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那個時代的華人首富,財產比清政府國庫都多
來自專欄互聯資訊
張弼士(1841-1916年),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人。他被稱為紅頂商人,清政府賜予一品頂戴,和他相比,我們熟知的紅頂商人胡雪岩只是二品大員;他是那個時代的華人首富,財產比清政府國庫都多,是同時代胡雪岩的4倍,可謂真正的富可敵國;他懷實業興邦之志,一生先後在國內創辦幾十家企業,其中最負盛名的張裕釀酒公司輝煌至今;他做客白宮,受到美國總統威爾遜接見,被《紐約時報》稱為中國的洛克菲勒;他就是著名愛國僑領,客家八賢之一,中國葡萄酒之父張弼士。在那個時代,世人皆知:南有胡雪岩,北有張弼士。
張弼士足跡遍布東南亞與中國大江南北,住過的豪宅難計其數,但經過近百年的風風雨雨與戰火洗禮,完整保留下來的屈指可數。在東南亞,唯一保留得最完整的張弼士故居,應是檳城的「藍屋」。在檳城,你要是問人:怎麼去張弼士故居?恐怕沒幾個人說得上。你要是說「藍厝(屋)」,沒人不曉得。藍屋坐落在頗有詩意的老街:蓮花河街(LeithStreet)。也許百年前真有蓮花,也真有一條河吧,現在看不到蓮花,也見不到河,卻留下一個雅名。蓮花河、藍屋,以及周圍十來棟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百年老屋,編織成了一幅殖民地時代的風景畫。
在國內,張弼士還是中國葡萄酒之父,創辦了張裕葡萄酒公司。此後他在國內外建起了大量的房屋,幫貧濟困,西河的光祿第為其中之一,山間中的這座光祿第為三堂四橫一圍的超大型圍龍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十分壯觀。「光祿第」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築坐東向西、土木結構、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築面積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橫一圍的客家圍龍屋,也是一座美輪美奐的典型中國園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紀)的中國革麗建築。整棟建築雕樑畫棟,不論寢室、書房、正廳、厚重木門、庭院或花園,一概氣派非凡。屋內也珍藏許多稀奇的瓷器、雕像、雕刻、掛毯、刺繡及古董。對街五棟藍屋,原為和主宅相連的傭人住所。
張弼士比胡雪岩成功,能夠免於被宰殺的命運,主要原因無非兩點:一、他把海外作為其商業帝國布局的重心;二、他自始至終對政治保持了相對清醒而遊離的狀態。1911年,清政府宣布鐵路國有政策,經營鐵路的商人一夜之間血本無歸。張弼士猛然從清政府宰殺商人的舉動中逃離,轉而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最終,不是清政府收拾了張弼士,而是張弼士把那個腐敗無能,而又曾經不得不倚賴的清政府,給拋棄了。
編輯:海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