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獨奏音樂會的「夢幻鐵三角」——全國首次巡演合作後記
《鋼琴獨奏音樂會的「夢幻鐵三角」》
——全國首次鋼琴「鐵三角」巡演合作後記
Aldrich·Wei
自李堅教授的全國巡迴鋼琴獨奏音樂會結束以來,一直在想應當如何去記錄這一歷史性的事件,但由於多種因素,瞻前顧後,遲遲沒有結果。一是不敢寫,能力不夠,難免有許多疏漏,恐成為笑柄,二是不便寫,資歷尚淺,許多話不應該我來說,怕遭人嫉恨。一來二去,竟拖了半個月才動筆,實在慚愧。前幾日看到一位老教授的長考,深思行業積弊,憂慮行業未來,想想也罷,有前輩為榜樣我還矜持些什麼呢,冒天下之大不諱,古來皆自青年人伊始!
說起「中國鋼琴三劍客」大多數人都知道是郎朗/李雲迪/沈文裕,而提到「鋼琴鐵三角」估計基本一臉懵逼。也對,這雖然是鋼琴演奏尤其是音樂會等正式演出的必備要素,可顯然極少有人會把他們拔高到一起並稱。鋼琴鐵三角,指的是鋼琴藝術存在的基本條件——做琴的人、琴、彈琴的人(鋼琴技師+鋼琴+鋼琴家)。一場成功的音樂會,觀眾看到的只是鋼琴家在演奏鋼琴,看不到的則是幕後鋼琴家與鋼琴技師的大量溝通,以及鋼琴技師為了對鋼琴實現必要的改變而付出的大量勞動——為了能夠使鋼琴家與鋼琴達到「人琴合一」。
儘管主辦方和關聯方都沒有刻意這樣去宣傳,但作為親歷者我非常清楚並十分榮幸能夠見證歷史的誕生,從這天起,從這兩位代表性人物開始,中國的鋼琴行業開始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過去鋼琴家往往只提出對鋼琴、音樂廳等硬體條件的要求,比如一定要是施坦威D型號的鋼琴或是聲學效果良好的音樂廳,而對音樂會技師的要求較少,更不會專門指定某一位技師為其服務,尤其是在大範圍的巡演過程中極少有技師跟著到處跑。現在我們看到了這種長期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頂級的鋼琴家開始與最專業的鋼琴技師專門搭檔,從而能夠默契且嫻熟的實現一系列高水平的演出活動,使大師級音樂會能夠得到更加完善的保障,最重要的是,使觀眾能夠確定的走進鋼琴家的內心世界。
這便是我要記錄的事情。
?
活動:2018李堅全國巡迴鋼琴獨奏音樂會
時間:2018年6月1日至17日(歷時17天)
地點:合肥/慈溪/鄭州/邯鄲/太原/唐山/瀋陽/大連/煙台/濰坊(共10場)
鋼琴:施坦威D274
鋼琴家:李堅教授
鋼琴技師:汪一老師
此次巡演全程使用世界頂級鋼琴製造商Steinway的D-274型號三角鋼琴,這也是Steinway最為經典的一款音樂會用琴,十個大劇院十架D274的琴號從579467到608222,延續著Steinway在頂級鋼琴家心目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李堅教授自然不必細說,凡是古典音樂及鋼琴愛好者應當皆有所耳聞:國際著名鋼琴家、教育家、指揮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鋼琴系主任,東方學者,美國紐約音樂節基金會藝術總監——鋼琴家中的鋼琴家。
至於汪一老師,恐怕不只是業外人士,包括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都鮮有耳聞,這是由於他的務實、低調、慎獨決定的——他可以說是當今中國最好的鋼琴製造師、重建師和音樂會技師。
同李堅教授一樣,汪一老師也系出名門。
1999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學習。
2001年,跟隨南京藝術學院茅毅老師學習鋼琴調律。
2002年,跟隨雅馬哈最高培訓師龜田勇仁學習。
2004年,考入施坦威(上海)鋼琴有限公司,師從施坦威最高等級音樂會技師Stafan(傅睿智),搭檔進行音樂會用琴和選琴工作。
