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正的幸福來自自己內心,而不是外界對你的肯定

真正的幸福來自自己內心,而不是外界對你的肯定

近日朋友參加單位組織的一場比賽,比賽前幾天,每天都在不斷的修改PPT,可謂花了不少功夫和心思。昨天比賽結束了,朋友失望的告訴我結果很糟糕。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想說的好像評委們完全沒有get到。然後他就簡單給我講了講他要說的內容。他的主要內容是結合馬斯洛的心理學講現在的管理制度,我覺得內容挺好,有廣度和深度。可是為什麼評委沒有get到呢,這個我不清楚。不過馬斯洛的思想在中西方均比較流行,我們不妨看看。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從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其中要跨越安全、社會和尊嚴需求。在中國,大多數人一出生就已經跨越了生理和安全需求,而且也有自己的小圈子,社會需求也很容易滿足。排在第二位的尊重需求包括很多方面,百度一下就知道它包含了「自信、自尊、成就、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我的這位朋友因為自己這幾天努力沒有獲得肯定,成就感缺失,才導致情緒低落。成就感分為很多種,大多數人認為獲得社會的肯定才叫有成就感,就是我們傳統的獲什麼大獎。其實真正的成就感來自於自己對自己的肯定,而不是外界對自己的肯定。舉個例子,你每天都花很多時間陪孩子,帶孩子一起玩和學習,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這個時候你絕對不會在乎別人說你是不是個好父親,你自己看到孩子健康成長就已經很滿足;再比如你在單位努力工作踏實科研,即使單位領導一時受奸人蠱惑沒有給你相應的獎勵和位子,那你也不怕,有真金白銀,還怕沒有留爺之處。再看看歷史長河中每個領域的大家,有多少會在乎社會給予他們的稱呼,他們只想在自己的領域開疆拓土,完全是自己沉浸的模式。

說了這麼多,還是在說回我那位朋友。我認為他的主要問題是不自信。他將自己的觀點清晰的表述出來就已經成功了,是否能夠得到台下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們的肯定是另一回事。如果總是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外界對你的反饋上,往往會導致一個人掉進鑽研領導想什麼、大眾喜歡什麼的節奏里。也就是將自己的成就感獲取權交給了別人,會導致一個人不斷的去迎合這個社會,獲得很累,可社會是不斷變化的,你總有一天會趕不上社會的變化節奏,挫敗是在所難免的。

那麼如何獲得真正的幸福,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向內看自己。不論是馬斯洛也好,還是王陽明也罷,都認為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是人獲得幸福的關鍵。王陽明更是直白的說「每個人都是聖人」,其本質是每個人都有成為聖人的潛質,只是我們一味的睜開眼睛向外看,拿外界的標準去衡量自己,這樣導致外界的名和利蒙住了自己的雙眼,不能睜開眼睛向里看自己。只有我們相信自己,並不被外界的名和利所綁架,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那麼不論在在哪個領域你都會有所成。也許有人會說你用的方法不對時怎麼辦?那麼他如果覺得你言之有理,一定會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很多時候,人們不願意改變,是因為他們不敢承認自己錯了,可是當一個人不關注外界的名和利時,這些就都不是問題。長此以往,一個人在自己的內心裡建立了良性的循

環,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會越發自信和從容,幸福感也會不斷增強。

我們可以看看現在西方社會的很多人,他們不從事常規的行業,而去做類似於荒野求生,跨越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等。這種事情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的,特別是在我們現在的老年人眼裡。可是現在的90後甚至00後卻逐漸喜歡這些事情。其最主要原因是90後或00後,包括現在的西方年輕人,他們已經跨越了前4種需求,他們在追求自我實現,他們根本不關心你怎麼看他們,因為在自我實現的路上,他們獲得了足夠的精神給養去陪伴他們成長,感覺人生的快樂。


推薦閱讀:

心理學分享——反彈效應
心理學的研究任務是什麼?
積極心理學入門看哪些書?聽知乎的大神說
如何幫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TAG:心理學 |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