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音樂都有一股偏執
前些日子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於「2017年末,國人的音樂品味大體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的問題,答案很多,不得不說知乎的大神們的看問題的角度還是非常的多的,但是總是跳不出一個「鄙視鏈」的怪圈。很久之前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中國人的優越感和自信的來源是什麼,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比出來的。我開寶馬就比你開夏利的有優越感,但是當你遇到了開法拉利的,你的優越感就無從談起。當然,音樂要比車的攀比要來的複雜的很多。
音樂的起源追溯起來太久遠了,所以我們就從已經形成風格的樂種來說吧,國外的有藍調、布魯斯、爵士、還有一些風格迥異的歌,就我個人來說,在沒有去細看英文歌歌詞的時候,我完全把有些歌當做節奏歡快的「喜慶」歌來聽,看了歌詞才驚覺情歌還能這麼唱。國內的民族、民謠、網路歌曲、還有今年很火的嘻哈,個人感覺國內的情歌是偏舒緩偏慢的比較多的。所以說在聽眾這方面就已經分成了兩大陣營,國外音樂和國內音樂。
在聽國內音樂里,我發現民族音樂常常是被忽視的部分,不同民族的音樂都有不同的節奏風格和旋律風格,比如蒙古族樂隊——杭蓋,他們的音樂大氣,有一種史詩感,其中加入了馬頭琴和呼麥的元素,是非常有特點的一支樂隊,他們主要用母語演唱,是國內不可多得的民族樂隊。
藏族組合ANU他們的《FLY》是我目前聽過最好聽最特別的藏語歌,當然他們也是用母語演唱的,藏族音樂不應該只有草原雪山,他需要年輕人來添加活力,帶來新的元素,我想有了AUN之後藏族音樂不應該再是一潭死水。
我們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不同,欣賞水平就更是一個主觀的觀念,從小接受什麼樣的熏陶,性格和所處的環境也對一個人的音樂品味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欣賞品味其實並無高低,在維也納大廳里聽演出的人你說他在欣賞的時候快樂么?我想他們絕對不會感到無聊。那用手機聽網路音樂的時候,道理是一樣的,音樂品味沒有高低,但是你要擁有適合自己的品味,音樂是很私人的東西所以輕易拿出來分享,難免會讓和你品味不同的人吐槽,別貶低那更是正常啦。在大學宿舍里這種現象是最容易發生的,我在網易雲音樂里看到最多的評論就是吐槽室友品味的,
A:來給你聽這首歌
B:你聽的都是些什麼?!
很容易就造成倆人關係裂痕,就像吃飯一樣有的人喜歡辣,有的人吃不了辣,就因為你喜歡吃辣,然後說不吃辣不好么?顯然不是這樣,音樂品味也是一樣,每一種音樂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可能當時你聽的歌認為沒有任何感覺,在發生了許多事之後你再去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的說不定呦。
別人給你分享音樂的時候,請你尊重你的朋友同學,因為音樂這種比較私人的東西,分享給你是比較不容易的。如果你給朋友分享的音樂被嘲諷,也不要難受,或者急著懟回去,每個人音樂品味不同,只不過剛好你盤子里的菜不適合他罷了。
有的人喜歡在一個盤子里裝很多風格迥異的菜,有的人盤子里只放一種菜,那都只是我們對音樂的偏執罷了。
?Y|?-?<
推薦閱讀:
※【網易雲純音專輯】奧馬爾·阿克蘭(Omar Akram)(輕音樂)
※20171110《天天向上》艾福傑尼表現得怎麼樣?
※談一談律動教學對低年級音樂課堂的價值
※頭文字D作為周杰倫的歌迷!不得不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