2006年,開始獨立為鋼琴家郎朗、李雲迪等藝術家提供音樂會服務。
2007年,開始為深圳藝術學院的多位鋼琴家提供音樂會服務。
2008年,赴德國施坦威鋼琴公司參與鋼琴製造與裝配學習,跟隨整音大師哈德·伍德先生、止音器裝配主管谷德先生、高級鋼琴製造大師卡濮先生、高級音樂會技師霍洋先生學習,獲得高級音樂會技師證書,形成獨有的鋼琴整音技術。同年,作為郎朗的指定音樂會技師,回國參與申奧紀錄片製作及演出。
2010年,受邀擔任德國博蘭斯勒鋼琴最高等級音樂會技師,並為德國博蘭斯勒鋼琴中國區提供技術指導。同年,成為美國鋼琴家亞歷山大·帕雷、加拿大鋼琴家大衛·布雷德的指定音樂會技師。
2011年,成為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多位鋼琴家的指定音樂會技師,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李堅教授的指定音樂會技師。同年,再赴德國博蘭斯勒鋼琴公司、義大利法奇奧里鋼琴公司、捷克佩卓夫鋼琴公司進行鋼琴製造技術和鋼琴整音技術學習與交流。
2012年,受邀擔任星海鋼琴高級技術顧問,協助星海研發了K系列高端產品。
2015年,受邀擔任義大利法奇奧里鋼琴的指定音樂會技師。
2016年,受邀擔任海資曼鋼琴高級技術顧問。
Steinway、Fazioli、Blüthner、Petrof.......這樣的履歷堪稱鋼琴製造界的學霸,博採眾長、為我所用,這大概就是不斷學習的奧義吧!
為什麼要記錄這次合作?
長期以來在鋼琴界(或者說是在舞台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只去關注演奏家和所使用的鋼琴品牌,極少有人去關注這兩者背後的鋼琴技師。武俠小說里有一種追求叫「人劍合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劍客想要獨步武林無不仰仗一柄好劍,好劍得由最好的鑄劍師鑄造。這劍就是鋼琴家的琴,鑄劍師就是鋼琴家的鋼琴技師,人劍合一即人琴合一是如何實現的?除了劍好、劍術高,還需鑄劍師為你量身定製。所以像歐冶子、幹將這樣的故事流傳了下來。但今天,恐怕沒有人記得甚至知道鋼琴家背後的鋼琴技師。
觀眾的態度映射了消費者的態度,在鋼琴行業,鋼琴技師的地位與其重要性完全不成正比,絕大多數鋼琴技師沒有得到作為技術及藝術勞動者應有的尊重,這個職業更是沒有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及認知(儘管這種現狀正在緩慢的改善)。我作為參與者為許多專業的音樂會提供過包括策劃、導演、傳播和選琴在內的多種服務,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遇到演奏家與音樂會技師進行主動的、深入的、坦誠的交流(這還是要在時間非常充裕以及雙方非常合得來的情況下),大多數時候是技師最好整理整音調好標準音後就走了,演奏家在臨場前才來試琴,演奏完畢後對鋼琴好壞往往只有個籠統的表示,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有種疑問:您對琴滿不滿意?您對技師滿不滿意?(內心OS……)
好在令人感到高興和振奮的是,越來越多的鋼琴家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開始指定自己的音樂會技師,與能理解他們所想要的聲音的技師合作,與能使他們達到「人琴合一」的技師合作,這對鋼琴製造師尤其是音樂會技師這一職業來說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相信從不久後的某一天起,音樂會的宣傳海報上除了鋼琴家的肖像和鋼琴圖片,還會出現鋼琴技師的名字——我期待著那一天。
聽音樂會到底聽的是什麼?
