的名次。

當然啦,如果這篇小說的故事是榜眼郎考試失敗回鄉復讀,卧薪嘗膽每天做習題二十卷,第二年中狀元……………這特么是高考紀錄片么!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這個可能需要大數據先確定你的統計是正確的。

因為我的感覺是這樣,狀元最多沒有問題。但是榜眼和探花出現在主人公身上頻率應該是差不多的。不要因為小李飛刀探花的分身影響了數據的客觀性。小李飛刀也不是古代小說,是現代的武俠小說。

其實,古代小說榜眼和探花出現在主人公身上的機會都非常非常少,不信的話,你舉幾個例子。

探花郎這個說法,一般都是別走用意,用的是引申義。

說實在,我想了半天,都沒想到主人公是探花的古代小說,一部都沒有。


「第二名就是最大的輸家!」


你要說世界第一高的山誰都知道,世界第二?第三?好像。。。。emmmm。。。。


推薦閱讀:

李叔同的《送別》為什麼傳唱度那麼高?
宋代文化與文學研究(隱士居士篇)
看完《摔跤吧,爸爸》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有沒有有詩意的古風名字?
譚晶的作品有哪些?

TAG:文學 | 古代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