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諮詢師,你需要更多的信心

做心理諮詢師,你需要更多的信心

一個來訪者來見你,期待你的幫助,可是你對他的一切都一無所知。他可能與你有巨大的差異,你們的人生經歷看上去可能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他的遭遇你完全沒有概念,他跟你可能是兩代人,你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甚至他和你的性取向都完全不一致。面對他,你要如何提供幫助?你能給予什麼?而他又渴望著什麼?為什麼會選擇你?為什麼會留在諮詢中?你要跟他去哪裡,你們能走多遠?

這些問題,如果你沒有思考過,那麼我想,你可能還沒有對你想要從事的這份職業有過認真的審視。

作為一名諮詢師,「共情」是我們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甚至是基礎技能。在心理諮詢里,怎麼強調共情都不為過。雖說是基礎,但它往往成為了很多新手諮詢師的攔路石。諮詢師看上去是一個簡單的工作,但當你入門後,你會發現它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職業。

為了降低這個難度,我曾經很努力的想要把「共情」這個技術教授給新手諮詢師們。但在自己學習和授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一直用不好「共情」,是因為沒有明白共情背後的原理。或者說我們太操之過急了,還沒有學會走就想跑了。我們要想共情別人——把自己當成別人——我們就要知道,人的共通性;人需要的東西是什麼。這包括,嬰兒時或者說原初的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是如何和養育者互動建立關係的,我們的生命是靠什麼維持的,我們的人格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並且形成了今天的你。

很多諮詢師在一開始接諮詢的時候很容易失敗,就是因為沒有對人有本質的認識。來訪者說了一大堆的事件和情緒,就像一團漿糊一樣直接甩到了我們身上。我們很難理出一個頭緒,更別說去共情了。這種混亂和壓力立刻就會讓我們產生挫敗感,在情急之下,我們可能胡亂說一些解釋,或者因為壓力產生的焦慮給予對方一些指導和干預。但這麼做之後,往往更挫敗。因為你能從來訪者那裡感受到他的失望,雖然他嘴上說感謝你的幫助,但是下次他卻不來了。

這樣的經歷有時一次就會打擊你對從事這個職業的信心,如果一直在這樣的狀態中不能突圍出來,你就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可以做這份工作。太多的諮詢師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跟這個職業無緣了。

啰嗦了這麼多,我想說明的是:你不是做不好心理諮詢,也不是學不會共情的技術,而是努力的點錯了,當你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時,將會豁然開朗。當你能明白人的本質需要,才容易把自己的腳伸到別人的鞋子里走一走。

把腳伸到別人的鞋子里,這句話是科胡特說的。這句話講出了共情的本質。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理論會像自體心理學那樣強調共情、神入的概念。而自體心理學本身也像它強調的共情一樣,給人特別溫暖的感覺。在學習自體心理學的時候,你很容易產生自己的很多體驗,就像它是看著你長大的一樣,它知道你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每一種感受,你會有被深深共情的感動。

在我的個人成長和諮詢能力的提高上,我有明顯的轉變就是在接觸了自體心理學之後,我的諮詢開始變的越來越穩,無論是新的來訪者還是老的來訪者,我都更有方向和確定感了。與此同時我也能體驗到,來訪者給我的反饋也是我真的能理解到他們。這增加了我的自信,也會讓我對諮詢更有感覺。然而,我無法將這樣的轉變和美好的感受用簡單的文字形式來表達,那是內心的一種體驗,一個發酵的過程。所以我想把自體心理學讓我產生變化的這些知識教給更多還在迷茫中的新手諮詢師們,讓它們也能在你們的內心發酵,產生你們自己的變化。

我會把我領會到的也是自體心理學中的幾大核心概念,用更生活化的例子和加強大家體驗的方式,掰開了揉碎了的講給大家。除了核心概念的精講之外,我還想帶領大家一起讀《自體心理學導論》這本非常非常棒的自體心理學入門書,讓大家更深的浸泡,更快的對自體心理學有感覺,從而提高對諮詢的信心。


推薦閱讀:

【觀點】如何看待諮詢師證書取消?
初心不忘 方得始終
我決定做一名無知的心理諮詢師
2012年心理諮詢師考試真題

TAG:心理諮詢師 | 心理諮詢 | 心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