音樂會觀眾主要有這麼幾類人群,古典音樂愛好者,家長和孩子,嘗鮮者,陪伴者,前兩者佔了主流。古典音樂愛好者是為了更好的欣賞古典音樂,畢竟現場演奏和聽唱片有著很大區別。家長帶著孩子來有時是一家人帶著一個孩子來,要麼是大人喜歡,孩子被迫陪同或是接受熏陶,要麼是大人根本不喜歡,只是為了聽老師的話,帶孩子多聽音樂會,以引導孩子愛上音樂,更好的學琴(或其他音樂藝術)。由此可見,在已經屈居市場一隅(古典音樂市場份額不到10%)的小圈子裡,可能還有一多半是聽不懂的。那我們來聽音樂會到底聽的是什麼呢?別害怕,我不是要分析作品,我只能從技師的角度去分享一些對此的看法。
鋼琴家的表達是從理解所演奏的作品開始的,結合了自身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的靈魂,通過鋼琴無損的表達出來。鋼琴製造上,評價一架鋼琴好壞的程度其中有這樣一條標準:演奏者施加給鍵盤的力度,通過一系列機械運動推動弦錘敲擊琴弦,琴弦震動發聲通過碼橋傳遞給音板,音板將聲音擴大,簡單來說就是將弦錘擊打琴弦的質感無損傳遞到音板。所以從技術上可以這麼去類比:按壓鍵盤就是鋼琴家對於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敲擊弦錘就是鋼琴家的靈魂,鋼琴的作用就是無損的展現出鋼琴家的靈魂,如是而已。
如果你想聽最原生態的東西,恐怕要乘時光機器回到作曲家還活著的那個時期了。如果你想儘可能原生態的東西,在家裡聽唱片可能效果會更好一點。而來聽音樂會,一定不是想聽完全原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這位演奏家索要表達出來的東西,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所想要傳遞給你的訊息,他所想要和你分享的情感,這是聽音樂會的意義所在。這也是合格鋼琴技師的價值所在——確保這種表達完美無憾。當然,這個意義在大多數時候可能會由於觀眾的審美水平、音樂廳的聲學效果、鋼琴與鋼琴家的契合程度、甚至演奏家的狀態而出現偏差,不過那就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事情了。
鋼琴與鋼琴技師,哪個更重要?
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同等重要。可是為什麼人們對於鋼琴品牌的重視程度遠高於鋼琴技師?因為好的鋼琴可以節省技師的大量勞動(或者說是替代技師的部分功能),即質量越好的鋼琴需要技師來做的工作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
一些狀態非常好的琴,音樂會技師只需要做一些流程化的東西,最後按演奏家的要求整理、整音就可以了。而一些狀態不好甚至本身品質一般的鋼琴,音樂會技師簡直可以說是對鋼琴進行了「重建」。舉個例子,拿大劇場常備的施坦威D274來說,一場2小時左右的音樂會,如果是一架新琴或是近期剛剛做完一次合格的高水平音樂會服務,那麼再做可能就只需要至少6~8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你沒看錯,六到八個小時);如果是一架老琴或是保養不好的琴,以這次十場巡演的經驗來看,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大約要18~36個小時(這還是由最專業的技師來做質量最好的鋼琴)。所以你就能想像得到,如果鋼琴本身品質不過關,技師水平再不行,這場音樂會能聽出來什麼呢?鋼琴家恐怕連自殺的心都有……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時長有鋼琴家臨場罷演。
鋼琴、鋼琴家、鋼琴技師,這個「鋼琴鐵三角」就像是一個有著三塊木板的木桶,短板決定了木桶內的水平高度。
為什麼大劇院只青睞施坦威?
毫無疑問,因為施坦威是最受頂級鋼琴家信任的鋼琴品牌,許多鋼琴家非施坦威不彈。
這種信任顯然來源於施坦威卓越的品質和施坦威技師卓越的音樂會服務。請注意,我不是在說施坦威是最好的鋼琴或者是施坦威技師是最好的音樂會技師,而是相較於其他所有鋼琴品牌而言,施坦威鋼琴的產品質量和施坦威技師的服務水平是最為穩定和可靠的,這種穩定體現在鋼琴家不必擔心不同的施坦威鋼琴在質量上會有大的差距、不同的施坦威技師在服務上會有大的落差,這種可靠給予了鋼琴家以信心:任何一架施坦威鋼琴和一位施坦威技師搭配而成的組合都可以滿足鋼琴家對於高水平音樂表達的基本需求——至於更高的要求就取決於鋼琴家的個人偏好了,不過即使如此也已經是其他鋼琴品牌所不可比擬的了。
施坦威固然以營銷著稱,施坦威藝術家、全施坦威學校等營銷手法被整個鋼琴行業奉為聖經,但我們應當客觀的認識到,褪去營銷的外衣,施坦威的鋼琴品質和技師服務才是支撐其佔據「世界第一鋼琴製造商」寶座長達百年之久的關鍵所在,施坦威公司對於技術和藝術的理解遠超同業,在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鋼琴技師這個職業的時候,施坦威就已經把技師服務和鋼琴產品捆綁在一起賣給了客戶——你以為一擲千金購買的只是一架鋼琴嗎?不,還有業內最高水平的技師服務——只有施坦威能做到(and施坦威技師可不會輕易為其他品牌做琴~)。
什麼是鋼琴大師?
