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內在的小孩,許自己一個肯定
關注內在的小孩,許自己一個肯定
我們的生活,是以自己為圓心的生活,也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來面對的生活。我們會用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去面對生活,可我們往往傾向於看到外界,而沒有看到自己。
我們看到父母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我們看到朋友是如何對待自己的??????但是,我們很少去看到我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
我是如何對待我的呢?
提到這樣的問題,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有點彆扭,覺得有點奇怪,可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各種關係的問題,都是源於自己的。我們正是沒有看到自己,沒有了解,沒有認識,無視於自己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才會牽扯到別的關係。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會籠統地默認,我們遇到的問題,都是和別人(外界)的問題,這是一種對外的視角。
如果我們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生活當中,面對父母,我們的腦海印象是,父母的對待我們的影像,面對朋友,我們的腦海印象是,朋友對待我們的影像,這就是我們的向外的視角。而不是,我對待父母的影像,我對待朋友的影像。
我們很少有這樣的自我視角去看待關係,我們沒有看到自己,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別人。這意味著我們,我們沒有體認到自己的存在,我們其實是在以一個含糊的自己去面對外界。
事實上,我們都有一個內在的小孩,這裡面包含了自我覺察,也隱含了情商當中關係的內容。
我們以為我們面對的問題,是要解決和他們的關係的問題,但是這個,首先是要解決和自己的關係問題,我們和內在小孩的關係問題。因為關係當中,我們自己就是那個源,由自己牽帶出來的關係:我和我的父母的關係,我和我的朋友的關係,不是我和父母、我和朋友這樣的關係。
有一次培訓,大家在車上聊天,有一位妹妹說,她從小到大,都聽爸爸的話好好讀書,她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但是她一直都很自卑,她成績很好但是就是很自卑很自卑,有人很納悶,為什麼成績好還會自卑呢?
因為,成績好這件事並不能給她帶來自我認同感,她沒有真正的自我認同感。
雖然她滿足了父女關係當中,父親的期待,但是這樣的父女關係也是出現問題的。在她的視角里,父親是尊敬的,她接收到父親的期待,父親的要求是好好學習,然後她就好好學習,而她的好好學習,只是滿足了父親的需要而已,並沒有滿足她自己的需要。看到這裡,在這份關係上,往往就會歸因於,是父親的問題,是因為父親的要求所致。而客觀事實是,她在關係當中,看到的是父親,看到的是父親的需要,她沒有看到自己,沒有看到自己的需要。其實,本質上是,她自己的問題,她沒有一個自我視角去看到自己,她不了解自己,也沒有去認識到自己,才看不到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那份能夠讓她有自我認同感的需要,所以她才會自卑。
如果她一直沒有看到自己,她就會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或者需要里,她的自我價值就一直在別人的身上。她是在獲取別人的認可,這樣的自我價值是虛的,隨時都可能崩塌。
她不知道內在小孩的真實需要,內在得不到滿足,自己就得不到滿足,自然會表現出一種匱乏感,會感到自卑,沒有自在的活力。哪怕未來她成為別人認可的優秀模樣,但如果不是她的內在需要,那麼,她就不會感覺到幸福。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得到自己的認可,才是真正的認可。
我們最重要的生命訴求是成為自己。這並不是孤傲的自我價值觀,而是一種本質。任何無法自我肯定的人,想要去滿足別人,都是一種虛妄。自己不好,如何能好好對待自己愛的人呢?
可我們吶,真的會莫名地受到牽制影響,活在別人的言語聲色里。
很多時候,別人認為我們是什麼樣子的人,我們的印象里,就「真的」是了這樣的人。
「你做為一個人,你有什麼呀你?」
「你以為你是誰呀?你能和人家比么?」
「你什麼亂七八糟都要學,你學出前途了嗎?」
「你多大了啊,還要到處折騰,你能成功就奇怪了!」
??????
是啊,我們那麼容易受左右,連自尊心都奄奄一息。甚至連渴望愛,彷彿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愛自己,好像,好像很荒謬啊。
我們對於愛的印象,默默地被小時候父母那些個有條件的愛設限了——「你必須做到什麼,我才愛你。」
於是,「我要做點什麼,才值得被愛。」的念頭,在身體里紮根得無聲無息,這種別人投射的影像里。所以,才會去做那些受別人認可的事情,感受不到自己。
我們真的會這樣,隱隱默默地被別人的話套住,連自己都不小心相信了那些話。
我們會認為自己這兒不好,那兒也不好。一直以來,都活在二元對立的態度中,一直以來,都不懂得接納自己。我們沒有了解自己,就會因為別的聲音,放大自己的缺點,看不到或者不認同自己的優點。可是缺點和優點的存在,都是自在的價值,如何看待,才決定了看不看得見,缺點也是優點的本身,這在於如何平衡,只有好好的理解自己,才能把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看得明白,明了它們背後關於自己的東西。
不能接納,是因為不理解,不理解是因為沒有了解和認識,沒有和內在小孩的傾聽和溝通,沒有關注覺察,沒有看到需要,也不能認可自己。
其實,我們一直不知道,我們本該,有一種本自存在的自我認同。不以優點居高,不以缺點負心,就只是因為本來存在,就自然地投入生活,充分地發揮自己。
而這些,都在於,我們願不願意認識自己,理解了自己。
我們是否能夠有這樣的能力幫助自己,當我們自責自我懷疑時,我們會不會去傾聽內在小孩的聲音,了解內在的訴求,弄明白我們為什麼會自責,會自我懷疑呢?我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呢?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為什麼會責難自己?還不是是因為我們不理解啊自己嘛,所以我們看不到背後的需要啊,我們不知道自己內在需要什麼,才會如此,那些負面情緒,往往和內在的需求和滿足有關啊,而這些,關乎,我們對於自己的自我認同。
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我們既不理解自己,也不接受自己,也從來不會去認可自己。
我們只看到外在關係的影像,卻看不到內在的,看不到本該有的自我肯定。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句話:
你需要的只是一個肯定句,來自你內心深處的自我肯定。
這是米茶老師在六一兒童節說的話,和大家分享。
在文字里獲得力量的我,希望透過文字賦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來
在這裡,見你所見~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和妹子聊天會冷場呢?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熱衷於看宮斗劇?
※學好心理學有哪些作用?
※意志力
※人格遊戲丨多重人格的懸疑故事