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電易:百花齊放的國產AI晶元,難道只是「PPT晶元」嗎?
中美貿易爭端之後,國產終端廠商們做晶元的熱情空前高漲。手機廠商華為、美圖,語音識別廠商出門問問、若琪都開始往上游晶元延伸。就在昨天,百度也推出了其自研的中國第一款雲端全功能AI晶元「崑崙」。
為什麼大家突然都自己做晶元?
百度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彥宏認為,市場現有的解決方案和技術不能夠滿足其對AI算力的要求是百度決定自己研發晶元的原因,這也是許多做晶元廠商自己開發晶元的原因。當然除了品牌需求,自己做晶元更多也是尋求性價比更高、或者競爭力更大的發展路線。
這樣的情況之後可能會演變成前幾年的互聯網造車熱,許多發布的晶元也可能被吐槽為「PPT晶元」。
雖然有些人認為,自己做晶元是死路一條,因為晶元的利用率很低,並不是計算力越高的晶元越好,這都要去針對特定場景做優化,尋找性價比最高的方案。但是自主研發晶元並不是去提高整體的計算力,而是對部分功能進行優化,就像人工智慧的應用需要的是簡單而大量地重複輸入,十項全能」的CPU之類的通用晶元在人工智慧領域卻無用武之地了。
一些廠商即使已有通用晶元,也還需要一個前端的信號晶元,一是因為通用晶元價格較高,二則是集成的效果不好也不方便,前端晶元的出現就能很好的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是企業自研晶元才能實現的地方。
AI晶元那麼好做嗎?
實際上,晶元有很多種,生產方式與定義也都有所不同。就像雲知聲、出門問問的晶元一樣,從設計到量產都只有3年多時間。跟平常的「一個晶元產業需要幾十年技術沉澱」的印象有所不同。
拿AI晶元來說,它並不是獨立的一塊晶元,只要將AI的單元模塊內置到晶元,並針對一些AI功能進行加速優化就行了。並不是需要專門做一塊AI晶元,關鍵是釋放更多計算資源跟其他模塊去處理複雜場景。
關鍵是打破從晶元低端到終端應用之間的中間開發層(SDK)隔閡。這催生了兩種AI晶元。一種就是類似於美圖MT-AI圖像處理晶元、出門問問「國芯」這一類前端處理晶元,用更小模塊,更便宜、更低功耗的方案處理特定問題,一種即是在通用晶元上集成對一些具體功能加速的架構處理,比如百度這次發布的「崑崙晶元」。
今天的晶元跟過去理解的晶元不大一樣,現在更多的是架構層面的優化,根據需求業務對IP進行組合優化。這也成了很多人吐槽「PPT晶元」的原因吧。
另外,科技企業扎堆做AI晶元,一方面說明AI確實很火,是下一個風口,一方面也是因為AI晶元的門檻比通用晶元門檻低。不過到底做出來的AI晶元能不能大批量賣出去,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作者:芯電易官網
鏈接:https://xueqiu.com/4919636965/110027923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以現在的技術可以製造「死星」嗎?
※他吃了8年牢飯,靠賣塑料袋發家,如今是馬雲和雷軍背後的男人
※Swift 封裝篇
※隨著生態布局逐步就位 2018年將成為"移動AR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