在經歷李堅教授的巡演之前,我以為我的確聽過許多鋼琴家的音樂會,在此之後,我才真正意識到鋼琴大師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那就應該是一種令人捉摸不定、只有在你真正見到了以後才恍然大悟,哦!這才是大師!
沒有綵排,沒有主持人,沒有導賞,沒有大屏幕,沒有鮮花,沒有合影,沒有簽售,沒有滔滔不絕的說教。
整場演出沒有說過一句話、一個字。
舞台上,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人、一架琴,再無其他。
十次鞠躬,這是一場音樂會的數量,最後一次,是謝幕後在後台,深深地對幕後的工作人員說了一聲:謝謝!
德才兼備、德藝雙馨,為什麼德在前、才藝均在後?李堅教授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音樂,是很純粹的東西,只有內心清凈,彈出的琴聲才會幹凈。
中國有幾個音樂會技師?
相對來說,調律師很多、技師很少,製造技師很多、音樂會技師很少。
鋼琴調律只是鋼琴製造和日常維護中的一項基本內容,以達到標準音高為標準;鋼琴製造則涉及整套工藝流程里的各個環節,各個部件有著不同的標準;音樂會技師則完全沒有固定標準可言,唯一的標準就是以另鋼琴家滿意為標準。
我所見過的所謂的音樂會技師分為四種:一是調完律走人了;二是做完檢修、保養、整理、整音、調律走人了;三是和鋼琴家溝通過後做完檢修、保養、整理、整音、調律沒有達到鋼琴家的要求走人了;四是通過和鋼琴家進行主動、深入、坦誠的交流,全方位的溝通,以確保對鋼琴家的需求有了充分、準確、起到好處的理解,從而運用專業的技術改變鋼琴的某些特質,使其滿足鋼琴家的需要,達到演奏者期望中的狀態。
這樣一梳理,什麼是音樂會技師這一命題就生動多了。從這個角度說,第一種只是個會調律的人而已,第二種算是個調律師,第三種是個合格的調律師、不合格的音樂會技師,只有最後一種才配被稱作音樂會技師——音樂會技師的職能是使這件樂器滿足音樂家的個性化需要。依據這個標準數數看,國內有幾個音樂會技師也就很清楚了。
國產就沒有好鋼琴嗎?
說這話尤其容易挨罵,肯定有人要說我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誰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好,可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知道,中國鋼琴工業起步晚、起點低、發展粗放,雖然依靠人口紅利迅速的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產銷市場,但在最一流的產品層次中還沒有我們的一席之地,這主要是由歷史因素造成的,我們的行業積澱尤其是技師水平和技師文化的積累還不成熟,工匠精神只是個口號,自主創新更是無從談起,大多數從業者連基礎的音樂素養都很匱乏,這樣的現狀怎麼可能做出頂級的藝術品呢?
從另一個方面講,我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市場佔有率就不說了,中國製造的消費級鋼琴在國際上十分有競爭力,國外品牌如今也只能據守中國品牌目前還難以涉足的高端市場了,而那是他們用三百多年古典音樂歷史圍成的自留地。
且不論國產鋼琴的水平怎麼樣,沒有一台天生就是為某位鋼琴家而生的鋼琴,即使是私人訂製、量身定製也不會達到完美的效果,所謂完美,一定是由鋼琴技師來實現的。即便假設是有,鋼琴家也不會帶著這架重達半噸、長近三米的大傢伙到處飛,所以,與其妄想世界各地的音樂廳都有一台適合你的鋼琴,不如寄希望於找到一位屬於你的鋼琴技師吧,他可比一架鋼琴靠譜多了!
現在,汪一老師攜弟子們在北京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除了繼續為頂級鋼琴家提供音樂會及私人服務以外,還要培養真正的技師。我不會說那將是超越施坦威的存在,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夠完美的詮釋你內心的聲音。
加入我們,成長為一位真正的鋼琴技師or音樂會技師吧——Peter Wang·ONE
Aldrich·Wei 2018.7.5
推薦閱讀:
※鋼琴144個和弦的學習方法
※鋼琴神童背後值得每個家長深思!
※鋼琴指法原來是這樣
※鋼琴搖滾,多了幾分浪漫和溫情
※學鋼琴,讓孩子自己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